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546128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渝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渝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渝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渝北府办发201163 号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渝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关于印发重庆市渝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事业发展事业发展“十二五十二五”规划的通知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各园区(新城、风景区)管委 会,有关单位: 重庆市渝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 2011 年 7 月 4 日区政府第 99 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 彻落实。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渝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渝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十二五”规划规划 为全面开创“十二五”时期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新局面,根据 重庆市社会保障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重庆市渝北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努力建设两江产业核心、重庆开放高地、西部宜居城区,建成重庆 对外开放第一门户,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改善民生 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体制机制,为助推两江新区发展提供优良的人力 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努力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这一主线,以人力资源保障、稳定和促进就 业、增强社保能力为重点,建立健全持续的人力资源供给机制、统筹城乡的就 业创业机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机制、维护劳资双方合 法权益的劳动维权机制,实现人力资源保障有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人事管 理规范有序、社会保险人人可享、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目标,概括为“1345” 发展目标,即围绕一条主线,把握三个重点,健全四大机制,实现五项目标, 将我区建设成为全市统筹城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示范区。 人力资源保障目标。人力资源保障目标。为区内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重点企业提供人力资源 保障 20 万人。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人才总量达到 40 万人;“三产”人才 比例达到 1:7.5:6.5。 就业创业目标。就业创业目标。城镇新增就业 15 万人、失业人员就业 3 万人、新增农 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3.5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培育 500 家 微型企业,扶持 5000 个个体经济组织,带动就业 5 万人,建成市级“创业型城 区”。 人事制度改革目标。人事制度改革目标。全面推行科级干部竞争上岗,推进轮岗交流。健 全公务员和事业人员考评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制。 社会保险目标。社会保险目标。建立健全城乡社保转移接续制度。城镇职工“五大社 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 90%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 95%;城乡居 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 98以上。 劳动关系建设目标。劳动关系建设目标。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和区、镇街(园区) 、行业协会三级调解网络建设基本完成,劳动举报投诉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 件结案率保持在 97%以上。 展望到 2020 年,为区内重点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0 万人,城镇登记失 业率稳控在 3%以内,人才总量达到 80 万人以上,社会保险政策实现全覆盖, 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 95%以上。 三、发展重点 (一)建立重点产业人力资源保障持续供给体系。坚持“市场原则、政府 主导、企业主体、统筹兼顾”的原则,以市内招聘为基础,市外输送为补充, 中职院校作保障,多渠道满足辖区企业用工需求。 一是建立对接协调机制。及时掌握企业用工计划、用工条件,提前有针对 性地做好相关工作;建立区级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 作,形成联动机制。 二是增强人力资源集聚能力。打好“两江新区”、“保税港区”牌,加大 对外宣传,以“发展”聚人;完善并落实定向招聘补贴、子女入学、配偶就业 等政策,以“政策”聚人;加快渝北籍人才信息库建设,建立常态联络制度, 以“感情”聚人。 三是科学储备人力资源。扩大区内中职技院校招生规模,根据用工需求调 整专业结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推行校企业合作,开展预备制培训。健全 区内人力资源信息库,做好就业储备。 四是优化用工环境。引导和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险等 法规政策,建立合理的薪酬增长机制。加强企业群团组织建设,鼓励其以实实 在在的福利待遇、团结和谐的务工氛围留住员工。 (二)着力解决征地转非人员就业问题。加大帮扶力度,努力使劳动年龄 段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征地转非人员基本实现就业。 一是加大征地转非人员就业培训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提高补贴标准, 推行奖励政策,择优确定定点培训机构,实行全封闭式管理、集中食宿教学, 根据市场需求扎实开展分类培训,定向输送就业。 二是建立“谁开发,谁负责”的征地转非人员就业机制。将解决征地转非 人员就业问题纳入项目招商协议。建立部门联系制度,定期研究征地转非人员 就业问题,提前掌握其基本状况及进驻企业用工数量、工种等情况,定向开展 培训、推荐就业。 三是多渠道解决征地转非人员就业。充分发挥社保、岗位、职介补贴等就 业政策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鼓励企业吸纳一批。通过创业补助、社保补贴等政 策支持征地转非人员创业和灵活就业,扶持自谋职业消化一批。利用“三保”、 “三托”、“三管”等岗位对征地转非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安置,公益性岗位安 置一批。 (三)狠抓社会保险扩面。完善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实现社保制度全覆盖, 提高参保率。 一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强化相关部门责任,人力社保、财政、地税等部 门共同督促企业参保、缴费;国土、征地等部门及时办理新征地转非人员参保, 确保“即征即保,应保尽保”;工商、税务、经信、建筑等部门将社保办理作 为企业资质年审和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 二是完善“五险”共推机制。在参保“入口”上要求企业必须同时为职工 办理“五大保险”, 五大社会保险实现统一登记、统一申报、统一基数、统一 缴费、统一稽核,推行“一票征收”。 三是加大劳动监察督促力度。建立企业对接机制,指导并督促企业参保缴 费。定期开展专项执法大检查,建立社会保险举报稽核机制,及时查处和审结 涉及社保的劳动举报投诉案件、劳动争议仲裁案件。 四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定期举办大规模的政策宣传活动,在区内各媒体 开辟专栏,各镇街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社保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对社 保政策的知晓率。 (四)健全三级服务体系。以“全区统筹协调,申办就业政策、享受相关 待遇不出镇街,登记求职、办理参保不出村居”为目标,健全区、镇街、村居 三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一是在区级,新建一个集区人力资源市场、 就业指导服务、就业培训鉴定、社会保险办理、劳动仲裁、劳动保障监察等功 能为一体的“两江民生大厦”;在“龙石”地区新建 1000 平方米以上区人力资 源市场分市场。二是在镇街,新建或改扩建 300 平方米以上的劳动就业社会保 障服务大厅,按服务对象与工作人员 3500:1 的比例配齐工作力量,实现镇街 网络全覆盖。三是在村居,建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新建 100 平方米以 上的服务厅,按服务对象与工作人员 3000:1 的比例配备工作力量,配齐办公 设备,设立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四、主要任务 (一)以人力资源保障和高层次人才开发为核心,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一是多举措保障人力资源需求。开展校园招聘,在市内外中职院校、高级 中学建立校园招聘基地。开展社会招聘,加强与大型人力中介服务机构的合作, 委托其为我区重点产业企业招工;在区、镇街、村居开设招工服务窗口或联络 点,形成上下覆盖的招工直通网络;在重大节假日,组织开展大型专场招聘会, 留住返乡人员就业。积极开展赴外招聘,组织和引导周边省市的青年劳动力到 我区企业工作。 二是加快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引进。实施“515 全球引才”计划,即用 5 年 时间,面向全球引进 10 个优秀创新创业团队,50 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建 立 2 个企业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5 个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实施“新兴行 业千人引进”计划,即引进国际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 300 人;金融、物流、 文化传媒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 700 人。实施“先进制造业万人引进” 计划,即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产业人才 2000 人;综合交通、装 备制造、仪器仪表、核电风电等产业人才 3000 人;汽车摩托车产业人才 5000 人。 三是实施人才队伍培养工程。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党政人才保持 0.26 万人, 实现“零”增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 2.8 万人,增长 78.3%;专业技术人 才达到 8 万人,增长 75.8%;技能人才达到 24.2 万人,增长 159.1%;农村实用 人才达到 4 万人,增长 354.5%;社会人才达到 0.74 万人,增长 208.3%。加强 机关事业单位公推公选、竞争上岗力度;破除人才行业和身份限制,推进各支 人才队伍间的交流培养、轮岗锻炼、互通使用。 四是提高人才教育培训工作质量。整合培训师资、设备和场地等资源,建 立开放高效的人才实训基地。深化与清华、北大等国内顶尖高等学府的合作, 健全委托培训网络体系,打造区外培训基地。建立名师库,广泛吸纳知名讲师 入库,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实施人才分类培训计划,选派 100 名处级领导干部 赴国(境)外培训或研修,选派 100 名发展潜力较大的中青年干部和 100 名优 秀企业管理人才到国内知名高校深造或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培育高级专业技 术人才 1000 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 1000 人、社区服务人才 5000 人、种养致富带头人 10000 人。 五是加快人才政策体系建设。建立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加快分配、奖 励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产权激励制度。改善人才服务软环境,在安家落户、配 偶就业、子女择校、创业资助、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扶持。加强国际国内 人才交流,研究制定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区创业的政策措施,建立“高级人才 联谊会”。加强人才政策法规执行的监督工作,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人才监督 制度。 (二)以稳定和促进就业为核心,继续施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一是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容量。施行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把就 业影响纳入重大建设项目立项的评估内容,将促进就业与项目建设同规划、同 实施、同落实。大力推行“钟点工”、“兼职工”等非全日制就业形式,鼓励 灵活就业。努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创造社区特色岗位。依托园区和大中型骨干 企业,健全就业基地网络。 二是完善制度优化就业环境。完善统筹城乡的就业工作机制,城乡就业统 一管理、同步实施、综合考核。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监管,建立城乡统一、 平等竞争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失业动态监测制度和失业预警机制。健全城乡 劳动者普惠共享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 三是健全体系提升就业服务。构建管理服务规范、功能设施完善、信息互 联互通的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城乡人力资源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完善 “4+1”就业推介模式,健全就业信息收集发布长效机制,开展以“送岗位、送 政策、送培训、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就业先锋行动”。大力推进创建“充 分就业社区(村)”工程,2015 年“充分就业社区、村”建成率达到 98%、90%。 四是狠抓培训提高就业能力。鼓励行业、企业开展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 动,引导企业建立员工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待遇与业绩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健 全“培训+就业”补贴机制,推进“三定培训”,即按企业需求定岗、按就业意 愿定向、按教学专长定点。突出抓好征地转非人员培训。建立建卡培训制度, 确保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意愿的城乡劳动者能免费参加一次职业技 能培训。 五是建立机制实施就业援助。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实名动态管理,实施 “一人一策”重点帮扶,健全就业援助长效机制。落实经费保障,抓好重点群 体的就业帮扶。出台劳务经纪人资格认定及奖励办法,开展评选表彰活动,着 力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劳务品牌。加大对“4050”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 确保镇街“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六是推动创业实现就业倍增。健全政策、培训、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 工作机制,降低创业门槛,落实优惠政策,设立创业基金,打造创业示范点, 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市、区级创业示范区。加快发展各类创业中介服务机构, 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完善区创业项目库,定期发布适用性强、特色鲜明的 创业项目。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扩大贷款范围,降低担保门槛,简化办事 程序。 (三)以推进全民社保为核心,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一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适时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事业单位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鼓励企业及其职工参加企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逐步提 高城乡居民医疗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 保障生活、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的功能。完善以工伤预防、康复与赔偿相结合 的工伤保险制度,逐步将工伤、生育保险扩大到机关事业单位。 二是努力提高社会保险参保率。加大社会保险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 定期开展以社会保险为重点的各种专项执法大检查,重点抓好非公有制经济从 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的参保工作。落实好征地农转非人员养 老保险制度。 三是提高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立各项养老保险制度之间和城镇职工医保 与城乡居民医保之间可进可出、自由转移衔接机制。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 社保经办服务体系,完善“金保工程”网上业务办理规范,逐步实现部分社保 业务网上办理。加快城乡居民医疗定点网点建设,实现村居全覆盖。 四是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和预警监测机制, 逐步健全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监督体系。规范社会保险待 遇支付,严防基金流失。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险待遇支付,加大对骗领社保待遇 欺诈行为的查处,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四)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核心,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加强公务员管理。完善公务员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加快推进分类管 理制度建设,规范参公管理,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建设。按照“法制化、科学 化、规范化”要求,健全公务员录用、辞职辞退、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公务 员试用期管理制度,完善公务员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办法。 二是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创新管理体制、转变用人机制、整 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要求,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考核、 奖惩、竞聘上岗、职务聘任、人事监督、培训、辞聘解聘、职员管理、转换岗 位等配套制度,努力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三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认真执行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政策,按照专业化 组建、同行评议和业内认可的原则,优化评委会组成,完善特殊人才评审办法; 优化海外人才职称评定“绿色通道”;修订完善职称评审的标准和条件,在有 条件的专业实行“以考代评”,真正建立起重业绩、重能力的职称评价机制。 (五)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核心,切实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 一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围绕“机构标准化、人员专业化、执法规范化” 目标,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 化(简称“两网化”)建设,把镇街、企业作为网点,建立企业劳动用工电子 档案和基础信息数据库,对企业用工实行动态监管。推行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 法诚信制度。加强部门联动,加大对恶意拖欠民工工资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 行为的查处力度。 二是加快劳动人事协调机制建设。有效整合工会、司法、园区、镇街及行 业协会等机构资源,构建“3+2”劳动人事调解机制,即区镇街(园区)、行 业协会企业三级调解网络,镇街(园区)、行业协会两条途径解决纠纷。加 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三方机制的作用。协 助企业建立职工诚信机制。及时公正处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 三是努力规范工资收入分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完善企业工资 支付保障制度,探索建立职工民主参与企业工资分配决策机制,各类企业基本 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公务员津补贴分配制度,实行工作业绩与待遇挂 钩。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各镇街和区级相关部门党政主要负 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把人力社保工作与经济工作同 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建立日常监测评估、信息追 踪及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和沟通协调,形成全区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 格局。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抓好政策法规宣传,有力推动各项 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建立信息通报制,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 立健全舆论收集分析机制,加强先进典型的培养和挖掘。让社会更加及时、全 面地了解人力社保工作,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 好氛围。 (三)增加资金投入,强化基础建设。区财政加大投入,形成与人力社保 工作目标任务相适应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基础平台建设,实 施“两江民生”大厦、“3131”基层就业服务平台、留学生创业园 、博士后创 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五大人力社保事业项目工程(详见附件) 。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 安全”的建设要求,推动人力社保系统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和信息化 建设。树立“优质、高效、廉洁、务实”的服务意识,推行阳光政务,努力建 设一支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人力社保干部队伍。 附件:1渝北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十一五时期目标完成情况及十二五目标计划表 2渝北区人才工作十一五时期目标完成情况及十二五 目标计划表 3渝北区社会保险工作十一五时期目标完成情况及十 二五目标计划表 4“十二五”时期渝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重 大项目建设情况表 附件一: 渝北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十一五期间目标完成情况及十二五目标计划表 十一五期间完成情况十二五规划目标 指标名称 2005 年 底基数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 累计完成 情况 每年 完成数 期末 完成数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 446278941198022549324523622011109530000150000 累计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人) 149316161684173655185680197630210038210038700035000 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人数(人) 415056266550966811396834241582600030000 城镇登记失业率(%) 3.392.822.621.891.751.681.6844 就业再就业培训人数(人) 44184643390852335692352022996200010000 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再就业人数(人) 11041244137024893558423512896300015000 各类补贴发放金额(万元) 510963.51236.6205931437912.1200010000 小额贷款放贷金额(万元) 2801714038071862349667393000 15000 附件二: 渝北区人才工作十一五期间目标完成情况及十二五目标计划表 十一五期间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2005 年 底基数 2006 年到 2009 年完成情况 2010 年 完成数 十二五规划目标 党政人才数(人) 2360254626002600 专业技术人才数(人) 20000401004550080000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数(人) 8600142301570028000 技能人才数(人) 75007712093400242000 农村实用人才数(人) 3000011210880040000 社会工作人才数(人) 1518221124007400 人才队伍总数(人) 68000147417168000400000 附件三: 渝北区社会保险工作十一五期间目标完成情况及十二五目标计划表 指标名称 2005 年 底参保人数 十一五期间工作情况十二五目标 2010 年 底参保人数 十一五期末 新增参保 总体目标 预计 2015 年 底参保人数 预计十二五 期间新增参保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人) 37746194783156992300000100000 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人) 3129310804876755 2015 年,城镇职 工五大社会保险 综合参保率达到 300000200000 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人) 3600011703881038300000185000 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人) 1600011538099380300000185000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人) 20186150978130792 90%以上 300000150000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人) 284272284272 参保率逐步提高到 95%以上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人) 728000728000 参保率逐步提高到 98%以上 附件四: “十二五”时期渝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重大项目建设情况表 序 号 项目名称项目内容 建设 地址 建设 性质 投资额 (万元)建设时间责任单位 1 两江 民生大厦 占地 50 亩,建筑面积 3 万平方米,含就业培训鉴定、人力 资源市场、社会保障服务场所等。 双龙湖 街道 新建 150002011-2014 区人力社保局 2 “3131”基层平 台建设工程 建设区各级就业服务场地,在 “两江民生大厦”建 3000 平方 米,龙石开发区1000 平方米;各镇街300 平方米、合计6000 平方米;各村居100 平方米、合计32000 平方米。 各镇街、 村居 新建 或改 扩建 150002011-2014 区人力社保局、 各镇街 3 留学生创业园占地 300 亩,扶持留学生来区创新创业。王家新建 500002011-2020 区委组织部、 区人力社保局 4 博士后创新 创业实践基地 依托机关事业单位和园区各企业,引进高校博士后开展创 新创业。 各机关 企事业单位 启动 10002011-2015 区委组织部、 区人力社保局 5 大学生 就业见习基地 贯彻落实中办发200518 号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 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建 立渝北区大学生见习基地。 各机关 企事业单位 启动 5002011-2015 区人力社保局 名词解释及相关说明 “4050”人员:女 40 岁以上、男 50 岁以上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城镇“零就业家庭”:指本区非农业户籍家庭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在校学生、现役军人、内退人员、办理提前退休人员除外) 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均进行了失业登记,且无一人就业的家庭。六大人才队伍: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 阳光工资:公务员规范津补贴。 金保工程: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网络为依托,支持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等核心应用, 覆盖全国的统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 “三保”、“三托”、“三管”公益性岗位:即保洁、保安、保绿,托老、托孤、托幼,车辆管理、物业管理、公共管理共三类 九种公益性岗位。 “4+1”就业推荐模式:现场招聘、网络招聘、媒体广告招聘、组团赴外招聘及“一对一”现场推荐就业。 充分就业村:是指以村为单位,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按每一个劳动力承载 5 亩耕地计算,剩余的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村富余劳 动力转移就业率达到 95%以上(农村劳动力全年累计务工、经商、从事农业规模化经营半年以上,且年收入 8000 元以上视为实现转 移就业)的行政村。 充分就业社区:在法定劳动时间内达到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为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社区是指在常住人口中,法定劳动年龄段内 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就业率达到 95%以上。 “培训+就业”补贴机制:即失业人员参加就业再就业培训后,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6 个月内没有实 现就业的按培训补贴标准的 60%给予补贴,对 6 个月内实现就业的按培训补贴标准的 100%给予补贴。 主题词: 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 “十二五”规划 通知 抄送: 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 区纪委,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武部。 重庆市渝北区人力社保局 2011 年 7 月 26 日承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