关于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19744402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关于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关于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定的基础。(一)教学目标纵观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知识目标:1.借助直观操作和展示,在说说、分分、画画、写写、折折、涂涂等活动中经历“分数意义”的建构过程,理解单位”1”,沟通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丰富的现实情境,通过具体的数量感知分数的丰富内涵。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情感目标:了解到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感和成功感。(二)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三)教学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二、说教法: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创设情景、启发诱导、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等教学法,并穿插直观演示。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三、说学法: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圆饼模型、正方形纸、四个苹果、一米长的绳子,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表示四分之一。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四、说教学程序: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天,行至途中,都感到又饥又渴,师傅吩咐悟空找些吃的东西。不一会儿,悟空抱回一个大西瓜。师傅吩咐悟空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吃一份。刚一分好,猪八戒就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块。这时,师傅问:“八戒,你能说出你手中的西瓜是多少个吗?你能用一个数把它表示出来吗?”八戒抓耳挠腮,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该怎么表示。聪明的同学,你们能帮八戒说出他手中的西瓜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吗?该是多少个吗?通过创设情景引入,不仅对分数有了再现,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分数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在故事中产生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从而自然而然的点题。揭示课题: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二) 了解分数的产生史:分数起源于分。在原始社会,人们集体劳动要平均分配果实和猎物,逐渐有了分数的概念。以后在土地计算、土木建筑、水利工程等测量过程中,当得不到一个整数的结果时,便产生了分数。这一环节的设计,展现了分数的发展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积极传播了数学文化。(三) 动手操作操作分数1、 感知单位“1”(1)画一画,涂一涂,涂画出圆饼模型的四分之一。(2)折一折,将正方形纸折成相等的四份,并把其中的一份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3)分一分,四个苹果分给四个同学。(4)剪一剪,1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四份,表示出它的一份。学生动手操作完之后,抛出问题,让生展示激烈的讨论:在表示四分之一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看作一个整体),通过知识经验的迁移,明白许多物体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从而突显单位“1”的丰富含义。1、理解意义和分数单位。此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充分感知单位“1”的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形象地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同时通过具体的操作明白由于分的份数不相同,因而分数单位也不相同,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的数学结论。同时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概念的理解。(四) 学以致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1、基础知识练习: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说生活中的分数:此题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五)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五、板书设计:板书的设计是一个整体,从而彰显本节课的重难点:“单位1”,其实旨在向学生说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东西皆可被看作一个整体,即单位“1”。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新授课梯形的面积。它属于“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的一节课,是多边形面积计算中的一部分。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示的推导基础上通过转化的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并且会计算面积的图形。但这节课比前两节课又有所提高,他要求学生用学过的方法推导,但又没有指明具体的方法不再给出具体的方法,从教材中学生的操作可以看出,方法与途径多了,可以用分割的方法,也可以用拼摆的方法;可以转化为三角形进行推导,也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推导。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联系前面两节的教学内容,不难看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关系最密切,且两者的教学思路也相似,同时梯形面积的教学与三角形面积的教学其公式的基本推导方法相同,除以2的道理也一样,所以它是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拓展和延伸,并为今后学习圆面积、立体图形表面积及解答求积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学情来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具有了一定探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经验,但对转化这种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思想并不熟悉。所以开课时利用课件对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得推导过称的回顾再次向学生渗透数学“转化”的思想。加深对“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这些都为学生自主研究、探索“梯形的面积”这一新的学习任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学具进行自主探究,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运用所掌握的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知识_于实践,认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可以互相转化的。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用到的学具有:自制的两个梯形图片、剪刀、直尺、教科书等。我用到的教具:梯形图片、剪刀、实物展台、多媒体课件等。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因次我将教学流程预设为四个环节:一、以回顾旧知为导入,明确新知任务及探究方法。我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示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明白在解决新问题时学会用转化的方法,从而打开学生探究梯形面积公式的思路,为学生在后边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借助不同的旧知解决新问题做好铺垫。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想让学生自己利用手中学具将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转化成果。并进行全班展示。并让学生观察找出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梯形之间的联系,然后再选取其中的一到三种进行推导验证,使学生明白不论用哪一种转化后的图形进行推导最终都会归结为一种,就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通过两个层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三、推导验证,完善建构。四、巩固练习。加深记忆。五、总结完善,自我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动手操作以及推理归纳的学习过程中,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推导验证的过程中,学生表达得不够清晰,对于推导的过程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如果让他们充分地操作体会,时间又不允许。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也是我需要反思的问题。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说教材:统计与可能性是小学数学第五册9091页的内容,本课教学的内容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认识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这是学生在已进行过简单的统计和初步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安排的为后面研究可能性的大小及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奠定基础。教材先组织学生玩摸球的游戏,袋中装有3个绿球,每次摸1个球,摸出后把球放回原处,一共摸40次,让学生在摸球活动中体念摸到红球,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从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同时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再次体会到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想想做做中还通过抛小正方体装铅笔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深刻理解不确定事件。说教学目标:1、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2、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对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之有效的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教学难点:理解任意摸一次球摸到红球绿球的机会是相等。说教法学法:充分利用教师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的过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教学形式多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迸发智慧的光芒。说教学流程:1、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对有关可能性知识的记忆,为学习新课做好心理及知识两方面的准备。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的引导非常自然,产生于学生记住摸球结果的需要_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取于学生的生活智慧,利于学生的生活应用。3、就小学生而言,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需要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初步体会,而实验活动是学生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重要步骤。为此,老师精心组织活动,明确活动的要求,再自主分工,让学生通过操作亲身经历并具体感受到摸到红绿球的次数差不多,并进而启发学生想象,继续摸下去的结果。4、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归纳反思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探究活动的神秘感,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实验是验证猜想、获得结论的重要策略之一。5、抛小正方体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继续保持探究的热情,通过活动进一步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6、课后学生自主总结,既能把所学知识结合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综观整个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游戏贴近生活实际,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九册(苏教版)第94页例1、及相关练习。2.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教学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通过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现实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另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常常是多样的,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对信息用“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并对有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用操作、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列举的策略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的接触,只不过是没有加深认识。本班学生能自主探究一一列举的策略,对信息的分析和策略的“有序”,自己能不能有条理的解决,这时就需要其他的探究方法或老师的引导了。三、说教法和学法在教学中,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互相转化。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上课时用多媒体课件情境引入。教师加以叙述,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开展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使学生自觉进入学习的佳境。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例题的探究中,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习例题之后,出示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练习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些活动有利于养成学生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和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四、说教学准备。我为学生准备了课件,每组3张表格、一捆小棒,。五、说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三个板块:(一)激趣导入(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三)巩固策略理解,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这里首先说激趣导入:从学生熟悉的花圃着手,通过帮王大叔,激励学生去设计方案。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探究例一。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从生活中去引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下一步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创新的潜能,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愉悦。1.动手操作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小棒摆一摆,交流讨论该怎么摆?从中知道围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分工合作,边摆边填表一。学生在无序的排列中,从中感悟到要想围出花圃,就必须要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先自主动手操作,让学生整体感知方法的多样化。填表是把日常生活抽象成数学问题,是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这里我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探究。)教师巡视学生操作情况,及时引导需要帮助的小组。2.展示策略学生操作完成后,我使用多媒体把学生汇报的结果一一列举出来。(出示完整的表格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一一列举”时的“有序”)。让学生初步感悟用操作的策略容易出现重复和遗漏,为后面的有序列举教学做好铺垫。3.提升策略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出示表格,让学生分析表格中的信息。这里老师只是引导,而学生才是发现这种策略的主体。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设计意图:利用表格这一步骤既是加深对“一一列举” 策略的理解,又是对“一一列举”形式的优化。)4.比一比优化策略让学生在操作,画图,列表的过程中,感受到方法是多样化的,但是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方法中找到最合适的,达到了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发现规律通过表格让学生去发现规律。这里鼓励学生多说,当学生有困难时,老师再适时引导。(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在发现新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6.拓展提升王大叔决定建造一个新花圃。他选中了一块长方形土地,面积正好是30平方米。还是用1米长的木条围花圃,怎样最节约木条呢?让学生自主探究,再请学生到前面汇报讲解。(设计意图:通过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在自主探究进一步感知一一列举的策略,领悟有序的重要性。)最后是巩固策略理解,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件)1.这里再次出示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再次出示生活中的更新,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_于生活,应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抽象的问题条理化,把生活的问题数学化,真正达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讲解科学家欧拉的故事鼓励学生,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在这问题中学生发现了正方形,那么就引导学生发现当周长一定时,围出的正方形面积最大。(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全课总结这里出示课件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其实策略没有好坏,关键在于运用。找出合适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回忆总结,提高对有序列举方法的深刻领会以及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评课记录姜堰区实验小学三水校区 游晓暇秦彩艳:教者课前准备比较充分,能紧紧围绕目标,依托教材展开教学。这节课的重点是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教学中,能充分利用例题情境,学生通过摆一摆、围一围、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等有效手段,发现一一列举策略的价值,在列举的过程中能注意不遗漏、不重复。曹卫琴:游老师这节课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始终围绕问题展开。让学生结合情境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不断的变式练习,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等手段,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启发了学生思维,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自然、流畅,似行云流水,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明显。闵爱芳: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留给我的思考很多,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要给予关注,及时、有效、科学地评价,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王燕:今天听了游老师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感触很深。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会用操作、画图和列表来解决问题,对这些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和认识, 一一列举是我们生活中解决问题时常用的策略之一,在列举的时候有序地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对发展思维也很有价值。教者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找到适合的策略。周健: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游老师无论是精心的教学设计,巧妙的课堂构思,还是学生的积极配合,踊跃发言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梅:游老师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是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在理解题意后,让学生从已有的信息中去发现问题。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一一列举的方法,并能主动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中,所呈现给学生的例题:如用22根栅栏围长方形花圃,有几种围法?需要首先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一一列举的策略,选择其他方法容易出现什么问题?这一点游老师做的比较到位,她通过展示了几位同学的作业情况,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有的答案重复了,有的答案遗漏了,为了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接着老师顺其自然的提到了一一列举法,让孩子在遇到问题和困扰后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些。谭红海:这节课,老师注重培养孩子灵活使用一一列举法。使用一一列举法书上主要是列表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但不实用。一、上课时孩子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动手操作,画表格。二、这种方法相对来说不是最方便和最容易让孩子接受的。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发现问题,并学会用合适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孙亮:教师在例1探索后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拓展。王大叔决定建造一个新花圃。他选中了一块长方形土地,面积正好是30平方米。还是用1米长的木条围花圃,怎样最节约木条呢?老师让孩子放手自己去解决。及时搜寻各种教学资源,投影展示、交流。明确在一一列举时遇到情况复杂的必须先分类,在有序的一一列举。最后指导学生借助表格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小结揭示“一一列举”。这样学生接受起来顺其自然。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P58旅游费用教学目标: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能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难点:能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爱好师:谁愿意大声地向同学介绍一下你的爱好?师:猜一猜老师的爱好?(旅游)2、导入新课师:旅游最需要准备的是什么?(钱)都花在哪些地方呢?师:通常我们把旅游用的钱统称为旅游费用。板书:旅游费用师:旅游费用的多少是因人而异的,即使同一个景点花费也会不同。聪明的人往往会利用智慧节省很多钱。你们想不想当聪明人?(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二、研究探讨1、单选方案问题探讨师:据我了解,你们最熟悉的王新运同学也很喜欢旅游,而且还碰到了一些问题。让我们来看看吧!(放录像1:母子俩讨论旅游方案 )(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金字塔,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这种与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对学生而言,有着一种多么强烈的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师:王新运勇敢地接受了挑战,你们敢接受这个挑战吗?请看大屏幕!出示:旅行社推出两种优惠方案A 景园一日游 B 景园一日游大人每位160元 团体5人以上(含5人)小孩每位40元 每位100元师:从旅行社推出的两种优惠方案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分析。师:究竟选哪种方案比较省钱呢?同桌两人合作,先讨论方法,再把思考过程写在纸上。看哪个组最快。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可能出现)第一种: 第二种:(大力表扬)A 4160=640 4-1=364040=680 360=180B 5100=500 选B方案680500选B方案(对方法奇特的给予鼓励,对两人有明确分工的更要大力表扬其主动合作意识)板书: 4大1小 B师:谁能总结一下我们的思考过程?板书:计算 比较 选择师:同学们选择的结果和王新运一样不一样呢?让我们看一看。(放课件2:结论)师:看来你们的想法是一致的,不愧是好同学好伙伴。就在王新运与妈妈继续商量准备的东西时,事情发生了变化。(放课件3:三个老师加入)师:三个老师家究竟要选哪个方案呢?这可累坏了王新运,我们能不能替他分担一下呢?出示:蔡老师家: 2个大人 4个小孩王老师家: 3个大人 2个小孩刘老师家: 1个大人 6个小孩要求:选择一个老师家,自己完成任务。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2大3小 A 1大6小 3大2小师:我们每位同学都能作出准确地判断,不愧是聪明人!那如果去6个大人3个孩子,你能很快地判断吗?2个大人5个孩子呢?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随学生汇报板书: 小孩多 大人多师:你们不仅通过计算、比较、选择为四个家庭作出了较准确的判断,还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发现了规律,并加以运用,真厉害!(现代教学论指导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生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的保障。所以,教学时要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表又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让爱充满着整个课堂,学生之间形成了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良好关系。课上,我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相激励、互为师生、互相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板书:发现 运用2、组合方案问题探讨师:就在我们这边热列讨论时,老师们那里又发生了变化(放课件4:组团去)师:组团去,谁能快速口算一下他们去几个大人几个孩子呢?出示投影: 组 团: 10个大人13个小孩师:这么多人去,怎样选择最省钱呢?学生讨论:AB组合方案板书:灵活(备用:如果去4个大人7个孩子,怎样选择最省钱呢?)(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识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认知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样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了学生产生探求强烈愿望。)师:看来我们同学都很有经济头脑,不仅掌握了基本方法,还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择方案已达到最佳目的。三、小结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1、回家向家长讲一讲我们今天探讨的问题,让家长了解我们的理财本领,并允许我们参加家庭理财活动。2、运用我们智慧的双眼,去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类似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下节课与同学进行交流。(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学习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