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2332164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精彩开篇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同学们往往重视基础知识,而忽视动手能力。一旦要自己动手,自己拿主意时,就会手足无措。这是什么原因呢?怎样才能克服这个缺点呢?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先生以他的真知灼见为我们指点迷津,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特别是在学习自然科学方面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学习目标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论证思路。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丁肇( )中 埋没( ) 彷( )徨( ) 儒( )家华裔( ) 论( )语 中庸( )2、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掌握以下词语。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袖手旁观: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3.作者简介丁肇中(1936),美国物理学家。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1默读课文,讨论和编写阅读提纲。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2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3本文主要探讨什么问题?4本文的标题是中心论点吗?5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6本文的结论是什么?7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二)深层探究1.文本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入组点拨。)(1)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2)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3)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不是一样的?(4)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5)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6)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7)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8)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9)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10)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11)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12)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作者对此是怎样论证的?(13)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2.写法赏析(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入组点拨。)(1)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阐明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2)作者讲了哪些道理来阐明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3.各抒己见同学们,学完课文后,相信你对“格物致知”有了深刻的认识。联想一下,我们是否也有“格物致知”精神?是否也有通过“格物”来“致知”的生活事例?或者有关“格物致知”的名人名言或历史故事?四、板书设计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提出问题: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传统教育的弊端分析问题实验精神的重要性解决问题:培养科学实验精神五、拓展延伸这篇文章论述的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交流】生甲:这篇文章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现在的教育。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高分低能的现象:考起试来,得心应手,分数都很高,可是处理实际问题时却束手无策。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的学习不能过于偏重知识的纯记忆,而应多实践、多动手,要培养创新精神。否则,即使我们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生、学者,也不可能有大的创造力。生乙:我国基础教育的缺点就在于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快速发展的时代,这个缺点可以说是致命伤,它会使我们这些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会影响整个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生丙:我们学校也需要对现在的教育形式进行改革,不能光考察学生的书面知识,而应该设置一些实践考试,去考查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教育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