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清单(六) 新人教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3842271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清单(六)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省聊城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清单(六)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省聊城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清单(六)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清单 记叙文知识一览表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项目基本知识及作用示例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陈述格式:何人+在何种情况下+做了何事+结果如何。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了57年前(时间),“我”和伙伴玩腻了弹子游戏(起因),去爬悬崖(地点),由于“我”(主要人物)的胆怯上不去下不来(经过),最后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的故事(结果)。记叙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作者本人,或虚构人物;也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表达效果:真实可信、亲切自然,有利于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使情境更为真切。第二人称(你、你们)。直接对话,亲切自然;拉近距离:便于交流,便于(作者直接)抒情。(一拉二便)我的老师第三人称(他、他们)不受时空限制,自由记叙、客观表达。记叙线索(1)核心人物邓稼先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答题格式:文章以为线索,围绕这条线索写了事,作者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文章脉络清晰,主旨鲜明。(2)核心事物羚羊木雕(3) 时间伟大的悲剧(4)地点(游踪或空间变换)登上地球之巅中登上运动员的行踪。(5)作者的情感我的老师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6)核心事件走一步再走一步以主人公“遇险”“脱险”的故事为线索。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伟大的悲剧按照时间的推移,记叙了一批勇敢的探险家探险的过程。(2)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者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作用:1.为了突出中心或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2.为了结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走一步再走一步开头写到“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下面的文章就叙述了“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经历。(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使文章更充分、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羚羊木雕插叙了万芳与“我”的友谊。爸爸的花儿落了(4)补叙(在顺叙后再补充叙述某些与前文有某种联系的内容)作用:补充说明,进一步突出中心。咏雪中的最后几句补充说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文章内容(主旨)作者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人和事,有了体验,逐渐形成对生活的看法。这种看法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即文章的主旨。方法:A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B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答题方法:1.分析文章标题。2.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3.分析主要人物和事件。4.抓抒情、议论段,它们往往起着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5.抓中心句,它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基石,是阐释文意的一个分支。6.抓关键句,便于概括文段内容、弄清文段所要揭示的主旨。格式:本文通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表现(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答题举例:散步题目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伟大的悲剧文题就点明了文章主旨。我的老师一文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主旨: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芸芝先生。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末尾“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也点名了主旨。斑羚飞渡通过描写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生存的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歌颂了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人物分析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形象特点。结合文章分析某一人物的形象。1.分析人物所做的事,可以概括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2.分析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即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3.分析侧面描写的语句。概括地说就是通过描写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4.分析细节描写。5.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1.散步一文,叙述了儿子说服母亲出去散步,顺从母亲走大路,背母亲走小路,三件事。可以分析出儿子是一个懂事、孝顺、有责任感的人。2.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课时的外貌、神态及动作的描写,及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都表现了她们强烈的爱国之情。文中记叙韩麦尔先生上习字课时,多出运用细节描写,如挂在课桌铁杆上的字帖,烘托出教室里的爱国气氛;飞进来的甲虫没有影响孩子们专心画“杠子”,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语言特色记叙文在语言运用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修辞方法修辞手法作用答题方式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容易理解。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情态),表达了的情感。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把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一幅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强烈的印象。夸大(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的特点。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的特点,突出了的感情。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6.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者末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对问题的关注,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文章的主旨。7.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的态度(观点、情感)8.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加优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行道树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行道树的赞颂,来赞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借此得到淋漓尽致地抒发。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口技中对宾客的表现和对道具的简单描写,侧面烘托了口技人技艺的高超。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济南的冬天通过对济南的冬天和北平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蝉中,作者先写蝉“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是“抑”;而后文对蝉生命的赞叹是“扬”。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皇帝的新装中对各位大臣看织布进展情况时的心理状态的描写,和皇帝对新装喜爱程度的描写,运用了讽刺手法,加强了批判性。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这样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春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借景抒情,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前后照应: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猫开头先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篇首。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斑羚飞渡开篇写人狗合围,将斑羚逼上绝境,直接渲染惊险紧张的气氛,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同时设下悬念。铺垫:先描述的内容就是为主要内容做准备、打基础、作陪衬和烘托;以次衬主。关键是“垫”“衬”。安塞腰鼓第一部分从人物、背景、性格、天气、神情、道具几个方面介绍了击鼓前的预备阶段,视野宏观,充满了画面感,渲染了安静而庄重的气氛,以静衬动,蓄势待发,为下文鼓声的响起作铺垫。伏笔:描写、叙述的一种手法,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可达到(收到)结构谨严,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与“照应”配合,即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猫中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爱乱跑至街上,预示其被路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死。表达方式记叙: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作用:使读者对文章中所叙述的事件和人物的经历一目了然。口技开头的叙述交代了口技表演的人物、时间、地点、场景、道具、气氛等。紫藤萝瀑布结尾的议论:“花和人都会是无止境的。”点明了“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的主题。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绘声绘色地、细致地描写与刻画。它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从另一个角度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作用: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和夹叙夹议。作用: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寄情于对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作用:对相关事物作必要的说明,便于理解。记叙文中插入一些必要的说明,是为了把事情讲得更清楚,同时也为中心服务。句子作用答全面结构:句子在结构中的作用要看其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开头: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引起下文,为后文作铺垫;总领全文。紫藤萝瀑布第一句“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起到设置悬念、引起下文的作用。中间:承上启下;照应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结尾: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内容: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结尾段在内容上的作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画龙点睛,点明中心;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结尾的抒情议论句往往起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紫藤萝瀑布结尾句既与开头呼应,也表现了中心。文题分析有妙招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1.指出修辞,抓住特征,说明作用。2.联系中心,结合文章主旨来分析。3.挖掘表层、深层含义。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表面指“爸爸养的夹竹桃败落了”,实际是指“爸爸的生命结束了”。分析题目的作用(妙处)1.概括文章所叙之事。2.标明文章行文线索。3.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4.指出文章的主要人物。5.吸引读者。6.把握象征意义。7.语义双关。环境描写重作用自然环境描写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人物等;2.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3.烘托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境,表达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4.推动情节发展;5.深化作品主题;6.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社戏中看戏归来时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欢快愉悦的气氛。社会环境描写1.交代历史背景;2.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3.揭示社会现实;4.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最后一课中写人们看布告牌,写普鲁士士兵操练,就属于社会环境描写,目的在于交代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阿尔萨斯沦陷这一时代背景,便于读者理解小说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表达效果选角度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词语的表面含义,再把握它的真实内涵,然后从以下方面分析:1.从词语的准确性上分析。2.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或语言风格上分析。3.结合修辞知识来分析词语表达的意思和感情。4.结合上下文,联系人物的性格或文章的主旨,分析词语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我的老师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一句中,“狡猾”一词贬词褒用,表达出“我”的调皮、天真的性格。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1.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的一般格式为: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可以从描写方法角度进行赏析。人物描写赏析的一般格式:通过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环境描写赏析的一般格式:通过描写什么景物,渲染了什么气氛,烘托了人物什么心情或表现了人物什么品质。春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竞相绽放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欣喜之情。散文知识一览表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特点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环境描写就散文来讲环境描写的作用可概括为:1.营造氛围;2.渲染性格;3.为下文的描写、抒情或议论作铺垫;4.深化主题。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汇总(背诵要点)一、说明文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二、说明文分类1、依说明对象与目的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着重介绍说明事物的特点(如:形态、位置、结构、功能等)事理说明文:着重阐明事物内在机理(如:概念、特点、种类、原因、规律等)2、依语言特色分为: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三、说明对象1、分两类:实体事物、抽象事理2、表述形式: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3、把握说明对象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对象,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找准首尾的总结句,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明确说明对象:抓首括句、中心句和关键词语。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例如:例如苏州园林一文,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特征是“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4、考查说明对象:A、若考全文的说明对象一般在标题中表明,有时选文无标题或标题中没有直接表明,可在文中找到。B、若考段落的说明对象,一般是出现在段首的中心句,有时在段间的承上启下句中能找到。四、说明对象的特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性质(软硬、冷热)、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方法:1、看标题(修饰、限制成分)2、抓关键句(即含有许多能提挈、收束全文或文段的语言信息,常出现在开头部分或结尾处,也有在承上启下的中间)3、若无关键句,归纳各段段意,总体分析后概括4、借助说明方法的分析五、说明顺序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1、时间顺序:(1)即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写出事物的。用于说明事物或事理发展变化情况、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条理清晰,简明有序)(2)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表现为从古至今、具体日期等的依次推移。另:介绍制作过程的程序,一般用程序顺序(也属于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1)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一般用于说明建筑物、园林、工艺品等实体事物。标志词语有:东南西北上下左右等。(把复杂的事情讲清楚,使读者对整体面貌或空间布局有清晰具体的了解。)(2)说明事物形状、构造或参观建筑物,标志表现形式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远近,表现为视线、方位的依次转移。3、逻辑顺序:(1)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包括从整体到局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现象到本质,从概括到具体,从主到次。事理性说明文多用此序。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有利于揭示事物、事理的内部联系。)(2)阐释事理(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安排),标志表现形式有:因果,果因,主次,浅深,现象本质,简繁,整体部分,一般特殊注:有的说明文不单一用一种说明顺序,答题时注意题目问法。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 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六、说明文的结构1、总分式:(包括总分总,总分,分总)2、递进式:(各层意思逐步深入: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一般,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3、并列式:(注)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结构,其中“分”的部分有的常按并列式安排;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七、说明方法及作用1、说明方法十种: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常见)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引用说明概念说明:(1)举例子: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进行说明。(2)分类别: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加以说明。如宇宙里有些什么在说明恒星时,将恒星按体积分为大、中、小三类进行说明。(3) 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如凡尔赛宫一文中“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4)作比较:选择有外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如宇宙里有些什么,在说明有的恒星密度、引力极大时,用地球上成年人的体重、白金的重量及人能承受的压力作比较。(5)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6)下定义:用科学性的语言对被定义的概念的本质特征做周全而严密的规定,形式上往往是判断句,用“某某是(叫)什么”的形式来表达。如统筹方法一文,开头就给“统筹方法”下了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下作进程的数学方法。”(7)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1.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2.下定义是概括说明,作诠释是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8)引资料: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9)画图表:指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说明事物。(10)摹状貌:2、说明方法作用:(背熟)注意 无论何种方法,都是为了说清说明对象的特征应注意是为了说明本段中心句,还是全文说明对象的特征下定义与作诠释、打比方与比喻、作比较与对比的概念区别答题格式: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充分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了文章趣味性)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简明科学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通俗易懂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直观了然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引用 的说明方法,充实有力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同时引诗文还可增添文采)八、说明文的语言1、基本要求: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涉及词语类型:表程度、范围或推测、估量、肯定强调语气的副词和数量词。如:“目前”、“大约”、“也许”、“可能”、“一定”、“必须”、“之一”等。表数量的词。如:“左右”、“上下”、“不少”、“绝大多数”、“至少”、“不下于”等。其它一些短语。如:“据说”、“相传”、“据介绍”等,表示材料来源的不确定性。2、语言风格:在准确性的前提下 ,还有平实、质朴、准确、生动、形象、平实(大多数说明文)生动(如果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或生动描写)3、题型及答题模式:题型A:问某词或短语能否删去,说明理由答题模式:判定“不能删”;简单释义该词;结合原文句意具体分析说明;去掉后语义变化为,不符合实际;归结到“这里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上题型B:问某词或短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答题模式:该词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或事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题型C:说说文章语言特色答题模式:抓核心词“生动”,关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添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富有文采,增强表现力。题型D:自主寻找体现语言准确的词并简析答题模式:选例要典型,不自我为难 答题模式同题型A:+九、其它题型1、标题作用:点出说明对象;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或作用;(新颖、生动、有趣)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2、指代类“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思路: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注意:有时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一部分。3、说明文写法分析(1)结合说明方法谈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2)结合修辞手法谈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3)结合表达方式谈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4、说明语段的作用(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