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关系—以长白山地区为例行政管理专业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11328349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关系—以长白山地区为例行政管理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关系—以长白山地区为例行政管理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关系—以长白山地区为例行政管理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关系以长白山地区为例摘 要:在当今世界生态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的历史背景下,在我国从90年代开始对生态旅游进行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初步的实践探索。但是对于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的关系,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在广泛探讨生态旅游兴起与发展的原因;国内外不同学者提出的生态旅游概念的前提下,提出了生态旅游概念;同时探讨了生态旅游的特征及战略目标等。在探讨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长白山区丰富多样的生态旅游资源、旅游业的现状,并提出了长白山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策略。长白山地区生态系统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为当地带来了无限的财富。关键词:在生态旅游;协同发展;长白山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tourism and Regional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Changbai Mountain Area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eco-tourism has become a fashion historical background, in China since the 1990s, extensiv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eliminary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eco-tourism has been carried out. However, there is still no unified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tourism and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reasons for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re widely discussed. Under the premise of ecotourism proposed by different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oncept of ecotourism is propos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c goals of ecotourism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exploring relevant theo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ch and diverse eco-tourism resources and tourism status of Changbai Mountain,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angbai Mountain. The Changbai Mountain area has perfect ecological system,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has brought unlimited wealth to the local area.Keywords: ecotourism;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Changbai Mountain目 录一、绪论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意义1(三)研究内容1二、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理论基础2(一)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理论依据2(二)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的内涵3(三)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的原则4三、长白山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4(一)长白山简介4(二)长白山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5(三)长白山管理体制5四、长白山地区生态旅游协同发展所存在的问题6(一)旅游模式相对单一6(二)受季节环境影响极大6(三)生态旅游设施建设不完整6五、长白山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的策略6(一)科学构建长白山地区旅游与地区发展新格局6(二)政府主导宣传,提高生态旅游的知名度7(三)完善生态旅游设施,提高服务条件7(四)开发新的旅游方式,保证客源稳定8(五)完善生态旅游指导规定8六、总结9参考文献10一、绪论(一)研究背景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游客对旅游产品需求层次的提升,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新产品受到广泛青睐。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必须树立保护第一的思想,没有生态资源,也就没有旅游产业,这是旅游业在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具体体现。吉林省的生态资源极其丰富,生态旅游是最根本可持续发展模式,而作为吉林省最主要生态旅游区域的长白山,其发展必然会牵动整个省的旅游经济的建设。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长白山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长白山地区 198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只有2.90万人次,2000年就已经达到19.63万人次,2005 年更是达到57万人次。猛增的旅游人数无疑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利益,也显示了长白山旅游开发所取得的成就。但我们也应看到就近些年来长白山旅游的情况来看,现在长白山的旅游基本以观光为主,属于粗放型的,观光的景点有也只局限天池,瀑布,温泉等十几个景点,还有很多景点没有被很好的开发出来。从制约长白山旅游发展的角度来看,长白山管理体制虽然已经有根本性改善但仍有一些方面的不足,交通条件有所进步但仍对长白山旅游形成制约。资源保护工作也存在着诸如旅游建筑物对环境,旅游行为对大气、地表、野生动物、水体方面的影响,以及中国国情与发达国家不同也导致中国对生态旅游不能照搬国外经验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上述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长白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影响到与国际旅游业的接轨。为了改变这种限制,我们就要对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对长白山生态旅游现状有个清楚的认识,对长白山今后的发展有长远的规划,从而使长白山的旅游业逐渐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人类与长白山能和谐发展,改善长白山的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研究意义研究长白山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的关系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旅游区人民生活质量,同时保证经济收益代际公平,对长白山今后的发展有个长远的规划,使长白山的旅游业逐渐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人类与长白山能和谐发展,改善长白山的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协调长白山的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四要素的关系,使长白山在资源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三)研究内容为了使长白山生态旅游资源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使长白山生态旅游与当地地区能够科学、合理的发展。本文根据市场营销、经济学、生态学等基本原理,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调研、归纳总结、深入研究长白山发展战略和延边州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分析长白山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可行性、找出长白山生态旅游的主要问题,以及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发展生态旅游的可行途径,为长白山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提供科学的依据。 论文首先较为全面地介绍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的概念:包括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理论依据、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的内涵、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的原则等等。接下来较为全面的介绍了长白山的资源:地区位置、旅游资源、旅游现状等,并指出长白山生态旅游地区现存的问题。在分析长白山旅游资源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最后提出了发展长白山生态旅游的建议。二、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理论基础(一)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理论依据1生态旅游概念生态旅游是指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着手,政府及有关组织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的规划和规制,进而促使人们确立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理念、职责和行为,从而达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模式。2生态旅游经济学生态旅游经济是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概念是研究的焦点。学者们就生态旅游经济的概念进行了解读,朱铁臻认为其是旅游经济系统与景观生态系统的有机统一,二者具有整体的、综合性的、全方位的相互依存性。经系统分析,本文认为从其本质上说生态旅游是针对大众旅游而提出来的,生态旅游经济就是以自然为基础,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全面发展来衡量,以生态旅游价值为核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3 生态旅游经济学协同学理论最初是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教授于1971年创建的,该理论探究了不同系统从无序转变为有序的类似性。序参量是协同学原理的核心内容,它是在系统逐渐变化过程中的显性变化,并在变化过程中形成的新参量。协同学研究的是社会与自然大系统,该系统由许多属性不相同的子系统构成,但是各个子系统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合作的。协同学理论包括:(1) 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是系统中的许多子系统互相影响而产生的系统效应。协同论中的协同作用是指大系统对各子系统有调节内在动力的作用,这个功能可以使系统从无序转变为有序。(2) 序参量原理:复合系统在由不稳定向新的时间点转变结构时,大多数情况下会是由序参量来决定的。如果某一个参量在系统完善转变过程中从无到有的发展,并且能够显示出系统新结构组合形式,支配整个系统进一步向着良好方向发展和演化,那么这个参量就是序参量。当某个系统接近临界点的时候,子系统之间进行协同运行,就会导致序参量的出现。(3) 自组织原理。自组织是指没有外界影响下,系统本身可以通过自身的组织结构、自觉地增加系统本身有序的进化程度。自组织原理介绍了大系统会通过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而产生新的时间与空间有序结构。4 系统论系统是由多个部分组成,并且按照既定的结构组织起来的整体。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在复合系统中,存在着互相联系的关系。我国科学家钱学森把内部具有复杂性和关联性的研究对象看作“系统”,并且这个系统同时又从属于另一个更大系统”。系统论是 20 世纪 40 年代由贝塔朗菲创立的一门新型学科,他指出:系统论是用系统整体含义来研究客体,并从始至终把客体看做整体来研究,以及对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互相关系和进化规律性研究。系统论是由一定程序和组织结构把有互相联系与相互作用的要素相联系起来,且各因子都处在一定位置上,起着特殊的作用。系统论揭示了:在区域性大系统中,生态、经济、社会各子系统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各系统之间必须“协同发展”运作、才能实现整个大系统的最优化。因此,系统论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机械固定分析的传统思维,为人类理性的客观看待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研究角度。(二)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的内涵1协同发展的内涵协同是依据协同学原理来探讨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或者各个系统之间的协调与同步。协同发展是在系统论的基础上拓展了协同论,其最核心的战略思想是“协同发展战略是贯穿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系统之中的,并且同样存在于我们生存的空间和时间当中,要以全面开展与实施”。协同发展是系统论的显示应用,把自然环境系统看做一个大系统,社会、经济、城市、生态等系统看作自然大系统内的诸多子系统。协同发展既要求大系统内各个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内部组成要素之间协同,又要求子系统内部的组成要素间有相同的发展目标和统一的整体规划,子系统之间有高度的协调性与整合度。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协同发展更加倾向于协同原理的协同作用,打破了平衡与非平衡的界限,使事物发展趋势从无序走向有序。2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的内涵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也就是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其中包括生物资源和植被资源之间协同发展。生态资源与生态环境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自然条件,而且还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物质能量来源,这是协同发展的基本条件;二是地区经济系统的协同发展,是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协同发展,是协同发展的中心。生态旅游与地区经济虽然相互制约又互相促进,并形成协同发展的一体以生态系统为基本、以经济系统为核心、人类调控作用贯穿其中的。生态系统、经济系统以及各要素之间是有机统一的,只有生态与经济系统达到较高协同发展成熟度时,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成效才是最佳的。可见,生态经济的协同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与延伸,这种发展方式有利于人类沿着智力更高和寿命更长的方向进化,其目的在于提高并且优化区域协同发展的整体功能,实现区域整体最优。(三)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的原则1整体有序原则生态经济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有着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它的整体功能是要大于其部分功能之和的,这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这就是说,一切部分的增长,都必须服从整体功能的需要。因此,任何对整体功能提高无益的增长,都是违背整体有序原则的。显然,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必须遵循整体有序的原则进行。2循环再生原则生态旅游与地区发展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而每一次循环转换所产生的成果,既有主产品,又有副产品,但是从实际情况来说,生产所得的副产品往往被作为“废弃物”处理。为了变废为宝,必须根据循环再生原则加入新的生产环节,通过生态科学工艺流程,多层次、多角度地循环利用废弃物:即在第一次对废弃物进行加工处理后转化为第二资源时,又对第二次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再转化为第三资源。因此,形成一种多层次投入与产出的生产链条,从而促进生态经济系统沿着无废弃物的方向协同发展。3自我调节原则生态旅游与地区发展具有在一定范围内自觉适应和自我调节的功能。其原因为:任何一种生物为了本身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与随着环境的改变而适应的功能,这是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本质上的区别。以人为本、以资源环境为基本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要求依照自我调节原则,不断增强自我调节功能,以促进它们之间的协同发展。三、长白山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一)长白山简介1区域地理位置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欧亚大陆东端的最高山系。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长白山区的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黑龙江和辽宁省接壤,东南部和东部分别和朝鲜和俄罗斯为邻。 长白山在长期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区域地理和实际应用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对长白山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又有两种概念。一是指长白山脉的主峰,即海拔 1800 米以上的巨型复式火山锥体;二是指长白山的火山区,包括长白山火山锥体及其广阔的长白山熔岩台地,其范围北至吉林省的安图县,西达扶松县,南部和东部至中朝边境。广义的长白山是指长白山脉,或称长白山山地,是中国东北山地的总称。 本论文探究的范围是狭义长白山的第二种概念,即长白山地区。其范围北至吉林省的安图县,西至扶松县,南部和东部至中朝边界。2动植物资源长白山 1980 年列入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是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的主要产地,山上还有许多稀有的生物资源,如美人松、山葡萄、野蘑菇,金达莱、不老草和东北虎、丹顶鹤等。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不仅植物类型复杂多样,而且种类十分丰富。目前已知有野生植物2277种,分属于73目246科。根据国务院环委会1984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在2277种野生植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5种。这些物种交汇在一起,构成了长白山特有的绿色植物世界,使其成为难得的生物遗传基因贮存库。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目前已知有1225种,分属于73目189 科。在1255种野生动物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9种,珍稀动植物有东北虎、梅花鹿、紫貂、金钱豹、红松、长白落叶松等。(二)长白山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长白山地区的旅游分北、西、南三条路线,贯穿 14 大景区多个景点。其中天池主景区在北、西、南三面观赏的景观各具特色,因此形成三大景区。1北坡景区北坡景区在以天池主景区为例,该景区由火山湖天池、白云峰、天文峰、华盖峰、八卦庙、女真祭台等景点构成。游人登上锥体火山口,可俯瞰天池湖水,远眺周围环绕的16座海拔超过2500m 的山峰,如横空出世,嵯峨陡峭,捧脱出一湖天池秀水,山水辉映,云雾缥缈,蓝天白云,水天一色,相映生辉,环山奇峰倒映其中,使人叹为观止,心旷神怡。2西坡景区西坡景区以高山花园景区为例,其在海拔 2300-2400m 广泛分布着高山花园景观,每年夏季,牛皮杜鹃等草本花草漫山遍野,形似阔大无比的天然地毯。西坡的高山花园景观更具有代表性。3南坡景区南坡景区以长白石林景区,谷头河与鸭绿江交汇处的谷头岛下游一带为长白石林景区。火山熔岩石形状奇特,酷似驼峰、虎牙,故称其为骆驼峰和虎牙峰。悬崖陡壁之间,水声如雷,奇峰突起,气势险峻壮观。(三)长白山管理体制长白山管理体制问题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长白山保护和旅游无法很好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过去的长白山管理体制存在许多弊端,长白山的几个重要旅游路线北坡、西坡、南坡分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安图县、白山市的抚松县和长白县,而保护管理工作又归省林业厅直属的长白山保护局,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格局让各个管理部门更多的只能局限于保护和利用现有资源,而没有长远的开发建设规划。四、长白山地区生态旅游协同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一)旅游模式相对单一虽然长白山没有被放任自流地开发,也幸运地逃脱了掠夺式的开采,但是长期以来大众观光旅游作为当前长白山旅游的主要形式,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而带来了严重的弊端。因为它只是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单纯寻求客源增长型发展,将旅游收入的增长等同于游客量的增加;旅游的目的不是受教育,也不是为了提高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系统,而是纯粹的观光浏览。它不是以自然而是以自己为出发点,这就必然从游客和景区管理者自身利益出发,缺乏对环境承受能力的科学评估,忽视对自然的保护,同时,在最大化利益驱动下,为了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往往超量接待旅客。长期大规模的采取大众旅游模式对长白山生态环境会造成极大的损害,而且,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这种粗放的大众旅游给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境带来的影响无疑是长白山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最大的问题,因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要远远的大于发展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二)受季节环境影响极大目前长白山旅游产品项目单一,还是停留在大众观光旅游这种粗放型的旅游产品上,长白山独特的朝鲜族风情没有得到真正的开发并融入到整个大旅游中去,没有充分的引入社区参与机制。长白山旅游目前只是集中在6月至8月,其他时间无疑是对长白山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尤其是冬季项目没有形成规模,这主要是冬季项目的营销和定位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三)生态旅游设施建设不完整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长白山景区位于安图县、抚松县、长白县的交界处,又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上缺乏有效统一的体制。如果招商引资,负责招商引资的地方政府有可能并不能从中受益。因此,在管理和开发方面“各自为政”。在目的地营销方面更是缺乏有效的营销主体,所以缺乏有效持续的资金来源。五、长白山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的策略(一)科学构建长白山地区旅游与地区发展新格局在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全域旅游”大背景下,基于“增长极限”理论、宏观调控理论,政府应该牵头构建长白山旅游产业生态圈、旅游经济发展新格局,把长白山打造成吉林省旅游龙头产业、东北亚集散中心,不仅可以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还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1构建长白山旅游产业生态圈旅游产业生态圈是旅游产业系统内的企业、使用方、中介机构和外部环境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统一整体,共生价值和集聚价值是其内敛价值,创新价值和成长价值是其外溢价值。政府部门在旅游产业生态圈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外部管理作用,并协调圈内各要素的关系,所以,笔者认为长白山旅游业想要更好更快的发展也要建立此生态圈。2旅游产业分布基本格局为“一核三区”长白山旅游产业格局要以资源最丰富的主景区为重要核心,打造池北区、池西区和池南区为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从而实现旅游产业均衡发展。3逐步形成长白山生态旅游经济产业集聚从旅游业集群区域空间构想来看,要逐步形成以长白山为核心,以吉林、通化、白山、辽源、延吉为面,以珲白线的珲春至吉林市段为线,通过点、线、面相结合,构筑覆盖以长白山为核心和五条经济产业带为延伸的长白山旅游产业集群空间布局框架。4打造东北亚旅游集散地长白山地处东北亚地区的腹地,出入境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凭借其立体交通,可以使其成为东北亚旅游集散地,真正实现大长白山的旅游构想。(二)政府主导宣传,提高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宣传推介是提高旅游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旅游经济产业实现文化传播和经济繁荣的重要载体。在对外宣传上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的方针,按照“稳近拓远,细分市场,整体联动,重点突破”的营销理念,努力开拓三大旅游市场。 政府要细分市场,有的放矢,集中资金,重点突破。要认真研究分析主流客源市场,瞄准目的,有的放矢,集中有限的资金全力突破主流客源市场,力求发挥较大的效果。可以采取在我市主要旅游景点、宾馆和旅行社,对来平游客进行综合问卷调查,分析主流客源市场,了解接待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到掌握客源市场,瞄准主攻方向有的放矢量,全力开拓主流客源市场。还要创新理念,提高手段,多方联合,整体推进。要采取跨行业联合,跨区域联合等多种形式,创新宣传促销理念;制作装帧精美、文化涵量丰富、科技含量高的宣传画册、光盘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世品、纪念品。目前重点要借助全省旅游重点宣传规划和“东北风情”旅游联合会提供的宣传平台,采取电视、媒体、节会网络等多种形式,整合市内旅游产品,瞄准市场,提高手段,集中资金重点突破,力求在主流客源市场取得轰动效应。另外还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旅游市场和宣传推介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这样既作到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也达到了资源区享、效果显著的目的。要能够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使用,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三)完善生态旅游设施,提高服务条件长白山地区的旅游要将生态旅游的概念充分融入到旅游区的建设中,实现管理升级、保护升级、旅游项目升级。一是根据景区生态保护科学评估,设定环境承载量,为景区的科学管理和经营提供依据;二是加强主景区游客负荷监控,适时发布景区负荷预警,合理疏导游客;三是加大对景区环保治理的投入,对旅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要求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四是充分理解和运用生态旅游的概念,发挥本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细化活动种类和项目,开发低排放、轻污染的旅游项目,使游客活动与大自然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四)开发新的旅游方式,保证客源稳定长白山地区要想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及提供更高层次的旅游产品,就要不断创新,扩大旅游体验,旅游相隔五公里外的水坑水库也可纳入长白山地区的范围,从而为景区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及可能性。长白山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发出带有民俗特点的旅游产品,将农业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入旅游产品当中,为旅游者提供体验和感受民俗的机会。如传统农家乐、采摘果园、休闲农庄、乡村酒店,这些新的旅游产品将丰富和提升景区的旅游产品和档次。民俗文化游一直都是比较受欢迎的旅游产品,游客对不同的民俗文化保持着好奇心。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民俗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避免在开发与发展的过程中给民俗文化带来负面效应和民俗文化的退化。对民俗节日与传统要加以保护,引导民俗文化在发展中兼容并包,不断发展。生态旅游就是要在保持原有的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实现当地经济的社会与经济的共同发展。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结合国家扶农政策,扶持当地的特色产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和谐并进。例如,发展野生蘑菇、野生灵芝的种植,还有果合柿饼的开发和柿子树的种植,高山蔬菜,野生蜂蜜等特色有潜力的农产品,加大对其投入,形成产业规模。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其提供物质基础,并使长白山地区的生态旅游有更多的选择性。(五)完善生态旅游指导规定政府要制定相关旅游法律法规。一是加强依法行政,有关部门应依据旅游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以及一些国家和地方法律、规章等加强行政执法,切实有效加强对旅游开发企业的管理。按照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对破坏环境的开发商征收环境损害赔偿费;二是对生态敏感地带的居民实施生态移民,引导当地居民从事山林特产业的种养殖开发,还可以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整合到旅游业的发展中,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是多方协调合作。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多方面、多领域,需要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主动做好服务,联合旅游、建设、林业等部门,争取发改委、财政等综合部门的支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推进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旅游业是关联度高的新型经济产业,要实现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营良好的旅游环境,努力实现经营有序,市场良好的格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旅游业发展有利于传播祖国优秀文化,提高民国素质,要通过旅游这个载体,全面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文明服务,优质服务,人性化服务和细微服务,提升全行业的文明程度。通过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满足游客的根本利益。二是树立环境意识。旅游就是环境,旅游就是服务,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正确处理好营造环境与保护发展的关系,通过保护环境推动发展,通过发展更好的保护旅游环境,促使建立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秩序的行业风尚。还要诚信经营,依法规范市场秩序。通过大力开展市场整顿、大力宣传行业法规,在全行业推动“守法诚信经营”活动,倡导诚信经营、游客明白消费、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达到“秩序、质量、环境、效益”的双丰收。注重人才培训,提高旅游队伍整体素质。旅游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石,而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就更是旅游业发展的中流抵柱。要通过参加举办各类形式的培训班,加大对旅游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现有旅游队伍人员素质,并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人才,提高旅游业管理水平,以适应大旅游、大市场、大开发、大发展的需要。六、总结长白山凭借着独特的景观,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要更好的开发利用这项资源,一方面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一种循环资源。本论文从系统科学特别是协同学的视角出发,研究长白山地区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界定了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的概念,揭示了生态旅游与地区协同发展的基本原理,探索了长白山地区生态旅游与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长白山地区生态旅游与协同发展的对策。长白山有着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稀有的旅游景观组合,在制约长白山旅游的诸多问题日益改善的情况下,国际国内生态旅游如火如荼的背景下,相信长白山一定会在生态旅游的广阔天空里越飞越高。参考文献1 林莉,高明月,黄艳萍,周敏.峨眉山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4):34-35.2王美钰,吴忠军,侯玉霞.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0(01):52-55.3杜传健,谢小平.南四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1):105-111.4赵宏宇,林展略,张成龙.基于网络语义资源挖掘的景观设计理念传达有效性评价以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浅山区为例J.风景园林,2018,25(12):36-40.5高文智,陈健,韩福丽,孙晓.黑龙江省共享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及其策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J.林业经济,2018,40(12):60-63+71.6李文贞.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充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的具体举措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12):24-25.7邓钧方,粟娟.张家界生态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4):88-90.8李甜.青海省环湖地区生态旅游治理现状调研J.度假旅游,2018(12):78-79.9李文霄.生态旅游发展对长白山林区经济的影响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11):179+181.10樊泽峰.内蒙古草原生态的旅游开发模式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11):154.11李恬.生态旅游承载量与旅游区经济发展J.度假旅游,2018(11):38-39.12许妍谢.全域旅游背景下县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动态耦合特征研究以浙江省开化县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8(11):87-92.13严伟涛.林业生态旅游模式发展分析与建议J.中国林业经济,2018(06):97-98.14鲁小波,陈晓颖.基于点-轴理论的中国东北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战略研究J.东北亚经济研究15杨洁. 以协同发展理念推动全域旅游N. 四川日报,2018-11-29(006).2018,2(06):78-92.16乌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及其实现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18(10):145-150.17刘金炜.区域协同发展 智慧旅游新动能J.上海信息化,2018(07):26-30.18高朦. 河南省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19郑蕊.我国农村地区智慧旅游服务供应链协同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8(06):48-50.20高恒冠.广东省旅游景区与线路比较及其协同发展策略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16(01):37-43.21陈耀. 全域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琼海模式N. 中国旅游报,2017-10-16(A06).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920致 谢(直接从左括号前开始输入致谢文字,保持本页重启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