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设计规范新旧版对照初稿0314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12521720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设计规范新旧版对照初稿0314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地铁设计规范新旧版对照初稿0314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地铁设计规范新旧版对照初稿0314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铁7号线工程工作联系单编号:中铁二院ZT. D7-S联2014第10号 第 1 页 共 1页主送地铁公司总工办急缓程度正常急抄送设计监理、地铁建设公司设设计管理部、成投科设部紧急标题7号线对新、旧版地铁设计规的对照清理主要容地铁设计规GB50157-2013已获国家批准,将于2014年3月1日起实施,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2003年版将同时废止。 根据地铁公司总工办2014年2月25日,在地铁公司2411室召开关于梳理地铁在建线路设计技术要求工作布置会议的精神要求,7号线总体组将各专业、系统、工点对新版地铁设计规送审稿电子版进展的对照归纳汇总后,共梳理出220条对照意见,其局部均是可以按新规调整设计的,也有少局部与旧规存在冲突、或者执行新规会引起投资增加。鉴于目前对照是稿参照新版地铁设计规送审稿电子版形成的初稿,建议待正式稿颁布后,对执行有争议的条款进展讨论后再行决定是否执行。附件1:地铁7号线工程执行地铁设计规新、旧版对照表。附件2:7CZ17标原稿。单位名称:地铁7号线总体组 二一四年三月十七日经办人会签校核签发人与日期86445152承受单位签收人与日期承受单位签收人与日期承受单位签收人与日期地铁公司总工办成投科设部地铁建设公司设计监理回复意见:经办人: 日期: 单位盖章83 / 83附件1:地铁7号线工程执行地铁设计规新、旧版对照表地铁7号线工程总体组2014年3月14日地铁7号线工程执行地铁设计规新、旧版对照表专业旧规条文新规条文执行意见1、线路12条车站站台计算长度段线路应设在直线上,在困难地段可设在曲线上,其半径不应小于800m。车站站台宜设在直线上。当设在曲线上时,其站台有效长度围的线路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6.2.1-2的规定;表6.2.1-2 车站曲线最小半径m车 型A型车B型车曲线半径无站台门800600设站台门150010007号线城北客运中心站预留与5号线的换乘节点,5号线按曲线站台考虑,曲线半径为1000m。因车站目前已经开工,此处不做调整。无折返线、停车线等宜设在直线上。困难情况下,除道岔区外,可设在曲线上,并可不设缓和曲线,超高应为0mm15mm。但在车挡前宜保持不少于20m的直线段;7号线局部车站折返线、停车线设置在曲线上,但都已满足新规的要求。线路平面圆曲线与直线之间应根据曲线半径、超高设置与设计速度等因素设置缓和曲线,其长度可按表5.2.2的规定采用。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列车通过速度以与曲线超高设置等因素,按表6.2.2的规定选用。新规对曲线半径R=250m、300m、700m、1200m、2000m、3000m的缓和曲线长度进展了调整。因7号线局部车站与区间已经施工,此处不做调整。正线与辅助线上两相邻曲线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含超高顺坡与轨距递减段的长度,A型车不宜小于25m,B型车不宜小于20m,在困难情况下不得小于一个车辆的全轴距;车场线上的夹直线长度不得小于3m。正线、联络线与车辆基地出入线上,两相邻曲线间,无超高的夹直线长度,不宜小于0.5Vm,并应满足在困难情况下的最小长度。困难时最小长度:A型车:25m,B型车:20m。新规增加了对无超高的夹直线长度不宜小于0.5V的规定,其中V为列车通过夹直线的运行速度km/h。按照80km/h设计标准,7号线线路夹直线长度应为40m。因7号线局部车站与区间已经施工,此处不做调整,按A型车困难时最小长度25m控制。夹直线长度不含超高顺坡与轨距递减段的长度,A型车不宜小于25m,B型车不宜小于20m道岔缩短渡线,其曲线间夹直线可缩短为10m。7号线缩短渡线夹直线长度按25m控制,此处不做调整。道岔宜靠近车站设置,但道岔根本轨端部至车站站台计算长度端部的距离不应小于5m。在车站端部接轨,宜采用9号道岔,其道岔前端,按道岔中心至有效站台端部的距离不宜小于22m为宜;其道岔后端,应按道岔警冲标或出站信号机至有效站台端部不小于5m。当采用大型号道岔时,其道岔位置应另行计算确定。7号线道岔前端,岔心至有效站台端部的距离为22m;道岔后端,警冲标或出站信号机至有效站台端部距离大于5m,均满足新规要求,不做调整。相邻道岔间插入短钢轨的最小长度应符合表6.4.2 的规定两组道岔之间应设置直线段钢轨连接,其钢轨长度不应小于表6.2.43 的规定顺向与反向单开道岔的短钢轨长度由6.25m调整为6m,7号线按6.25m控制,不做调整。地下车站站台计算长度段线路坡度宜采用2,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3的坡道上。车站站台围的线路应设在一个坡道上,坡度宜采用2。当具有有效排水措施或与相邻建筑物合建时,可采用平坡。7号线红牌楼南站设为平坡,不做调整。两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等于或大于2时,应设圆曲线型的竖曲线连接,竖曲线的半径应符合表5.3.8的规定。表5.3.8 竖曲线半径(m)线别一般情况困难情况正线区间50003000车站端部30002000联络线、出入线、车场线2000两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等于或大于2时,应设圆曲线型的竖曲线连接,竖曲线的半径不应小于表6.3.3的规定。表6.3.3 竖曲线半径(m)线别一般情况困难情况正线区间50002500车站端部30002000联络线、出入线、车场线2000区间正线的竖曲线半径在困难情况下由之前的R-3000m修改为R-2500m。7号线为3000m,不做调整。无当正线坡度大于24,连续高差达16m以上的长大陡坡地段,应根据线路平纵断面和气候条件,核查车辆的编组与其牵引和制动的动力性能,以与满足各种故障的运行能力。长大坡段不宜与平面小半径曲线重叠;同时应对道床排水沟断面进展校核。7号线未出现连续高差达16m以上的长大陡坡地段。折返线的有效长度,宜为远期列车长度加40m不含车挡长度折返线、故障列车停车线有效长度不含车挡长度不应小于表6.4.3的规定。表6.4.3折返线、故障列车停车线有效长度 m配 线 名 称有效长度+安全距离不含车挡长度尽端式折返线、停车线远期列车长度+50贯穿式折返线、停车线远期列车长度+607号线均为贯穿式折返线、停车线,有效长度岔心间183m控制,不做调整。安全线的长度一般不小于40m,在困难条件下可设置脱轨道岔。安全线自道岔前端根本轨缝含道岔至车挡前长度应为50m不含车挡。在特殊情况下,缩短长度可采取限速和增加阻尼措施。7号线安全线自道岔前端根本轨缝含道岔至车挡前长度应为43.839m不含车挡,目前已实施,建议不做调整。2、行车2条一般情况下,第一条线路的运营管理系统平均每公里管理人员宜控制在100人以下。第一条线路的运营管理系统管理人员不宜超过80 人/km。后续每条线路的运营管理总人数的定员指标宜为60 人/km 以下。7号线在设计时,初、近、远期根据各岗位计算统计后的指标分别为75、70、65人/km。由于该指标对其他专业未产生影响,建议不进展调整。当两个具备临时停车条件的车站相距过远时,根据运营需要,每隔35个车站加设停车线或渡线为满足故障列车运行工况,正线应每隔56座车站或8km10km设置停车线,其间每相隔23座车站约3km5km应加设渡线7号线在设计时,设停车线的驷马桥站和家店停车场接轨站成华大道站间隔4座车站、相距5.77km,中间由于没有工程实施条件,未再设置单渡线。与新规相比略超标准。建议对配线设置不进展调整,将来配合运营公司制定救援时间标准。3、限界10条4.1.4条,直线地段设备限界确实定原那么为在车辆限界根底上外扩。根据计算确定。按照新规执行4.2.1条,表4.2.1车辆根本参数受流器工作点至转向架中心线水平距离未区别750kV和1500kV表5.2.1,增加并区分750kV和1500kV受流器工作点至转向架中心线水平距离按照新规执行高架线或地面线风荷载应为400N/m2;无过站限界计算速度要求与有关容。高架线或地面线风荷载应为400N/m2;过站限界列车计算速度应为60km/h;区间限界列车计算速度应为100km/h;按照新规执行无新增区间疏散平台设置要求。建议按照新规执行4.3.10条,站台面到轨面的距离误差要求:A型车应为10301080mm+0-10mm,B1、B2型车应为10001050mm+0-10mm;5.3.8条,站台面到轨面的距离误差要求:A型车应为1080mm5mm,B1、B2型车应为1050mm5mm;新增车辆轮廓到站台门的限界要求,调整车辆轮廓到站台板边缘距离的误差要求。建议按照新规执行4.3.14条,车辆段建筑限界要求。5.3.11条新增:车辆基地库检修平台的高平台与安全栅栏与车辆轮廓线之间,应留有80mm安全间隙,低平台应采用车站站台建筑限界;删除有关设置人行便道时库外建筑物到设备限界净距的要求。按照新规执行无新增5.4节:轨道区设备和管线布置原那么按照新规执行无新增车站直线地段停站车辆限界;车站直线地段过站车辆限界。建议按照新规执行A型车车辆轮廓线存在车侧灯轮廓,车体最宽点在车侧灯。A型车车辆轮廓线无车侧灯轮廓,车体最宽点在车体腰部。建议按照新规执行A型车车辆限界最宽:1592mm;设备限界最宽:1653mm;非鼓型车。车辆限界最高:3878mm;设备限界最高:3938mm;A型车车辆限界最宽:1555mm;设备限界最宽:1586mm;非鼓型车。车辆限界最高:3832mm;设备限界最高:3878mm。A型车隧道、隧道外车辆限界与设备限界有所调整。大局部比原规限界坐标值小。建议按照新规执行4、车辆9条无4.1.1地铁车辆技术要求除应符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GB/T 7928的有关规定。新规新增了车辆篇章,下面与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5车辆类型 受电弓车落弓高度 38103890mm4.1.5受电弓车落弓高度 3810mm5车辆类型 受电弓工作高度39805 410mm4.1.5受电弓工作高度39805800以前洗车线、双周/三月检线接触网高度假设需做到5700mm时,车辆招标需特别说明。新规将会自然满足。5车辆类型 车净高2100mm4.1.5 车净高210021505车辆类型 每侧车门数45对4.1.5每侧车门数5对无4.1.5新增载客量条款。6. 19 在粘着允许的围,列车在额定载荷工况,在丧失1/4动力的情况下,应能维持运行到终点;在丧失1/2动力的情况下,应具有在正线最大坡道上起动和运行到最近车站的能力;一列空载列车应具有在正线线路的最大坡道上牵引另一列额定载荷的无动力列车运行到下一车站的能力。4.1.19列车应具有以下故障运行能力:1、列车在超员载荷和在丧失1/4动力的情况下,应能维持运行到终点;2、列车在超员载荷和在丧失1/2动力的情况下,应具有在正线最大坡道上起动和运行到最近车站的能力;3、一列空载列车应具有在正线线路的最大坡道上牵引另一列超员载荷的无动力列车运行到下一车站的能力。要求故障运行能力更强。对工程无影响,可在车辆招标中执行。无4.2.6在坡道上列车能起动的加速度不应小于0.083m/s2。新增条款。对工程无影响,可在车辆招标中执行。8.1.6最大立席超员人数按8人/m2计,站立面积为除去座椅与前缘100mm外的客室面积,人均体重按60 kg计算。4.3.3强度计算应用最大立席(超员)人数按9人m2计,站立面积应为除去座椅与前缘100mm外的客室面积,人均体重应按60kg计算:强度计算更严格。对工程无影响,可在车辆招标中执行。5、轨道12条3.3.4列车在曲线上的运行速度应按曲线半径大小进展计算,其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不宜超过0.4m/s2。3.3.5列车在平面曲线上的运行速度应按曲线半径大小进展计算,其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不宜超过0.4m/s2。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特殊情况局部区域可根据车辆、轨道、维修、环境条件综合确定,并可适当提高列车通过平面曲线的运行速度。轨道设计目前仍按照曲线地段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0.4m/s2进展了限速设计,已将限速情况提供给了信号专业,铺轨前将根据信号专业反应情况,对有提速需求的曲线进展研究,以确定是否调整轨道超高。5.2.1 无针对折返线、停车线超高设置的相关容。6.2.1折返线、停车线等宜设在直线上。困难情况下,除道岔区外,可设在曲线上,并可不设缓和曲线,超高应为0mm15mm。但在车挡前宜保持不少于20m的直线段。折返线、停车线目前轨道专业按不设超高值设计,满足最新规。5.2.10正线和辅助线上采用的道岔不得小于9号,车场线采用的道岔不得大于7号。6.2.4道岔铺设应符合以下规定:正线道岔型号不应小于9号。导曲线半径200m,侧向限速35km/h。本条文与7.3.4条矛盾。现有道岔选型设计经过建设与运营部门屡次召集会议讨论研究并决定。道岔选型执行“参与列车出入段或折返作业,对运行速度和能力有影响的道岔采用曲尖轨道岔,其余采用直尖轨道岔的原那么,上述原那么不能完全满足新规要求,但不影响使用,建议道岔选型维持现有设计。5.3.10碎石道床线路竖曲线与平面缓和曲线重叠;当不设平面缓和曲线时,竖曲线不得与超高顺坡段重叠。6.3.6竖曲线与缓和曲线或超高顺坡段在有砟道床地段不得重叠。在无砟道床地段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叠时,每条钢轨的超高最大顺坡率不得大于1.5。7号线全为地下线,超高设置按照外轨抬一半轨降一半方式设置,目前超高设计执行的是一般情况超高顺坡率不大于2,困难情况下不大于3。满足每条钢轨的超高最大顺坡率不得大于1.5要求。1.0.7 地铁主体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7.0.1无砟轨道主体结构与混凝土轨枕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00年。已执行新规。6.2.6半径等于与小于200m的曲线地段应进展轨距加宽,加宽值应符合表6.2.6的规定。7.2.2半径小于250m的曲线地段应进展轨距加宽,加宽值应符合表7.2.2的规定。已执行新规。6.2.8当设置的超高不足时一般可允许有不大于61mm的欠超高。7.2.3未被平衡超高允许值不宜大于61mm,困难时不应大于75mm。车站站台有效长度围曲线超高不应大于15mm。轨道设计目前按照曲线地段欠超高61mm进展了限速设计,已将限速情况提供给了信号专业,铺轨前将根据信号专业反应情况,对有提速需求的曲线进展研究,以确定是否对其按照欠超高75mm调整轨道限速。有效站台围轨道超高均小于15mm,满足新规要求。6.2.10超高顺坡率不宜大于2,困难地段不应大于3。7.2.4超高顺坡率不宜大于2,困难地段不应大于2.5。目前超高设计仅有家店停车场出入场线两个曲线不满足超高顺坡率小于2.5要求,轨道工程后续施工图交付时将对超高进展调整以满足最新规要求。6.4.4道岔应尽量避开隧道结构沉降缝,道岔转辙器和辙叉部位不应有沉降缝和梁缝。7.3.4道岔转辙器和辙叉部位不应设在隧道变形缝或梁缝上已执行新规。6.4.3正线、辅助线和试车线应采用不小于9号的各类道岔。7.3.4正线道岔直向允许通过速度不应小于区间设计速度,侧向允许通过速度不宜小于30km/h。本条文与6.2.4条矛盾。道岔选型执行“参与列车出入段或折返作业,对运行速度和能力有影响的道岔采用曲尖轨道岔,其余采用直尖轨道岔的原那么,满足新规要求。6.3.52、隧道和U形结构地段不应低于C30,高架线和地面线地段不应低于C40。7、道床面应低于轨枕承轨面3040mm,道床面横向排水坡不宜小于3%。7.4.11、混凝土强度等级,隧道和U形结构地段不应低于C35,高架线和地面线地段不应低于C40,道床结构的耐久性应满足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规定。5、道床面低于钢轨底面不宜小于70mm,道床面横向排水坡不宜小于2.5%,道岔道床横向排水坡宜为1%2%;已执行新规。6.6.3正线、辅助线和试车线的末端宜采用缓冲滑动式车挡,库线末端宜采用固定式车挡。7.7.2正线与配线、试车线、牵出线的终端应采用缓冲滑动式车挡。地面和地下线终端车挡应能承受列车以15km/h速度撞击的冲击荷载,高架线终端车挡应能承受列车以25km/h速度撞击的冲击荷载。特殊情况可根据车辆、信号等要求计算确定;车场线终端应采用固定式车挡。新规增加了牵出线末端车挡为缓冲滑动式车挡的要求,目前轨道设计根据原有规在车辆段与停车场牵出线末端按照固定式车挡设计,由于两种车挡占用线路长度不同,目前预留土建情况不能满足装设滑动车挡条件,同时车场线已完成围护桩施工,因此,建议不再调整车辆段与停车场牵出线末端车挡设置。6、建筑24条8.2.1车站平面形式应根据线路特征、车站总体布置应根据线路特征、,并补充了处理与“城市道路、“施工时交通组织的关系新旧规差异在于将“车站平面形式改为“车站总体布置;补充了处理与“城市道路、“施工时交通组织的关系要求。目前7号线设计按新规要求执行对设计无影响。8.2.5原规8.2.5拆成了2条说明:1靠近车站出入口附近,应根据需要和可能设置非机动车和汽车的停放场地;2管理人员厕所不应与公共厕所合用,但宜共址;新规补充了管理人员厕所不应与公共厕所合用,但宜共址。7号线按照新规要求执行对设计无影响。8.3.12售票处距出入口通道口和进站检票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出站检票口距梯口的距离不应小于8m,售票处距出入口通道口和进站检票口的距离不宜小于5m,出站检票口距梯口的距离不宜小于8m,进站检票口距通道口和梯口的距离不宜小于5m。原规8.3.12中距离改为“不宜,条件有所放宽;增加进站检票口距通道口和梯口的距离不宜小于 5m 。7号线按照新规要求执行对设计无影响。8.3.15地下车站的设备与管理用房布置应紧凑合理,主要管理用房应集中布置。地下车站的设备与管理用房布置应紧凑合理,主要管理用房应集中布置。消防泵房宜设于设备与管理用房有人区的主通道或消防专用通道旁。原规8.3.15中补充“消防泵房宜设于管理用房有人区的主通道或消防专用通道旁。7号线按照新规要求执行对设计无影响。无9.3.10-9.3.13为新增要求7号线按照新规要求执行对设计无影响。8.5.1车站出入口的数量,应根据吸引与疏散客流的要求设置,但不得少于两个。车站出入口的数量,应根据吸引与疏散客流的要求设置,但每个公共区不得少于两个。原规8.5.1“不得少于两个改为“但每个公共区不得少于两个。 7号线按照新规要求执行对设计无影响。8.5.6地下出入口通道应力求短、直,通道的弯折不宜超过三处,弯折角度不宜小于90 度。地下出入口通道长度不宜超过100m,当超过时应采取能满足消防疏散要求的措施。有条件宜设自动人行道。地下出入口通道应力求短、直,通道的弯折不宜超过三处,弯折角度不宜小于90 度。地下出入口通道长度不宜超过100m,当超过时应采取能满足消防疏散要求的措施。原规8.5.6中取消了“有条件宜设自动人行道。7号线按照新规要求执行对设计无影响8.7.3自动扶梯应采用30倾角,有效净宽为1m,9.7.3车站出入口自动扶梯的倾斜角度不应大于30 度,站台至站厅自动扶梯的倾斜角度应为30。9.7.5地下车站作为事故疏散用的自动扶梯,应采用一级负荷供电,并应能在火灾时自动停运或经人工确认后反向运行。原规统一为30度。且原规的有效净宽、设计速度、输送能力以与上、下两端水平梯级数、均改到25.2中对事故疏散楼梯补充了“并应能在火灾时自动停运或经人工确认后反向运行。7号线按照新规要求执行对设计无影响无新增:9.8车站无障碍设施9.9换乘车站9.10建筑节能新规中补充“9.8车站无障碍设施,补充“9.9换乘车站、“9.10建筑节能章节容。7号线按照新规要求执行对设计无影响。8.3.9、8.3.10T=1+Q1+Q2/0.9A1N-1+A2B6min式中:Q1一列车乘客数人Q2站台上候车乘客和站台上工作人员人A1自动扶梯通过能力人/min.mA2人行楼梯通过能力人/min.mN 自动扶梯台数B 人行楼梯总宽度m28.2.12 T=1+Q1+Q2/0.9A1N-1+A2B6minQ1远期或客流控制期中超顶峰小时1 列进站列车的最大客流断面流量人;Q2远期或客流控制期中超顶峰小时站台上的最大候车乘客人;A1一台自动扶梯的通过能力人/minm;A2疏散楼梯的通过能力人/minm;N自动扶梯数量;B疏散楼梯的总宽度m,每组楼梯的宽度应按0.55m 的整倍数计算。新增要求本公式适应围为提升高度不超过三层的车站;公式中各项取值有局部变化。7号线按照新规要求执行对设计无影响。8.3.3设置在站台层两端的设备与管理用房, 必要时可伸入站台计算长度, 但伸入长度不应超过半节车厢长度9.3.3 设置在站台层两端的设备与管理用房, 可伸入站台计算长度, 但伸入长度不应超过一节车辆的长度伸入长度由半节车厢长度加大到一节车辆的长度,条件放宽。7号线按照新规要求执行对设计无影响。8.3.16 1m宽自动扶梯每小时通过人数81000.5m/s、不大于96000.65m/s9.3.14 1m宽自动扶梯每小时通过人数67200.5m/s、不大于81900.65m/s新规每小时通过人数减少,并增加0.65m宽自动扶梯型号;售票、验票每小时通过人数有变化。电扶梯设计按照新规要求执行不冲突。8.3.17-2 消防专用楼梯最小宽度不小于0.9m9.3.15-1 消防专用楼梯最小宽度不小于1.2m新规对消防专用梯最小宽度要求提高。7号线按照新规要求执行对设计无影响。无9.6.3 当排风亭在事故工况下用于事故排烟时,排风亭口部与进风亭口部和出入口与其他建筑物的口部的水平距离应大于 10 m ;假设水平距离不足 10 m ,排风亭口部应高于进风亭口部和出入口以与其他建筑物的口部 5m 。7号线按照新规要求执行对设计无影响。无9.6.4 当风亭采用敞开低风井时,应满足的条件新增敞开低风井距离设置要求。7号线按照新规要求执行对设计无影响。8.7.29.7.2 车站出入口、站台至站厅应设上、下行自动扶梯,在设置双向自动扶梯困难且提升高度不大于 10m 处, 可仅设上行自动扶梯。 每座车站至少有一个出入口和站台至站厅至少有一处必须设上、下行自动扶梯。新规较原规服务标准更高,原规考虑6米和12米,分别考虑设置单向和双向。7号线按照新规要求执行对设计无影响。无9.8.4 无障碍电梯门前等候区深度不应小于轿厢深度的 1.5 倍, 当条件困难时等候区梯门可正对轨道区,但门前等候区不得侵占站台计算长度的侧站台宽度。新增无障碍电梯门可正对轨道区。7号线按照新规要求执行对设计无影响。19.1.16站台公共区任一点,距疏散楼梯口或通道口不得大于50m。28.2.7 站台和站厅公共区任一点,距安全出口疏散距离不得大于50m。新增站厅公共区容。7号线按照新规要求执行对设计无影响。19.1.10 两个防火分区之间采用耐火极限4h的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在防火墙设有观察窗时,应采用C类甲级防火玻璃。28.2.5 ,两个防火分区之间采用耐火极限3h的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在防火墙设有观察窗时,应采用甲级防火玻璃。取值有局部变化。7号线按照新规要求执行对设计无影响。无28.2.1控制中心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地面出入口、风亭等附属建筑,地面车站、高架车站与高架区间的建、构筑物,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为新增容。7号线按照新规要求执行对设计无影响。无28.2.2 防火分区的划分应符合以下规定:对原规19.1.10中防火分区说明1补充了“地下换乘车站当共用一个站厅时,站厅层公共区面积不得超过5000 m2;2补充了地上站的防火分区说明:地上的车站站厅、站台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0 m2,其它部位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500 m2为新增容。7号线按照新规要求执行对设计无影响。无28.2.3 车站人员安全疏散应符合以下规定对车站人员疏散补充了:1地下一层侧式站台车站,每侧站台不应少于2 个直通地面的出口;2出入口应按不同方向设置,当同方向设置时,两个出入通道口部之间净距不应小于10m;3地下换乘车站的换乘通道不应作为安全疏散口。4消防专用通道,以与设在两侧式站台之间的过轨地道不应作为安全出口;设备区的疏散改为:“地下车站的设备与管理用房区域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应少于个,其中有人值守的防火分区应有个出口应直通地面;7号线按照新规要求执行对设计无影响。19.1.3地下车站站厅乘客疏散区、站台与疏散通道不得设置商业场所。站厅与地铁相联的地下商业等公共场所的防灾设计,应符合民用建筑防火规的规定。车站站台、站厅和出入口通道的乘客疏散区不得设置商业场所,也不得设置妨碍乘客疏散的设备、设施与其他物体。地铁开发地下商业时,商业区与站厅间应设置可靠的防火分隔,地下商业区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的有关规定。原规19.1.3中关于地铁地下商业在新规中补充了“地铁开发地下商业时,商业区与站厅间应设置可靠的防火分隔。7号线按照新规要求执行对设计无影响。无28.2.3车站安全出口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竖井、爬梯、电梯、消防专用通道,以与设在两侧式站台之间的过轨地道不应作为安全出口;为新增规定。7号线暂未执行。之前常规做法均为:设备房有人区设置1个出地面的安全出口兼消防专用出口。假设按照此条要求需增设出地面的疏散楼梯。7、地下结构含车站、区间、防水13条无11.1.123 矿山法区间隧道最小覆土厚度不宜小于 1 倍的隧道开挖宽度; 无影响无11.1.124 矿山法车站隧道的最小覆土厚度不宜小于 6m 8m 。无影响表10.3.2 地下结构混凝土的最低设计强度等级 “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C30”表11.3.2 一般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的最低设计强度等级 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C35有影响,技术要求中对“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最低强度等级为 C30,建议讨论。10.4.3.2在联络通道门洞区段的装配式衬砌,可采用钢管片、铸铁管片或钢与钢筋混凝土的复合管片。11.5.4.2在联络通道门洞区段的装配式衬砌,宜采用钢管片、铸铁管片或钢与钢筋混凝土的复合管片。有影响,技术要求中为“可选择钢筋混凝土管片。表10.5.1 最大计算裂缝宽度允许值 “迎土面地表附近干湿交替环境 允许值mm 0.2”表11.6.1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计算裂缝宽度允许值mm“干湿交替环境 允许值mm 0.2”注:厚度不小于300m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不考虑干湿交替作用。无影响。抗浮安全系数,无相关规定,根据各地工程实践经验确定,仅给出各城市地铁采用的抗浮安全系数值。11.6.1.8结构设计应按最不利情况进展抗浮稳定性验算。抗浮安全系数当不计地层侧摩阻力时不应小于1.05;当计与地层侧摩阻力时,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可采用1.101.15的抗浮安全系数;无影响。10.6.1.3在车站结构与出入口通道等附属结构的结合部应设置变形缝。11.7.1.4在车站结构与出入口通道、风道等附属结构的结合部宜设置变形缝。无影响。10.6.4明挖法施工的地下结构周边构件和楼板每侧暴露面上的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当分布筋采用级钢筋时不宜低于0.3%,当为级钢筋时不宜低于0.2%,同时分布钢筋的间距也不宜大于150mm。当受拉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40mm时,分布钢筋宜配置在受力筋的外侧。11.7.5明挖法施工的地下结构周边构件和中楼板每侧暴露面上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不宜低于0.2%,同时分布钢筋的间距也不宜大于150mm。当混凝土标号大于C60时,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宜增加0.1%。无影响。10.6.3条中,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在一般环境下应符合表10.6.3的规定。主要容为:明挖法结构:侧40mm,外侧50mm;钢筋砼管片:侧30mm,外侧40mm,矿山法二衬:、外侧35mm。11.7.4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类别、环境条件和耐久性要求等确定,一般环境作用下混凝土结构构件钢筋净保护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11.7.4的规定。主要容为:明挖法结构:侧35mm,外侧45mm;钢筋砼管片:侧25mm,外侧35mm,矿山法二衬:、外侧35mm。有影响。无11.8.1第2条中,表11.8.1对地下结构抗震等级进展明确,明挖车站框架与矿山法车站隧道结构按三级抗震,其余结构为四级断面大小接近车站断面的地下结构应按车站的抗震等级设计。无影响。10.5.1.6地下结构应进展横断面方向的受力计算,遇以下情况时,尚应对其纵向强度和变形进展分析:6地震作用时。11.8.3条,地下结构应分析地震对隧道横向的影响,遇下述情况时,还应在一定围分析地震对隧道纵向的影响:1隧道纵向的断面变化较大或隧道在横向有结构连接;2地质条件沿隧道纵向变化较大,软硬不均;3隧道线路存在小半径曲线;4遇有液化地层。有影响。无11.9地下结构设计的安全风险控制 设计阶段处应分析工程建设期间的安全风险因素外,还应分析地下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有影响11.1.123 矿山法区间隧道最小覆土厚度不宜小于 1 倍的隧道开挖宽度;无12.3.23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宜采用双层做法目前均按照一层施工的外防水层8、人防与防淹门系统3条无新增:表11.2.1荷载分类中,增加了人防荷载;原设计已考虑,无影响。无新增:11.6.3 3反梁斜截面受剪承载能力的计算和箍筋的配置可按现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GB50225的相关规定执行。原设计已考虑,无影响。1.0.16 对下穿河流或湖泊等水域的地铁工程,应在进出水域的两端适当位置设防淹门或采取其他防淹措施。1.0.25 对下穿河流和湖泊等水域的地铁隧道工程,当水下隧道出现水体可能危与两端其他区段安全时,应在隧道穿过水域的两端适当位置,设置防淹门或采取其他防水淹措施。按照业主与监理相关会议纪要要求,仅对下穿府河、南河、锦江的地铁隧道两端设置防淹门。9、车辆段12条22.1.9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应有运输通道 和消防道路,并应有不少于两个与外界道路相连通的出口。27.1.9车辆基地应具有外来物资、设备与新车进入的运输条件,有条件时应设连接国家铁路的专用线;车辆基地应有运输、消防道路,并应有不少于两个与外界道路相连通的出入口。运输道路、消防道路与线路设有平交道时,应在道口前安装安全警示标识与限高、限载标识牌。取消了强条要求,可以执行。22.1.7车辆基地设计应有完善的消防设施。总平面布置、房屋设计和材料、设备的选用等应符合现行有关防火规的规定。27.1.6车辆基地设计应有完善的消防设施。总平面布置、房屋设计和材料、设备的选用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的有关规定。取消了强条要求,可以执行。表22.3.12 各车库有关部位最小尺寸m 车库种类项目名称停车库列检库周月检库定临修库大架修库油漆库调机车库车体之间通道宽度无柱1.62.0344.52.52车体与侧墙之间的通道宽度1.52.033.542.51.7车体与柱边通道宽度1.31.82.233.22.21.5库前、后通道净宽4445533车库大门净宽B + 0.6车库大门净高H + 0.4表27.3.14 各车库有关部位最小尺寸m 车库种类项目名称停车库列检库周月检库定临修库大架修库油漆库调机车库车体之间通道宽度无柱1.61.42.01.8344.52.52车体与侧墙之间的通道宽度(1.5) 1.4(2.0) 1.633.542.51.7车体与柱边通道宽度(1.3) 1.21.81.42.233.22.21.5库前、后通道净宽4445533车库大门净宽B + 0.6车库大门净高H + 0.4停车库和列检库:车体之间通道宽度无柱1.6车体与柱边通道宽度1.3无要求,总体组要求耐久性设计按铁路混凝土耐久性规TB10005-201011.1.7 地下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宜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GB/T 50476的有关规定执行。设计文件满足新规要求。无11.1.12、3 矿山法区间隧道最小覆土厚度不宜小于隧道开挖宽度的1倍;设计文件满足新规要求。表10.3.2 一般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的最低设计强度等级喷射混凝土衬砌 C20现浇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衬砌 C30表11.3.2 一般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的最低设计强度等级喷射混凝土衬砌 C25现浇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衬砌 C35设计文件满足新规要求。表10.6.3 一般环境作用下混凝土结构构件钢筋净保护层最小厚度(mm)矿山法施工的结构初支或喷锚外侧 40mm表11.7.4 一般环境作用下混凝土结构构件钢筋净保护层最小厚度(mm)矿山法施工的结构初支或喷锚外侧 35mm设计文件满足新规要求。11.1.3、2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6/1000,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应超过4处,12.1.5、2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应超过3处,设计文件满足新规要求。5.2.1最小曲线半径6.2.1最小曲线半径出入线新旧规标准一致。车场线按一般情况设置。5.2.2缓和曲线设置6.2.2缓和曲线设置缓和曲线已按新规要求调整。5.3.1出入线最大坡度6.3.1和27.2.11出入线最大坡度设计按不超过35设置。无27.2.11车场线最小曲线半径:其中使用调机作业的牵出线最小曲线半径不宜小于300m。川师车辆段可按新规调整。家店停车场负二层牵出线设计按150m考虑,目前正在施工该段围护工程,假设按新规执行有如下问题:1、目前方案,因有上下层联络线长度限制,牵出线在用地围无法设置300m半径,需重新调整用地并报规;2、目前已施工工程将产生废弃工程。综上所述,家店停车场负二层牵出线曲线半径仍执行旧规,即150m曲线半径。10、通风空调系统18条12.1.13通风、空调与供暖系统的管材与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当局部部位采用不燃材料有困难时,可以采用难燃材料。13.1.13通风、空调与供暖系统的管材与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应采用A级不燃材料,当局部部位采用A级不燃材料有困难时,可采用B1级难燃材料。可执行,但需增加投资,建议商议。12.2.1 站厅站台相对湿度4065%。改为13.2.14“4070%。标准降低,可满足要求。12.2.21地下车站公共区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应小于1.5。13.2.19地下车站公共区的二氧化碳CO2日平均浓度应小于1.5。可满足要求。12.2.32 地下车站设备与管理用房的CO2 日平均浓度应小于1.5。13.2.36 “CO2 日平均浓度应小于1.0。标准增高,可在设计中执行。12.2.37冷冻机房应设置在靠近空调负荷中心的位置,宜与空调机房综合布置13.2.42冷冻机房应设置在靠近空调负荷中心的位置,宜与空调机房综合布置,但应防止设置在变电所的正上方;在设计中执行,各工点应进一步核查冷冻机房的设置位置。12.2.39第2条 冷却水的补水量应为系统循环水量的1%3%。13.2.44第3条 冷却水的补水量应为系统循环水量的1%2%。可执行。12.2.40 多塔布置时,进水管上应设电动阀。13.2.45“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应设电动阀。可执行。无增加13.2.51“风亭出口为竖直向上时,通过其平面格栅的风速不宜大于6 m/s。可满足要求。19.1.37地下车站的公共区,以与设备与管理用房,应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750m2,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28.4.8 地下车站的公共区,以与设备与管理用房,应划分防烟分区,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站厅与站台的公共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2000m2,设备与管理用房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750m2。已按新规执行。19.1.40区间隧道排烟风机应保证150能连续工作1h。28.4.13“250能连续工作1h。可执行,在用户需求书中可明确其耐温要求。无新增13.2.3区间隧道的二氧化碳CO2日平均浓度应小于1.5。可执行。无新增13.2.4区间隧道每个乘客每小时需供给的新鲜空气量不应少于12.6m3。可满足。无新增13.2.7当隧道空气总的压力变化值超过700Pa时,其压力变化率不得大于415Pa/s。7号线最高车速为80Km/h,压力变化值不超过700Pa。无新增13.2.22地下车站公共区通风与空调系统应采取保证系统某一局部失效时,站厅和站台的温度不高于35的措施。可满足。无新增13.2.27当地下车站公共区通风机或车站排热风机与区间隧道风机合用时,在正常工况下风机应实现节能运行,并应满足区间隧道各种工况下对风机的风量和风压的要求。7号线公共区通风机、车站排热风机、区间隧道风机未合用。无新增28.4.11地下车站的设备与管理用房、走道、长通道和出入口通道等需设置机械排烟时,其排烟量应根据一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按1m3/ m2min计算,排烟区域的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当排烟设备负担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时,其设备能力应根据最大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按2 m3/ m2min计算的排烟量配置。本条要求在技术要求中有提与。无新增28.4.18 在事故工况下参与运转的设备,从静止状态转换为事故工况状态所需的时间不应超过30s,从运转状态转换为事故工况状态所需的时间不应超过60s。可执行,在用户需求书可对其进展要求。无新增28.4.19 在事故工况下需要开启或关闭的设备,启、闭所需的时间不应超过30s。可执行,在用户需求书可对其进展要求。11、屏蔽门系统4条无9.3.11当站台设置站台门时,自站台边缘起向1m围的站台地面装饰层下应进展绝缘处理。原有设计中按照“在站台距离屏蔽门靠公共区侧不小于2m围设置绝缘层,端门位置设备房外墙以与站台、设备区两侧各设置2m宽的绝缘层,绝缘电阻大于0.5M。满足新规“自站台边缘起向1m围的站台地面装饰层下应进展绝缘处理。的要求。8.7.11设置屏蔽门车站的站台端部,应设向站台侧开启的端门,供司机、站台管理人员与区间事故疏散人员用。沿站台长度方向设向侧开启的应急门,为特殊情况下乘客疏散用。站台每侧应急门数量为远期类车编组数。9.7.12设置站台门的车站,站台端部应设向站台侧开启宽度为1.10m的端门。沿站台长度方向设置的向站台侧开启的应急门,每一侧数量宜采用远期列车编组数,应急门开启时应能满足人员疏散通行要求。7号线设计中端门净开度不小于1100mm设置,已满足新规要求。应急门设置按照远期编组数设置,每侧6对应急门,已满足新规要求。8.7.14当屏蔽门的驱动装置采用电动时,其电源为一级负荷,且备用电源的容量,能使屏蔽门控制系统在1h对每侧滑动门开/关操作5次。26.5.2站台门驱动后备电源储能,应能满足在30min至少完成开、关滑动门三次循环的需要。7号线设计已按照30min至少完成开/关滑动门3次循环设计。满足新规要求。无2.0.51站台门 platform edge door 安装在车站站台边缘,将行车的轨道区与站台候车区隔开,设有与列车门相对应、可多极控制开启与关闭滑动门的连续屏障。站台门分为高站台门原称屏蔽门和低站台门原称安全门。高站台门门体高度大于等于2m,其中将轨道区与站台候车区封闭隔离的称封闭式高站台门;门体高度大于2m但未将轨道区与站台候车区封闭隔离的称非封闭式高站台门,门体高度小于2m的称低站台门。建议按新规,在施工图设计中统一。12、动力与照明4条应急照明、变电所操作电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通信系统设备、信号系统设备为特别重要负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设备、专用通信系统设备、信号系统设备、变电所操作电源、地下车站与区间的应急照明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新增BAS设备为特别重要负荷,由BAS系统增设蓄电池作为第三电源。无消防与其他防灾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消防配电设备应采用红色文字标识施工图设计时落实。无各级配电开关设备宜预留备用回路设计中已考虑预留。无电缆通道应设照明,其电压不应超过36V设计中已考虑。13、电扶梯4条8.3.16条表车站各部位的最大通过能力:输送速度0.65m/s 的1m宽自动扶梯,最大通过能力不大于9600人次/h9.3.14条表车站各部位的最大通过能力:输送速度0.65m/s 的1m宽自动扶梯,最大通过能力不大于8190人次/h。按GB 16899-2011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执行,输送速度0.65m/s 的1m宽自动扶梯,最大通过能力为7300人次/h,与新规不矛冲突。8.7.2车站出入口的提升高度超过6m,应设上行自动扶梯;超过12m时应考虑上、下行均设自动扶梯。9.7.2车站出入口、站台至站厅应设上、下行自动扶梯,在设置双向自动扶梯困难且提升高度不大于10m时,可仅设上行自动扶梯。车站出入口的提升高度超过6m时,应设上行自动扶梯;超过10m时,上、下行均设自动扶梯。站厅与站台间应设上行自动扶梯,提升高度超过6m或该车站为重要车站时,上、下行均应设自动扶梯。8.7.3自动扶梯应采用30倾角。9.7.3车站出入口自动扶梯的倾斜角度不应大于30,站台至站厅自动扶梯的倾斜角度应为30。无影响,7号线设计满足新规要求。17.3.7自动扶梯的安装位置应避开建筑物变形缝。9.3.13自动扶梯的设置位置应避开结构诱导缝和变形缝。25.1.19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装位置,宜避开结构诱导缝和变形缝,跨越时应采用相应的构造措施。已按新规要求,扶梯所在位置尽量避开变形缝,如确实无法防止,结构设计专业需与扶梯专业进展沟通,且向扶梯变形缝的位置、水平变形量和沉降变形量的围。14、给排水与消防系统38条无14.1.4给水与排水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015的有关规定采取节水、节能措施。执行新条文,节水节能要求更高,采用节能设备增加投资。无14.1.5给水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GB50015的有关规定采取防水质污染措施。执行执行新条文无影响。无14.1.6给水与排水系统宜按自动化管理设计。执行新条文,会增加自动化设备,增加投资。无14.1.8管道穿越地下结构外墙、屋面或钢筋混凝土水池箱的壁板或底板时,应设防水套管。执行新条文无影响。无14.1.9给水与排水系统管道保温材料应符合本规第13.1.13条的规定。执行新条文,采用保温材料为不燃且要求高,增加投资。13.2.1 2空调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量应为冷却水循环水量的2%3%;14.2.1 2空调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量应为冷却水循环水量的1%2%;执行新条文无影响。13.2.1 3车站公共区冲洗用水量应为2L/m2.次4L/m2.次,每次按冲洗1h计算。14.2.1 3车站公共区与出入口通道冲洗用水量应为1L/m2.次2L/m2.次,并应每天按冲洗1次、每次用水量按冲洗1h计算。执行新条文无影响。无14.2.2 2生活杂用水系统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的有关规定;执行新条文无影响。无14.2.4.4换乘车站生产、生活给水系统宜采用一套系统执行新条文无影响。无14.2.5.4给水系统引入管上应设置倒流防止器或其他防止倒流污染的装置,设置原那么与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GB50015的有关规定;执行新条文无影响。无14.2.5.11地铁工程卫生器具与配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的有关规定,公共厕所应采用感应式或非接触式龙头和冲洗装置。执行新条文无影响。无14.3.1.4地面车站、高架车站屋面排水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