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复习资料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19679287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复习资料城乡规划:以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任务/促进土地科学使用为基础/促进人居环境根本改善为目的,涵盖城乡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规划.1. 我国的城乡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城市规划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措施。城市规划分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镇规划镇的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镇的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分别是指对一定时期内乡、村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措施。:为适应美国1920年后,汽车时代的来临及城市大规模郊区化,是中产阶级的产物。目的是使人们居住生活在一个花园式的住宅区内,试图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塑造适合小汽车的空间尺度以及宜人的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空间,是邻里单位设计的核心理念。6.扩大街坊的提出:在区段内建立次一级的交通系统,以减少地方支路的干扰.随着汽车的大量使用,城市道路网格需要扩大和改造,因此,破坏了构成街坊的原有的规划形式,街坊由此得到扩大。:规划原则和邻里单位很类似,在建筑群体布置上,扩大街坊强调周边式,呆板一些;邻里单位强调自由式,活泼一些。:TOD模式由步行街区发展而来,是以区域性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以适宜的步行距离一般不超过600米为半径的范围内,包含着中高密度住宅及配套的公共用地、就业、商业和服务等内容的复合功能社区。TND模式基本单元是邻里,邻里之间以绿化带分隔。每个邻里规模为16-81公顷,半径不超过400米。可保证大部分家庭到邻里公园距离都在3分钟步行范围内,到中心广场或公共空间仅5分钟的步行路程,内部街坊间距为70100米。11.居住区的分级: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14. 居住区的规模:居住区的规模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表述,以人口规模为主要依据。人口规模受到总户数和户均人口数量的影响,户均人口是影响人口规模的关键指标。用地规模在指标体系上受到人均居住用地控制指标的控制。在同等的人口规模下,居住区内土地使用强度越高,其用地规模越小,土地使用强度越低,用地规模越大。15. 影响居住区规模的因素:1公共服务设施2城市管理体制3基地自然条件4城市规模。此外,居住区的规模还受到住宅层数、城市道路交通的格局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和相互平衡的结果。16. 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主体形成的具有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制度与组织完善的社会实体。居住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居住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空间环境设施、社会文化、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特征的生活共同体。邻里,是指在一定地域的相互靠近这一自然条件基础上,结合了友好往来和亲戚、朋友关系而逐步形成的守望相助、共同生活的小群体。邻里关系,是一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18. 居住社区系统及功能:社区生活保障系统;社区育才与就业系统;社区交流与参与系统;社区运营系统;居住区规划结构基本形式: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以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以街道或里弄为单位组织居住区21.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片块式布局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的布置。优点:相对独立,容易分期,管理方便,分区明确,特色鲜明。缺点:空间呆板,人性化差,设施共享性差;轴线式布局将居住区周边可利用景观通过轴线引入,一定空间要素沿轴线布置,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中心式布局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居住空间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围合式布局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的布置手法。优点:利于布置中心公共绿地。缺点:通风,采光不好,朝向不好,有压抑感,部分户型不好处理;集约式布局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开发地下空间,使地下空间垂直贯穿,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一一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或整体空间;隐喻式布局将住宅组合中过程表现一定的寓意,形成有特色的居住场所;综合式布局。22决定日照标准的主要因素:地理纬度:高纬度的北方地区比低纬度的南方地区在同一条件下到达同样的日照标准难度大的多城市规模大小23日照间距:为保证每户都能获得规定的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而要求住宅长轴外墙之间正面间距保持一定的距离。分为正面间距和侧面间距。L=a*(H1-H2)a:日照标准间距系数,H1前排建筑屋檐标高,H2:后排建筑底层窗台标高。Lb*Lb: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折减系数24.住宅侧面间距:低层、多层不得小于8米,高层不得小于13米。27住宅区的生活空间:公共空间:供应居住区共同使用的场所。常常占据着居住区内中心地带或主要出入口。包括道路广场、中心公园、文化活动中心、商业中心等。半公共空间:具有一定限度的公共空间,是属于多幢住宅居民共同拥有的空间。这类空间是邻里交往、游憩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和疏散的有效空间。半私密空间:几幢住宅居民共同使用的空间领域,供特定的几幢住宅居民共同使用和管理,这类空间常常成为幼儿活动场所。是室内空间的延续。私密空间:空间封闭性、领域性极强,一般指住宅底层庭院、楼层的阳台与室外楼台。29居住区住宅组群的平面组合形式: 行列式:平行排列、变化间距、交错排列、单元错节、成组改变朝向、扇形排列优缺点:每户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便于布置道路,管网,方便工业化施工。但形成的空间往往单一呆板。 周边式:单周边、双周边、自由周边优缺点: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但是部分住宅朝向较差,转角单元空间较差,有漩涡风,噪声级干扰较大,对地形的适应性差。 点群式:规则布置、自由布置,包括低层独院式住宅、多层点式及高层塔式住宅布局优缺点:运用得当可丰富建筑群体空间,形成特征。日照和通风条件较好,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课利用边角余地,但在寒冷地区外墙太厚对节能不利,而且识别性较差。 混合式30公共服务设施构成:按照功能性质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大类设施。31公共服务设施分级:居住区级:整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3-5万居民,配建派出所、街道办、综合商业服务、文化活动中心、门诊所。小区级:基本生活公共服务设施,满足1-1.5万居民,配建托幼、学校、综合商业服务、文化活动站、社区服务组团级:基层生活服务设施,满足300-1000户居民,配建居委会、居民存车处、便民店。33服务半径:各项设施所服务范围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居住区级800-1000米,小区级400-500米,组团级150-250米36公建平面布置基本形式: 集中布置:沿街布置、成片布置、沿街成片混合布置。其中沿街布置分为双侧布置、单侧布置、混合式布置以及步行街分散布置37公共活动中心:公共活动中心一般有居住区级公共活动中心和居住小区级公共活动中心。38各级公共活动中心位置选择:地理中心:优点:服务半径小,便于居民使用,利于居住区景观组织。缺点:不利于吸引外来人群,其经济效益受到影响沿主要道路:优点:兼为本区和相邻居住区居民及过往顾客服务,服务半径大,经济效益好,利于街道景观组织,丰富沿街立面。缺点:人行、车行互有干扰,需要合理组织交通流线主要出入口:优点:使用便利,兼顾其他居民使用,经济效益好,便于组织交通分散在道路四周:优点:居民使用较方便,可选择性强,兼顾为过往行人及其他住区的居民服务,经济效益好。缺点:由于过于分散,每处均难以形成一定规模。39居住区道路分级:居住区级:解决居住区内外交通联系,道路红线宽度20-30米小区级:解决居住区内部交通联系,道路红线宽度10-14米组团级:居住区内的支路,解决住宅组团内的内外交通联系,车行道宽度4-6米40人车分行:车行道分级明确,多设在居住区或住宅组群周围,且以枝状或环状尽端道路伸入小区或住宅组群内,在尽端路尽端须设停车场或回车场;步行道贯穿于居住区或居住小区内部,将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建筑和住宅联系起来。除平面上人车分行外,还可通过立体空间的处理到达人车分流目的。人车混行:包括完全人车混行与局部人车混行。41机动车的停车方式:路面停车;住宅底层停车;集中车库停车;混合式停车42路面停车三种方式:平行式:驶出车辆方便、迅速,但占地最长,单位长度内停车位最少。垂直式:单位和长度停车位最多,但停车带占地较宽,且在进出时需倒车一次,因而要求通道至少有两个车道宽,布置时可两边停车合用中间通道。斜列式:其车辆出入及停放均较方便,有利迅速停放与疏散,但单位停车面积比垂直停车要多,特别是30度停放,用地最费,较少采用。43居住区绿地组成:分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道路绿地四大类。44公共绿地:分为中心绿地、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块状带状公共绿地。45中心绿地分为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49竖向规划设计的内容:1地形分析等高线和坡度坡度=等高线高距/平距,根据不同坡度将地形分五级。平缓中陡急坡坡向与日照间距地形特征及其运用功能平地、凸地、凹地、山脊、山谷五类地形特征地形的空间限定作用2规划地面形式平坡式台阶式混合式50防灾规划:消防规划、抗震规划、人防规划三方面。标准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居住区的户数为1000016000,人口为3000050000,小区户数为30005000,人数为1000015000,组团户数为3003000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1. 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2. 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3. 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4. 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0层比例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5. 中高层住宅79层比例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6. 人口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m2人口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m2。10.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11. 住宅建筑套密度净12. 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m2。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m2。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m2/hm2。13.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m2/hm2)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万m2/hm2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m2与居住区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14. 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15. 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16. 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17. 停车率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18. 地面停车率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19. 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21.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1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2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3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22. 日照时间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底层窗台面是指距室内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23. 住宅侧面间距应符以下规定:(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2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加大间距。24.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它八类设施。25. 当规划用地内的居住人口规模界于组团和小区之间或小区和居住区之间时,除配建下一级应配建的项目外,还应根据所增人数及规划用地周围的设施条件,增配高一级的有关项目及增加有关指标;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集贸市场和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必须相应配建公共停车场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应就近设置,并宜采用地下或多层车库。26. 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了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上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27. 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28. 中心绿地中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到达:组团不少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2/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m2/人,并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旧区改建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70。31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窄,应符合以下规定: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小区路:路面宽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32. 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x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x12m的回车场地;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寸,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33、居住区内必须配套设置居民汽车含通勤车停车场、停车库,并应符合以下规定;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34、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35、各种管线的埋设顺序应符合以下规定:(1)离建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为: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燃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2)各类管线的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宜为:电信管线、热力管、小于10KV电力电缆、大于10KV电力电缆、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36、管线之间遇到矛盾时,应按以下原则处理:(1)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2)小管线避让大管线;(3)压力管线避让重力自流管线;(4)可弯曲管线避让不可弯曲管线。37、绿地面积应按以下规定确定:(1)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绿地边界对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便道边,沿居住区路、城市道路则算到红线;距房屋墙脚1.5m;对其它围墙、院墙算到墙脚(2)道路绿地面积计算,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面积为准进行计算;(3)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起止界:绿地边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路边1m;当小区路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人行便道边;临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距房屋墙脚1.5m;(4)开敞型院落组团绿地;至少有一个面面向小区路,或向建筑控制线宽度不小于10m的组团级主路敞开,并向其开设绿地的主要出入口(5)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同院落式组团绿地。沿居住区级道路、城市道路的公共绿地算到红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