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三大链接x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117145211 上传时间:2022-07-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三大链接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三大链接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三大链接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三大链接 凤台县第十中学 王影(13955498211) 内容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与疑问链接,学习性疑问和鉴赏评价性疑问相结合;语文阅读教学与“四者”链接,寻求“四者”的“交点”;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链接,以写促读或以写验读。关键词:语文教学 链接 疑问 “四者” 写作阅读教学可以说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课题。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如何提高不同学生群体的阅读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和创新精神,这些问题怎样解决,都已经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根据本人近几年来的粗浅体会,我认为当前的阅读教学应把握好三个链接。其一 链接疑问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明代学者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古人提出“学贵有疑”的见解,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客观真理。哥白尼怀疑上帝创造人类的宗教学说,发明了“太阳中心说”这一客观规律。马克思怀疑资产阶级宣扬的“劳动发家”的说教,揭示了剩余价值的奥妙。在学习中提倡勤奋固然重要,但善于思考显得更为可贵。“凡事思其所以然,天下第一学问也。”只有善于思考的勤奋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反之,脱离独立思考的勤奋,只能是机械地重复,事倍功半,也绝不可能有什没创新。在阅读中提出疑问,对增进知识.训练思维.开发智能是非常有益的。近几年来,我尝试了用疑问对话式来进行阅读教学,收效很好。这种教学模式并非我的独创,我只不过给它加进了一些新血液。此模式可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对文本进行学习性疑问,即用“仰视”的态度来质疑.思疑.辨疑,有师问生.生问师.生问生等多种形式,以求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步不可忽视,它可以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为下一步深入学习大打好基础。比如,我在教挖荠菜一课时,这一步是这样完成的:(在完成学生由“谗饥饿挖荠菜-珍爱生活”这一过程的理解时)先进行教师与学生对话,设置的话题为:作者为什没先写自己的“谗”,然后写到挖荠菜?这个问题可以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概括能力,鼓励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回答问题。再进行学生与教师的对话,设置的话题为:作者写挖荠菜主要写为了充饥不再挨饿吗?还是为了表现别的什呢?这个问题在讨论中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最后进行的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设置的话题为:作者到目前为止对那段往事仍然无法释怀,她所感受到最深的记忆是什?在疑问式对话中完成教学任务。第二步,对文本进行鉴赏评价性疑问,即采用“俯视”的态度来质疑.思疑.辨疑。这主要由学生独立主动完成,教师只是参与者和最后点评者。这一环节可让学生站在高处对所学习的课文“指手划脚”,审慎的态度会随着鉴赏评价的水平提高而养成,无形中也就达到了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朱自清说:“欣赏是感情的操练,可增加感情的广度.深度,也可增加高度。”1也就是说,评价鉴赏的能力强,从课文中学到的东西就多,语文能力提高得就快。这是因为评价作品的能力是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这也说明,评价鉴赏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阅读教学的成败。因此,评价鉴赏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了评价鉴赏能力,阅读才是完善的。由此可见,疑问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是很重要的。江苏陆培成在语文教学之友上引用了黄全愈博士的一句话:没有疑问(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2说得的确很到位。其二 链接“四者”我说的“四者”是指学者、编者、教者、作者。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须对编者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深入思考,教者与学者也应紧密配合,达到默契。为了使“四者”能达到恰当的链接,我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了以下两步。第一步是教者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揣摩编者与作者的意图,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我在讲授故乡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我先是介绍了时代背景及作者鲁迅的情况,然后引导他们找出描写闰土对“我”的态度前后不同的句子对比朗读,然后让学生谈他们的感受,有的学生说:闰土和“我”小时侯关系好,是哥们儿,长大后就不好了。有的同学说,闰土后来称“迅哥儿”为“老爷”,说明他们之间隔膜很深。是什么在隔膜着他们的感情?作者这样写是为了批判什么呢?学生渐渐找到了“感觉”,在自由联想、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中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在阅读教学中,教者不应该强行代表编者和作者的意图,阻断学生与他们的“亲密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尽量让学生丢掉一些辅导资料,注意对作品进行整体的原始感悟。从接受理论看,一切作品都具有“朦胧性”,语文教师如果把教学的视角由作品转向学生,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上,给学生以自主思考的空间,就更能体现阅读的意义,尊重了学生各有心会的权利。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担忧:当学生的理解与作品的愿意大相径庭时,那该如何是好?这个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教者的引导,另一方面也不要惊慌失措,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没有必要过分计较阅读时的这种误差,相反,这种理解上的差异正是他们思维主动.独抒见解的优势。在学习斑羚飞渡这一课时,我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个抒己见,让他们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有的学生说,老斑羚身上有一种奉献精神,它的牺牲是很有意义的;有的说,斑羚临危不惧,还能集中生智,在绝望中制造出希望;有的说,斑羚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我真为它们伤心;有的说,这就告诉我们人类,在危难的时候要团结协作.同学们在各自思考、联系、总结,在民主的氛围中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第二步是“交点”访谈。进行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原则就是做到学者、教者、编者、作者的交流融合。一般说来,学生阅读作品后的最初感受比较粗略、浅薄,看法之间也会出现相互游离的现象。这种现象的解决需要教者指导学生对文章的艺术方法、结构安排、情感因素等进行深入理解和领悟,使学生的感受逐渐接近老师的感受,并紧紧地容融为一体。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领悟作者与编者的意图也很重要,只有让学生领悟到作者与编者的真正用意,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品德教育的真正目的,才能使学生的心意与作者、编者的用意合二为一。在学习初中语文第五册第19课范进中举时,我看到有的同学读后忍不住发笑,就让他们把可笑的地方画起来,用心再读一遍,接着,我给他们简单介绍了作者吴敬梓的情况,引导他们去想象当时范进的情况,重新认识范进周围的人的嘴脸,揣摩作者的意图,是单纯地讲一个笑话吗?有的同学知道了:通过前后对比,从范进这个人身上,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揭露和批判。又通过课堂小表演,让学生再、一次抓住了中心,接近了“交点”。其三是链接写作。写作离不开阅读和积累,阅读教学更不能脱离写作而孤独存在。读与写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当前,许多教师只重阅读,不屑写作,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失误。我是这样处理这个关系的。首先是通过写作来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比如每天让学生摘抄一篇作文,摘抄后再放声朗读一遍。有优美的词语、句子尽量让其背诵。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必然会扩大他们的视野,增大其知识储备空间,阅读能力必然会随之提高。为了使这个作业不至于枯燥乏味,教师可在摘记后加一点简单激励的话语,还可以选择较好的摘抄作为班级板报的内容,甚至可以投寄有关杂志报纸那里。这样一来,激励机制会使学生愉快地去做这件事,必然会取得很好的效果。除此以外,还可以在开学之初布置长期作文,给其相当数量的题目,给其较长的时间要求他们完成如写读后感之类的作文,比如,我曾规定时间,让学生写出阅读过红楼梦后的读后感,达到了以写促读的目的。其次是以写验读,通过写作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学生对文本的掌握理解情况如何呢?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很关注的问题。我想,可以通过写作来检验他们的阅读理解情况。如果他们对课文内容很熟悉,理解了课文的主旨,读出了其中的味道,参透作者的原意,他们就很有可能写出相应的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反之,则说明他们并没有正确、深入地去阅读好文章。比如在学习初中语文第五册第10课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后,明确了本课的论点是“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我便在黑板上写一个“0”,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答案不止一个”的文章。这个题目的布置,我想检查一下学生在阅读完本课后,能不能开动脑筋,抓住灵感,利用平时的知识积累写一篇有创新精神的文章。有个同学发现了:“0”的答案不止一个:“0”是一个鸡蛋,是一个铁饼,是一块热乎乎的烧饼,一块依波表,一面光洁的镜子,是数字中的零,空气中的氧元素,爸爸生气时的眼睛.可见,他真正读懂并学会了这篇课文。写读后感也是以写验读的重要形式。通过让学生写读后感,可以检验他们对作品内容的把握情况,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地谈自己的感受及文中受到的启示和教育。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把握文章的中心及作者的意图。二是必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切忌说大空话。三是 在写读后感时,可以联系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感与态度,可以联想到社会上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事情来定,也可以进行有创新意识的丰富的想象。在学习完我的叔叔于勒后,我想,学生肯定会对这个故事感受很深,便遵循以上原则,引导他们写一篇读后感,结果果然没有令我失望:有的同学痛斥“我”(若瑟夫)的父母贪图钱财,嫌贫爱富;有的学生大肆揭露金钱的罪恶;有的学生对于勒表达了关心和同情;有的学生想起了自己的叔叔“于勒”,毫不掩饰地写了出来.实践表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链接疑问、链接教者、学者、编者、作者、链接写作是很有意义和作用的。所引资料:1 引自朱自清:古文学的欣赏,朱自清论语文教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86页。2 引自陆培成语文教学之友2002年第一期第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