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之社区工作知识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794308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之社区工作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之社区工作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之社区工作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工作知识大纲 一 社区概论 1. 社区的含义和基本要素 2. 社区的分类和功能 3. 社区发展 二 社区建设 1. 社区建设的意义 2.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历程 3. 我国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4. 社区建设的特点和功能 5. 社区建设的内容和任务 三 社区居民自治 1. 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含义及其要求 2. 社区居民自治的意义及基本原则 3. 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形式 四 社区组织 1. 社区党组织 2. 社区居民委员会 3. 城镇社区服务站 4. 其他社区组织 五 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 1. 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内容 2. 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工作方法 3. 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人员素质要求 社区概论 Community 一 社区的含义和基本要素 1社区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A社区含义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B社区与社会、社区社会组织、行政区划单位的关系 社区与社会 区别: 从空间地域、组织范围角度,社区比社会小,更具体,社区成员通过参加社区活动而参与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生活,社区是个人与社会相连接的桥梁。 从成员关系角度,社区比社会更具有凝聚力,同一社区的居民有共同归属感、共同目标、共同价值观。 从社会功能角度,社区比社会功能更加具体和专门化,社区服务于居民生活,而社会则执行国家功能。 联系: 社区是社会的一部分,社区所拥有的人口、地域和设施都是社会的一部分。 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社区内部人口、地域等具体因素的多少和大小决定了其内部关系的复杂程度。 社区与社会组织 社区社会组织是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成员,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多样需求为目的,由居民自发 成立并自觉参与,以公益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形态。 由此可见,伴随着社区由传统向现代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始终承担着完善社区功能、维系社区关 系的职责。 社区与行政区划单位 区别: 社区属于社会学范畴,强调依靠血缘、地缘关系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而行政区划单位属于政治学范畴,强 调依靠行政力量法定形成的用以实现各种职能的政权机构。 联系: 行政区划的划分要充分考虑的主要内容在一定范围内与自然社区出现了交叉,从而出现了基层法定社区, 处于社会管理的需要而建立的共同体,如党组织、居委会。 2. 社区的基本要素 A. 人口要素:数量、质量、人口结构、分布流动 B. 地域要素: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地势、气候、动植物 C. 组织要素: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具有组织目标、制度、体系和运作方式及场地、设备、资源 非正式组织:自然形成、规模较小组织规范约束力弱、成员关系密切、认同感强 D. 文化要素:信仰、价值观、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方语言、特定象征 E. 心理要素:血缘、地缘、业缘、归属感和认同感 F. 物质要素:商业设施、文化娱乐中心、医疗卫生机构 二 社区的分类和功能 1. 社区的基本类型 A. 按照经济结构、人口密度、社会组织形态等多元标准进行划分 项目 农村社区 城市社区 社区形成 一个农业家族按自然进化扩大成农村社区 若干独立农业家庭迁移、组合而成的村落 群体运动产生新社区 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文化进 步的结果 生产方式 农业是其主导产业 分散经营、自给自足 效率低、受自然影响 以工商业和服务业为主 地域、人口特 征 人口流动性小 居住分散、密度低 职业简单、同质性强 交通、军事、资源影响大 人口密度高、异质性突出 社会关系表面匿名短暂化 社会组织形态 以血缘为纽带形成 在家族体系上建立权利结构和社会组织 生产消费娱乐为一体 初级关系群体作用大 分工精细、专业化强,形成组织严 密的社会体系 社会形态决定其需要实行科层制管 理结构 社会关系复杂 文化、生活方 生产方式简单、单调 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生活方 式 生活节奏慢、活动范围小 获取信息少、思想趋于保守 式差异大,表现为多元化、异质化、 现代化 B. 按照空间特征进行划分 法定社区:政府管理力量表现突出。 自然社区:规模小,家庭为社区核心单元,行为受传统习俗约束。 专能社区:以主导行业从业人数比例为标准。 虚拟社区:人际互动的非地域性、匿名性。 C. 按照社区层次进行划分 微型社区(初级社区) 中型社区(二级社区) 大型社区(三级社区) 2. 社区功能 A. 经济功能: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 B. 社会化:思想、道德情操、人格理想、行为方式 C. 社会控制:软控制和硬控制 D. 社会参与:形成和发展社区性格,传递和实现社区价值观 E. 社会支持:福利、保险、教育、志愿者 三 社区发展 1. 社区发展的含义和原则 A. 社区发展的含义:社区发展是指社区居民在政府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本社区的力量,改善经济、 社会、文化状况,解决社区共同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B. 社区发展原则 民主过程原则 全体参与原则 广泛合作原则 自下而上原则 问题解决原则 协调发展原则 2. 社区发展程序 A. 了解社区:社区的基本情况、社区需求、社区问题、社区资源 B. 制定发展计划 C. 实施计划 D. 评估工作成效 3. 我国社区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49-1979)基层政权和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初步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1979-80 年代中后期)现代社区工作确立阶段 第三阶段:(80 年代中后期-2000)现代社区发展改革和调整阶段 第四阶段:(2000-至今)现代社区发展和改革逐步深入阶段 社区建设 一 社区建设的意义 1. 社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基础环节,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越来越多,只有不断地建设好社区,才能促进 社会管理的完善。 2. 社区已经成为广大居民群众生活的家园,需要社区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只有不断地建设好社区,才能 促进各种群体和睦相处。 3. 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对化解社会矛盾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地建设好社区, 才能较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4. 社区已经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执政的重要基础,在支持党和政府履行执政使命上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 二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历程 1.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 A 提出问题,集中研究论证阶段 1986- B 开展初步实验,积累经验阶段 1998- 上海模式: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 沈阳模式:还权于民、公众参与;小政府、大社会 江汉模式:小于街道、大于居民委员会 C 形成决策意见,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阶段 2000- D 适应新形势,不断深化和完善城市社区建设阶段 2002- 2 国外社区的建设发展 特点: 在运作方式上是政府主导 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注重培育社区自我发展能力 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改良,是政党获取选票的手段 发展中国家社区实践和政策模式 一是侧重于经济目标的实务模式,主要是实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 二是侧重于社会目标的实务模式,主要是改善社会关系和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是侧重于服务取向的实务模式,主要是改善社会服务和社区设施。 四是侧重于社会整合和社会稳定的实务模式,主要是促进社区整合和稳定。 三我国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 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从我国基本国情出 发,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巩固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和群 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扩大基层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 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A.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B. 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C. 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D. 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E.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3. 社区建设的目标 基本目标 :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 主要目标 适应城市现代化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行为特征、认 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 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 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坚持政府指导和社区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 业,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 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4. 社区建设的实现条件和发展方向 A. 实现条件 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和健康发展,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前提和条件。 坚持党和政府领导,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有力保证。 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关键。 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B. 发展方向 健全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社区管理水平。 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居民群众生活需求。 繁荣社区文化,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 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推进社区党建全面覆盖,增强城乡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四 社区建设的特点和功能 1. 社区建设的特点 综合性、社会性、地域性、群众性、多样性 2. 社区建设的功能 管理协调功能 社区服务功能 社会综合管理功能 医疗保健计生服务功能 环境维护功能 文体教育功能 社会保障功能 五 社区建设的内容和任务 1. 社区建设主要内容 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 2. 社区建设主要任务 拓展社区服务 发展社区卫生 繁荣社区文化 美化社区环境 加强社区治安 社区居民自治 一 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含义及其要求 1. 自治的基本含义 在一定区域的某一社会组织内,其成员或管理机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拥有自己内部事务的决定权。 2. 基层群众自治的基本要素 A. 自治区域 B. 自治组织 作为居民必须同时满足身份条件和居住条件 C. 自治事权 自治事权是自治的关键所在 3. 基层群众性自治的特点 A. 自治组织本身不是政权机关,也不是政权机关的派出机构或辅助机构,不向国家承担财务责任,主要 行使自治职能。 B. 自治组织的负责人不属于国家公职人员,而是由自治组织全体成员选举产生,并对全体居民负责。 C. 自治的对象是全体居民,而不是局限于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成员。 D. 自治的范围限于基层的社会生活,以人民群众生活的社区为自治单位。 E. 自治的目的是使该居住区内的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办理好本居住区中的公益事 业和公共事务。 4. 居民委员会的自治权 A. 国家事务与自治事务 国家事务包括内政、外交、军政、财政、司法事务,其中外交、军政、司法为纯国家事务,内政 和财政则属于国家与地方共有事务。 自治事务是自治组织固有的事务,即自治组织本身应办理的事务,是为了维护该组织的生存和发 展,需要自行处理的事务。 国家事务和自治事务没有绝对界限,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国家把属于自身范围内的事务委托给地 方或自治组织承办,称为委办事务,有三个特点: 委托事务多与该地区居民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但在政策上必须由中央或上级政府决定。 委托事务的决定权在中央或上级人民政府,执行权属于地方政府或自治组织。 执行委托事务所需经费,自治组织可请求上级政府予以拨付。 B. 居民委员会的自治权 财产自治、财务自治、人事自治、管理自治、教育自治、服务自治。 二 社区居民自治的意义及基本原则 1. 社区居民自治的意义 A. 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 B. 有利于居民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C. 有利于改善社区管理 D. 有利于社区共同体的真正形成 E. 有利于政府与社区履行各自的职能与任务 2. 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原则 群众自治原则、直接民主原则、由民做主原则 3. 社区居民自治的特性 直接性、有限性、有序性 三 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形式 1. 居民会议制度 A. 居民会议的特征、地位和作用 居民会议的特征:权威性、广泛性、直接性 居民会议的地位:居民会议的地位与其性质相适应。居民会议是居民自治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 它在整个自治组织机构中处于最高地位。 居民会议的作用:有利于实现居民自治;有利于防止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独断专行;有 利于培养居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生活习惯;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 B. 居民会议的形式及其人员规定 居民会议的三种形式 全体会议:能够全面反映居民意见和要求,但不便经常召集举行。 由每户派代表参加的会议:能够反映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但有局限性。 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参加的会议:人数少、便于召开,但缺乏广泛性。 参加居民会议的人员规定 年满 18 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可以参加居民会 议,但无选举权、被选举权以及表决权。 C. 居民会议的举行 居民会议的召开 决定问题属于居民会议的职权,包括制定居民公约、讨论决定涉及居民利益的问题,讨论决 定办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及其费用筹集。 居民委员会需要向居民会议报告工作,一般每年至少应有一次。 超过五分之一 18 周岁以上的居民、五分之一以上的户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小组提议, 应当召集居民会议。 居民会议的主持 居民会议由居民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集体主持,所谓集体主持,就是对会议的议程、会议举行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应该集体讨论决定。 居民会议的表决 居民会议表决有三种形式: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表决。 注:按照民主原则,以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定,即只有获得了出席人数过半数同意,居民会议才 能做出决定,这样的决议才能对全体居民有约束力。 2. 民主选举制度 A. 居民直接选举居民委员会的意义 居民委员会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有利于增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调动居民参加城市基层自治 的积极性,提高居民委员会成员在居民群众中的威信,便于居民委员会工作的开展。 B. 居民委员会成员的产生 选举程序 推选选举委员会。选举委员会一般由 5-9 人组成,设主任 1 人、副主任 1-2 人、委员若干人。 制定选举办法。 进行选民登记。 讨论酝酿,确定通过候选人。 召开选举大会进行正式选举。 将选举结果上报公告。 选民资格确认 年满 18 周岁的本居住地区居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 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候选人的条件、提名和确定方式 候选人条件:居委会成员应由热心为居民服务、依法办事、作风民主、不谋私利、有一定办 事能力的人担任。 候选人的提名方式:可由本居民委员会有选举权的居民 10 人以上或者居民户代表或者居民 小组的代表 5 人以上联名提出,也可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派出机关推荐。 候选人的确定方式: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会议采取差额和无记名投票的方法直接选举产生, 如果提名的候选人与应选人的人数相等,也可以等额选举。采取差额选举,候选人人数应当 比应选人人数多 1-2 人。 选举方式和形式的选择 选举方式的选择:一是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参加的选举;二是由每户派代表 参加的选举;三是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 2-3 人参加的选举。 选举形式的选择:所谓选举形式,是指是采取居民会议集中投票,还是设投票站、流动票箱 分散投票、或是利用互联网、手机等现代技术进行投票。目前,居民直接选举是民主发展方 向和趋势。 3. 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 4. 民主监督制度 5. 居民公约和居民自治章程 6. 居民委员会工作制度 社区组织 一 社区党组织 1 党的基层组织 党支部的概念:党支部是指党组织中最基层的一级组织。 党支部的性质:党支部是党的组织基础党支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 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党支部的设置原则: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 其他基层单位中,凡是有正式党员 3 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2.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团结、组织干部和 群众,努力完成社区各项任务。 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领导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法充分行使职权,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推进社区居民自治。 领导社区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 联系、服务、宣传、教育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组织党员和群众参加社区建设。 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 3.社区党建工作 A. 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紧紧结合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际,以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服务社区群众为宗旨,以构建城市社 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为着力点,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扩大党组织在城市工作中的 覆盖面,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B. 社区党建的目标要求 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C. 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举措 健全社区党组织。 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 建立完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发挥社区党建的整体优势。 切实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 二 社区居民委员会 1. 居民委员会的创立和发展 A. 居民委员会的创立:新中国的第一个居民委员会是 1949 年 10 月 23 日诞生的杭州市城区紫阳街道上 羊市街居民委员会。1954 年颁布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全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建设开始进入 普遍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新阶段。 B. 居民委员会的发展 曲折发展期 1958-1979 平衡发展期 1980-2000 快速发展期 2000-至今 2.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主要职责 性质: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性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 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职责: 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 依法协助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 依法依规组织开展有关监督活动 3.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组织制度 A.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设立规则与规模 设立规则: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自治、精简效能。 1000-5000 户 或 3000-15000 人的社区设立一个居民委员会。 居民入住率达到 50%的新建住宅小区,应及时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 居民入住率不足 50%的成立居民小组,由相邻社区居民委员会代管。 B. 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规模调整 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住区域内的居民不能随意设立、撤销、调整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设立、 撤销、规模调整由家属委员会所属单位和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不设区的人民政府决定。 C. 居民委员会成员的职数、选举和任期 职数: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 5-9 人组成,具体人数则根据其规模大小、任务多少,按 精简效能的原则确定。 任期: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选举: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 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 2-3 人选举产生。 D.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下设机构 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 4. 社区居民委员会与基层政府和驻区单位的关系 社区居民委员会与基层人民政府的关系 基层人民政府与居民委员会是指导与帮助的关系,而不是行政隶属方面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社区居民委员会与驻区单位的关系 社区居民委员会与驻区单位之间是相互联系、配合、协调的关系,共同维护居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5. 加强和改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目标任务 重要意义: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利于居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实现政 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有利于稳步发展基层民主, 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 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以服 务居民群众为宗旨,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区和谐为目标,坚持“党委领导、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城镇社区组 织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组织基础。 目标任务:到 2020 年,全省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更加健全,社区居民自治功能明显提升, 民主管理制度日臻完善;社区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管理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社区工作用房和 公益性服务设施基本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 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到“十二五”末期,全省 40%的城镇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标准; 2020 年前, 90%城镇社区达到升级和谐社区标准, 30%的城镇社区达到国家级和谐社区标准。 三 城镇社区服务站 1. 城镇社区服务站的功能和设置原则 功能:一部三室三站一场,即社区党支部,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室、警务室、图书室,最低生活保障和劳 动社会保障工作站、计生卫生服务站、文体活动指导站,户外健身活动场地。 原则:加强城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社区服务体制,形成“两委一站”的工作格局和“一部三室三站 一场”的服务体系,将政府延伸到社区的各类公共服务统一整合到社区服务站,政府各部门不得在基层设 立机构和窗口、派驻人员。 2. 城镇社区服务站的主要职责 开展社区劳动就业、社区保障工作、社会救助、公益慈善;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参与社区治安维护工作; 提供社区法律服务;协助开展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做好社区计划生育服务;配合开展社区教育和文体 活动;组织开展社区公益服务;组织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做好为老服务;收集社情民意;协助开展社区基 础管理等工作。 3. 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 A. 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概念和设置 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是指经市级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公开招聘、专门从事社区管理和社 区服务站工作人员。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职数根据社区规模和人数决定,1000-2000 户的社区 配置专职人员 5 人;2000-4000 户的社区配置 7 人;4000 户以上的社区配置 9 人,规模更大的社区 可适当增加。 B. 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来源渠道 社区服务站由街道办事处下派 2 名正式工作人员负责,其他专职工作人员由市级相关部门提出用人计 划,市级社区建设指导机构组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实行统一招考、统一报酬、统一管理。 C. 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聘用期限 最新录用的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试用期为 3 个月。试用期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聘用期为 5 年, 不合格的不予聘用。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年满 60 周岁不再聘用。 D. 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利 职责: 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和引导居民遵纪守法,依法履行应尽的义 务。 认真听取并积极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 接受民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及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站的管理和监督,服从和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 令。 协助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公 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人口登记、文化体育、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社区教 育、房屋租赁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和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推动政府社会管理和 公共服务覆盖到全社区。 推进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组织协调驻区单位开展共建活动。 完成本社区服务站应当承担的其他各项工作。 权利: 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报酬、福利、保险待遇。 国家规定的工时、休假。 接受教育和培训。 陈述、申诉和控告权。 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 玩忽职守,贻误工作。 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 贪污、行贿、受贿,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 E. 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核办法 对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按照德、能、勤、绩、廉进行考核,重点突出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 四 其他社区组织 1. 社区志愿者组织 A. 志愿者服务的含义:是指社区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利用自身的时间、技能等资源,在社区为居民和社 会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为。 B. 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是指街道或社区组织对社区居民中有志于从事志愿服务的人员进行登记、联系, 为志愿服务提供方便的制度。 C. 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重点领域 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服务社区。自愿参与,互利双赢。各尽所能,形式多样。党员带头, 广泛参与。 重点领域:以社区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把 社会救助、公益慈善、优抚助残、敬老扶幼、治安巡逻、环境保护、社区矫正、科普咨询和法律援助 等作为重点服务领域。 D. 社区组织在社区志愿服务中的作用 社区社会组织协调、支持、帮助社区活动的开展,是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 2. 社区社会组织 A. 社区社会组织的概念:是指以社区居民为成员、以社区地域为活动范围、以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为 目的、由居民自主成立或参加、介于社区主体组织和居民个体之间的组织。 B. 社区社会组织的特征 共性:民间性、自主性、自愿性、群众性、非营利性。 个性:社区性、松散性、非正规性、非法人性、本土性。 C. 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的关系 社区党组织要加强对社区各类社会组织的引导和领导,注意培养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积极做好具备 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和党员管理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要支持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鼓励社区居民开展互助服务。 D. 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基本原则 设立社区社会组织必须本着自愿性、民间性和公益性的原则,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公共事务管理 的作用。 坚持以服务社区、完善自治为目标,着眼于适应社区成员多方面的需要,充分发挥功能,实现自 我服务、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 坚持社区社会组织登记与备案相结合的原则,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纳入登记管理,对 不符合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实行备案管理。 E. 社区社会组织的等级和备案 社区社会团体的登记条件 有规范的名称。 有 10 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 5 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 总数不得少于 10 人。 个人发起成立的应有 1000 元以上的活动资金,单位发起成立的应有 3000 元以上的活动资 金。 在社区内有固定的活动场所。 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条件 有规范名称。 有 3000 元以上的开办资金。 在社区内有活动场所。 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 登记程序 筹备申请书 业务指导单位或街道办的审核意见 业务指导单位或街道办出具的活动资金证明和活动场所证明 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和身份证复印件,社区社会团体还需提交会员名册 章程草案 备案管理 备案对象: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或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内成立,从事慈善公益、社会救助、文化 体育等活动尚未达到登记条件,但正常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经社区居民委员会核准,报县 民政局备案。 备案条件:会员一般不少于 5 人,有负责人、有业务范围、有住所、有规范的名称和章程。 备案材料:社区社会组织申请备案表 、 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备案表 、会员名册、章程。 备案机关:备案对象到县民政部门申请备案。 社区社会组织已具备法人条件的,应按规定向县民政部门申请法人登记。 3. 业主委员会 A. 业主的定义和分类 业主是指房屋的所有权人 按业主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划分,可以分为自然人业主和非自然人业主。所谓自然人业主是指拥有 物业所有权的自然人。 按业主是单独拥有物业还是与他人共同拥有物业划分,可以分为独立产权的业主和共有产权的业 主。从形式上进行区分,也就是从房屋的产权证上进行区分。从实质上进行区分,也就是房 屋产权从实质上是属于一个业主还是属于几个主体共有。 B. 业主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规定,接受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 提议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并就物业管理的有关事项提出建议。 提出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建议。 参加业主大会会议,行使投票权。 选举业主委员会成员,并享有被选举权。 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 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对物业共用部位、共同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使用情况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 监督物业共用部位、公用设施设备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义务 遵守管理规约。 遵守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共用部位和公用设施设备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维护等方 面的规章制度。 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和业主大会授权业主委员会做出的决定。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专项维修资金。 按时交纳物业管理服务费用。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C. 业主自治管理 业主自治的概念:是指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体业主,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民主的原则 建立自治组织、确立自治规范、自我管理本区域内的物业管理活动的一种基层治理模式。 业主自治的特点: 业主自治是基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而产生的。 业主自治借鉴了国家管理的模式,将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 业主自治具有公益性。 业主自治的权利体系 业主大会:业主大会是由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组成的,代表和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 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合法权益的自治管理组织。 业主共同决定的事项: 制定和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 选举业主委员会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成员 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 筹集和使用专项维修资金 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其他重大事项 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是依照法定的程序由业主大会从全体业主中选举产生的,是业主大会的 执行机构。 D. 物业服务企业 物业服务企业的概念:物业服务企业是按合法程序建立,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为业主和租户提供 综合服务和管理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概念包括以下内容:按合法程序成立具 有行业资质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 物业服务企业的特征:服务性、经营性、专业性、平等性 物业服务企业的主要内容: 物业共用部位、公用设施设备的运行、维修、养护和管理; 物业共用部位和相关场地的清洁卫生,垃圾的收集、清运及雨、污水管道的疏通; 公共绿化的养护和管理; 公共秩序维护、安全防范等事项的协助管理服务; 车辆停放管理服务,保障道路畅通; 物业档案、管理资料; 装饰装修管理服务; 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其他事项。 物业服务的收费原则 物业收费应当遵循公平、合理、质价相符的原则,分别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关系 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支持社区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社区服务,而物业服务企业应当积极配合社区居 民委员会的自治管理工作,并接受居委会的指导和监督;社区居民委员会要指导建立社区业主委 员会,协调解决物业服务纠纷,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 一 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内容 1. 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概述 社区管理是指一定的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了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 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活动等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动。 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 生活等方面的服务。 2. 社区公共服务 A. 社区就业服务 B. 社区社会保障服务 C. 社区救助服务和社会福利服务 D. 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 E. 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 F. 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 G. 社区安全服务 3. 其他面向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等服务 A. 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包括:居民生活服务、家务劳动服务、精神文化生活服务。 B. 社区自助互助服务,包括:邻里互助、对困难群体实行救助、利用公益服务方便居民。 C. 社区志愿服务,包括: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明确当 前的重点服务领域。 D. 社区生活服务类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包括:城市中产阶级社区参与的要求不断增多;积极支持民 间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E. 社区商业服务 F. 有关单位服务设施可向社区居民开放,包括:一是积极引导社区内或周边单位的生活服务设施;二是 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学习教育设施;三是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文体设施。 二 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工作方法 1. 协助公安、消防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工作方法 A. 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 B. 协助公安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工作 C. 协助消防部门做好安全、防火工作 2. 社区社会救助工作方法 对象: 一是家庭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二是法定抚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程序: 测算和公布社会救助标准 受理救助申请 审查申请人及其家庭的收入财产状况 公示及审批 救助款物发放 动态管理和日常服务 3. 社区人民调解工作方法 原则: 一是平等自愿原则、二是合法合理原则、三是不限于当事人诉讼权利原则。 4. 协助做好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方法 一是搞好户口管理宣传、二是建立户口协管队伍、三是深入了解人口情况。 5. 社区环境卫生工作方法 社区环境改造、社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6. 开展社区就业服务和培训工作方法 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开展就业培训。 7. 社区矫正工作方法 一个目标、两个方面:促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加强教育改造和加强帮助服务。 8. 开展无毒害社区活动方法(无黄色书刊、黄色音像、各类毒品) 配合公安部门,严查取缔犯罪行为;成立帮教小组,防止重新犯罪;尊重帮教对象人格。 9. 老龄工作方法 老年人调查方法、群众工作方法、多元协调方法、组建老年人活动中心、托老所等方法。 10. 做好老年院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方法 首先,社区工作者要树立为老龄人口服务的思想意识。 其次,注意强化老年院舍职工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再次,根据老年人的特点,丰富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 11. 做好社区残疾人工作方法 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从根本上改善残疾人的工作生活,最终取决于他们文化素质的提高。 丰富残疾人的精神生活。 宣传残疾人事业。 12. 办好不同类型的社区学校方法 健全和完善社区教育机构及工作制度。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面向不同群体开设不同课程。 创造一个共同学习、相互学习的社区氛围,充分挖掘社区内外的人才资源。 13. 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方法 确立目标、统筹规划。 夯实基础、把握方向。 营造氛围、突出特点。 14. 组织社区体育活动方法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精心设计,认真组织。 培养骨干,发挥优势。 15. 组织社区休闲娱乐活动方法 完善设施、建立队伍、丰富活动、提高品位。 16. 组织家庭文化活动方法 在社区活动中,积极开展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提高社区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广泛开展精神文明活动,提高社区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社区文娱、体育活动要面向家庭,充分展示家庭文化的风采和特色。 17. 进行社区调查活动方法 首先,进行全面调查要组织专门机构。 其次,进行全面调查要统一设计制作问卷等资料收集工具。 再次,要有一个统一的时点,在此时点调查员同时进行实地调查。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对抽取的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状况推论总体状况。 18. 进行社区入户调查活动方法 入户调查之前,要以书面或其他形式提前通知社区居民。 入户后,自我介绍并说明此行目的,请求理解配合。 访问过程中,根据对象特点,灵活使用语言。 19. 社区档案管理方法 首先,要树立社区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工作意识。 其次,要指定专人负责社区档案的建立和保存,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再次,要建立档案管理和借阅等各方面的规范和制度,强化管理。 三 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1.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 2.社区工作者职业道德素质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3.社区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知识。 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工作专业基本能力。 具备一定程度的社区工作相关知识。 4.社区工作者的基本工作能力 社会调查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与管理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善于分析与综合能力、应 用信息技术系统办公的能力。 5.社区工作者素质修养方法 经常自我总结、认真看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兽医学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