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突 专题15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2756821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突 专题15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突 专题15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突 专题15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突 专题15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考点解读】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种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或图形。从考试来说,信息就是阅读材料中的文句及其所表达的内容。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这“整合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要求之间是交叉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筛选并整合信息”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合成。本考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二是能够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进行简答表述。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作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从答题语言来说要求语句通顺)。【高考典题】(202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1)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B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D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都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可以说,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技法点拨】(一)获取信息的途径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社会科学类文章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的基本概念的含意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以考查筛选、提取信息为主要目的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几乎没有不考查对文章基本概念的理解的,而且一般是放在第1题。因此,在阅读中要十分重视对文章基本概念的理解。2、重要的句子中获取信息给概念下定义的句子当然是重要的句子。不过,这里说的重要句子主要是指集中表述作者观点态度、介绍某种情况,或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句子;也指那些结构复杂、信息量大的句子。3、从运用的材料中获取信息写文章总是要运用材料的。这材料总是明示着或隐含着一定的信息。把它提取出来,是阅读应该完成的任务之一,自然也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二)关于整合信息提取信息是为了整合信息。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把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把零碎的信息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方可对阅读材料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获得更有价值的东西。方法有以下几种:摘取法。直接提取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的指向明确,甚至注明用文中的话回答,筛选的范围又不大,因此难度较低。合取法。从搜索到的有关信息中提取关键词句,适当地加工综合,使答案简明扼要,准确到位。先找答题区间,采用合取法,提取关键的信息,进行加工组合,简明扼要即可。自撰法。在原文中找不到直接的答题信息,要我们透过文意用自己的话对有关内容作出概括。做这种题需要通读全文,筛选出文章中选用的所有事例,找到事例后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即是。这里信息筛选整合的考题大都属简答题,不管是否限定字数,用语要力求简洁,特别是采用答题纸后,答案不能随意超出规定的空间,因此答题更要讲究“以空定字”。考点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解读】分析综合C 掌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阅读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因为“文章的思路”是阅读的“纲”,“纲举”则“目张”,思路把握住了,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也正基于此,高考的题目,也常常在“把握思路”这一点上设题,尤其是最近两年。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的目标就是学会如何借助找关键词、关键句来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进而读懂文章。【高考典题】 (2020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以善为核心的。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证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D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证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格尊严”,是强调道德的重要作用,但全文最后并未论述人格尊严问题,而是论述中国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技法点拨】1、借助勾画关键词、关键句来帮助把握文章的结构及思路。抓住文体特征,明确论点,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论述类文本中论点是灵魂,起统率作用。要理清其行文思路,可分析其论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2、寻找标志性词语。社科文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设问句和小结句等,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3、分析结构、思路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考点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解读】归纳内容要点是论述类文本的要求考点,但往往得分率不高。所谓“要点”“中心意思”,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可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的局部的。高考试题,这两方面的都有。【高考典题】(2020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围棋与国家林建超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2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B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的。C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士必备的艺技。D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技法点拨】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文章局部内容要点的归纳,一般说来,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层次分析。威廉斯根据吉尔福特的理论,经10年实验,数百名教师参与,归纳出18种创造思考教学的策略。威廉斯认为,传统教学偏重教师的教学行,以教材或教学内容为中心,而现代教学则特别重视以学生为中心,这两者都忽视了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不可分割的一体关系;只有将这三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发展。他曾设想过在不同学科中通过教师的教学方法来引发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威廉斯的研究,由于其设计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明确性而易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收到了显著的效益。威廉斯的研究成果为什么有具有“整体性、灵活性和明确性”而易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收到显著的效益?答案不超过60字。(本题要求归纳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怎样回答本题呢?首先要分析这段文字的层次。这段文字首句是概括性语句,为一层。下文“威廉斯认为”、“他曾设想”各领起一个层次,最后一句是结论。首句包括两个要点:有吉尔福特的理论作根据;有数百名教师参与,有10年的实践经验。中间两层包括两个要点:正确理处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关系;探求不同学科的教学模式。这四点就是威廉斯研究成果具有“整体性、灵活性和明确性”而易为广大教师接受并在实践中收到显著效益的原因。这样的归纳自然是正确的。如果不是这样通过层次分析来归纳,就会出现要点不全的毛病。)3、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并没有相应的概括语句。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我们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一般说来,需要考生自己提取精要,独立概括的试题往往是比较难的。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1、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2、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考点四: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解读】论述类文本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对论述的社会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一般来说,论述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明确的。在整体阅读中可以通过审读标题、寻找全文的中心句、概括文中重点段落的大意等方法,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论述文从总体上看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明确的,但具体到文中某一部分内容的观点态度,如引用、转述别人观点时作者本人的意图就比较隐蔽,这时就需要对不同人的观点结合语境作求同存异的分析,以明确作者的态度。【高考典题】 (2020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经学就是“六经”,再扩展,是十三经。其实十三经已经推衍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乐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就是诗经、书经、周礼、周易和春秋。这就是经学。汉代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宋明又有一批。清代重新回过头来再注再疏。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样流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宋代重视义理,也就是“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濂、洛、关、闽四大家,基本上都回到“六经”,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重归“六经”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他们抓住了周易。所以朱子研究易,二程对易的研究极高深,张载也研究易。张载讲易是有名的,但在程颢、程颐面前,他主动让出一席之地。为什么清儒反宋?他们觉得宋儒讲空话。字音都没有念清楚,空谈义理,有什么意思?清儒就指出这个字那个字以前念错了。这样一种功夫,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六经”。清儒的原话,“读书必先识字”。你说“经”,是哪一本“经”?是古文还是今文?具体是哪一个文本?所以清儒的功夫在甄别和辨伪,目的是恢复“经”的本原。要恢复本原,必须有小学的功夫。小学的功夫就是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是认字,训诂学是释词,把字词的意思解释清楚。这还不行,还要懂音韵。说这个字,汉代这样读,宋代那样读,清代是这样读的。清儒把“六经”的字一个一个弄准确了。所以要说国学,最主要的应该是经学和小学。要懂经学,就得懂小学。小学是工具和路径,不懂小学,通经之路就走不过去,就没有能力研究经学。(3)结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认为“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的理由。(3分)答: _ _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经历了流变。将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即可。【答案】经过了后人不断的注释、传疏、义证;在中国学术史上经历了流变。【技法点拨】概括的方法有三种:提取要点,即判定中心句。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明的文章;抽象说明,即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即把文中的分论点综合起来进行阐述。【典型例题】一、(2020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用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像“你不可以说谎”这样的句子。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他内心受到像清教徒一样的那种约束:他不能任性或感情用事。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陈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联贯一致。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它们推导出来。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信任。而没有这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成者至少很困难。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并且过得去,这样的合作就是不可缺少的,这意味着,从“你不可说谎”这条准则可追溯到这样的要求:“人类的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和悲伤应当尽可能减少”。但这些伦理公理的根源是什么呢?它们是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不是只是以权威为根据而建立起来的?它们是不是来自人们的经验并且间接地受着这些经验的制约呢?从纯逻辑看来,一切公理都是任意的,伦理公理也如此。但是从心理学和遗传学的观点看来,它们决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从我们天生的避免苦痛和灭亡的倾向,也是从个人所积累起来的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只有由有灵感的人所体现的人类的道德天才,才有幸能提出应用如此广泛而且根基如此扎实的一些伦理公理,从而人们会把它们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西而接受下来。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真理是经得住经验的考验的。(选自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略有改动)1联系上下文,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B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只关注、研究客观存在,决不会碰到“你不可说谎”这一类的命题。C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都像清教徒一样追求真理而不放任自己或者凭一时冲动处理问题。D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段首先明确科学研究的内容以及科学研究所创造的概念,然后从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真的或假的”这一特征推导出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另外一个特征。B段承段,表明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能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叙述的足够严谨的最初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就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由此引出段。C段先确定伦理问题有意义,举例阐述由伦理准则追溯到伦理公理的根源;接着探寻伦理公理的根源所在;最后重点明确伦理公理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D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科学研究的特点,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伦理公理的根源、特点和作用;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答案】B【解析】A“推导出”错,另一个特征不是第一个特征推导出的;C应为“由伦理准则追溯到伦理前提”;D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科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客观事物和关系,作为科学陈述对象的概念未必要与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对应。B“你不可说谎”的伦理前提是人类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悲伤应尽可能减少,这样的伦理前提是经得住经验考验的真理。C伦理公理源自人们的经验,是从个人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从心理学和遗传学的观点看,它决不是任意的。D人类道德天才提出的根基扎实、应用广泛的一些伦理公理,被人们自觉接受并运用于丰富自我情感、打好知识基础等方面。二、(2020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时尚浅说黄毓璜辞典上“时尚”直白的释义就是一时风尚。作为社会流变、生活迁移、价值更迭驱动下的潮汐式性相【注】,主要是审美旨意、心理趋向在公众与日常的表征。其公众性、盲动性、愉悦性以及可仿效性的自身特质,决定了它浪打浪般的生长,成就其推进演化的广度、强度和速率;还不妨说,时尚作为时代的情感表征,乃是一个时代的种种合力使然。虽然其行也不远,此起彼落,时有变更,却不随一己好恶而兴废,不因拒之纳之而行止,称得上是一位无翼而飞、天生天杀的主儿。同时,时尚也并非可以简单地一面而论。其本身也具备种种包容的可能:既可孕育诞生之契机,亦可成为溃靡之温床,事情确实存在两面性。“因势利导”因而成为可能,“圣者时也”的名言,“我行我素”的标榜,也因而都在大本大宗的道理之内,是从不同侧面说明了人在“自然化”了的客体面前的主观选择和临世态度。不妨说,“趋时”是人类的天性,要不然“ok”、“bye bye”也不至于那么频频挂到男男女女的嘴边。这一方面说明人的“顺变”能力,另一方面呢,也说明了人的“从众”心理他那样说的时候,未见得自己多么酷爱英语。可见,“趋时”大体指向外部关涉,关涉“面子”上的事,跟自己内心的好恶关系不是太大的。这原本毋庸置疑,须得一议的是:这里的时尚很可能成为一种压力,压迫人们划一了心志和产生超水平的企求。诸如就业上某些职岗的过冷过热,诸如婚嫁时房子、车子被列为必要前提面对种种时尚如骛趋之或心理失衡,人们有理由拒绝“安分守己”、“安贫乐道”的慰勉,也同样有必要顾及具体的现实条件和属于自己的选择。如果说人除了是一种“物质”存在还分明是一种“精神”存在,那么,“与时俱进”跟“顺时迁变”就不能是一回事。而且,执著于精神性的人还往往抱持跟时尚“对视”的姿态,所谓“不随俗沉浮”,大体描述了在物性和物化了的时尚面前保持一份心灵的高傲。“不合时宜”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境界,是“抗尘走俗”与“超尘脱俗”的起始点。我们无法在普遍的层面上要求人们都成就为精神上的“庞然大物”,可以肯定的则是:一个精神强健的人,一个有作为的人,一个不失尊严的人,无论是在春风得意中走马,还是在艰难困顿中蹒跚,都不能是一个失落自我而为时尚左右的人。 (摘编自啄木鸟)【注】性相:梵语,“性”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相”是事物外观的表相。10下列对文章所说的“时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是一个时代的种种合力所形成的一时风尚,主要是审美旨意、心理趋向在公众与日常的表征。B其公众性、盲动性、愉悦性和可仿效性特质,决定了其演化的广度、强度和速率的不断推进。C流行时间虽然不长,但不管人们是喜欢、接纳,还是厌恶、拒绝,也只能追随它的发展方向。D存在两面性,既可以成为淘汰旧事物、孕育新生事物的契机,也会成为酿造腐朽奢靡的温床。11文章说,“趋时是人类的天性”。请简要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12应如何正确面对“时尚”?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观点。(3分)【考点精练】一、(13届四川树德中学高三3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温暖的“时间银行”从第一家“时间银行”成立至今,美国现已有115家“时间银行”,还有100余家正在酝酿中,并已经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受益者近2亿人。“时间银行”模式是这样的:每个人工作时间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一小时服务,换别人的一小时服务;而且不用马上兑换服务,先在“时间银行”储存起来,需要时再提出来换取别人的服务。与原始的以物易物不同,“时间银行”的所有顾客,不用互相提供服务,每个人的所有工作,最终以“时间币”的形式体现价值,无论为别人做什么事情,每工作一小时的报酬均为1个“时间币”。 “时间货币”与一般货币不同,它不像传统货币那样,可能因汇率贬值而导致财产缩水,它不仅不会贬值,还可以储存,也可以转让,甚至还能预支,交易时也不用纳税。家住宾夕法尼亚州阿伦敦的28岁姑娘玛丽亚比利亚克雷塞斯,计划于今年5月结婚。而就在筹备婚礼时,因手头紧而犯愁。关键时刻,她想到了所在社区的“时间银行”,便提出自己用一个月时间,以担任医疗翻译、帮人照看宠物等方式来获取“时间币”,再用这些“时间币”换取自己婚礼的所需。 一个月后,玛丽亚赚够了足够的“时间币”,然后从容不迫地举行了婚礼。婚礼当天,和她一样在“时间银行”赚取“时间币”的一位化妆品销售员顾客,为她精心化好新娘妆,另一位在“时间银行”打工的蛋糕师,也为她送来了一个7层高的结婚蛋糕,这些都让玛丽亚喜出望外。整场婚礼隆重而热烈,刚好花去了玛丽亚一个月所赚取的200个“时间币”。换算下来,为她节省了大约2000美元。玛丽亚说:“如果单靠自己的力量,去规划哪怕是一件非常简单的小事,不仅要花费我不少美元,还要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但借助了时间银行这个外力,一切都很容易得到了解决,确实一举两得!”实践证明,“时间银行”能让拥有时间的人,以计时劳动换取自己的所需,既化解了眼前的经济窘境,又有助于邻里团结,使每个人在找到自己生命另一扇窗的同时,也让需要援助的人从别人的帮助中感受到关怀与温暖。正如首先在美国创立“时间银行”的埃德加卡恩所言:“这个世界目前最需要的是重建信任,以及确立新的人生价值。所以对时间银行来说,总有广阔的生存空间。我始终相信,时间银行会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回馈,而受回馈的每个人,也会感到生活比以前更温暖,更幸福。”1下列对“时间银行”或“时间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时间银行”里,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服务去兑换别人相同时间的服务。B与原始的以物易物的交易不同,“时间银行”里所有顾客之间的“交易”都比较灵活。C“时间银行”里所有顾客的工作时间都是平等的,都是以“时间币”的形式体现。D“时间币”同一般货币的最大区别是可储存、可转让、可预支,交易时还不用纳税。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时间银行”首先在美国成立,已经遍布全球各个地方,现在已经发展到115家,还有100余家在酝酿之中,让近2亿人受益。B婚礼当天,玛丽亚用一个月赚得的“时间币”刚好换取了化妆品销售员为她精心化的新娘妆和蛋糕师为她制作的一个7层高的蛋糕。C玛丽亚认为,如果单靠个人的力量办事,会花去很多金钱,耗去许多时间和精力,如果借助“时间银行”,一切事情都容易得到解决。D“时间银行”既能够解决一个人眼前的经济窘境,又有助于邻里的团结,还能让社会上所有需要援助的人感受到别人的关怀与温暖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时间银行”里,无论做何事,工作1小时的报酬都是1个“时间币”,因此,成员间用以交易的劳动就不存在强弱轻重之分。B每个人在“时间银行”里的工作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如果各成员计较个人得失,不相互信任,“时间银行”就无法正常运转。C“时间银行”有广阔的生存空间,会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回馈。因此,“时间银行”会让每个人都感到比以前更温暖、更幸福。D人们在“时间银行”里以计时劳动换取自己的所需,因此,趁年轻时在时间银行里存储大量时间币,年老后就一切无忧了。【答案】B【解析】A项强加因果,虽然以时间货币来衡量是等价交换,但成员之间的劳动是有强弱轻重之分的;C项把未然说成已然,该项说的是埃德加的愿望和信念,能否变成现实还需要事实的检验,“会让”的说法过于绝对;D项绝对化,“年老后就一切无忧的说法过于绝对”。二、(13届四川遂宁高中毕业班二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网络与文学蒋德均近年来,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新技术,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也为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的创作与传播、阅读与批评注入了新希望与愿景。那么,网络究竟能否让日益边缘化的文学艺术重现昔日的辉煌与荣光呢? 当前,尽管互联网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与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自然也影响并改变着作家的书写与思维方式和读者的阅读心理与欣赏习惯。因此,作家必须与时俱进,了解、学习并掌握互联网技术,自觉运用电子媒介,改变书写方式和固有思维习惯。正如评论家吴思敬指出:“诗歌传播新媒体的出现,是诗歌传播史上的一次深刻变革,它在改变了诗歌创作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诗人书写与思维的方式,并直接与间接地改变着当代诗歌的形态。”然而,互联网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尽管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标志性事件,但它只是也只能改变文学艺术的创作、传播、保存、阅读的形态,却无法改变文学艺术本身的内在审美属性。无论纸质媒介也好,电子媒介也罢,还是多媒体技术也好,它们都只是文学艺术存在的一种形式或方式、一种媒介或载体、一个平台或途径,文学艺术的本质属性依然是创新与唯美。就像评论家吴骏晨所说的:“诗歌的本质,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是人对自身以及环境的思考,是向人性深处挖掘的结果。网络,只是一个载体,它和其他的出版媒介没有什么不同,其作用是使得诗歌作品多了一条通往读者的渠道。”我也同意诗人黄梵所说的:“我不认为网络可以改变诗歌,网络的便捷并不等于诗歌的便捷,只要是用语言写诗,网络便不可能侵蚀诗歌的界限。伟大的诗艺、诗歌精神,不会因媒介不同有所改变。”当然,网络等多媒体技术为文学艺术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机会,可以也能够极大地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为文学艺术催生新的美学因子和艺术元素。网络作为虚拟空间,为作者的写作、发表、修改、保存等都提供了空前未有的方便和及时,也为作品的阅读、批评、存储等提供了空间的方便和时速,尤其是超链接技术的运用使文学的阅读视野空间迅速扩大和极度方便。同时,网络写作可以根据写作者写作意愿和美学追求,自由地加入音乐、绘画、游戏、动漫等其他艺术元素,使文学艺术获得了全新的活力与生机。然而,它的隐蔽性、便捷性、自由性也使其写作群体素质良莠不齐,作品质量参差不一,甚至出现由写作软件生成的大量口水诗歌、随机散文等垃圾文本,广遭人们诟病。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和电子时代的到来,人类所能企及的物质空间极大地扩展,可触及的文化与技术领域不断拓宽,文学艺术的传媒和传播方式也同时得到革命性的丰富和发展。但是我们始终认为文学艺术的价值绝不以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不同或先进与否论高下,文学艺术存在的意义仍要取决于它对人的智能的开启、精神世界的涵养以及对现实存在审视和终极指向的关怀与思考。(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3月11日第07 版)1下面对文中有关“互联网”的解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互联网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也为文学艺术的创作与传播、阅读与批评注入了新希望与愿景。B互联网的出现影响并改变着作家的书写与思维方式和读者的阅读心理与欣赏习惯,它能让日益边缘化的文学艺术重现昔日的辉煌与荣光。C互联网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与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D互联网促使作家必须与时俱进,了解、学习并掌握新技术,自觉运用电子媒介,改变书写方式和固有思维习惯。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评论家吴思敬认为,当代诗歌的形态因受互联网技术影响而变化,传播新媒体使诗歌传播发生了一次深刻变革,改变了诗歌创作方式,改变着诗人书写与思维的方式。B互联网虽然无法改变文学艺术的本质属性,但能改变文学艺术的形态,让文学艺术的创作、传播、保存、阅读方式多种多样,如纸质的,电子的,多媒体的等等。C伟大的诗艺、诗歌精神,不会因媒介不同有所改变。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网络便不可能侵蚀诗歌的界限,网络使诗歌作品只是多了一条通往读者的渠道。D网络写作的隐蔽性、便捷性、自由性使写作群体素质良莠不齐,作品质量参差不一,甚至有人还写出了大量口水诗歌、随机散文等垃圾文本。3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互联网为作者的写作、发表、修改、保存等都提供了空前未有的方便和及时,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写博客、发微博、对话聊天等。B文学艺术之所以能获得全新的活力与生机,是因为网络为文学艺术催生了新的美学因子和艺术元素,写作者可以根据自己意愿和美学追求加入音乐、绘画、动漫等其他艺术元素。C人类所能企及的物质空间极大地扩展,可触及的文化与技术领域不断拓宽,文学艺术的传媒和传播方式也同时得到革命性的丰富和发展,现代工业文明和电子时代由此到来了。D因为对人的智能的开启、精神世界的涵养以及对现实存在审视和终极指向的关怀与思考决定着文学艺术存在的意义,所以文学艺术的价值的高下不能从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层面来判断。三、(13届广东汕头高三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躬身实践低头做事最为重要人的一生离不开做事。只有通过做事,才能锻造出一个人的能力之剑。低头做事,实为按规律做事。低头者,顺从、服从之谓也。顺从、服从什么?不是如后汉书马援传所写:“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而是跳出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面对现实,面向未来,顺从规律,服从大势,不做拔苗助长的蠢事,不干明天后天才有可能做的蠢事。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登上事业的巅峰。低头做事,更是体现一个人的心境、作风、品格和做派。古诗云:“垂杨低复举,新萍合且离。”可见,所谓低者,即垂垂向下也。低头做事即用脑做事。当人“举头望明月”时,“低头”就会“思”故乡。思,是低头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主要职能,也是发挥大脑功能的前奏曲和主旋律。而人的行为从来都是受思想支配的。用脑做事,就是凡事都去想一想:这件事该不该干?怎么干?干了,利弊得失是什么?是马上干、或是放上三五天等时机更成熟时再去干?除自己想外,还要广开言路借助“外脑”想,从而使该做之事不仅合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低头做事也是调研做事。低头,就不是昂首望天,而是眼睛向下,走向基层,到群众之中,体民情,察民意,听民声,谋民利;就是要看一看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姓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即将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姓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就是要以人为本,疏通上下道,变“上访”为“下访”,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就是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就是要不仅取得诚心做事能说真话的发言权,还要取得真正胸中有数的拍板决策权。低头做事也是低调做事。低头之后,嘴的功能显然会有所减弱,手的功能相应会急速攀升。低调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实相,突出的是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硬作风。甚至在不经意间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仍然是平平常常,笑看花开花落;自自然然,静观云卷云舒。我还是我,天地间一匆匆过客而已是这种人心语的真实写照。如果有什么媒体的镜头聚光灯照将过来,这种人一般都会退避三舍,甚至“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低头做事更是专心做事。低头,就是专心致志,“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目不两视,耳不两听,精神专一,心无旁骛。无数事实都证明,无论干什么事儿,心不专一,不能专诚,即便是小数之弈,照样不得。大的方针确定之后,成功的秘诀全在专一。专一,就能做一件事,成一件事;就能使本事随着事业上,能力攀着事功升。朱熹在论及“知”与“行”时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其低头做事固然重要,躬身实践低头做事则更为重要。1根据文意,下列对“低头做事”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低头做事”就是按规律做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登上事业的巅峰。B“低头做事”是指一个人做事,要发挥大脑功能认真的去想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同时还要广开言路使该做之事不仅合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C“低头做事”是指深入调查研究,急人民之所急,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实相,政策措施的出台由老百姓的满意度来决定。D“低头做事”就是做事不张扬,不追名逐利,不趋炎附势,保持一种“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的独善其身的心态。E“低头做事”是指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目不两视,耳不两听,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俯首甘为孺子牛”。2根据文意,下列选项符合“低头做事”原则的做法是( ) A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B垂杨低复举,新萍合且离C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D低头者,顺从、服从之谓也3文章结尾引用朱熹的话:“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结合文意回答,“知”指什么? “行”指什么?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 4本文是按照怎样的结构展开论述的?请作具体分析。答: 四、(13届江苏盐城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相见以诚郭沫若“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最有普遍性而且有永远性的格言。不根据事实,或甚至违背事实,或捏造事实的辩论,尽管怎样的花言巧语,终究骗不了人;即使能收到一时的效果,待到事实一揭穿了,那效果会成为逆效果的。到这时言语逾花巧,逆效果来得便愈大。欺骗有时似乎也有必要。所谓“兵不厌诈”,便肯定了诡诈的效力。其实,尽管你是怎样善于用兵的人,你能够出奇制胜,但总要有兵可用。所以用兵的原则依然是忌“巧速”而贵“拙迟”。这一次世界大战,苏、德之间的旋乾转坤的战役,便是这一原则的最具体的说明了。当希特勒对苏联突然发动了闪击战时,他是多么“巧”,多么“速”。1942年打进了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的小胡子不知道会心地微笑了好多次,然而结果怎样了呢?专门靠欺诈便能打胜仗,专门靠欺诈便可以收到任何大小事件的成功,天地间决没有那样的事情。要说靠着欺骗便可以治国平天下,那更完全是笑话。那些搞政治的人似乎都中了些苏秦、张仪的毒,说到政治就好像只有几套骗人的纵横捭阖。今天应该是大家相见以诚的时候了。自己拿出真正的责任心来,大胆地照明自己的丑态,彻底地荡垢涤污。不是骂人丑便可以掩盖得了自己的丑。千层的粉饰也把污垢掩盖不了,理由很简单,因为污垢根本还是存在。有诚便能有勇,所谓“真金不怕火来烧”。这种人,他能勇于面对现实,勇于正视自己的过错,勇于接受批评,更勇于对抗外来的一切横逆、诬蔑、诱惑、冷视。要怎样才能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要全靠一个“诚”。老老实实的做人,说话,做事,不存一点损人利己的私心,这样便能产出舍己救人的牺牲精神。这样便能够大无畏。我有什么可怕?可怕的就是自己骗自己!没有诚意的人便没有勇气。这种人鬼鬼祟祟,专门损人利己,做不来一件堂堂正正的事,说不来一句堂堂正正的话。一耍装腔作势,立刻便露出了自己的尾巴。但他们也有一项外来的资本,便是靠他人也没有诚意。只要你有一毫私心,有一点软弱,他们便抓到了你这项缺点。于是威胁,利诱,千层的蜘蛛网便罩到你的身上了。这样的现象四处都是,而以黑字写在白纸上的特别明显。但今天是应该相见以诚的时候了,拿出诚意来,大家正大光明地做些对得住人民,也对得住自己的事。 (选自沫若文集第十三卷,有删节)1文章开篇并未直接从“相见以诚”的论题切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 2“相见以诚”中“诚”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答: 【考点精测】一、(2020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乡 土 本 色费孝通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