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材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823266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焊接材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焊接材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焊接材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生产项目生产项目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 二二一三年十二月一三年十二月 * *生产项目生产项目 安安全全现现状状评评价价报报告告 法定代表人: 技术负责人: 评价项目负责人: 二二一三年十二月一三年十二月 前前 言言 安全评价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 展,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安全评价作为安 全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成为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而且 对安全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委托*对其 *生产项目进行安全现状评价。在安全评价过程中,我公司评价组 多次到现场进行了勘查、检查和复查,评价组成员在现场勘察及研究企 业提供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该项目实施安全评价。依据安全生产法 、 *安全生产条例 、 安全评价通则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编制完成本评价报告。 经分析,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粉尘、火灾、 爆炸、电气伤害、机械伤害,其次有中毒窒息、灼烫、噪声和振动、坍 塌、起重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淹溺等危险、有害因 素。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关于开展 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经 过分析、辨识,确定该项目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本评价报告根据该项目生产特点,划分了评价单元。主要采用安全 检查表法对各单元的安全生产现状逐一进行定性评价;并采用作业条件 危险性分析法对本项目各工序危险程度进行分析。 通过评价可知,企业对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采取了一定的安全技术 设施和管理措施。现企业生产设备、设施状况较好,与之配套的供配电、 消防等公用工程、辅助设施齐全有效,能够较好地满足正常安全生产需 要。评价结论为:*生产项目安全生产现状具备安全生生产项目安全生产现状具备安全生 产条件产条件。 在评价过程中,得到了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关心和支持, 得到了*的密切配合,在此深表感谢。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评价中可能会有疏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并深表感谢!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 评价概述评价概述.1 1.1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 1 1.2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 1 1.3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 5 1.4 评价程序评价程序 5 第二章第二章 评价项目概况评价项目概况.7 2.1 被评价单位概况被评价单位概况 7 2.2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7 2.3 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 8 2.4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 9 2.5 主要设备设施主要设备设施 10 2.6 生产辅助设施生产辅助设施 11 2.7 主要原辅材料及仓储情况主要原辅材料及仓储情况 11 2.8 安全管理状况安全管理状况12 第三章第三章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3 3.1 自然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自然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3 3.2 危险、有害物质分析危险、有害物质分析 15 3.3 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9 3.4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 24 3.5 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 25 3.6 事故案例分析事故案例分析 28 第四章第四章 评价单元和评价方法评价单元和评价方法.31 4.1 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 31 4.2 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单元的划分 31 4.3 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 32 第五章第五章 定性、定量分析评价定性、定量分析评价.36 5.1 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单元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单元 36 5.2 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单元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单元 41 5.3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单元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单元47 5.4公用工程单元公用工程单元50 5.5 职业危害防治单元职业危害防治单元 55 5.6 综合安全生产管理单元综合安全生产管理单元 59 第六章第六章 事故后果分析事故后果分析.65 6.1 起重物挤、撞、打击伤害事故树图起重物挤、撞、打击伤害事故树图 65 6.2 事故树分析过程事故树分析过程 65 6.3 安全对策措施安全对策措施 68 第七章第七章 对策措施及建议对策措施及建议.69 7.1 安全对策措施及整改情况安全对策措施及整改情况 69 7.2 建议建议 70 第八章第八章 安全评价结论安全评价结论.71 附附 件件.73 1 第一章第一章 评价评价概述概述 1.1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 安全现状评价目的是 针对生产经营单位(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 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通过评价 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 对策措施及建议 ,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1)通过对*生产项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 的检查、确认、分析,辨识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与安全生产 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符合性。 2)预测该项目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3)阐述现有生产系统的安全水平,指出所存在的事故隐患和提出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4)为该企业进一步提高本质安全化程度,提高安全管理的系统化、 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 5)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1.2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 1.2.1 相关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02.11.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5.01.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009.05.0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11.12.3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1987.12.03) 6)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令第 549 号) 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 23 号) 2 8) 工伤保险条例 (国务院令 586 号) 9)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国家安监总局第 3 号令, 2013.8.29 修改) 10)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 (国家安监总局 令第 30 号) 11)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国家安监总局第 1 号令) 12)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原安监管 协调字200456 号 1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监总局 令第 40 号) 14)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总局令第 47 号) 15)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总局令第 49 号) 1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11 年 12 月 1 日施行) 17)危险化学品名录 (2002 年版) 18)*安全生产条例 (豫人常201010 号) 19)*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 (2005 年 版) 20)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国家发改委第 21 号令, 2013.5.1) 2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 2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 17 号) 23)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2003 年) 3 24)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企201216 号) 25)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安 委办字200548 号) 26)建筑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 106 号) 27)*用电单位电气装置安装验收规程 1.2.2标准及规范 1) GB12434-2008耐火材料企业防尘规程 (参考) 2) AQ 2023-2008耐火材料生产安全规程 (参考) 3) AQ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 4) GB/T5817-2009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 5) LD84-1995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检测规程 6) GB/T81962003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 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7) GB14784-1993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 8) YB/T161-1999电炉用管式水冷设备技术条件 9) GB/T10067.1-2005 电热装置基本技术条件 第 1 部分:通用部 分 10)GB 50195-2013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 11)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2)GB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13)GB/T 12801-2008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14)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15)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16)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4 17)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18)GB 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19)GB 19517-2009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20)GB50053-1994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21)GB 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22)GB/T13869-2008用电安全导则 23)DL408-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24)GB 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25)GB 2893-2008安全色 26)GB 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27)GB 4053.3-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 3 部分:工 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28)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9)GB50009-2001建筑结构载荷规范 (2006 年版) 30)GB 4387-2008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31)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32)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 素) 33)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 34)GB 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35)GB50444-2008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 36)GB 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2009 年版) 37)GB 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38)GB 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39)GB 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40)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5 41)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42)耐火材料技术手册 43)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 1.2.3 委托单位提供的有关文件、资料 1、安全评价委托书; 2、企业提供的其他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 3、现场查看的有关记录。 1.3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 本次安全现状评价范围为*生产项目,包括周边 环境、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生产工艺、设备及安全设施、公用 工程安全、职业危害防治和安全生产管理等内容。 1.4 评价程序评价程序 安全评价程序包括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 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对策措施建议,作出安全现状评价结论, 编制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的程序见图1-1。 6 前期准备 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 素 划分评价单元 选择评价方法 定性、定量评价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做出评价结论 编制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图图1-1 安全现状评价程序框图安全现状评价程序框图 7 第二章第二章 评价项目概况评价项目概况 2.1 被评价单位被评价单位概况概况 *是一家个人独资企业,企业位于*,投资人: *,经营范围:焊剂产销。年生产能力:8000吨。企业占地面积约 10330m2,投资1100万元,企业员工总人数3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及 管理人员8人。该企业采用单班工作制,只白天作业,设有安全生产领 导小组,设置有一名兼职安全管理员。 2.2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所在地*。 *属于暖湿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一年 之中,冷暖交替,四季分明。全市累年平均气温为14.8,7月份最热, 累年平均气温为27.5;月份最冷,累年平均气温为0.5,年日照时 数2181小时,全年无霜期为216225天,降雨量平均为546毫米。 主要自然条件: 年极端最高气温42.2 年极端最低气温 -15.9 历年平均气温14.8 基本雪压0.25KN/m2 年最大降雨量1047.8mm 年平均降雨量546mm 月最大降雨量488mm 日最大降雨量260.5mm 基本风压0.35KN/m2 冬季主导风向东北风、北风 夏、秋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南风 8 最大风速18.7m/s 2.3 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 2.3.1 周边环境 *位于*城关镇古城寨村,其东为生产路,南侧、西 侧均为金刚砂废料厂,北侧为水渠(见附图:总平面布置及周边环境示 意图)。 2.3.2 总平面布置 该厂区为一不规则形状。主要分为办公生活区、生产区和晾晒区三 部分,厂区周边建有实体围墙,北侧的水渠从厂区穿过。办公生活区位 于厂区东部、配电间位于厂区西部,仓库1和烧结车间位于厂区南部、 仓库2位于厂区北部、熔炼车间位于厂区中西部,晾晒场地位于厂区西 北部。 厂区大门位于东部。厂区内有50m80m的回车场地,路面均是水泥 路面(详见附图:总平面布置及周边环境示意图) 。 2.3.3 建(构)筑物 本企业综合楼、配电室均为砖混结构;烧结车间、仓库1、熔炼车 间、仓库2均为砖混围护、木梁、石棉瓦顶。车间、仓库设置有侧窗自 然采光。建构筑物详见表2-1。 表2-1 建(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名称火灾类别建筑物结构建筑层数耐火等级占地面积(m2) 1办公楼戊类砖混两层二级480 2烧结车间丁类 砖混围护,木 梁,石棉瓦顶 一层四级495 3熔炼车间丁类 砖混围护,木 梁,石棉瓦顶 一层四级759 4仓库1戊类 砖混,木梁, 石棉瓦顶 一层四级484 5仓库2戊类 砖混,木梁, 石棉瓦顶 一层四级468 6休息室戊类砖混一层二级116 7配电室丙类砖混一层二级25 9 2.4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 本企业生产工艺有两种,但产品均为*。 第一种工艺为(烧结车间):第一种工艺为(烧结车间): 1.配料:将各种所需原材料(铝矾土、萤石、镁砂)和辅料水玻璃 按一定的比例加以混合; 2.搅拌:将混合后的原料用搅拌机进行充分搅拌; 3.筛分:将搅拌后的半成品用振动筛进行筛分,筛分出符合客户要 求的粒度。 4.烘干:将筛分后的半成品先在隧道窑中进行预热烘干,温度控制 在300-400,然后再进入另外一个隧道窑中进行烧结,温度控制在 600-800。 5.筛选:将产品通过振动筛筛选,选出符合各种要求的产品颗粒。 6.包装:将选好的颗粒分类包装,将包装袋口缝合结实。 7.入库:将包好的产品按照仓库的要求入库,各种规格的产品一定 要分类摆放,数目清晰。 工艺流程如下: 原材料配料搅拌筛分烘干筛选包装入库 图2-1 烧结车间*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第二种工艺为(熔炼车间):第二种工艺为(熔炼车间): 1.配料:将各种所需原材料(焊渣、锰矿石细料、铝矾土、萤石、 碳粒、镁砂)按一定的比例加以混合; 2.熔炼:将原材料加入熔炼炉中熔炼化稀,将原材中的铁成分和各 种杂质去除。 3.调色:原料化稀后加入适量调色锰将产品颜色转化为浅红色到棕 红色。 10 4.出炉:调色完成后,将产品缓慢倒入水池中,水池中放置料框。 5.晾干:将出炉后的半成品运至晾晒场地进行自然晾干。 6.破碎:晾干后的半成品经过对辊机破碎成小的粒度。 7.筛选:将产品通过振动筛筛选,选出符合各种要求的产品颗粒。 8.包装:将选好的颗粒分类包装,将包装袋口缝合结实。 9.入库:将包好的产品按照仓库的要求入库,各种规格的产品一定 要分类摆放,数目清晰。 工艺流程如下: 原材料配料熔炼调色出炉晾干破碎筛选包装入库 图2-2 熔炼车间*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2.5 主要设备设施主要设备设施 该企业主要设备、设施如表2-2所示。 表2-2 主要设备、设施表 序号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台)用途 1 熔炼炉 0.5t4 熔炼 2 起重机 2t1 吊运 3 振动筛 2 筛选 4 皮带输送机 4 输送 5 铲车 ZL20F2 搬运 6 电焊机 1 维修 7 除尘器 1 除尘 8 对辊机 1 破碎 9 混料机 1 混料 10 搅拌机 3 搅拌 11 隧道窑 10.6m1 烘干、烧结 11 12 变压器 S11 -630/10、 S11 - 200/10 1 供电 2.6 生产辅助设施生产辅助设施 2.6.1 供配电及防雷接地 该企业用电属三级负荷。其10kV电源来自城关镇供电所,经跌落熔 断器接入1台S11 -630/10型和1台S11 -200/10型电力变压器,电压降为 380/220V后送入低压配电室,分别供生产、生活用电。根据协议高压线 路及变压器由城关镇供电所负责管理和维修。低压电气设备的使用和安 全维护由企业管理。 企业用电由公司配电室引出,低压电缆从配电室引出后架空敷设至 车间配电箱,以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向车间各配电箱供电;各 用电设备从附近配电箱取电,电源线多为带橡胶护套的多股铜线。 车间内照明采用自然光和照明灯具相结合的照明方式。 厂房等利用建筑物柱内主筋做防雷引下线,主要设备采取接地保护。 2.6.2 给排水 该企业总用水量约为2500t/a。主要用于生活、生产及消防用水,水 源引自厂区北面的水渠。熔炼炉冷却用水循环使用。 该企业排水主要是雨水和生活污水。雨水排水,通过厂区的雨水管 网收集后排入厂区后面的水渠。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排出厂外。 2.6.3 通风、降温、除尘 车间整体采用自然通风的通风方式。 本企业部分生产环节烟尘危害较大,熔炼炉采用除尘器除尘,工人 配有防尘口罩,可减少烟尘、粉尘危害。 2.6.5 消防 本企业办公生活区、车间、配电室等主要部位均设置有灭火器。厂 区建有回车场地,消防车可以到达各个建、构筑物周围。 12 2.7 主要原辅材料及仓储情况主要原辅材料及仓储情况 2.7.1 主要原辅材料 表2-3原辅材料使用情况 2.7.2仓储情况 所有原料和产品都采用汽车运输,运输时选择具备资质的单位承运。 该企业生产用的主要原料有焊渣、锰矿石细料、铝矾土、萤石、碳粒、 镁砂等,原材料均存放在厂区内固定场所。另外机修作业时,用到少量 的氧气(1瓶)和乙炔(1瓶) ,均存放在车间内固定场所。燃料煤露天 存放于隧道窑附近。 2.8 安全管理状况安全管理状况 厂长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企 业成立有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均已参加 培训,证书正在办理中。 该企业制定有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各级各岗位安全责任制、各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制定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企业经常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定期召开安全例会,所有员工上岗前 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才可以上岗,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资料齐全,各项规章制度能够较好地落实。 材料名称材料名称年用量年用量备注备注 焊渣1500t原料 锰矿石细料500t原料 铝矾土2000t原料 萤石500t原料 碳粒500t原料 镁砂1000t原料 水玻璃10t辅料 氧气0.022t维修 乙炔0.28维修 电10000kWh 13 14 第三章第三章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1 自然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自然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本项目自然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有地震、雷击、暴雨(洪水) 、 大雾、冰冻、地质灾害、高气温及低气温等。 3.1.1 地震 强烈地震可能造成建(构)筑物和设备的倾覆、倒塌和破裂。同时 会使生产装置中的危险、有害物质发生泄漏,从而引发火灾、爆炸、中 毒窒息等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3.1.2 雷击 企业的生产装置和厂房、电气线路及变配电等设施有可能因防雷接 地设施不完善或失效而遭受雷电侵袭被破坏,甚至引起火灾爆炸及人身 伤害等。 3.1.3 暴雨(洪水) *平均年降雨量为546mm,日最大降雨量260.5mm,厂区内排 水设施较好,雨水能及时的排出厂外,但暴雨时,如积水不能及时排出, 会造成建(构)筑物的基础下沉倾斜而引起事故。 3.1.4 高气温、寒冷 该企业所在地年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15.9。 高温能影响人的体温调节、使人中暑等;高温作业人员的高血压病 发病率较高。高温还可能抑制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操作注意力分散,肌 肉工作内能力降低,有导致工伤事故的危险。另外,在夏季烈日曝晒下, 装有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如钢瓶中的物品(如氧气、乙炔) ,可能超过 储存的适宜温度,导致压力急速增大,有引起容器或钢瓶爆炸的潜在危 险。 低温有可能导致水管冻结,失去其应有的功能;作业人员在低温条 15 件下作业易出现操作失误;作业人员缺少必要的保暖措施或保暖不当, 可能会造成作业人员冻伤。 3.1.5 大风、暴雪、冰雹 风灾是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我国气 象部门规定:风力达到8级或以上时(风速17m/s)称作大风,达到这 一风力时造成的灾害明显增多,如:毁坏建筑物、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 等。大风容易吹倒工业设施和电力线路,进而影响生产活动,严重时可 能会引起人员的伤亡。强烈的大风可能导致屋顶、门窗破坏,甚至厂房 倒坍事故的发生,造成设备的损坏及作业人员伤亡事故。 强降雪集聚在房顶可能压塌建构筑物,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 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它出现 的范围虽然较小,时间也比较短促,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常伴随着 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中国是冰雹灾害频 繁发生的国家,是我国春、夏季午后常见气象灾害,冰雹每年都给建筑、 通讯、电力、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3.1.6大雾、冰冻天气 大雾天气使周边能见度较低,未能及时发现人员。当车辆进出厂区 时,如未鸣笛警示、未开灯警示或未减速行驶等,均会造成人员与车辆 伤害等。 冰冻天气,车间内温度过低,作业人员如防寒措施不够,易冻伤; 厂区内道路易结冰,如不及时清除,车辆在冰面上行驶易出现打滑,造 成车辆伤害或人员伤害等。 3.1.7 地质灾害 由于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致使周边环境破坏,造成地裂缝、 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若厂房等 建筑物基础处理不当,可 能发生基础变形、地基沉陷,造成建筑物倾斜甚至坍塌事故。 16 3.2 危险、有害物质分析危险、有害物质分析 3.2.1 有害粉尘 该企业生产物料会产生镁砂粉尘和铝矾土粉尘等。镁砂主要成分 MgO,高铝矾土熟料主要成分是Al2O3和SiO2。作业人员吸入它的粉尘, 会对人体造成物理伤害。粉尘沉积性尘斑是尘肺最常见的尘性病变。 如果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超标,或者未按要求为作业人 员配备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职工未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可能导致 大量吸入有害粉尘,从而发生职业矽肺病。 3.2.2主要危险、有害物质 该企业维修作业时用到少量的氧气(压缩的) 、乙炔,上述物质都 具有一定的危险特性。分析如下: 1. 乙炔 表3.2-1乙炔的理化性质与危险特性 中文名:乙炔;电石气英文名:acetylene 分子式:C2H2分子量:26.04UN 编号:1001(溶解) 标标 识识 危规号:21024CAS 号:74-86-2 性状:无色无味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 熔点/:-81.8(119kPa)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溶于苯、丙酮 沸点/:-83.8(升华)相对密度(水=1):0.62(-82) 饱和蒸气压/kPa:4460(20)相对密度(空气=1):0.91 临界温度/:35.2燃烧热(KJmol-1):-1298.4 临界压力/MPa:6.19最小引燃能量/mJ:0.02 闪点/:-17.7(CC)引燃温度/:305 理理 化化 性性 质质 爆炸极限(体积百分数)/%:2.582分解产物:碳、氢 燃烧性:易燃 稳定性:稳定 聚合性:聚合 禁忌物:强氧化剂、碱金属、碱土金属、重 金属尤其是铜、重金属盐、卤素 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 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与氟、氯等发生强烈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反应生成 爆炸性物质。 危险性类别:第 2.1 类 易燃气体 燃燃 烧烧 爆爆 炸炸 危危 险险 性性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不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 的话将容器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雾状水。 17 对对 人人 体体 危危 害害 具有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暴露于 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 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心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 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映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 性增大,应注意 急急 救救 主要是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 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防防 护护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防护,但特殊情况下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防护,但高浓度接触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限制性空间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 护 泄泄 露露 处处 理理 消除所有点火源。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处理 人员戴自给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尽可能切断泄露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 泄漏源。 储储 运运 乙炔的包装法通常是溶解在溶剂及多孔物中,装入钢瓶内。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 电聚集。储存在阴凉、通风仓间内。仓间内温度不宜超过 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 光直射;储存间内的电气采用防爆型;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氧化剂等分开储存; 搬运时要轻装、轻放,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2. 氧气(压缩的) 表3.2-2氧气的理化性质与危险特性 中文名:氧;氧气英文名:oxygen 分子式:O2分子量:32 UN 编号:1072(压缩的)标标 识识 危规号:22001(压缩的)CAS 号:7782-44-7 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218.8(119Kpa)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沸点/:-183.1相对密度(水=1):1.14(-183) 饱和蒸气压/Mpa:506.62(-164)相对密度(空气=1):1.43 临界温度/:-118.95燃烧性(KJmol-1):无意义 理理 化化 性性 质质 临界压力/MPa:5.08最小引燃能量/mJ:无意义 燃烧性:助燃稳定性:稳定 聚合性:不聚合 禁配物: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活泼金属 粉末、碱金属、碱土金属等 危险特性:是易燃、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 (如乙炔、甲烷)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危险类别:第 2.2 类不燃气体 燃燃 烧烧 爆爆 炸炸 危危 险险 性性 灭火方法:用水冷却容器,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 切断气源的人,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的灭火剂灭火。 对对 人人 体体 危危 害害 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 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 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 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 吸入浓度在 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跳过速、昏迷、呼吸衰竭 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 60100KPa 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发生失明。 急急主要是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 18 救救呼吸。就医。 防防 护护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避免高浓度吸入。 泄泄 露露 处处 理理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 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露源,合理通风, 加速扩散。 储储 运运 不燃性压缩气体,储存在阴凉、通风仓间内。仓间内温度不宜超过 30。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等分开储存;搬运时要轻装、轻放,防止钢瓶及 附件破损。 3.水玻璃(硅酸钠) 表3.2-3 硅酸钠的理化性质与危险特性 中文名硅酸钠分子式Na2SiO3危险性类别 别名泡花碱分子量122.07 危险货物编 号 无资料 标 识 英文名 sodium silicate UN 号无资料 CAS 号10213-79-3 外观与性 状 略带绿色或白色粉末, 透明块状或粘稠液 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 熔点1088沸点无资料燃烧热无意义 相对密度 (空气 1) 无资料 相对密度 (水 1) 2.4饱和蒸气压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无资料 理 化 性 质 稳定性-聚合危害-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 燃烧性不燃引燃温度无意义 火灾危险性 类别 戊类 爆炸极限无意义闪点无意义 燃烧(分解) 产物 最小点火 能 无意义 最大爆炸压 力 无意义 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燃 爆 危 险 与 消 防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 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 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迅速切断气源,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 灭火剂灭火。 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 mg/m3职业毒性危害等级侵入途径 MAC:- 健 康 危 害 与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粘膜有刺激和腐蚀性,可引起化学性肺炎。液体 或雾对眼有强烈刺激性,可致结膜和角膜溃疡。皮肤接触液体可引起皮炎或 19 灼伤。摄入本品液体腐蚀消化道,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虚弱及肾损害。防 护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 ;可能接触 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急 救 与 应 急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 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液体。 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 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 置。若是固体,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若大量泄 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3.2.3 其他危险物质 1.萤石 萤石(Fluorite) ,又称氟石,是一种矿物,其主要成分是氟化钙 (CaF2) ,含杂质较多。其中的钙常被钇和铈等稀土元素替代,此外还 含有少量的Fe2O3、SiO2和微量的Cl、O3和He等。自然界中的萤石常显 鲜艳的颜色,硬度比小刀低。 2.镁砂 镁砂分为烧结镁砂、轻烧镁砂和电熔镁砂三大类。镁砂是耐火材料 最重要的原料之一,用于制造各种镁砖、镁铝砖、捣打料、补炉料等。 含有杂质较多的,用于铺筑炼钢炉底等。目前我国主要是从菱镁矿煅 烧或者电熔获得镁砂 。 3.铝矾土 铝矾土又称矾土或铝土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系含有杂质的水合 氧化铝,是一种土状矿物。白色或灰白色,因含铁而呈褐黄或浅红色。 密度3.94g/cm3,硬度13,不透明,质脆。极难熔化。不溶于水,能 20 溶于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主要用于炼铝,制耐火材料。其组成成分异 常复杂,是多种地质来源极不相同的含水氧化铝矿石的总称。铝土矿一 般是化学风化或外生作用形成的,很少有纯矿物,总是含有一些杂质矿 物,或多或少含有粘土矿物、铁矿物、钛矿物及碎屑重矿物等。 4.润滑油 润滑油通常多为矿物油,密度约在0.750.95g/cm3之间,闪点(开 口)一般高于150,属可燃物品。润滑油储运、使用过程中存在意外 泄漏污染环境和着火燃烧的危险。润滑油受热而形成的油蒸汽、油烟为 有害气体,长期大量被人员吸入有可能造成中毒窒息,亦可造成各种慢 性疾病。 5.变压器油 变压器油作为变压器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变压器本身的 发展而逐渐提出新的要求。变压器油的成份很复杂,主要是由环烷烃、 烷烃和芳香烃构成。环烷烃、烷烃和芳香烃均为可燃,泄漏后遇到明 火后引起剧烈燃烧。 6.煤 煤是一种重要燃料。煤堆中的煤与空气接触,会发生氧化反应,并 放出热量。煤发生氧化反应后,使煤堆的温度升高。煤的温度升高后, 又加速了煤的氧化反应速度。这样,就使煤堆的温度越来越高。当温度 超过煤的自燃点时,就会自燃。其自燃危险主要与煤种、煤层高度、堆 放时间有关。 3.3 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3.1 粉尘 企业在进行配料、搅拌、破碎、筛分作业过程中,都有粉尘飞扬, 在粉尘环境中作业,如无除尘装置、 无防护措施或防护不当的情况下, 21 操作人员长时间吸入粉尘会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硬化,丧失呼吸功 能,导致矽肺病。 另外,该企业熔炼炉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尘,如除尘设施不 完善或作业人员防护不到位, 操作人员长时间吸入烟尘会引起肺部组 织纤维化、硬化,丧失呼吸功能,导 致矽肺病。 3.3.2 火灾 1)维修用的工业气瓶(如氧气、乙炔) ,为助燃或易燃物质,发生 泄漏,也能导致火灾。 2)电气设施包括供、配电系统,电机、照明灯具等用电电器设备, 显示、调节、控制等电气监测控制操作仪表系统,电气输电线路系统, 如果配置、操作、管理不当,出现过负荷、过电流、过热、漏电、短路、 断路、防雷或接地不良等故障时,均可能引起电器火灾。 3)企业生产中用到的煤有发生火灾的可能。 4)企业还存在有其他可燃物,如润滑油、变压器油及包装袋等遇 明火或高温物体都有可能引发火灾。 3.3.3容器爆炸 企业维修用储气瓶(如氧气、乙炔)均属压力容器,可能发生容器 爆炸,容器爆炸的主要原因:气瓶缺陷、超期未检、违章运输和装卸、 使用不当、违章操作、环境温度过高等,也可能由于安全防护装置失效, 使压力容器内的工作介质失控引起爆炸。 3.3.4电气伤害 1)触电 触电引起的主要是电击伤害。这类危险可能引起伤害或死亡。主要 由以下原因引起:(1)机械电气设备绝缘不良,带电部位裸露,错误 地接线或误操作等原因造成触电伤害事故或其他危害;(2)人体与带 电(压)零件(直接接触) ;(3)人体接近高压带电零件或设备,致使 22 空气等介质被击穿放电;(4)输(用)电线路未采取保护接地(或保 护接零) ,未装设漏电保护器等;(5)静电现象,例如人体与带静电荷 的零件接触被电击;也可能由于电击所导致的惊恐,使人跌倒(或由人 体碰倒物体而跌倒) 。 2)雷电灾害事故 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雷电放电具有电流大、电压高的特 点。其能量释放出来可能形成极大地破坏力。其破坏作用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1)直击雷放电、二次放电、雷电流的热量会引起火灾和爆炸。 (2)雷电的直接击中,金属导体的二次放电,跨步电压的作用及 火灾与爆炸的间接作用,均会造成人员的伤亡。 (3)强大的雷电流、高电压可导致电气设备击穿或烧毁。发电机、 变压器、电力线路等遭受雷击可能导致大规模停电事故。雷击可直接毁 坏建筑物构筑物。 3.3.5灼烫 灼烫是灼烧烫伤的简称。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 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 、物理灼伤(光、放射性 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 ,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本企业熔炼炉温度高达1500、隧道窑烧结温度高达800,可产 生高温辐射等危害;如果在防护不当、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等情况下人 员接触会发生烫伤。 3.3.6 机械伤害 机械危险是指由于高速运动的机械零件、工具、工件意外触及人体, 或具有巨大能量的流体物质的喷射机械作用可能产生伤害的各种物理因 素的总称。 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以及工具、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 23 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会使人体受到伤害。造成 该类事故的原因多是由于违章指挥、违反操作规程、操作失误,缺少 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不合要求、缺少警示信号或警示信号不灵等。 3.3.7中毒和窒息 企业存在维修用的工业气瓶,一旦发生泄漏,会冲淡大气中的氧含 量,使人吸入的气体中含氧量降低;轻度的气体泄漏,容易造成操作人 员的缺氧反应;重度的气体泄漏,有可能会造成操作人员窒息死亡的严 重后果。 3.3.8起重伤害 起重机械主要用于原料、半成品的搬运等,对减轻体力劳动,提高 劳动生产率以及对特殊的工艺操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起重机械 的使用,对企业也构成了一定的危险,如起重机械的吊具损坏、物体捆 绑不牢、挂钩不当、起升机构的零件故障(特别是制动器失灵,钢丝绳 断裂)等都会引发重物坠落。起重作业中,没有良好的安全通道或与建 筑结构之间缺少足够的安全距离,使运行的行车结构对人员造成夹挤伤 害,运行机构的操作失误或制动器失灵引起溜车,造成碰撞伤害及机上 触电伤害等,引发原因主要为违规违章操作,超载或使用不符合标准的 器具,未及时对安全设施进行检修检测,吊具装置及设备安全防护系统 的损坏、故障、缺陷所造成的。 3.3.9噪声、振动 运动机械(特别是振动筛、搅拌机、对辊机、铲车等)在运转过程 中会产生严重的振动与噪声。设备与建构筑物受到振动的危害可能发生 断裂、疲劳破坏,引发爆炸、危险物质渗漏等各类事故。 噪声会对职工听力,造成很大影响。噪声对职工听力的危害是缓慢 而又持久的,对人体听觉器官的损害是不可逆转的。振动可导至人体中 枢神经、植物神经紊乱、血压升高。同时振动可导至设备、部件损坏。 24 噪声和振动严重时,会使人心理产生烦躁,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等, 从而防碍信息交流诱发事故。 3.3.10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企业内存在高大建(构)筑物及设备高空作业平台,在高处作业中 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机率较多。高处坠落事故主要源自高处作业时 的违章、生产现场自身存在的隐患以及特定的生产环境的限制,再加上 如果企业对高处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严更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如作业人员不系安全带,不戴安全帽,思想麻痹,怕麻烦,图省事等。 此外平台、栏杆及预留孔盖板或栏杆的腐蚀、脱焊及安放不牢等现象, 也会造成这类事故的发生。 在高处作业过程中,地面人员可能受到高处坠落的工具、工件等物 体的打击,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3.3.11坍塌 企业的原料、产品等如果摆放不符合要求,码放不牢,超高堆积等 有可能发生突然坍塌事故。此时人员在低处作业时,可能造成伤亡。建 筑物、厂房等在重力或外力作用下,超过自身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 破坏而造成坍塌事故,而且有可能引发其它次生灾害,如人员伤亡、财 产损失等。 建构筑物如果建筑设计或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缺陷,在遭遇积雪、 冻雨等情况时,厂房顶部承受大量积雪、冻雨的重压,一旦建筑强度不 够,易发生坍塌。厂房在设计施工中如果不考虑温度伸缩、沉降和地震 的影响,就会产生裂缝,甚至发生损坏厂房。厂房受到雨水等浸泡,也 易发生倒塌事故。 3.3.12 车辆伤害 原料、产品及其他物资的运输过程使用汽车、铲车等机动车辆,机 动车辆在厂区内行驶中会因司机误操作、刹车不灵等原因,都有可能造 25 成人员伤亡或物体倒塌、撞击、挤压事故。 3.3.13淹溺 企业循环水池等若未设置盖板或防护栏杆,又无警示标志,人员不 慎跌入,可能发生淹溺事故。 3.3.14其他伤害 1)企业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及成品,在运输、装卸时存在人工作 业。当手工操作,从事搬、举、推、拉及运送重物时,有可能导致椎间 盘损伤、韧带或筋损伤、肌肉损伤、神经损伤、疝气、挫伤、擦伤、割 伤等伤害。 2)采光不足危害:生产场地采光是生产过程中应具备的条件,它 是由自然采光和人工采光两部分构成,以自然采光为主。工人在采光不 良的场地作业,容易产生误操作引发事故。 3)车间内通道、设备布局不合理,造成现状杂乱无章,容易造成 物体打击等事故的发生。 4)人的不安全行为:大量事故的统计分析表明,大部分事故是由 人的因素造成的。长期超负荷作业致使操作人员疲劳、精力不集中导致 误作;疾病或饮酒致操作和指挥失误;操作人员从事禁忌作业引起事故; 人员心理异常、故意犯错或存在识别功能缺陷均可导致事故。 5)管理缺陷:企业若未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或管理机构设置不合 理、管理混乱;管理制度不健全或管理措落实不到位,生产人员无章可 循、行为随意、盲从;无相应的奖惩制度,会使人员无积极性、主动性, 巡检不及时、不认真,交接班不具体;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盲目乱干等;无培训制度、操作人员没有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和 安全培训,让未经培训的人员上岗,知识不足,不能判断错误;对安全 漠不关心、已发现的问题不及时解决;没有严格执行维修保养制度;指 挥错误,甚至违章指挥;设备设施无检修计划或维修保养制度或检修制 26 度不严,没有及时检修已出故障的设备,使设备带病运转,从而导致安 全事故。 3.4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 根据上述分析,本项目生产场所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见下 表3.4-1。 3.4-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表 序序 号号 类别类别 部位部位 粉粉 尘尘 火火 灾灾 容容 器器 爆爆 炸炸 电电 气气 伤伤 害害 灼灼 烫烫 机机 械械 伤伤 害害 中中 毒毒 和和 窒窒 息息 起起 重重 伤伤 害害 噪声、噪声、 振动振动 高处坠落、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物体打击 坍坍 塌塌 车车 辆辆 伤伤 害害 淹淹 溺溺 其其 他他 伤伤 害害 1配料 2搅拌 3熔炼 4调色 5出炉 6 烘干 / /烧 结 7破碎 8筛选 9包装 10仓库 11 配电 室 12 厂区 及办 公 注:表中的“”表示存在。 3.5 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 3.5.1 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 27 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是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 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危险化学品是 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 害或损害的化学品,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 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判定单元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所依据的主 要标准是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 另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 的指导意见 (安监管协调字200556 号) 、 *重大危险源监督管 理办法 (*人民政府令第 112 号)等对重大危险源的申报范围作 出了规定。当贮罐区(贮罐) 、库区(库) 、生产场所、煤矿(井工开采 )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力管道、压力容器、锅炉、尾矿库、放射 源等危险场所或设施的状态等于或超过规定的状态条件时,该单元也被 认为属于重大危险源。 3.5.2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在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危险化学品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列在表 1 和 表 2 中。在表 1 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其临界量按表 1 确定;未在表 1 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依据其危险性,按表 2 确定临界量;若一种危险 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确定。 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 1、表 2 规定的临界量, 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 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 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 险源。 28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式(1)计算,若满足 式(1) ,则定义为重大危险源: q1/Q1+ q2/Q2+ qn/QN1 (1) 式中 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 吨(t) ; 3.5.3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1)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是危险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2)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 (3)安监管协调字200456 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 作的指导意见 。 3.5.4 根据GB18218-2009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企业维修作业,使用氧气、乙炔。对照 GB18218-2009危险化 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表 1 和表 2 中所列的危险化学品,氧气临界量为 200t;乙炔临界量为 1t。 本企业氧气、乙炔各存放一瓶。 按式qQqQqnQn计算: 则:q1/Q1+ q2/Q2 =0.014055I(13)=I(14)=I(15)I(2)=I(3)=I(4)= I(5)=I(6)=I(7)=I(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任务书类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