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1

上传人:ya****h 文档编号:114033959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2节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湘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 分析地表形态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 识记六大板块的名称及相对位置,学会分析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 说出地质构造的类型,并可以正确判读背斜和向斜,地垒和地堑。情景创设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千姿百态的地形,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美丽三峡、云南路南石林、泰山观日出、华山奇峰、庐山雾松,这些大自然的神奇,是怎么形成的呢?学习任务1 请说出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力量是什么?并说出他们的表现有哪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什么?2 查阅相关资料,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提出者。3 读图2-10“六大板块示意分布”,找出并背会六大板块的名称。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南非以上国家分别位于哪个板块上?位于赤道上的有几个板块,分别是什么?位于南回归线上的有几个板块,分别是什么?位于北回归线上的有几个板块,分别是什么?4 在图2-10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板块是在运动中的,板块之间有哪两种作用,会形成哪些地表形态?板块边缘活动比较剧烈,板块内部活动也如此剧烈还是相对稳定呢?5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向什么方向移动?6 阅读38页第一段话,进行自我总结,并对举例进行记忆。板块相对移动方向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举例形成边界的类型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生长边界板块相撞(相向移动)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山脉阿尔皮斯山、喜马拉雅山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海沟、山脉和岛弧太平洋西部的岛弧、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等消亡边界7看图2-13“东非裂谷带示意”并结合图2-10。说出红海位于哪个板块还是位于板块的边界处?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还是消亡边界?红海将会扩大还是缩小?说出原因。8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哪些?总结列出其关系并举例。背斜地堑9 褶皱是如何形成的?一般而言,褶皱存在于哪种岩石中?基本形态有哪些?并画出简单形态,归纳区分背斜和向斜的方法。正确判读背斜和向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意义。10 野外看到的“向斜构造发育的山地”和“背斜构造形成的山谷”,结合图2-14和2-15请分析这是为什么?11 观察图2-16,并根据教材中给出的相关内容,在图2-16中标出断层线、地垒和地堑,并对教材中给出的例子进行记忆。12 地震和火山喷发的能量来源于哪里?请结合你所经历过的地震,说说地震对地形有哪些影响?2.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2)地表形态(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地质构造的概念(2)褶皱(3)断层13 梳理本课时所学内容,并列出框架结构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2)地表形态(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形态1.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2)板块构造学说理论的应用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自主检测必做题)【提示:2-10六大板块分布示意板块1、下列有关板块构造的论述,正确的是(边缘地壳活动活跃,内部稳定】A.太平洋沿岸主要为生长边界B.新西兰南北两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地壳比较稳定C.雅鲁藏布江附近是板块张裂地区D.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E.板块边界处,都是一些构造带2、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河流的原因是()【提示:断层附近岩石破碎】A.断层平直而陡峭B.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C.岩体相对位移D.岩石受张力作用3、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影响及二者的相互关系,说法正确的是()【提示: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A.内力作用形成地表的“粗毛坯”,再接受外力作用B.外力作用也可使地表趋向于崎岖不平C.外力作用为主,内力作用为辅,共同影响地形D.内力作用表现的非常缓慢而微弱,而外力作用十分强烈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提示:板块之间的关系】A.地球的岩石圈是一个整体B.全球共有6个板块C.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和岛弧D.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产生的5、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原理,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的是()【提示:板块之间的关系】A.海沟、岛弧B.海岭、海洋山脉C.裂谷、海洋D.巨大山脉课后反思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重难点把握:困惑点: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 说出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2 结合实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产生的影响。3 结合身边的实例,说出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情景创设你见过梯田吗?你在高速公路上看到过被隧道穿过的山脉吗?这些都是我们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学习任务1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2 分析以下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2)长江中下游平原:3)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沟谷、雅丹地貌:4)沙丘、沙垄:雅丹地貌河湖相土状堆积物地区发育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的地貌形态。3 请收集不同的地貌图片(网络、报纸、地图册、各种辅导用书等,)并尝试解释其成因4 运用内外力作用相关知识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5 完成教材42页活动题。自主检测必做题1、下列成语本意与其表现的外力作用相对应的是()【提示:外力作用的变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作用】A.积沙成滩一一固结成岩作用B.水滴石穿一一侵蚀作用C.泥沙俱下一一搬运和堆积作用D.风化作用2、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根本原因是()A.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3、下列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利的是()【提示:板块之间的关系】A.荷兰的围海造地B.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围湖造田C.大量开垦温带草原D.在坡度较大的山区开荒种地4、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流水侵蚀无关的是()A.横断山地山高谷深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C.冲击平原和三角洲D.沙丘、沙垄E.风蚀洼地选做题课后反思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重难点把握:困惑点: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2节地球表面形态教案湘教版必修1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地壳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方向地壳水平移动垂直于地球表面岩层状况岩层弯曲变形或断裂张开地冗抬升或下沉对地形的影响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高低起伏、海陆变迁相互关系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两者相伴发生在不冋区域和不冋时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亚洲的印度半岛和阿拉伯搬到、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板块上,太平洋板块上几乎完全是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陆地和大面积海洋。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地壳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壳。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板块相对移动方向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形成边界的类型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生长边界板块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它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岛屿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屿、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注: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冰岛(大西洋“s”形海陵上)一-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两岛一-消亡边界。 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版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3、构造运动和构造地貌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构造地貌分为褶皱和断层,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1)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地质构造产生原因形态特征构造地貌倒置地形褶皱背斜当原本水平的岩层受到因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发生弯曲变形。岩层向上弯曲隆起地形上,常形成山岭。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体疏松,易被流水、风侵蚀成谷底。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变形地形上,常形成谷底或盆地。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断层地垒地壳运动产生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能承受的程度,岩体发生破裂、错动。断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大断层形成裂谷或陡崖:两断层之间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块状山地或咼地,如庐山、泰山、华山;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断层构造地带,易受侵蚀作用,常会发育成沟谷、河流,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地堑注:判断确定地质构造特征和构造地貌的依据: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一背斜一般成为山岭,有时也可成为谷底(地形倒置。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一向斜一般成为山谷,有时也可成为山岭(地形倒置。 地垒:中间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f块状山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 地堑:中间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一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2)褶皱与断层比较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受力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岩层变化发生弯曲变形,但保持持续性岩层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地形咼大的褶皱山脉;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外力作用后,常常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常形成谷地或陡崖;上升岩层形成断块山;段层面形成陡崖;下降岩层形成谷地。区别岩层未失去连续性岩层失去连续完整性实践意义向斜背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eg:澳大利亚的大自流盆地)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隧道的良好选址;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泉、湖泊分布地; 河谷发育; 铁(公)路、桥梁、水库等工程要回避的地方。3)地质构造规律及其意义 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聚,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以在向斜槽部打。 利用背斜找油气: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部为石油。 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位置:岩层中若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已经被侵蚀搬运掉了。 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4、火山喷发、地震与地貌全球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带;地中涂喜马拉雅带两大地震带概念形成的地形火山喷发岩浆喷出地表,是一种岩浆活动火山;熔岩物质堆积形成火山锥、火山口地震大地由丁构造运动而快速震动,是种地冗运动造成地壳断裂或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影响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四种方式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破碎,碎屑物质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普遍(花岗岩的球面风化)上演变而来)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挪威峡湾、东欧平原)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滨海地区搬运作用风力搬运沙丘流动,严重时形成浮尘、扬沙、沙尘天气,一般不形成地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地区作用强烈流水搬运泥沙流动,严重时形成泥石流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冰川搬运物质迁移,一般不直接形成地貌咼山或咼纬地区海浪搬运物质迁移,一般不直接形成地貌海滨地区堆积作用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流水堆积形成洪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山口处和河流的中下游、入海口海水堆积形成海岸地貌,如沙滩滨海地带的沙质海岸冰川堆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磧(qi)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和沉积地貌普遍2、主要地貌类型地貌类型主要形态主要特征河流地貌侵蚀地貌河谷在上中游和山谷,形成“V”形谷;在下游和平原地区,侵蚀两岸形成槽形谷。沉积地貌冲击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冲击扇位于山口处,呈扇形;三角洲形状各异,有扇形、三角形、鸟足形;冲积平原大多坡度较缓,地势平坦。海岸地貌海蚀地貌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等海岸凹蚀为海蚀穴;海岸陡峭为海蚀崖;海蚀穴穿孔后为海蚀拱桥;海蚀拱桥崩塌残留在海中或岸边的部分为海蚀柱。海积地貌沙嘴、海滩等海岸转折处海狼沉积形成沙嘴;海浪携带的物质在海岸处沉积形成海滩。黄土地貌在风力沉积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塬面积广阔,顶面平坦的黄土高地,边缘处极为曲折梁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峁(mao)呈馒头状或穹状,顶部浑圆,斜坡较陡冰川地貌冰磧地貌冰磧湖、冰磧平原、冰磧丘陵冰川搬运和沉积作用而形成冰蚀地貌角峰金字塔形的尖峰刃脊刀刃状的山脊冰斗三面为陡壁所围,朝向坡下的一面有个开口,外形如围椅状风沙地貌风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雅丹地貌较软的岩石被侵蚀,较硬的岩石残留下来,形态各异风积地貌沙丘(新月形、长垄状、蜂窝状)新月形沙丘迎风破凸而平缓,背风坡凹而较陡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溶沟、石芽、峰丛、孤峰、落水洞、喀斯特漏斗千姿百态,景象万千地下喀斯特溶洞、地下河最富特色,石美洞异3、外力作用的形式、因素、形成的地貌因素形式地貌风化作用温度物理风化岩石崩解破碎、矿物分解,碎屑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风化地貌生物生物风化水分化学风化侵蚀作用水流水侵蚀流水侵蚀地貌:沟谷、河谷等侵蚀地貌冰川冰川侵蚀冰川侵蚀地貌:冰斗、角峰等空气风力侵蚀风力侵蚀地貌:风蚀柱、风蚀洼地等波浪海浪侵蚀海水侵蚀地貌:海蚀陡崖等堆积作用风风力堆积风积地貌:新月形沙丘等堆积地貌流水流水堆积水积地貌:冲击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等冰川冰川堆积冰磧地貌:冰磧湖、冰磧丘陵等波浪海浪堆积海积地貌:沙滩等4、联系实例掌握外力作用与地貌(1)流水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水蚀地貌(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瀑布、丹霞地貌等)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形成漏斗区、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丛等喀斯特地貌(例:桂林山水、云南石林、瑶琳仙境等); 河流出山口形成冲击扇,中下游形成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例:黄淮海平原、崇明岛、珠江三角洲、恒河平原等)。(2)风蚀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例:雅丹地貌); 风积地貌(例:塔克拉玛干沙漠)(3)冰川地貌: 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冰蚀地貌(例: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挪威峡湾); 冰磧地貌(例:日内瓦湖、东欧平原)专题】根据地层分布特点判断地壳变动过程的方法1、根据地层性质根据地层,尤其是沉积岩层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组成成分和颜色等,可以推断沉积时的环境特征。例如:根据石灰岩地层可推知当时为海洋环境;根据红色页岩地层可推知为湿热气候;根据含煤地层可推知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2、根据地层厚度地层厚度大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地壳下降快、时间长,或者是沉积物来源丰富;地层厚度小,说明地壳下降慢、时间短,或者是沉积物来源少。3、根据地层相互关系(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2) 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强烈,岩层强烈褶皱所致。(3) 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地壳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完全剥蚀;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4) 若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抬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以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而成,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部侵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