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高考语文 (课标专用),一、(2019课标全国,4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 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绩,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可是,我们 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过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 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分别 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 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 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 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了 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 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 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人民日报1954年2月6日),五年高考,A组 课标 卷题组,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 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 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 距海平面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 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 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7项创世界之最,整 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 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 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摘编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 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创 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 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 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 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 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 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 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 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 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自己的 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锻炼新中国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道 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建设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中国桥 梁建设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3.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一、 1.答案 D 本题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内容的梳理能力,体现发展逻辑 思维的学科素养,引导树立正确方法论的观念。 关于数据层,原文说“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 共享”,由此可知,D项中实现“数据融合”错误,应为“有效存储和共享”。 2.答案 C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激发爱国 主义情怀。 C项列举了港珠澳大桥一系列之最,其中“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原文没有体现;另外,应是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而不是“最长的海底隧道”。故C项错误。,3.答案 港珠澳大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外媒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港珠 澳大桥证明当今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体 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 的学科素养,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依据题干,筛选、概括三则材料中的有关信息。材料一,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为我国培养出一 批桥梁建设人才,体现出中国桥梁建设者们的奋斗精神;材料二,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新世界七 大奇迹”之一,创造了诸多世界之最,体现出建设者们的创新精神和我国的科技实力;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信息化水平先进。从材料一中用我国材料由我国人力建设的 武汉长江大桥到材料二中建成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可以看出我国科技的发展。 综上,港珠澳大桥领先的建设水平和我国科技的发展,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二、(2018课标全国,79,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 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 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 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 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 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 2018年4月20日),20112016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单位:%) (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 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 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 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材料二:,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 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 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 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 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 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 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 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 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 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2011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 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 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2012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 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 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 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 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C.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 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 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3.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6分),二、 1.答案 B 本题考查理解图表的能力。A.先确定主体科研单位,确定范围2011到20 13年,再依次对应数值,可知此项正确。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 有所提高”错。据图表可知,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2011年和2012年降低了。 C.抓住选项中的关键词“仅有”“回升”对应图表查看,可知此项正确。D.先观察图表内容, 再分析选项的推断是否合理。此项正确。 方法技巧 解答图表题“三不要” (1)不要漏掉任何细节,树立每一个信息都有它存在的作用的意识。 (2)不要机械地照搬照抄,有些内容是针对原文的推断或预测,不可盲目判错。 (3)不要孤立割裂,可借助其他几则材料的信息来理解图表。,2.答案 C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理解片面, 据材料一的“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可知选项 概括不全面。B.“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错,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并不只体 现在它的市场价值上。C.筛选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如“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 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据此可知此项正确。D.“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说法错 误,材料四中的原句为“很难直接转化”。 3.答案 相关方:高校;企业;政府。 作用: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 提供方;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 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综合能力。综合四则材料,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主要讲 知识产权对于创新的意义以及侵权情况;材料三主要讲科技成果转化的正面事例,其中提到20 15年修订的法律;材料四主要讲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可确定相关方为高校、企业、政府,依 次概括其作用,注意要将具体作用加以概括,不能只是对内容的简单罗列。,三、(2017课标全国,7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 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 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 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 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 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 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 2017年4月5日新华网),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 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 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 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 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 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 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 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 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 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 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 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 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 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 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 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 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 “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 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三、 1.答案 D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二第二段尾句可知,我国垃圾分类 工作推进困难,既有前期居民参与率低等原因,也有后期政府分类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作者并未 说孰轻孰重,但选项却错误地将前者表述为主要原因。 2.答案 AE 本题考查概括中心意思,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B.从材料一 的图表来看,大部分民众对垃圾分类有正确的认识,近四成民众坚持垃圾分类,过半民众有时进 行垃圾分类,这些均是有助于(有利于)我国垃圾分类的;客观地讲,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与实 践可能促进,也可能制约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但选项却仅用“制约”一词,有失偏颇。C.“所 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错,混淆了材料一第二段和材料二第三 段的观点,原文的表述是“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 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选项的说法与文意不符。D.结合材料二第三段 后半部分可知,针对地方政府的拖延、观望,作者提出建议“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同时 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而有关部门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中 并没有完善的惩罚和奖励措施,故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3.答案 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 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见解的能力。有效推进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 措施主要集中在材料二后三段:第二段指出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分类投放是居 民的责任,分类收集等是政府的责任;第三段指出政府在这个工程中占主导地位,要做好相关设 施体系建设,完善奖惩政策;尾段指出居民和政府要各负其责,各尽其力。综合以上三方面信息 即可得出答案。,一、(2019课标全国,4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技 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 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 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 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动 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 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 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材料二: 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35和湿度1,B组 课标、课标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 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 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 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 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 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 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 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 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 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法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 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 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 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现在不 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 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1.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3分) ( ) 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可 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 B.如果将温度25、相对湿度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低10 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5.81。 C.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又不会 影响字迹的清晰度。 D.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18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动文化遗 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3.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6分),一、 1.答案 A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重要概念的能力,体现了发展逻辑思维的学科素养,涉及关注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价值观念。 A项,不属于修复方法,而是治理技术。 2.答案 C C项,“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错误,根据材料三修复 方案中的“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可知修复 纸张的酸性应采用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 3.答案 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档案文件的纸张严重酸化;毛里求斯的气候湿热多 雨,不利于档案文件的保存。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 科素养,树立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财富的价值观念。 首先需要找准答题区间,本题答题区间在材料三,可以从毛里求斯的气候、档案文件形成时 间、文件纸张的柔韧性、纸张酸化程度等方面入手分析。,二、(2019课标全国,4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鸟巢 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 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 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 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他们积极投身奥 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 视野。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 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 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 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 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 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职业技能和强化 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 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 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 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 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 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 材料三: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 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 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 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 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 “打猎”。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 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 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以摩族猎人为例) 1.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 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 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C.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 值、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D.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 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鸟巢一代”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形成了集体记忆,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契合度较高。 B.共享单车公司除了让运营人员加强维护外,还尝试通过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破坏 单车等多种问题。 C.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寻找并拍照举报违规停放、私自上锁和丢弃单车 等不文明的行为。 D.单车猎人的群体性行为有助于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构建在共享单车公司之外的民间力量 参与治理的新格局。 3.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6分),二、 1.答案 A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归纳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题关注社会先 进文化,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项,“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错误,应该是“鸟 巢一代”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构成了奥运志愿服务的集体记忆。 2.答案 C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和归纳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题关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 生产生活,指引学生拓展视野,关注大时代。 C项,“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错,原文是“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 护共享秩序”,选项曲解文意。,3.答案 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利他行为,彰显了“推动人类 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二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新 型”体现在:单车猎人属于单车的消费者,他们是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打猎”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分析探究的能力,涉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关注社会发展、科 技进步和生产生活的价值观念。 首先审读题干,抓住关键词“新型的志愿者”。“单车猎人”作为志愿者的行为目的是 什么,为什么是“新型”的。然后找准区间,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内容筛选整合。材料二着重 探讨志愿者的动机和目的;材料三重点分析单车猎人的特点。最后整合信息,规范作答。,三、(2019北京,16,2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 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 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据专家估计,由于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球 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 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化是伴随 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 文明的重要指标。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 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工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 生根。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 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城市化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一项是(3分) ( ) A.生物种类以非正常速度消失。 B.大量动植物濒临灭绝。 C.物种分布发生大范围变化。 D.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活。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危机。 B.第一段通过列举数据来凸显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严重程度。 C.生态学者关注的焦点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给人类带来哪些损失。 D.这则材料反映了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担忧并提出了应对策略。,材料二 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相比地球漫长历史还十分年轻的人工环境有着 不可思议的适应力。 科学家正努力揭示各物种在城市中的进化情况。“坦白说,部分物种对这种极端约束适应能 力之强着实令人惊叹。”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功能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研究中心主任皮埃尔- 奥利维耶切普图评论道。“其中不仅存在微观进化,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宏观进化。” 荷兰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进化论研究员曼诺希尔图森说,“我们在城市观察到的进化,其速度 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这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 联合国预计21世纪城市化进程将步入快车道:2030年,全球城市面积将达140万平方千米;到205 0年,城市居民将新增25亿。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最早出现于5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 平原。如今,城市化将成为地球生物最重大的进化动力之一。 的确,城市中生物进化的各类实证开始涌现,水泥路旁、大楼脚下、阳台边缘、地铁站楼梯等, 无处不在。繁衍在城市地铁通道的地下家蚊不再冬蛰,相较于鸟类的血液,它们现在明显偏好,哺乳动物;它们与其他蚊子种群之间,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生殖隔离。除了野生物种和家养物种, 有的地方如今又出现了新型城市物种,这使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问题。 科学家将城市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进行对比后,发现城市中的物种往 往比乡村更多。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动植物可以依附于各种各样 的角落、边沿、墙缝,生活在荒地、墓地和潮湿的水沟里,或者栖居于精心维护、富有情调的 花园中。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资源及食物,而在野外,水资源和食物的获得具有季节性。热岛 效应也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城市冬季不再严寒。 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这一潜能还将不 断得到激发。 (取材于吴苏妹编译的相关文章) 3.材料二说,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相比,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更多。下列 对其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城市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栖居地。 B.城市中的生物得到了精心保护。,C.城市中有持续性的水源和食物。 D.城市的冬季温度一般比乡村高。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材料一分析了城市环境特点,认为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 B.材料二的引文表达了科学家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忧虑。 C.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D.两则材料中关于热岛效应是否有利于生物生存的看法相似。 材料三 研究发现,每个物种每一次成功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会有多个物种在当地消失;而一个物种若 过于迅速地适应了城市生活,也意味着有众多个体要做出牺牲。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 往往要付出代价。 多伦多、波士顿等城市里的白车轴草,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释放氰化 物可抵御来自食草动物的威胁,但抗寒性会降低。而在市中心,城市高温使得积雪极易消融,没 有了积雪的覆盖,植物就难以抵御夜间冰冻。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包括徒步旅行在内的人类活,动,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在夜间变得更加活跃,呈现出夜行性增强的趋势。夜行性增 强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包括习性的改变、繁殖能力的降低等。关于纽约市各公园白足 鼠的研究发现,相比乡村白足鼠,城市白足鼠体内涉及脂肪酸消化的基因出现过度表达。此种 进化选择极有可能与在城市中能够轻易吃到人类丢弃的油纸、吃剩的比萨饼和芝士汉堡有 关。自1940年以来,意大利城市地区家蝠的颅骨体积在不断增大,这或许是受路灯影响。路灯 会吸引并聚集大量的大型昆虫,随着世代更替,咬合力强的蝙蝠越发具有优势。 城市中的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授马克约翰逊强调说:“我们观察到,一些物种在全世界大部分城市 中都呈现出趋同进化。在部分城市,物种未能顺利适应,个中缘由目前还不得而知。” (取材于赵熙熙等的相关文章) 5.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白车轴草为抵御积雪的覆盖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这与城市高温有关。 B.哺乳动物因夜行性增强而改变了习性,繁殖能力降低,这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C.城市白足鼠可能因为吃了比萨饼等食物,涉及消化的某种基因出现过度表达。 D.路灯吸引并聚集了大量的大型昆虫,家蝠或因捕食它们而颅骨体积不断增大。 6.就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上面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说说这些观点对你认识 这一关系有何启发。(7分),三、 1.答案 D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体现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 养,引导考生了解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原文第1段写道“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球 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而“这些 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故A、B、C三项都正确。由原文第2段可知,“无序蔓延 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 中”是“生物多样性危机”产生的原因之一,因此选D。 2.答案 B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重点考查概括内容、分析论点与论据之 间关系的能力,体现了发展逻辑思维的学科素养,培养优秀思维品质。 A项,由材料一第1段可知,“利于缓解”错误。C项,由材料一第4段最后一句“城市化对生物 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可知,“焦点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给人类带 来哪些损失”错误。D项,材料一中并没有针对生物多样性危机提出应对策略。,3.答案 B 本题考查社科类文本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体现了发展逻辑思维的学科素养,培养优秀思维品质。 由材料二第4段中的“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 资源及食物”“城市冬季不再严寒”可知,A、C、D三项正确。由“或者栖居于精心维护、 富有情调的花园中”可知,“精心保护”的是“花园”,而非“城市中的生物”,故B项错误。 4.答案 C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重点考查依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体现 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材料一中并未阐述“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属无中生有,故A项错误。材料二的引文表达 了科学家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惊叹,故B项错误。材料一中作者认为热岛效应对生物的 生存是一大干扰因素,材料二中作者对热岛效应的看法是“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两则 材料看法不同,故D项错误。 5.答案 A 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体现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 养,培养优秀的思维品质。 材料三第2段中说“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没有了积雪的覆盖,植物就 难以抵御夜间冰冻”,而选项却变成了“为抵御积雪的覆盖”,因此A项错误。,6.答案 观点:材料一认为城市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是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的重要因 素之一。 材料二认为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材料三认为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 见性低的课题。 启发:三则材料关于“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的观点各有不同,启发我们要多方面 (辩证)看待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城市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秉持人类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理念,保护 地球家园。,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对文本内容进行探究的能力,体现了思维的发展与 提升的学科素养,启示学生要树立全面、辩证地看待事物的价值观念,培养正确的科学精神。 由材料一第2段可知,城市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第3段论述了城市化严重 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材料二表示城市化将成为地球生物最大的进化动力之一,城市对生 物多样性有保护作用;由最后一段可知,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 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材料三表示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由第3段可知, 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三则材料就同一个问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 进行论述,启发我们要全面、辩证地去认识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要关注生态,关注城市建设,减 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家园。,四、(2019浙江,79,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苗绣,苗族的刺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 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和鞋面。在衣服上 以栏杆形式围在肩膀和袖口。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苗绣针法有 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苗 绣中特有。辫绣是先将8根或12根同色丝线编成“辫子”,然后再回旋缀于底布成花,多用于 “男性之衣”(“乌爸”)的盛装中,绣品风格粗犷凝重。结绣则将丝线在针头挽数结,然后抽 针,如此反复插满成花。苗绣图案多是鸟、鱼、花、果子。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庞大、 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龙在苗绣中有虫龙、水龙、牛龙等形态。黔东南苗绣图 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苗绣一般先在绣布上绘或贴上图案。黔 东南苗族妇女不直接在衣物上刺绣,而是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缀到衣物上相 关部位,这样一方面便于操作,也便于单独取下来保护或替换。 (摘编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材料二: 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从启蒙开始,苗族人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木动物, 学习纺线耕田,了解节日习俗,解读神话、宇宙天体等,无所不可。乍一看这本“书”,罗列的 事物真不少,率性随意,缺乏归纳,但如果仔细阅读,你便会发现,它所表现的内容也都是经过了 严格选择的,而且不乏思想深度。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藏在一个个生动 鲜活的苗绣故事中。 苗绣一直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世纪后半叶才逐渐被发现。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 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神秘的气息,独特 的想象,呆萌的造型,饱满的情感,让我们惊叹相见恨晚。 (摘编自解如光十指春风 一绣千年, 人民日报2019年2月23日) 材料三: 目前,民间手工技艺的主导传播形式多依托出版物或博物馆等相对静态的媒介,传播途径单 一。实际上,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形态非常丰富。以苗绣为例,其非物质文化形态至少包含三种:,苗绣中的图案,苗绣的针法和绣法,苗绣中承载的文化等。这些丰富的内容仅仅依靠静态形式 传播显然是不够全面和详尽的。尤其是苗绣的刺绣技法十分复杂,无法仅仅依靠静态形式记 录,借助摄像和三维动画等形式能更好地记录和还原刺绣复杂的过程。另外,传承主体的口述 记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视频记录显然比单纯用文字记录 更为方便、生动、鲜活。移动互联网上灵活多样的数字化观看模式可以改变传统出版物和 博物馆等媒介相对静态和单一的展示方式,观众能进行个性化的选择,深入、反复地观看自己 感兴趣的内容。 (摘编自罗丹民间手工艺遗产基于移动 终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1.下列对材料中“苗绣”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 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 B.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部位特别,妇女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将其以栏杆形 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C.苗绣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在表现刺绣对象时,苗绣 呈现造型上的呆萌特点。 D.苗绣这本“书”罗列事物看似随意,但实际上表现的内容经过严格选择,不乏思想深度,苗族 人从小就可以从中学习文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苗绣中的一些图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 传说中的图腾有关。 B.苗绣在20世纪后半叶逐渐被人们发现,主要是因为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契合 了读图时代的审美趣味。 C.苗绣的文化形态丰富,它的传播形式也应多样化,除了依托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还可 以借助移动互联网。 D.借助视频手段记录和还原苗族刺绣的复杂过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形式, 其优点是人们可以反复观看。,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的另外两方面特点。(4分) (1)图案: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质。 (2)针法和绣法: 。(2分) (3)承载的文化: 。(2分),四、 1.答案 D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重要概念的能力,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增强关注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A项,“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其(苗绣)历史可 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B项,“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 面”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C项,“苗绣 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在盛 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 2.答案 B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体现了关注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 等方面的学科素养,增强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 B项,“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理解错误,材料二第二段中说“它被发现的时间 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选项曲解 文意。,方法技巧 分析文章内容“三关注” (1)分析选项中进行比较的内容,关注作者的结论。 (2)分析选项中进行判断的内容,关注事物的性质。 (3)分析选项中富于情感的内容,关注作者的情感。 3.答案 (2)种类多,技法复杂,还有两种特有针法 (3)凝聚了苗族人祖祖辈辈的人生智慧(或: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体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 素养,树立尊重、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价值观念。 (2)结合材料一概括,抓住关键语句“苗绣针法有十几种”“辫绣、结绣是苗绣中特有” 等,以及对辫绣、结绣的针法介绍来回答。 (3)结合材料二第一段的结论性语句,如首句或尾句来回答。 方法技巧 概述整合三个“一” 一个原则回归原文,还原语境原则。 一个方法抓关键语句,提炼关键词,尤其是段首句、段尾句和中心句。 一条经验巧妙整合,分点作答,有序呈现。,五、(2018课标全国,7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 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 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 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 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 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 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 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 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 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 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 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 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 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 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 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 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 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12月),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