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文摘(历史)历史上形形色色的高考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1872166 上传时间:2022-06-2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 文摘(历史)历史上形形色色的高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历史上形形色色的“高考”春秋战国时的考试主要是面试,国君是面试官。孟子记录了孟子本人去各国找工作的全过程,他靠跟各国国君聊天的方式引起注意,希望能够得到重用。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去秦国求职,面试了三次,前两次谈的都是社会和谐、个人幸福的大道理,国君打起了盹,第三次商鞅谈起了法家无情无义的铁腕学说才告通过。统一后的帝国时代选拔人才标准大为不同了。秦朝以战功论,就是以人头数来选拔人才。汉朝的官员主要是靠地方推选,要求品行好,即所谓孝廉,汉朝以儒学为尊,一个年轻人孝顺,就是政治过硬的表现。文学青年的黄金时代科举制诞生于隋朝初年,中国人的幸福观就此改变。上古时期的圣贤给中国人勾画的美好生活,无非是六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吃肉。到隋唐年间,人们追求的是“一门四进士”“五子登科”“状元及第”“文曲下凡”。文学青年的黄金时代在宋代,进士们的前途更远大,考好了得到重用不说,长得英俊的还可能成为驸马。王安石对这种选拔风雅人的考试很不满意,他当政期间,一度把科举考试改成执政能力的考试,这让“才子们”愤慨不已。他们不明白那些经济政治类的“申论”如何能表现出读书人的气质。在大家一致反对之下,王安石后来被贬,考文学的方式又被恢复起来。读书人和科举考试的受尊重程度,在宋朝达到了顶峰。科举制走向衰败科考在元朝进入一个低潮期:开科取士的传统基本上被取消,读书人流落民间。当时给人分阶层:九儒十丐,读书的只比要饭的强一点。形势在明朝得到了改观。明朝的科举甚至出现了王阳明、于谦和史可法这样善于带兵的进士。但这种科举制度已经出现了一种暮气:中国的青年人除了做官外难以有别的有出息的职业,除了科举考试别无选择。(侯玉文摘自扬子晚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