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598932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日渐严重,我国失能老人口的总量不断增加,传统养老和医疗相分离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失能老年群体的需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医养结合”模式作为传统养老模式的延伸,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对关于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 下载 关键词老龄化;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模式 doi:10.3969/j.i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6-0-02 1 “医养结合”模式产生的背景 1.1 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失能老年人口总量较大 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6年末60周岁以上的人口达23 08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6.7%,远超10%;其中,65周岁以上的人口达15 00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0.8%,超过7%(详见表1),这表明我国老龄化程度已经非常严重。 1.2 我国医疗资源、养老资源长期分离 笔者整理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发现我国医疗资源丰富,如表2所示。 2009-2015年我国医院数量逐年增长,医院总数增长36.0%。目前的医疗资源较为丰富,但“压床”现象的存在,导致医院床位紧张。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养老资源不均衡,如表3所示。 截至2013年,我国城市养老机构单位数7 077个,占养老服务机构单位总数的18.96%;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单位数30 247个,占养老服务机构单位总数的81.04%。由此可见,我国养老资源不均衡。 2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2.1 失能老人 失能老人是指由于丧失某些生理功能,无自理能力,因而生活受限、依赖他人照料的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测定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径,最早由Sidney Katz于1963年提出。ADL量表由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组成。按照国际通行的 ADL 标准中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和洗澡6项指标,1-2项完成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3-4项完成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5-6项完成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 2.2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传统养老模式的延伸和升级。它不但包括传统的生活照料服务,更突出的是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是集医疗、健康咨询、健康检查、疾病诊疗和护理、大病康复以及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是指同时具备医疗功能和养护功能的新型养老机构模式,针对失能、半失能等患病老年群体,重点强调医疗和照护两方面,并将医疗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医养结合”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养办医”,即在养老院中配备医疗室,与定点医院挂钩;二是“医养结合”,即养老院与医院签订协议,双向互助;三是“医办养”,即在医疗机构增设为失能老人提供养老的床位。 2.2.1 在养老机构自办医疗机构 在养老机构自办医疗机构,即将中小型医疗机构服务人员纳入养老机构服务队伍。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协议定点保障等方式,增强养老机构的医疗保障能力;同时通过开展应急就医机制,满足机构内失能老年人各类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 2.2.2 整合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 整合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即同一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在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协议,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当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突患疾病时,可以第一时间到协议医院得到专业的救治,治疗结束后,可直接转至养老机构接受康复和护理服务。 2.2.3 医疗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型机构 通过在医疗机构设置养老床位或病区,使其转型为具有养老服务功能的医疗机构。“医养结合”型的机构具有充足的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从而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细致、专业的长期养护服务和医疗服务。“医养结合”型机构收住对象多为失能、半失能老人、高龄老人、患病老人。 3 我国发展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模式现状 3.1 “医养结合”需求 2016年10月,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2015年全国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为18.3%,总量约为4 063万人。我国失能老人照顾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他们的护理照料问题和医疗问题亟待解决,对“医养结合”模式的需求也日趋强烈。“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明确提出,要建设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 据民政部统计,至2014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94 110个,各类养老床位577.8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7.2张,比上年增长11.5%)。另外,在养老机构的专业医疗、护理人才方面,我国城乡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多由下岗职工或者是进城务工者照顾,流动性大且素质不高。 3.2 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 3.2.1 养老设施不完善,养老机构的供需失衡 以2016年的老年人口数据为基础,按照90%的家庭养老,7%的社区养老,3%的机构养老,即“90-7-3”的养老模式,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口应为600多万。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养老机构的标准还很难确保失能老人在养老机构的生活质量,提高?B老机构服务水平的障碍重重。 当前,我国不同性质的养老机构仍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老年人养老观念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当前的供需矛盾。公办养老机构经费来自国家拨款,机构内护理人员的工资来自财政拨款、社会或是公益组织捐赠,较之公办养老机构,民营养老机构的政策支持不到位,资金不充足,医疗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配比上都落后于公立养老机构,位置偏僻,收费高昂,很难吸引失能老年人入住,所以出现了当前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许多民营养老机构闲置亏损的局面。 3.2.2 养老资源供需方承受的资金压力大 我国很多养老机构受资金的制约,医疗设施和人力资源极为匮乏。另外,养老机构内的医疗不在医保范围内,这抑制了大部分患病失能老人在养老机构内进行治疗的想法,也抑制了部分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想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经济基础也决定了失能老人的养老消费能力以及获得综合性需求的护理服务的意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只有3.5%的老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老年人自理能力与养老机构的收费呈反相关关系。当前,我国绝大部分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只够支付每月的基本养老费用,尽管有家庭的支持,但受家庭经济条件差以及可分担责任的子女人数有限的影响,失能老人家庭因病致贫的局面十分常见。 3.2.3 专业医疗、护理人员数量和质量供需失衡 专业的老年护理人员、医疗人员质和量方面的不足也会阻碍“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全国7%的家庭中有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根据国家民政部门的统计,截至2015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护理员的需求量为1 000万,但目前持证养老护理员仅5万多人,供需严重失衡。我国的高等医科院校一直对老年护理专业的重视不够,全国所有院校培养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需求。老年服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最终留在养老服务行业的比率非常低,养老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同时,配套措施政策的缺乏,进一步使我国专业老年医疗护理人员供需失衡。 4 完善“医养结合”模式的途径 4.1 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发展多种模式的“医养结合”机构 (1)制度保障是最根本的保障。相关人员一方面要完善运作机制,在医院和养老院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建立老年人健康信息档案;另一方面要将救治与休养相结合。青岛市在2015年统筹城乡医保,实行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保合一”,在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实行医、护分离。其中,基本医疗保险以疾病救治为主要功能,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则侧重保障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政府还需要在法律层面上支持养老保险的发展,配套出台相关的法律,以及与此相匹配的其他单项条例与法规,从而形成比较完善的老年照护保险法律保障体系,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推动老年照护保险市场的规范运行。 (2)政府民政部门要在完善土地供应和社保基金政策的基础上,发挥其作为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指导部门的作用,鼓励引导申请人积极创办“医养结合”模式的机构;同时,还可鼓励部分资源富裕的医疗机构转型发展养老服务,整合利用富余医疗资源,助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向“医养结合”模式成功转型。 4.2 加强资助帮扶力度 首先,政府应对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给予物质帮助,不断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其次,政府可以?o予购买服务式、鼓励式的资金支持,对参与“医养结合”模式的民间资本给予政策优惠,并对其补助投资、贷款贴息、划拨土地等。通过构筑多层次的医疗保险支持体系,合理拓展资金筹集渠道。最后,国家要使养老保障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使物价与工资上涨水平相适应。 4.3 加强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应鼓励高校开设养老服务、老年护理专业,并设立实训基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随着失能老人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还可建立多层次的老年护理学教育体系。 其次,养老机构要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改变社会对养老护理的错误观念,对毕业的护理型人才实行激励措施,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和社会大众从事养老服务行业。 最后,养老机构可建立以一、二级医院及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单位全科医生为主、其他卫技人员辅助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团队,同时注重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实施,实行定期培训制度,还可对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并通过技能鉴定的人员发放相关补贴,壮大人才队伍。 主要参考文献 杨景亮.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探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2. 李雪.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中国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4. 陈文宏,何欢,张杰,等.关于城镇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模式的认识与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 张旭.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米红,杨明旭.“医养结合”内涵界定需要明确六个问题N.中国社会报,2015-03-23. 霍仕明,韩宇.规模较大养老院可设医疗机构N.法制日报,2014-06-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8). 孟颖颖.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难点及解决策略J.经济纵横,2016(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