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财政支出绩效总体现象 的特定概念和具体数值,是衡量、监测和评价财政支出经济性、 效率性和有效性,揭示财政支出存在问题的重要量化手段;是根 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财 政支出内容和评价对象进行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实用可行的 分类形成的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定量指标,一 类是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包括基本(通用)指标和个性(选定)指标。 基本指标包括基本财务指标、国家(国际)通行指标、公众 关注指标等被广泛应用在综合性绩效评价及公共支出项目绩效 评价的指标。个性指标包括绩效指标和修正指标,是在确定具 体评价对象后,通过了解、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结合评价对象 不同特点和财政支出具体设定目标来设置(选定)特定的指标。 其中绩效指标按照使用的财政经费,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 划分为九大类。 定性指标指无法通过数量计算分析评价内容,而采取对评 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的指标。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共同构成财政支出对象的评价指标体 系。体系是动态的,可扩充的,具体体现在所选用的指标既可从 2 每类指标和备选指标库中选取,也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特性设 置指标,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下图: 3 财 政 支 出 绩 效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基本指标 修正指标 绩效指标 政府采购支出指标 文化体育支出指标 政府运转支出指标 社会保障支出指标 卫生支出指标 科技支出指标 教育支出指标 支农支出指标 经济建设支出指标 定量指标 定性指标 支出项目预定目标规划、执行情况 项目单位公务员(在岗职工)素质 支出项目的基础管理水平 发展创新能力与战略 服务硬环境与服务满意度 综合社会贡献 个性指标 一、定量指标 (一)基本(通用)指标。主要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共性方面, 4 它是每个评价对象都必须采用的指标。包括资金到位率、资金 使用率和支出效果率三项指标构成,其公式如下: 实际拨付金额 资金到位率(%)= 100% 计划使用金额 实际使用金额 资金使用率(%)= 100% 实际拨付金额 实际达到的效果 支出效果率(%)= 100% 目标效益 目标效益:指项目申报时,可行性分析报告中指出所要达到 的效益。 实际达到的效果:指项目完成后,实际达到的效益。 1、当效益是可以量化的数额时,则用采用相应的数额; 2、当效益不可量化时,则可以采用专家评议、委托中介机构 调查问卷、涉及对象评议等方法,得出结论 。具体如下:评议分 为很好、好、良好、一般、差五等,目标效益 为 100。 当采用一种以上调查方法(Zi),其通用公式为: n (Z i)/n i=1 支出效果比率= 100% 100 (二)绩效指标 5 绩效指标是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核心指标。按照财政支出 的功能,分为九类指标,每一类指标又由若干个明 细指标构成。 1、经济建设支出指标。包括直接效益指标、资金利税率、固 定资产交付使用率、项目建成投产率、基建投 资回报率、投资效 益系数六类。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基本建 设支出、企业挖 潜改造支出、地质勘探支出、科技三项费用。 经 济 建 设 支 出 指 标 直接效益指标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资金利税率 项目建成投产率 基建投资回报率 投资效益系数 新增固定资产 直接效益指标= 财政经济建设投资 说明:新增固定资产指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新增利税 资金利税率= 100% 财政对经济建设投资总额 6 同期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价值 固产交付使用率= 100% 基本建设投资总额 全部建成投产项目个数 项目建成投产率= 100% 全部施工项目个数 项目完成后年平均新增利税 基建投资回报率= 100% 基建投资总额 由该项目投资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额 投资效益系数= 基建投资总额 2、支农支出指标。包括支持农村建设、支持和促进农业发 展和农业产业化三类指标,每类指标又分若干子指标。涉及的 财政支出科目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 林水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中的财政扶贫 资金、其他部门事业费中的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和基本建设支出 中的农业基建支出等。 7 支持农村建设指标 支持和促进农业发 展指标 农业产业化指标 项目配套资金到位率 农村城镇人口增长率 非农劳动力占总劳力比重 农户对项目实施结果满意率 财 政 支 农 支 出 指 标 贫困人口减少率 农业保护水平 土地治理面积提高率 农业科研费用占财政支农支出的比率 项目区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 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劳动生产率提高率 支柱农业规模扩大率 支持农业企业产值提高率 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率 实际到位的配套资金 项目配套资金到位率= 100% 计划到位的配套资金 8 项目实施后新增的城镇人口 农村城镇人口增长率= 100% 项目实施前的城镇人口 非农劳动力数量 非农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 总劳动力数量 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人数 农户对项目实施结果满意率= 100% 调查的总人数 财政对农业科研费用的投入 农业科研费用占财政= 100% 支农支出的比率 本地区财政支农支出总额 项目区农业生产总值增加额 项目区农业生产总值增长= 100% 项目实施前农业生产总值 9 项目区实施后投入因素的净差额 劳动生产率提高率= 100% 项目区实施前投入因素的总额 项目实施后农户人均纯收入净差额 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100% 项目实施前农户人均纯收入 项目实施后土地治理面积的增加额 土地治理面积提高率= 100% 项目实施前土地治理面积 贫困人口减少净额 贫困人口减少率= 100% 原有贫困人口数 财政对农业支出的增长速度 农业保护水平= 1 财政对所有行业支出的平均增长速度 说明:当农业保护水平0 时,说明财政资 源向农业倾斜,农业得到 了保护;反之表明政府未对农业进行有效保护。 10 项目实施后农业规模扩大净额 支柱农业规模扩大率= 100% 项目实施前农业规模 项目实施后农业企业产值提高净额 支持农业企业产值提高率= 100% 项目实施前农业企业产值 项目实施后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净额 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率 = 100% 项目实施前农产品附加值 3、财政教育支出指标。由投入资金分析、财政资金产出效益、 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和发展潜力四类组成,每一类都包括若干指标。 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教育事业费等。 11 财 政 教 育 支 出 指 标 投入资金分析 财政资金产出效益 财政资金利用效率 发展潜力 财政投入乘数 业务费、设备购置费占公用经费的比例 创收能力 教师人均发表论文、专著数 教师人均科研费用 万元财政投入培养学生数 教师千人均科研成果获奖数 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率 师生比 专任教师占全体教职工比例 生均培养成本 毕业生合格率 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比例 连续三年教育经费投入平均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连续三年平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12 财政投入后带动其他资金投入总额 财政投入乘数= 财政投入金额 创收能力:反映出财政投入外自我创收的能力,具体由专家评定。 教育事业费中用于科研的经费 教师人均科研经费= 教师的总人数 培养学生人数10000 万元财政投入培养学生数= 财政投入用于培养学生的金额 科研成果获奖数1000 教师千人均科研成果获奖数= 教师人数 已经成功运用的科研成果数 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率= 100% 科研成果总数 师生比=学生 总数/教师总数 专任教师总数 专任教师占全体教职工比例= 100% 全体教职工总数 (业务费+ 设备购置费) 业务费、设备购置费占公用经费比例= 100% 公用经费 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数 专 任 教 师 中 具 有 博 士 硕 士 学 位 比 例 = 100% 专任教师总数 13 三年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率之和 连续三年教育经费投入平均增长率= 3 总资产增长率=(年末总资产-年初总资产 )/年初总资产100% 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之和 连续三年平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3 4、财政科技支出指标。由投入资金分析、财政资金产出效益、 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和发展潜力四类组成,每一类都包括若干指标。 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科学事业费等。 14 财 政 科 技 支 出 指 标 投入资金分析 财政资金产出效益 财政资金利用效率 发展潜力 财政投入乘数 项目成功率 创收能力 科技人员人均发表课题、成果数 科技人员人均科研费用 人均科研费用 财政供养万人当中科技人员数 科技人员人均获科研成果奖数 科技人员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率 投入产出率 高科技投入成功率 科研支出和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比率 连续三年科研经费投入平均增长率 科研人员队伍稳定率 应用研究在国际国内的先进性 科研经费 科技人员人均科研费用= 科技人员人数 15 科技人员数10000 财政供养万人当中科技人员数= 财政供养人员数 科技人员人均发表课题、成果数=课题成果数/ 科技人员数 科技人员人均获科研成果奖数=获科研成果奖数/ 科技人员数 已经成功运用的科研成果数 科 技 人 员 科 研 成 果 应 用 转 化 率 = 100% 科研成果总数 产出的成果 投入产出率= 100% 投入的总数 高 科 技 投 入 成 功 率 =高 科 技 投 入 项 目 成 功 数 /高 科 技 投 入 项 目 数 100% 项目成功率=财政投入 项目成功数/ 财政投入 项目总数 100% 科研支出增长率 科研支出和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比率= 100% 财政支出增长率 三年科研经费投入增长率之和 连 续 三 年 科 研 经 费 投 入 平 均 增 长 率 = 3 (科研年初人数-因非客观因素离开人数) 科 研 人 员 队 伍 稳 定 率 = 100% 科研年初人数 应用研究在国际国内的先进性:由专家评议。 5、财政文化体育支出指标。由投入资金分析、财政资金产出 16 效益、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和发展潜力四类组成,每一类都包括若干 指标。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文体广播事业费等。 财 政 文 化 体 育 支 出 指 标 投入资金分析 财政资金产出效益 财政资金利用效率 发展潜力 财政投入乘数 项目成功率 创收能力 年举办文化项目数 人均文化体育经费增长率 人均科研费用 每千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 每万元供养专职教练员数 每万元培养“优秀运动队”运动员数 投入产出率 获奖成果比率 文体支出和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比率 连续三年文体经费投入平均增长率 从事文体事业人员队伍稳定率 项目在国际国内的水平 人均文化体育经费的增长额 人 均 文 化 体 育 经 费 增 长 率 = 100% 17 上年人均文化体育经费 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 1000 每千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 本地区人数 财政供养的专职教练员数 10000 每万元供养专职教练员数= 财政投入的体育经费 “优 秀 运 动 队 ”运 动 员 数 10000 每 万 元 培 养 “优 秀 运 动 队 ”运 动 员 数 = 财政投入的体育经费 获奖的成果数 获奖成果比率= 100% 财政投入的成果数 文体支出增长率 文体支出和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比率= 100% 财政支出增长率 三年文体经费投入增长率之和 连 续 三 年 文 体 经 费 投 入 平 均 增 长 率 = 3 18 (从 事 文 体 年 初 人 数 -因 非 客 观 因 素 离 开 人 数 ) 事 文 体 事 业 人 员 队 伍 稳 定 率 = 100% 从事文体年初人数 项目在国际国内的水平:由专家评议。 6、财政卫生支出指标。由投入资金分析、财政资金产出效益、 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和发展潜力四类组成,每一类都包括若干指标。 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卫生经费等。 19 财 政 卫 生 支 出 指 标 投入资金分析 财政资金产出效益 财政资金利用效率 发展潜力 财政投入乘数 治愈率 创收能力 医疗设施购置费占卫生经费的比例 人均卫生经费增长率 人均科研费用 本地区每所医院负担的人数 医疗设施先进性和完好率 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 农 村 卫 生 和 县 乡 村 三 级 服 务 网 络 的 完 善性 投入产出率 社会公众满意率 培训费占卫生经费的比重 科研成果转化率 卫生科研在国际国内的水平 人均卫生经费的增长额 人 均 卫 生 经 费 增 长 率 = 100% 上年人均文化体育经费 20 本地区人数 本地区每所医院负担的人数= 本地区医院数 医疗设施购置费 医疗设施购置费占卫生经费的比例= 100% 卫生经费 医疗设施先进性和完好率:由专家评定。 婴儿和孕产妇死亡人数 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 100% 婴儿和孕产妇人数 农 村 卫 生 和 县 乡 村 三 级 服 务 网 络 的 完 善 性:由专家评定。 治愈的病人 治愈率= 100% 病人总数 社会公众满意率: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确定结果。 培训费占卫生经费的比重=人员培训费/ 卫生经费 100% 卫生科研在国际国内的水平:由专家评定。 7、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指标。包括国有企业失业职工基本生 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线、财 政资金落实情况和社会稳定评估等七类指标。每一类都包括若干 指标。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等。 21 财 政 社 会 保 障 支 出 指 标 国有企业失业职工 基本生活保障 社会稳定评估 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最低生活保障线 财政资金落实情况 失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发放率 三三制资金筹集率 再就业率 参保面 征缴率 社会化发放率 覆盖面 目标完成情况 参保率 征缴率 保障面 应保未保面 失业保障资金落实情况 低保线资金落实情况 兜底资金落实情况 22 当 期 实 际 发 放 (含 代 缴 社 会 保 险 费 )金 额 失 业 职 工 基 本 生 活 保 障 = 100% 资 金 发 放 率 当 期 应 发 放 金 额 (财 政 安 排 +社 会 筹 集 +企 业 自 筹 的 实 际 数 ) 三 三 制 资 金 筹 集 率 = 100% (财 政 安 排 +社 会 筹 集 +企 业 自 筹 的 应 支 出 数 ) 再就业培训率=实际 培训失业人数/失业总 人数100% 参保面=(当年新增参保人数+上年底参保人数)/应参保人数 100% 征缴率=当期 实际入 库数额/当期应征数 额100% 社会化发放率=实际 社会化发放人数/参保人数 100% 目标完成情况=政府下达目 标数-实际参保人数 应保未保面=应保未保人数 /当地城市居民人数 100% 失 业 保 障 资 金 落 实 情 况 =财政实际支出数/ 财政应承担的资金数 100% 23 低 保 线 资 金 落 实 情 况 =当 期 实 际 支 出 数 /纳 入 低 保 应 安 排 的 资 金 数 100% 当 期 实 际 用 于 为 企 业 兜 底 资 金 数 兜 底 资 金 落 实 情 况 = 100% 当 期 财 政 国 有 企 业 失 业 保 障 资 金 支 出 数 8、政府采购支出指标。包括四个指标,基本都涉及到财政 支出科目。 政府采购支出占同期财政支出比重 政府采购覆盖面 政府采购节支率 政府采购的商品或劳务质量 政府采购支出 政府采购支出占同期财政支出比重= 100% 同期财政支出 政府采购面=实际政府采 购项目数/应政府采 购项目数 100% 政 府 采 购 支 出 指 标 24 政 府 采 购 节 支 率 =(市 场 价 值 -政 府 采 购 价 值 )/市 场 价 值 100% 政 府 采 购 的 商 品 或 劳 务 质 量 :由 专 家 评 定 或 采 用 调 查 问 卷 调 查 涉 及 对 象 满 意 程 度 确 定 。 9、政 府 运 转 支 出 指 标 。包 括 趋 势 分 析 指 标 、结 构 性 指 标 和 定 额 指 标 三 类 。每 类 指 标 又 由 若 干 个 指 标 组 成 。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行政 管理费、公检法司支出和其他部门事业费等。 25 政 府 运 转 支 出 指 标 趋势分析指标 定额指标 结构性指标 政 府 运 转 经 费 支 出 增 长 与 财 政 支 出 增 长 的 比 例 政府运转经费支出占同期财政支出的比重 政府运转经费支出增长与 GDP 增长的比 例 在职人数与编制人数的比例 财政负担人数与在职人数的比例 人员经费占经费支出的比重 公用经费占经费支出的比重 公检法司办案费占其经费支出比重 会议、培训、招待费占公用经费支出比重 工资占经费支出的比重 人均人员经费 人均公用经费 人均工资 人均会议费支出 人均汽车比例 车均燃修费比例 人均房屋建筑物日常开支费用 26 政府运转经费支出增长与财政支出增长的比例=政府运转经费 支出增长 速度/财政支出增长速度100% 政府运转经费支出增长与 GDP 增长的比例=政府运转经费支出 增长 速度 /同期 GDP 增长速度100% 政府运转经费支出占同期财政支出的比重=政府运转经费支出/ 同期本地区财政支出100% 在职人数与编制人数的比例=在职人数/ 编制人数100% 财 政 负 担 人 数 与 在 职 人 数 的 比 例 =财 政 负 担 的 在 职 人 数 /在 职 人 数 100% 人员经费占经费支出的比重=人员经费/ 政 府 运 转 经费支出 100% 公用经费占经费支出的比重=公用经费/ 政 府 运 转 经费支出 100% 公检法司办案费占其经费支出比重=公检法司办案费/ 政 府 运 转 经 费支出 100% 会议、培训、招待费占公用经费支出比重=会议、培训、招待费/ 公用经费 100% 工资占经费支出的比重=工资/ 政 府 运 转 经费支出 100% 人均人员经费=人员经费 /实有人数 27 人均公用经费=公用 经费/实有人数 人均会议费支出=会 议费/实有人数 人均汽车比例=汽车 数量/实有人数 车均燃修费比例=(车辆 用燃料费+维护保养和修理费)/实有汽车 数 人 均 房 屋 建 筑 物 日 常 开 支 费 用 =房 屋 建 筑 物 日 常 开 支 费 用 /实 有 人 数 修 正 指 标 。主 要 是 根 据 所 处 的 环 境 、行 业 的 特 点 ,对 环 境 、社 会 发 展 、长 期 体 现 的 效 益 的 影 响 来 对 评 价 结 果 作 出 修 正 。该 类 指 标 包 括 五 项 指 标 。 修 正 指 标 通货膨胀率影响因素 对环境的影响因素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素 对社会发展影响因素 长期效益影响因素 所处行业的特殊性因素 二、定性指标 (一)定性指标的构成 28 定性指标是用于评价财政支出项目涉及政治影响、社会稳 定、改革与发展、资源配置状况、服务态度和质量等非定量指标 因素,是对定量指标的进一步补充。通过对定性指标各项定性 因素的分析判断,对定量指标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的校验、修正 和完善,形成财政支出项目绩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 评价结论。由于定性指标无法量化的自身特点,在财政支出绩 效评价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定性指标主要由财政支出项目预定 目标规划、执行情况、项目单位公务员(在岗职工)素质、支出项 目的管理水平、项目的发展创新能力与战略、服务硬环境与服 务满意度、综合社会贡献等 6 项非定量指标构成。 1、支出项目预定目标规划、执行情况 指财政支出项目单位申请支出项目时,对预定目标的设定、 规划和执行基本情况是否合理、能否体现支出绩效的经济性、 效率性和有效性,以及单位的组织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等因素。 2、项目单位公务员(在岗职工)素质 指财政支出项目部门和单位的公务员及在岗职工的文化水 平、道德水准、专业技能、组织纪律、参与社会建设事业的积极 性及爱岗敬业精神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3、支出项目的基础管理水平 指财政支出项目部门和单位按照国家政策法规规定和本单 位实际情况,在事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和运用的维系单位 29 正常运作及生存与发展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各项基础管理 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信息支持系统、依法行政、精神文明建 设等方面的建设及贯彻执行状况。 4、发展创新能力与战略 指部门和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目 标,不断根据外部环境进行的结构调整和创新的能力。包括制 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观念创新等方面的意 识和能力。在发展战略方面包括科技投入、市场开拓、项目规划、 资源配置、资本筹措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谋划和策略。 5、服务硬环境与服务满意度 指部门和单位办公条件和主要专用设备的先进程度,以及 适用性、技术水平、使用及闲置状况、更新改造情况、技术投入 水平和采用环保技术措施等情况。在推动事业改革和发展中, 服务的种类、速度、方便程度、服务态度和质量,以及群众接受 服务的心理满足程度等。 6、综合社会贡献 指部门和单位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 综合影响。主要包括对国民经济及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提供 就业和再就业机会、履行社会责任与义务以及信用操守情况、 对财政税收的贡献和对环境的保护影响等等。 (二)定性指标的设定方法 对定性指标的设定,可从以下方面取得判断基础或依据:一 30 是专家经验判断。专家凭借自己的经验,综合当时的政治经济 发展形势,以及以往年份同类项目、单位或部门使用同类资金 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结合一定的经验,对该项财 政资金的支出绩效做出经验判断。二是问卷测试。对于一些涉 及公众满意度应达到的支出目标等指标,通过公众评判的方 式建立定性标准。三是横向比较。综合比较同类财政支出绩效 所达到的结果作出判断。四是“一票否决”法。通常运用在项目 或单位使用的财政资金上行为违法违规时,评价采取“一票否决” 法作出评判,确认该资金的使用绩效为最差。 定性指标测定通常是上述四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采取模糊 学的隶属因子赋予法对不同的等级赋予相应的等级参数,形成 若干个从高到低有档次的评语。 (三)定性指标的权重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依据层次分析法设定不同层次指标的权 重,然后采用综合指数法根据各项指标的权数进行加权汇总得 出量化的评价结果。6 项定性指标的权重如下: 绩效评价定性指标权重表 项目 定性指标 权重 比例 1 支出项目预定目标规划、 执行情况 20 20 2 公务员(在岗职工)素质 15 15 31 3 基础管理水平 15 15 4 发展创新能力与战略 17 17 5 服务硬环境与服务满意度 17 17 6 综合社会贡献 16 16 合 计 100 100 三、备选指标 (一)社会状况指标 1( 社会结构: (1( 城市人口比重; (2( 脑力劳动者比重; (3( 失业率; (4( 基尼系数。 2( 教育水平: (1( 劳动者人均受教育年限; (2( 人均教育经费; (3( 科技人员比例。 3( 人口控制: (1( 人口自然增长率; (2( 生育率; (3( 老年人口系数。 4( 健康与安全: (1( 平均预期寿命; 32 (2( 每万人拥有医生数量; (3( 人均社会保障金; (4( 每十万人口发案件数。 5( 生活质量: (1( 人均收入; (2( 人均消费水平; (3( 人均居住面积; (4( 人均交通占有量; (5( 每万人占有商业网点数; (6( 家用电器拥有率; (7( 恩格尔系数; (8( 社会事业费比率。 (二)经济环境指标 1( 人均指标: (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 (2( 人均粮食产量及增长率。 2( 经济效益: (1(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2( 成本利润率; (3( 总资产报酬率及增幅; (4( 科技成果转化率; (5(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33 (6(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7( 外贸总额增长率。 3( 产业结构: (1( 第一产业比重; (2( 第三产业比重。 4( 发展潜力: (1( 固定资产投资率; (2( 科研经费比率及增长率; (3( 科研进步贡献率变幅; (4( 经济可持续发展承载力。 (三)环境整治指标 1( 环境质量: (1( 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 (2( 饮用水资源水质达标率; (3( 地面水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 (4( 城市区域环境噪音平均值。 2( 污染控制: (1( 烟尘控制区平均覆盖率; (2( 汽车尾气达标率; (3(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4( 城市环境噪音达标覆盖率; (5( 工业“三废”综 合利用率; 34 (6( 渔业水域富营养化治理率。 3( 环境建设: (1( 城市污水处理率; (2( 生活垃圾地无害化处理率; (3( 居民气化普及率; (4( 城市绿化平均覆盖率; (5( 自然保护区覆盖率; (6( 环保产业占 GDP 比; (7( 环境与生态建设投资比率。 4( 环境管理: (1( 环境保护合格率; (2( 环境影响报告制度执行率; (3( 排污费征收率。 (四)资源利用指标 1( 存量变动: (1( 人均耕地面积变幅; (2( 人均水资源量变幅; (3( 人均森林面积变幅; (4( 人均矿产储量变幅; (5( 人均可利用草地面积变幅。 2( 效益增幅: (1( 耕地平均产值增长率; 35 (2( 水资源产业产值增长率; (3( 森林资源产业产值增长率; (4( 矿产资源产业产值增长率; (5( 草地资源产业产值增长率。 3( 耗损变幅: (1( 耕地恶化变动增幅; (2( 万元产值水耗量变幅; (3( 万元产值木材消耗量变幅; (4( 万元产值矿耗量变幅; (5( 万元产值能耗变动幅度。 4( 投入变幅: (1( 自然资源相关科研人员增长率; (2( 自然资源相关经费增长率。 四、指标体系运用 当评价对象确定后,将从指标体系中选取基本指标、绩效 指标 中的一种(根据评价对象的财政支出类别确定)、修正指标 和定性指标,同时根据评价对象的特性,再从选定的绩效指标、 修正指标 和备选指标库中分别选择若 干 个 指 标 或 添 加 反 映 其 特 性 的 指 标 ,构 成 评 价 对 象 的 一 套 完 整 指 标 。 五 、指 标 量 化 就 整 体 而 言 ,定 量 指 标 占 整 个 指 标 体 系 的 80%,定 性 指 标 (W) 占 20%。定 量 指 标 中 的 权 重 又 可 以 细 分 为 :基 本 指 标 (A)占 20%,绩 36 效指 标 (B)占 50%,修 正 指 标 (C)占 30%。每 类 指 标 总 分 都 为 100 分 , 根 据 其 明 细 指 标 的 得 分 (Pi)和 设 定 的 权 重 (Ii)计 算 出 得 分 (也 可 以 采 用 平 均 分 ),再 将 每 类 指 标 的 得 分 与 权 重 的 乘 积 加 总 ,得 出 评 价 分 数 (S)。其 通 用 公 式 为 : S=(A20%+B50%+C30%)80%+W20% n A= (PiIi) i=1 Pi:每 项 指 标 算 出 的 结 果 转 化 成 相 应 的 分 值 。 Ii:根 据 评 定 对 象 的 性 质 ,对 所 选 指 标 设 定 相 应 的 权 重 。 B、C、W 的 计 算 方 法 同 上 。 六 、评 价 结 论 评 价 结 果 分 为 优 、良 、中 、低 、差 五 等 ,根 据 计 算 结 果 的 分 值 ,确 定 评 价 对 象 最 后 达 到 的 档 次 。具 体 见 下 图 : 优 良 中 低 差 项目 分 值 90 (90,80 (80,70 (70,60 6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