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2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3172460 上传时间:2022-06-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2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2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2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陋室铭与爱莲说导学稿 陋室铭一、作家作品简介。1. 作家作品简介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2. 写作背景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而是愤世疾俗之作。所谓清高是“不问政治,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3. 关于“铭”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碣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自己。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二、朗读课文,正字音。lu xn ti hng r tio d陋 室 馨 苔 痕 鸿 儒 调 素琴 案 牍g sh诸 葛 西 蜀三、掌握重点词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著名、出名。在:在于。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则:就。 灵:灵异,神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是:判断动词。 惟:只,只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长到。 入:映入。谈笑有鸿儒。 鸿:大。鸿儒:博学的人。无丝竹之乱耳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扰乱。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孔子云:“何陋之有?” 云:说。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四、翻译课文。特殊句式:“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正常语序应为: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何陋之有?”“何陋”是“有”的宾语,前置了。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译文:有什么简陋的呢?五、理解课文内容。1. 根据教学设计文章的内容,可以将这篇短文分为三部分:一、(13句):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 即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声名远播。二、(47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淡泊的生活情趣。三、(89句):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与陋室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3.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明确:“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4.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明确: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5.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明确: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6.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明确: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7.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了什么?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作者这么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8. “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明确: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9. 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之人。小结:1. 教学设计文章在哪些方面体现出陋室不陋?明确:直接表现:环境:清幽淡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朋友:谈风高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安闲清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间接表现:自比诸葛庐和子云亭。2. 陋室之所以不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明确:居住在陋室中的人高雅。六、总结。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一.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1. 有龙则灵( )2. 斯是陋室( )3. 惟吾德馨( )4. 草色入帘青( )5. 鸿儒( )6. 白丁( )7. 无丝竹之乱耳( )( )8. 调素琴( )9. 无案牍之劳形( )( )10. 阅金经( )二. 反复朗读并背诵,充分感受作者宁静致远的情怀。1. 本文从几个方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2. 作者在教学设计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三. 基础知识填空。1. 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2. 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记述实事、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自己,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3. 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四. 翻译句子。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 何陋之有? 五. 阅读教学设计文章,回答问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 给画线句加上标点。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 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4.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5. 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6. 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7. 完成下面两个问题。写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8. 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的?答:_ _ 9. 请翻译下列句子。(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译文:(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10. 请按要求默写句子。(1)请从文中找一句对偶句:_,_。(2)文中表明作者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抱负的句子是_。11. 文中统领全篇的句子是_。爱莲说导学提纲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高洁傲岸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3、了解并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过程:一、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蕃淤泥濯清涟亵玩鲜有闻二、重点词语解释1、可爱者甚蕃2、香远益清3、亭亭净植4、陶后鲜有闻5、濯清涟而不妖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宜乎众矣8、晋陶渊明独爱菊9、出淤泥而不染三、理解性默写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2、全文的中心句是:。3、周敦颐爱莲说一文中用来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句子是,。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四、重点语句翻译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6、莲,花之君子者也。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五、课文内容理解1、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六、拓展提高。1、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试写出你所积累的诗词。2、仿写句子。蜡烛: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镜子:_。风筝:_。3、 写出你所积累的写“莲”的诗句。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