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曹刿论战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2521997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曹刿论战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曹刿论战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曹刿论战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曹刿论战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答案1、十年春,齐师伐我。伐:攻打2、肉食者鄙。3、又何间焉? 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间:参与4、小惠未,:通“遍”,遍及,普遍。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指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虽:即使。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以凭借9、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振作。再:第二次。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测:估计。伏:埋伏。二、翻译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3、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三、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彼竭我盈。辙乱旗靡。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小惠未徧 徧: (2)彼竭我盈 盈: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翻译: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翻译: 1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答: 答案:11答案:A 12答案:(1)同“遍”,普遍 (2)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答案:13()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14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2. 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问题。(4分)十年春,齐师代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魏王在“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之时任用田文为相,请结合选文中鲁庄公的言行,简要分析古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 答案:20、率领国家 信任 正当,在2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吴起才知道自己(确实)不如田文。22、要点:性情率真 心胸开阔 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 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 善于与同僚沟通 23、要点:取信于民 ;善于用人。3.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中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到传)【注释】三晋之兵:这里专指魏军。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用急行军走百里去争取胜利,会使上将遭到失败(因与后续部队脱节) 。白:使露出白木。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齐使田忌将而往 将:率兵 B. 士卒亡者过半矣 亡:死亡 C.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约定 D. 乃钻火烛之 烛:照亮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3分)译文:_ (2)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3分)译文:_ 5.孙膑为取得战斗的胜利,采取了哪些好的做法? 请归纳回答,并写出相应的依据( 用原文回答)。 (4 分 )答:_ _ 答案 : 3.(2分)B(亡:逃亡) 4.(6分)(1)(3分)善于作战的人会顺应(或“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并向(对我们)有利的方面来引导它。(2)(3分) 孙膑估计(或“揣测”“计算”)庞涓的行程,晚上应该到达马陵。5. (4分)(1)抓住魏军轻敌的弱点,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依据: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 (2)选择有利的地形进行伏击。依据: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3.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左传)18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又何间焉 间: 小惠未徧 徧 : 神弗福也 福: 牺牲玉帛 牺牲: 19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何以战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B小大之狱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战于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文: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译文: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2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分)曹 刿: 鲁庄公: 答案:18、略 19、B 20、略21、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4.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又何间焉 参与 (2)公将鼓之 击鼓进军 (3)遂逐齐师 追赶、追击 (4)望其旗靡 倒下18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2分)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刿(曹刿)乃入见。 (2)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它)分人。”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20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分)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叶。”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福: 狱: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小惠未徧,民弗从也。1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1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和 。(2分)9 福:赐福,保佑 狱:案件 (各1分,共2分)10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分)11政治上取信于民 (2分)1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6.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分)参与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略从战前、战时和战后三方面回答7.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鄙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 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_史书。2.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又何间焉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 肉食着鄙不以臣卑鄙C. 衣食所安安能求其千里也D. 彼竭我盈,故克之即克,公问其故3. 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必以信小信未孚B. 齐人三鼓一鼓作气C. 遂逐齐师故逐之D. 既克彼疲我盈,故克之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惠:_ 徧:_ 从:_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_ 加:_忠之以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属:_ 从:_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辙:_ 靡:_5. 把下列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答:_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答:_6. 阅读理解。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对本文作了精辟的分析:“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疲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例,却同时说的是战略防御的原则。”其中“取信于民”是指鲁庄公说的_,_,_;“彼疲我盈”是指_之时,因为_,_,_;“辙乱旗糜”是曹刿_,_发现的。7. 曹刿认为弱国怎样才能战胜强国?答:_8. 曹刿说:“夫战,勇气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把你的理由说出来。答:_9. 出自本文的成语是哪一个?请用它的现代常用义写一句话。答:_三、1.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2.B3.A4. 惠:恩惠 徧:通“遍”,普遍从:听从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加:虚夸属:类从:跟随辙:车辙靡:倒下5.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按实情处理第一次击鼓能振作起(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没有了6.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齐人三鼓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7. 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抓准战机,后发制人8. 无论同意与否,都要说出理据9. 一鼓作气造句略8.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语段中找出今天还在广泛使用的一个成语: 。翻译语段中的“夫战,勇气也。” 。曹刿在下令追击敌军之前担忧的是什么? 。曹刿认为可以追击敌军的原因有哪两个? 。5、语段选自曹刿论战,该文记叙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以弱胜强的战例,它就是著名的 (请用6字以内概括)1、一鼓作气 2、作战,(是靠)勇气的。 3、惧有伏焉(担心有埋伏) 4、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5、长勺之战9.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乱,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面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把序号写在例句后面的括号里。例句:战于长勺。(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B、苛政猛于虎也。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句:肉食其谋之。( )A、属予作文以记之B、事无大小,悉以咨之C、登轼而望之D、公与之乘3、翻译句子。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4、选出对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A、庄公与曹刿一同到战场指挥作战。B、鲁军追击齐军的概况。C、齐军气竭败退的概况。D、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 )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B、庄公向曹刿了解战争取胜的过程。C、曹刿解释下视其辙的原因。D、曹刿解释登轼而望的原因。第一段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 )A、冲锋陷阵英勇作战的品质。B、忠于庄公为国效力的品质。C、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的军事才能。D、畏佐庄公足以担当大任的治国才能。5、在括号里补出省略的内容。(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夫大国,难测也,( )惧( )有伏焉。6、选择原文中的词语填空。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 ”之时;鲁军追击敌军选择在“ ”之时。1、C 2、D A 3、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4、D A C 5、曹刿 鲁军 我 齐军 6、彼竭我盈 齐军辙乱旗靡10.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小惠未偏( )小信未孚( )小大之狱( )公将鼓之( )公问其故( )望其旗靡( )2、用原文语句回答。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 , , 。3、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4、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答: 。5、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爱国将领: 评价: 1、同“遍”,遍及(普遍) 为人所信服 案件 击鼓 原因(缘故) 倒下 2、请见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 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4、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已知彼(意思对即可) 5、(本题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11.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与之乘 辍耕之垄上B、公问其故 故克之C、公将鼓之 君将哀而生之乎D、公与之乘 车六七百乘2、下面的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进军,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减;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消耗殆尽了。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现在逃跑也是死,举行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我们为国事而死,可以吗?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还在那里行走。D、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现在正当远离陛下之时,面对表文,禁不住落下热泪,也不知道自己都说了些什么。3、用原文回答下面问题。鲁军反攻的时机: 鲁军追击的时机: 4、联系全文,简要评价鲁庄公这个人。 。1、C 2、C 3、彼竭我盈(或齐人三鼓) 敌军“辙乱”、“旗靡”4、此题有三要点:一是谋略不足;二是听取意见,善于用人;三是取信于民(或有民本思想)12.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4分)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小惠未徧 小大之狱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理解填空。(2分)“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4.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的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2分)我的理解: 5.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举出另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2分)我的积累: 6.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结合实际简要谈谈。(4分)获胜原因: 我的感受: 1.参与;目光短浅;通“遍”,遍及;案件。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3.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4. 略写了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详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的表现,作者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5. 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6.如: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言之成理即可)13.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6分) 小惠未徧_ 小大之狱 _ 公将鼓之_ 忠之属也 _神弗福也_ 公问其故_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 _(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 10、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公 与 之 乘。战 于 长 勺。 译文:_ 11. 选段主要使用了_的表达方式,通过_描写和_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3分)12. 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_,发生的时间是_ _,地点在_。(3分)13 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4分)_14、第二段划线的两个句子之间,意思有较大的跳跃,如要补出省略的内容,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词句,按要求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庄公 _ 鲁师_ 15、从曹刿在战前战后的言论看,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有哪两个。(2分) _ _ 16、“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有人却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 “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3分)_8、略9、略10、公 /与 之 乘。战 /于 长 勺。译略11、记叙 语言、动作12、长勺之战 鲁庄公十年 长勺 13、例如: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14、鼓之 一鼓作气 15、(1)政治上取信于民 (2)军事上详察敌情,能捕捉反攻和追击的正确时机。16、结合课文理解“鼓”和“作”的意思。14.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6.解释文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小信未孚()(2)小大之狱()(3)公将鼓之()(4)望其旗靡()7.用原文语句填空。(5分)(1)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 , 。8.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9.翻译下列语句。(2分)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鼓足干劲,一气把事情完成。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C.选文第一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八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11.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3分)6.(1)使人信服(2)案件(3)击鼓(4)倒下7.(1)请见请从(2)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8.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9.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10.C15.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一卜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9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肉食者鄙( ) (2)神弗福也( ) (3)公将鼓之( ) (4)彼竭我盈(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战于长勺。公将驰之。11回答下列问题。(3分)请写出反映曹刿政治思想主张的句子。(用原文回答。)(2)找出文中有利于反击时机的句子:找出文中有利于追击时机的句子:9(1)目光短浅(2)赐福(3)击鼓进军(4)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 10在长勺决战。 鲁庄公准备下令追击。 11(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彼竭我盈。 (3)辙乱旗靡。16.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A、公问其故( )故克之( )B、望其旗靡( ) 公问其故( )10、“惧有伏焉”中的“焉”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兼词,“于此”之意。下面各句中的“焉”字用法,意思与此相同的一句是( )(2分)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D、又何间焉11、在下面括号内填上省略的字。(2分)一鼓作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12、请分别指出下列句中“之”字所指代的对象。(2分)A、公与之乘 指代: B、登轼而望之 指代: C、故克之 指代: D、故逐之 指代: 13、“公将驰之。刿曰未可。”原因是 ( ) (2分)A、齐国是大国,兵力雄厚。 B、按照“穷寇勿追”的军事原则。 C、等待追击的有利时机。 D、鲁国军队的勇气已经衰竭。14、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2分)A、说明追击齐师的时机 B、记叙长勺之战概况 C、描写齐师败绩的情况 D、记叙曹刿的军事才能 15、第一段通过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他( )(2分)A、忠于国君的思想。 B、深谋远虑并协助国君指挥作战。 C、冲锋陷阵的勇敢精神。 D、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 16、第二段表达的主要内容是()(2分)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C、论述作战主要靠勇气 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17、根据文段内容填空(3分)A、文中叙述鲁庄公急躁进军的句子是: B、叙述曹刿实地观察从而发现追击时机的句子是: C、表现曹刿善于抓住有利战机克敌制胜的句子是: 18、选文略写战争的过程,而详写曹刿和鲁庄公的谈话,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 19、从写作方法上分析,对鲁庄公的描写(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答: 9、A、缘故 所以 B、他们的 指代“克”,即“取胜的” 10、C 11、鼓,气;鼓,气 12、A、指代曹刿 B、指代齐师 C、指代齐师 D、指代齐师 13、C 14、B15、D 16、A 17、A、公将鼓之。 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18、突出文章的主旨:表现“非肉食者”曹刿的“远谋”,即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 19、衬托曹刿的“远谋”。17.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日:“吾知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