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21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3180966 上传时间:2022-06-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21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21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21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课题:桃花源记 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熟读并背诵全文。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3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要求学生运用想像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4. 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学习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2、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一)预习导学: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 ) 黄发垂髫 ( ) 便要还家( ) 刘子骥( ) 诣太守( )2解释词语: 为业:_。 缘:_。 夹岸:_。 杂:_。欣然:_。夏津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夏津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鲜美:_。 异:_。 穷:_。 舍:_。 豁然_。 平旷:_。 属:_。 悉: _。 怡然自乐:_。所从来:_ 咸:_。 问讯:_ 先世:_。妻子:_。邑人:_。不复出焉:_。焉:_。 间隔:_。 皆:_。 叹惋:_。延:_语告:_。 不足:_。 既:_ 志:_。 诣:_ 如此_ 遣:_。 3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关于作者陶渊明: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关于作品: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关于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二)深入探究:1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_。 第二部分(第23节):_。 第三部分(第45节):_。 3.提问: 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讨论并归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讨论并归纳: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鸡犬相闻。 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讨论并归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提问: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讨论并归纳: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提问: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讨论并归纳: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 提问: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提问: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讨论并归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提问: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4古今异义词:鲜美:古义:。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交通:古义:。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义:。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义:。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足:古义:。今义:不充足,不满。如此:古义:。今义:这样。间隔:古义:。今义:距离。俨然:古义:。今义:形容很像,如:这孩子俨然是个大人。5四个“然”字词:豁然俨然怡然欣然67个成语:世外桃源落英缤纷鸡犬相闻怡然自乐黄发垂髫豁然开朗无人问津7一义多词:悉如外人具答之咸来问讯皆叹惋缘溪行便扶向路便要还家延至其家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8.总结结构,思考文章主题: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三)拓展延伸: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宋?康与之昨梦录)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义:(1)勿携金珠()_(2)薪米鱼肉()_2区别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含义。(1)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2)与众共之(3)杨谢而从之3在括号中填写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4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吗?由哪几句话可看出来? 5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呢? (四)中考链接: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_; _! 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_!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_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五)能力提升:阅读五柳先生传,请概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固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注会意:体会文中的要旨。造:往,到。吝情:隐瞒真情。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参考答案:这是一个隐士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