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成长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11327784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专业化成长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教师专业化成长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教师专业化成长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专业化成长三点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个很时髦的话题,更是个很现实的话题。现代教育的迅猛发展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专业化成长。只有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师,才能成就教师职业的理想境界。 我们怎样走专业化成长道路呢?我觉得有三点极其重要。 一、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低是不争的现实,教师的职业压力大,社会地位低,福利待遇差,有人把教师行业形容为“鸡肋”行业,更有人把教师的工作幽默地比喻为“站台”、“卖声”、“吸粉”。故而,众多的教师职业心态差,职业倦怠感强。所以,许多人只是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上班、下班,备课、上课、看作业,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从初级做到中级,从中级做到高级,平平淡淡,终此一生。这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人生有两种职业心态:一种是“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一种是“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作为教师来说,应该要有后一种职业心态。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用教育这种职业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申继亮提出:教师“应该对自己职业生涯有个规划,凸显个人发展主线。一方面需要创造条件完善自己,另一方面,在内心告诉自己,把教师当做事业来看,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 只有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最终乐业;才会从追求功利价值到追求社会价值,追求人生价值;才会从追求教学技能到追求教学模式,追求教学境界;才会由匠师成长为能师(经验型教师),最终成为人师(专家型教师)。著名的教育专家李镇西深有体会地说:“我的教育不为领导,不为职称,不为荣誉,只为这我的乐趣本身。” 正是这种良好的职业心态成就了他辉煌的教育生涯。 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心理基础。有了它,教师专业化成长才有了“核动力”。 二、吸纳新的教育理念,建立新的教育哲学 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学习者、研究者。教师这种职业最需要与时俱进。有人说:“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当一流的学生。”这话最著真知灼见,因为当教师第一位的是学养,第二位的才是教学的技术技巧。 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认真学习,挤出时间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不断吸纳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教育哲学。 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新课程强调“四个注重”(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重整合)、“五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转变角色,我们不仅是一部教案剧的编剧、导演、主演,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伙伴、参谋、鼓动者、裁判甚至是学生的欣赏者、供学生分析批判的参照物或靶子;我们要转变思考的维度,不应仅仅思考把什么给学生,还应思考把什么东西不给学生,什么东西用什么方式给学生可以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思考和收获,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可以给学生带来激励性的评价;我们要转变教学的方法,彻底消除满堂灌,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我们还要转变教学成果意识,它不仅应该有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还应有方法、能力、意识,更有教师自己做人和做学问的态度。 深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的我们,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必须加强学习,加深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否则,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就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有教育家早就说过,学校是农村,不是工厂;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学生就像植物,需要浇水、施肥、治病、灭虫,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自由发育生长。而我们习惯于将不同资质的人输入机器设备,按同样标准、同样程序、同样时间予以“铸造”。使得受教者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作为一个与施教者对等的主体进入教学程序,而是作为“灌输”对象、作为一个被动的物件进入教学程序,抹杀了个性,限制了特长,弱化了创造,不利于我们的人才培养。这种做法必须改变。 吸纳、更新了教育思想,我们才能更好地转变自己的角色,融入新课程,适应新形势,创造新成就。 三、反思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实践经验教训 叶澜教授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 而我们的许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太愿意去进行教育反思。教学常规中强调教师要写教学后记,但真正用心去写的不多;每年要求教师写一篇论文,但一些人总是敷衍了事,总不想认真去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反思实际是对本质的追问,反思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教学反思是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通过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教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渐臻完美。 教学反思要找准切入点。根据专家的看法,对于新手型教师来说,应以自身教学技能反思为切入点;对于适应型教师来说,应以课堂教学策略反思为切入点;对于成熟型教师来说,应以自身教学理念反思为切入点;对于专家型教师来说,应以教育研究反思为切入点。可以说,上述三点非常重要,乐业积绽底气,学习滋养元气,反思造就灵气。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有积极的心态,有扎实的学习,有深刻的反思,我们就能达到“职业有认同感、事业有成就感、人生有幸福感”的理想境界。我们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紧紧依靠科研和教研的紧密结合,根据我们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抓住日常教育活动这一环节,提倡教师每日有所思,幼儿每日有所得的工作思路;坚持管理出效率,采取分层推进、滚动发展的办法,扎扎实实地进行课题研究。由此,一批教学骨干在课题研究中迅速成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一、转变观念,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 园领导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认为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始终把教育科研摆在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对科研的责任感、紧迫感观念深深地传递给了教师,引导教师从“教书匠型”向“研究型”转变。科研是载体,它联结起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特别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科研是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为教育实践的桥梁,我们幼儿园在对立项课题的研究中,园领导坚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始终带头进行各类科研活动,如:请专家来园做专题报告,引领科研研究方向;由园长主持的自我培训;业务园长牵头进行的科研骨干培训;教研组的各类专业理论知识比赛和演讲等活动,都积极引领着教师走上科研兴园的“阳光大道”,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 二、建立科研骨干培训制度,形成人人参与科研的格局 以前,幼儿园的课题研究集中在一个教研组或者课题的主要承担者身上,有部分教师始终存在着“害怕科研、不愿参与课题研究的思想”,针对这一现状,在业务园长的牵头下,幼儿园成立科研组,让有研究热情的骨干教师负责科研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并制定、健全了科研的各项规章制度,如科研组长工作职责、教育科研奖惩制度、理论学习制度等;并从业务管理的角度把科研工作纳入教师日常教育活动考核,给予奖惩;鼓励教师在托幼杂志积极投稿,对发表文章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在科研经费上给以优先,保证科研费用的开支。通过制度的完善和保证,使每位教师能参与课题研究和科研培训,如:在进行农村幼儿自主性教育课题研究阶段,每位教师围绕课题在户外混龄区角体育活动、主题活动、探索活动、自由活动等方面设计研究方案,进行一次次的专题研讨,从方案的设计、研讨、争辩到方案的成熟实施真是教师学习、成长的过程,这其中失败或成功经验都留下了教师成长的足迹;一次次的磨练,到课题结题时,人人都撰写出了经验论文和案例,其中七篇论文和案例在区第一届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分获一、二、三等奖,最关键的是教师消除了怕科研的思想,形成了人人参与科研的格局 。三、多层次学习,指导教师理论到实践的运用 在科研中我们发现二个问题:一是教师在课题的研究中,常常会觉得自己理论知识储备不足;二是理论到实践运用的脱节。解决好这二个问题,首先是进行多层次的理论学习,由科研组长每月开展学习培训,内容涉及三方面:一为教育科研操作层面的知识培训,如教育科研的含义、如何选题、如何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教育科研的写作知识等;另一方面是学习与本园研究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好理论储备;除外还联系华师大图书馆,帮助我们收集课题研究的最新资料,并对每期的资料组织学习和摘录,使教师的知识学习常有“源头之水”。其次,指导教师理论到实践的运用,以课题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为指导的切入点。如:开始对农村幼儿自主性教育的课题研究时,由于大家对“自主性教育”概念理解的模糊,一度使教学活动太注重幼儿的“自主”而忽视了教师的教育作用,于是,我们重新对“自主”的概念作了讨论和学习,明确了“自主性教育”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各类活动中利用动手操作、感官体验及自主探索获得相关经验和知识,达到自主发展的教育过程。概念的重新领会指导了教师的再一次实践操作,教师对自己教育行为有了思考和纠偏的过程,幼儿“自主”不等于是忽略教师的引领作用。科研的过程也是尝试和反思、失败和成功、理论到实践的循环过程,只有如此,科研促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价值和作用才得以体现。又如:有位教师觉得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比较丰富,可真正面对家长或组织家长活动时,又觉得无话可说,科研组长积极鼓励这位教师申报了家庭教育农村幼儿家庭“互动式”家教指导模式的课题,随着课题的研究,这位教师独立组织了多次家教观摩活动,在对家长面对面的指导活动中,她的组织能力、教育策略、手段、语言艺术、和家长的沟通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她的家教理论能为实践所服务,实现了教师从理论到实践研究的双赢。四、科研与教研紧密结合,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开展系列活动 在科研的实践阶段,坚持以教研组为主阵地,教研、科研紧密结合,以常规教研为载体,把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融入教师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日常教学、教研和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推进科研的深入开展,使课题研究得到滚动发展,发挥科研成果对教学指导的有效作用。 1定期开展课题阶段性现状分析。由于研究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进行的,随时都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针对问题,及时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就显得很重要。科研组长需要掌握教师课题研究进度和存在问题,分析做到对症下药,组长可以一方面听取教师阶段性汇报,另一方面可以随机查看资料、访问等形式了解现状,及时为教师提出意见和指明进一步研究方向。 2组织示范、观摩活动。示范、观摩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广大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我们幼儿园每学期都要提供示范或观摩活动供大家学习。委派教师外出参加科研观摩活动,能结合研究课题认真学习、思考,回幼儿园交流传达。组织本园骨干教师在幼儿园进行课题研究示范活动,示范活动由教研组牵头,教师参与活动后的研讨、学习,做到实实在在的讨论问题,找到差距,落实改进措施。 3开展课题设计、优秀方案评比活动。方案设计要突出课题的需要,看是否科学、创造性地设计方案的内容、方法,查看具体实施后的效果,并参与每学期开展的优秀方案评比活动,评出的优秀方案供大家学习、借鉴。4为教师搭建成长舞台。我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动力,来源于良好的激励机制。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样需要有成功的体验,幼儿园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的赛课活动,听课后教师们结合课题和自身实际认真研讨,通过赛课,让青年教师尝试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后反思的整个过程,体验课题研究的成功快乐,促进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青年教师的成长在赛课活动中脱颖而出;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年龄的教师创设机会,选择课题研究项目;对骨干教师可自由选择带教对象,自主决定带教内容的手段,使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发展空间,展示自己的才能。 5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一方面是教科研组的总结,每次研究实践活动完后,教科研组都应会同有关教师根据事前的活动目的,针对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另一方面是教师在研究工作中的经验总结,教师们在每天的教学研究实践活动中,对随时出现的“闪光点”进行反思,运用理论知识,大胆探索,及时提炼总结,围绕研究课题撰写经验论文一篇以上,在幼儿园组织的论文交流活动,进行论文评选,将优秀的论文汇编成册。 6树立成果意识,注意课题资料的搜集整理。在课题确立以后,搜集资料也是研究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科研的实施过程是资料的搜集、积累和消化的过程,研究积累起来的大量原始资料涉及研究的方方面面,并按时间顺序分类登记造册管理,并有专人保管。这些资料是幼儿园的一笔宝贵财富,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和汗水,这些资料可让我们看到课题研究所走过的历程,也可在交流、检查、评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大家又一起站在了起跑线上,作为农村幼儿园,只有抓住课改这个契机,加强教育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把教育科研作为幼儿园的立园之本、育人之道,使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课程的推进带给我们这样的感悟:课程改革的最大制约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需要提高教育能力,需要转变教育行为等,而传统的在职培训、学历达标等继续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一挑战的需求。教师们普遍感到原有方式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教师专业的提升效果不明显。 如何从专业成长的角度提升教师的水平?我们的理念是坚持两个回归:“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研究能力回归实践者”。 1面上:构建“区、片、校”三级联动的教师培训机制 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全面提高我区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于2003年3月在正式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前夕,构建了“区、片、校”三级联动的教师培训机制,旨在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实践策略,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创造展示的空间。其实践操作包括三个层面: “区”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推动和教研部门的业务指导。行政部门的任务是编制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出台师训政策,落实经费,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空间、时间和物质保障。教研部门重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我们坚持“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对教师进行“三步走”的培训:第一步是对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性质是启动培训;第二步是对全体教师的通识和学科培训,性质是全员培训;第三步是在新课程实施后结合具体实践对教师进行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和培训,性质是后续培训。同时,积极搭建平台,通过上课、说课、互动式评课、专家点评等多种形式引领全区教师“走进新课程,推进新课改”,让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才艺,实现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变。 “片”是指课改协作片,它是介于区与校之间的教学研究机构。全区26所小学,按地域的相对集中、优势互补性、区名师班学员的分布状况、教研员合理配置等原则,划分成四个片。每片确定一个学校为实验基地,以该校为龙头,其工作思路是“点片结合、名师引领、小班示范、新老共进。”教研员做到植根学校,服务教师,指导教改,每周用23个半天深入课改协作片,了解学校课改情况,宣扬先进理念,引导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规律,指导课改教学实践。通过开展课改观摩、教师论坛、教学研讨、交流展示等活动,帮助教师学习课改精神,实施课改方案,反思课改实践,研究课改对策。课改协作片的成立,为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增设了新的平台。 我区第四课改协作片成立伊始,作为龙头学校的拱宸桥小学(杭州市实验小学)就郑重承诺:学校将无条件开放所有与课改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并无条件提供所有的教学资源,包括学校聘请专家来开讲座或者是课题论证会,其他学校教师都可以参加。为了强化教育科研,他们采取跨学校共同搞科研,把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作为协作片的总课题,由片内小学各自承担相应的子课题任务。 “校”是指学校开展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的优势在于:可以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紧密结合教学实践,每个教师既是被培训者又是培训者;既可解决教学之急需,又可兼顾教师和学校的长远发展,教师之间合作的时空得到了拓展。鉴于此,各校积极开展灵活、多样、高效的教学研讨活动,充分挖掘校内骨干教师的潜力,实行“导师制”师徒结对;关注学科教研活动,努力开展正规、有效的教研活动,探索新课改背景下教研活动的新路子;立足课堂,研究课堂,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等,大家一起研究探讨,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深入理解新的教学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区片校”三级联动的教师培训中,我们始终坚持行政、教研、科研“三结合”,“三套马车”缺一不可。同时,又十分重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校本教研的优势,实现“区本培训”与“校本培训”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2点上: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四种模式 导师引领模式 探索名师成长的“区本自培”模式,加速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新课改中的引领、辐射作用。 区里选拔了37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与17位省名特级教师结对学习,由省名特级教师担任导师,导师和学员间的权利、义务通过协议的形式加以明确,既履行相应的职责,又享受相应的待遇。 在导师带教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四个结合”,即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业务指导与品格熏陶相结合。导师引领的运作载体主要有: 总结和提炼导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把总结和提炼的过程当作学习提高的过程; 仿效和借鉴导师的教学特色和风格,从而体悟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实现教学模式的举一反三; 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提升科研素养和理论水平; 协助导师整理其课堂实录、讲座文稿,通过整理,深入领会和琢磨其中的教育思想精髓和教学艺术魅力; 跟随导师一起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术交流活动,从而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走势。实践证明,采用导师引领模式带徒,更适合于培养那些有望成为地市省级的名优教师。 名师研修模式 为了推进我区“双名工程”的实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相继成立了区小学语文、小学数学、中学、幼教4个名师研修班。每个研修班推选20多名骨干教师组成,研修长度为二到三年,每学期集中20天左右进行研修。 研修班运作载体有:专题讲座法。案例研讨法。主题说课法。评课认知法。论文答辩法。微格教学法。个别辅导法。课题研究法。合作探究法。 课程开发模式 全面启动了“学校课程建设”工作,要求全区所有中小学都必须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启动学校课程的开发,不允许“等待”和“观望”,强调教师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研”。 我们特别重视自下而上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真正激发学校和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内驱力。目前我区中小学教师基本上能做到人均开发一门学校课程。与此同时,我们也转变了关于学校功能的理念:提出学校,应该是播种教育幸福、引领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乐园。 课题带动模式 以课题为载体,组织和吸纳一些急需提高科研素养的青年教师共同参加课题研究,实现教师从“经验型”到“学习型”再到“学者型”的类型转换。 课题组的运作载体主要有:共同参与课题的筛选和定位,培养其准确而敏锐的问题意识;共同参与课题方案的规划和论证,培养其系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共同参与课题的行动研究和实证研究,培养其严谨、求真、务实、细致的研究作风;共同参与课题的理论概括和成果鉴定,培养其理性剖析、整体洞察的能力。 坚持日常教研与课题研究两手抓,使教科研成为“一把手”工程;通过专家引领,点拨指导,互动对话,提高教科研工作的效率;如我区的拱宸桥小学就通过“新成功教育”实验研究,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抓手,提升了办学品位,学校一跃成为杭州市实验小学。 杭州市拱墅区采用灵活有效的三级联动教师培训机制,有力保证了新课改的扎实推进。实施点面结合的全区教师培训模式,保证了教师有序而又健康的专业成长,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课程改革的师资瓶颈,为提供拱墅教育的“适度发展”提供了软件上的强力保基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课堂教学反思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增强适应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发展能力,成为一名良好教育专业工作者即“专业化教师”的过程。“教学反思”则是对教学经验的重新建构。是对各种教学活动的背景有新的理解,对自身作为教师和教学活动的文化环境有新的理解,对关于教学的一些想当然的假设有新的理解的动态过程。本研究根据我校教学实际以及新生代教师成长的需要,以“课堂教学反思的策略研究”为主题,将同课异师反思法、同课同师反思法、异课异师反思法、异课同师反思法、特例课堂反思法五种以内容为主的反思方法和课前反思、课中后反思、课后提升的阶段性反思方法及二个辅助方法进行分析与整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自评、学生教学信息反馈、教研组点评、(课题组)总评等步骤的分析、反思、诊断,提出了教学反思的原则、策略,目的是引导教师如何去深度追寻教育真谛、寻找教学弊端、寻求有效的诊断方法、促进新课程教学的拓展,丰富教师的教学技能,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以期推动教师不断走上专业化成长之路。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专业化成长 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 教学策略一、背景与依据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关键在其专业化水平,教师的专业化有赖于以校为本、以师为本、教学探索、教学反思融为一体,并以此作为我校课题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校本研究、课程开发、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点。我校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的农村中学。交通闭塞、信息滞后、师资不足、流失严重是我校存在的一大困惑与难题;同时,教师新生队伍比较庞大,35周岁以下的教师占67%。青年教师虽有一定的年龄优势、知识优势,但也存在着专业化不足的情况。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我校教学的发展,影响了教学的拓展与教学技能的发展,同时也制约着学生素质、情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新课程改革为农村教学注入了活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为教师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提供了舞台。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倡尊重学生、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与道德品质的塑造,等等。伴随着课改的春风,我们青年教师感受到了活力,但也承载着一定的压力。我校许多青年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适应存在一定的焦虑与不安,也希望能快速走向成熟、走向科学的专业化成长之路。面对教学不断的冲击与创新,农村教师只能以不断强化自己的技能发展,充实自己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技能作为重要途径。而最有效、最易操作的方法就是集中在课堂上,深入课堂,对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师素质进行系列反思、分析与研究。校本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发学校资源、拓展教学途径、丰富教学手段、变通教学策略的有效方法。反思的课题研究是我校开展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我校校本培训的有力的催化剂,更是学校发展的内在潜力;同时,也是以校本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反思,把握教师成长的阶梯。可以分为二个方面:以课例为载体,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教学反思是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即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间、课后所进行的一系列实践和反思活动。分为三个阶段。一阶段是为了充分了解老师本人的教学经验和风格,通过任课教师独立备课,寻找教师自然状态下的原行为状况,分析教师自身经验与理念的差距。二阶段是新设计计划阶段,即新教学理念下的课例设计和实践阶段。这个阶段的反思,主要寻找新设计与课堂教学实际的差距。三阶段是新行为阶段,关注新设计理念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理念与经验的整合。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对以往的授课过程反思,对现实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课后反思。其特点就是立足于课堂上的教师行为、授课技能的研究。拼搏在课堂、演练在课堂、反思在课堂,才能真正磨练教师的教学技能、才能真正提炼教学的精华,才能推进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发展!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无论在教学资源、人力资源、学生基础都存在着难以弥合的差距,但农村中学不应坐以待毙,消极等待。农村中学必须正视这一客观现象,在学校内部寻求有效的方法,以最大程度来推进学校内部建设,强化教师的自我成长,以期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村学校的竞争力。强化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既是农村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二、相关概念的界定1、反思。反思指人们对客体操作的内化过程,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比较、鉴别、反省与检验的过程。2、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对教学经验的重新建构。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并由此达到三个目的:对各种教学活动的背景有新的理解;对自身作为教师和教学活动的文化环境有新的理解;对关于教学的一些想当然的假设有新的理解。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于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和具有伦理性的选择,并对其选择负责任。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即“教学的反思”与“反思的教学”二者有机的统一;也是“教师的反思”与“学生的反思”的有机组合!同时也是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统一!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基于此,熊川武教授在他的反思性教学中就提出“反思性教学”必须: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拓展的有效途径。这四个方面都是本课题研究所要涉及的重点。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基于此,农村教师的成长公式也可以确定为“农村教师成长=经验+教学反思”。3、教师反思能力。教师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自我监控能力,就是对专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设计的能力,具体包括:专业自我的意象,就是对作为教师的专业自我观察产生的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也即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主要是指教师对自身教学效果的认识、评价进而产生的对自我的价值感。职业意识,是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职业生涯和工作境况未来发展的期望。自我设计,是指教师在对专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的基础上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设计。二是教学监控能力,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设计。即在课堂教学之前,明确所教课程的内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即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时准备有效应付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学习活动的促进,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并能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言语与体态语言是沟通师生双方信息、情感的重要手段,对沟通效果的及时评价与调整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这方面应努力以自己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保持对自己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敏感性和批判性。4、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增强适应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发展能力,成为一名良好教育专业工作者即“专业化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状态。既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又是教师培养的专业化。本课题研究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以及我校教学实际,在2004年4月开始申报,并于2004年6月被立项为市级A类课题。课题研究经历了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三、教学反思实施步骤为使教师在反思中能更全面地发现问题,课题组结合学校实际与教师的个人情况,采取了同课异师反思法、同课同师反思法、异课异师反思法、异课同师反思法、特例课堂反思法五种课例和课前反思、课中后反思、提升阶段三个环节的整合策略,并结合二个辅助方法进行分析与反思。简称“五三二”反思法。目的是在有比较性的基础上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反思与评析,使教师在比对中寻找漏洞、在比较中寻找不足。这样的操作也便于我们对教师教学进行客观的分析、科学的量化、有效的比对!在课堂教学反思过程中,我们提供了相关的表格或操作细则,要求参与人员都必须认真填写,课后及时反思、交流、汇总。课题组将反思结果及时反馈到教师。确保反思要“症结到位、点破有力、评析全面、反馈及时”(反思流程如图示),具体实施步骤分三步进行:课前反思同课异师反思同课同师反思异课异师反思异课同师反思特例课堂反思提升阶段课中反思听课自评生评组评总评课后反思群英大比武落实导师制反思交流会质量大检阅 按学生评价 情感检测 第一步骤:匠心独运,课前反思多思量课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课题组要求教师在上新课之前要进行认真备课,强化“课前”反思的回顾与比对,并以书面形式进行表述。课前反思是基于以往教学经验的积累进行反思。主要反思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状况。这种反思,一方面是对教学预案进行评价,并作一定的修正。修正的意见就作为一种反思的资源加以保存。在此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目的和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的和目标所需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等作出反思。教师可以问自己下列问题:需要教给学生哪些关键的概念、结论和事实?怎样深度和范围的材料对学生是合适的?哪些学生需要特别的关注?哪些活动有助于学生达成目标?如何组织学生和材料,以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哪些条件会影响课的效果?另一方面,课题组对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教态、课前与学生的交流作一个评价,不足内容也就成了反思的一个主题。第二步骤:精雕细琢,课中课后齐反思此步骤分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二个环节与二个辅助性策略,环环相扣,交互使用。它要求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在听课笔记本上随时作出分析与诊断。并随课后进行下一环节的分析与反思。1课中反思课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同步性,能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具体包括对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诸行为进行反思。课中反思是课题研究的一个重点,其包含的范围很广。(1)教学技能,包括导入、语言、板书、讲解、提问、演示、变化、强化、练习指导、组织、结束等具体技能。以提问技能为例,我们分析了新教师的课堂提问技能,发现教师设计的大量问题(90)仅停留在记忆水平,问题与问题之间无系统、无层次。提问的随意性强、反馈的主体与方式单一,反馈的时效性与质量较差。对新手型教师而言,教学技能的迅速提高是其自身过渡到合格教师的关键因素。因此,对新手型教师的反思能力的培养,应以对其自身教学技能的反思为切入点。(2)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信息反馈。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贯彻的程度上,体现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习方式的的适应度与提高度,体现在教学中的师生和谐度,它包括:教师反馈给学生多少?有哪些?学生反馈给教师的信息是多少?有哪些?新理念的体现度如何?师生互动性。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度:“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对学生最大的影响力莫过于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呈现了师生的平等性与教师的人情化;也体现了一个良好的师生合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否,是衡量教学是否真正贯彻新理念,是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为集中体现“课中反思”的效果,深入课堂研究、详细分析教学,课题组采用五种方法进行实课观摩、现场剖析的策略。2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为了作出必要的反思,教师必须决定需要信息的类型,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形成判断。课后反思是一个教学周期的起点与终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应该体现四大功能:(1)总结成功的经验。经验来源于教学实践的成功举措,来源于教学活动的收获,也就来源于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成长。只有及时对经验进行总结与评价,及时推广与应用,才能对教学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同时,经验的总结也可以比对出教师在反思性教学中是否真正地得到提升,是否真正地改正了教学中的缺点,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2)吸取失败的教训。教训往往比经验更为珍贵与重要。反思性教学中,我们必须对教训进行探讨与认真研究,寻找出客观与主观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及时纠正与诊断、及时补缺与整改!(3)提出整改的措施。课堂教学质量如何?问题何在?如何纠正?如何让教师快速诊断教学失误,积极提升专业化水平?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整改措施,对于教师成长尤为重要。(4)预设后续方案。在前面三个方面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后面的教学进行有效地预设,把之前的经验作为教学动力,把教训作为科学指南,有针对性的运用到下一个环节教案的设计上、或教学过程中,使教师能充分运用优势、克服教学弊端,保证后续教学有序、高效、持久地开展下去。课后反思一般以三种手段来呈现:一是通过任课教师的自我评课。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或思路,对课堂教学进行客观评述,包括教学亮点与教学失误。至少要使教师了解到自己在教学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二是由听课教师对任课教师进行评述,力求客观、全面、真实。既要发现其教学中的可圈之处,又要翔实地指出不足与症结。三是课题组长或学科备课组长汇总所有点评意见,以笔录的方式加以记载,整理好相关材料。要求留有三份资料,一份供课题组研究与分析,一份供备课组参考,一份供教师的信息反馈。3辅助方法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们除了对老师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外,还采用了几个辅助性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调查,目的是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教师各个方面的情况,便于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诊断与辅导。(1)学生信息反馈。大范围地或局部地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是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以及对教师的建议或不足,甚至是对教师的批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学识能力以及学生知识的达成度等信息,从而,进行科学全面分析原因,寻求对策。(2)学生情感调查。情感抽测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师生的和谐关系,师生教学相长的程度。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亲和力,对学生情感的感染力;学生对课堂的情感态度,对学知识的情感感悟,学生对学习动力的促动等方面。第三步骤:精益求精,反思提升新舞台1反思交流会在前面二个环节的反思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反思交流活动,目的是通过规模活动,研讨反思的经验与教训,总结课堂教学反思的方法,认真分析教学症结,在教师中进行共性与异性的分析与比对。展示反思成果,积极推广。此活动可以每周一次或几次,视教学活动的密度与教学问题的“病情”而定。在交流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出谋划策,积极踊跃,提出了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问题。以2004年10月份的反思教学活动为例,我们举行了16节课的教研活动,密度也特别大,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发现在我们教师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以教学行为为例:共性问题。课堂品质不良,课堂行为不公。课堂教学行为的随意性、盲目性、片面性、不公平性依然存在,甚至有些课堂教学尤其是个别公开课等存在着造假现象。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全程发展的思想落实不够,对学习弱势群体关爱不够,重视教书,而轻视育人,重视学生的阶段性成绩而忽视学生的长远性发展。课堂教学行为与效益的关系研究措施不够得力,课堂教学行为的规范性、技巧性、有效性和细节性不强,师生苦干者多,巧干者少,因此,师生投入高,效益低。教师讲解过多,没有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结果,轻过程;重媒体,轻教材;重预设,轻生成等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产生根源。一是农村教师长时间的惯性教学所决定的;二是缺乏优质课堂教学的引领;三是缺乏精英教师的指导,缺乏对新理念的落实,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整改措施不得力,不及时,缺乏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育,课堂缺乏平等意识等等。个性化问题:由于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水平的差异,问题比较的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口语能力欠佳;设问、提问技能不过关;对学生学习活动注重表层,淡化效果;课堂调控不力,课本知识不足,师生交互性不融洽,活动指导不力,活动缺乏深度等。产生根源:自我素质不过关;对课堂教学缺乏系列培训与交流;有一定的新理念,但落实不够踏实,操作不够熟练等。纠正措施:对新课改理念的重新认识,细化理念的操作,强化理念的落实;注重个性,发扬个性,培养个性;作好每一堂课的反思笔录;重新预设教学设计;开设教学设问、提问等技能的培训等等。效果:通过不断反复的教学反思,大多数教师注重了教学行为的建设,注重了语言技能,提高了课堂设问效果,注重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与新学习方式的养成。在11月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中,上面所提到的教师教学问题明显减少,有8位教师入围参加了市级优质课评比活动。2群英大比武通过教学技能竞赛、班际优质课演示,名优教师选拔赛等方式来积极推动教师教学技能的学习与发展,提升教师反思效果,提高教学水准,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在年级组组建了三个年级规模的课堂教学比武,从课堂教学设计到课堂实练,从说课到评课,从课内到课外,到处有比武的擂台。同时,我们也按学科,分别设置了语文、数学、科学、外语、政治、社会等学科的单科比武,在学科内进行大量的反思与研究,以教案设计、说课、授课等形式进行演练,分期决出名次。另外,我们还借校、市级的教坛新秀、优质课评比的机会来加强反思的密度与效度。3落实导师制利用学校内部资源或外资源,让优秀教师辅导与帮带个别教师,阶段性地进行指导与演练。利用本校优秀教师一帮一或多人帮带的方式来帮助后进教师的成长。我们分别挑选了12位教师对8位教师进行了长久的跟踪与帮带。二是我们将这些后进教师引领到先进学校,寻找相关老师进行辅导与学习。如我们与富阳市永兴中学组建了结对子关系,双方进行互动与交流,互派人员进行学习与观摩。如何落实导师制?我们首先分别对这二类教师进行了筛选,依据是学生信息、课堂观摩、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之后,课题组进行了一些个别谈话,消除了后进教师的顾虑,增强了优秀教师的责任;同时,也提出了相关操作要求与实施细则,如:优秀教师进行每周二节课进行施教,认真落实评课与反思;后进教师每周进行四节课观摩等等。通过二种导师制的运作,激发了优秀教师的帮带热情,鼓励了后进教师的学习劲头;激励了优秀教师的不断成长,也促动了后进教师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更为可喜的是这种方式更能使后进教师接受与消化,更能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诊断。导师制的实施,缩短了教师成长的时间,提高了教学革新的效能。4质量大检阅实施质量检测,是为了更好检验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效果,激励教师专业化成长。一方面,是学校组织的质量分析;另一方面,是区校与教研室组织的教学调查。每一次教学检测后,课题组都会及时与教务处进行联系,并认真分析检测效果与存在问题。在分析中,我们对数据作认真的归因处理,尤其是,我们将这种归因分别归纳到各任课教师,通过客观的分析,查找教师课堂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因果与关联性,让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串联与并联,帮助教师发现教学的一些症结与障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评价机制也作了相应的调整。评价由原来的分数转向综合考核机制,侧重学生能力、情感、道德三个软性发展,侧重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学习方式的改进,侧重于教师的新课程的实施程度与效度。因此,我们课题组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实施了新的评价机制,目的是让教师在新课程下,更全面、更科学地进行教学整改。四、教学反思的操作策略下面就五种课例的反思教学进行分析、研究:1同课异师反思法同课异师反思法是:在教学研究过程中,设置同一种学科的同一内容,由不同教师进行施教。一般分设不同班级,但也允许在同一班级。目的是通过对同一科目不同教师的讲解,分析出二者的差异,主要研究的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细节等教学技能上的差异性,寻求出二者的共性与差异性,寻找相关的突破口,进行有效的诊断与修正。其形式有课中点评、课后自评、小组评析、随笔、信息采集、综合评价、整改措施等。它要求授课者有着充足的课前准备,课中可做适当笔录,课后作随笔,课后说课与自评,小组与课题组作好课中点评,课后总评,并提出整改措施,全程实施帮带与引领。授课者必须对自我教学作重心设计,特别是要对同课授课的老师进行全程学习,包括其撰写的教案或教学设计,尤其是是对所暴露的问题应该有明确的整改方案。课例1:语文陋室铭 执教:周老师 初一(1)班“同学们,请你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畅所欲言,教师里显得分常热闹。“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座右铭,这很好。” “我们大家来看此文,从语言形式来说,有什么样特点?”、“学习文言文,我们应注意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周老师提问道:学生有点茫然,教师只好自我解释。“看样子大家太不熟悉,还是我来解释一下,其中一个那就是诵读。现在请大家自由诵读。(学生自行诵读)”同学们在诵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语言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出是此文的韵字较多,并且找出了5个字。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找出文言知识不易理解的字、词、句,小组长作笔记。然后分组辩论,论据是文章的内容,也可以自由发挥。正方:陋;反方:不陋。五分钟准备。这一教学设计比较合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课堂秩序有点乱。周老师始终在讲台上,没有参与学生的活动。辩论组织不力,缺乏引导;学生明显不适应这种方法。时间过长,有11分钟之久。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进行仿写一句,并让部分学生把自己的仿写句抄在黑板上,结果答案是五花八门:有的说:“斯是陋班,惟吾勤学。”有的说:“斯是陋校,惟吾学高。”还有的说:“斯是陋室,惟吾好学。”、“斯是陋校,惟师生勤教学。”最后,师生评出优秀的仿句:斯是陋校,惟吾学高。/斯是陋校,惟师生勤教学。)显然,第一问引经据典,导入课题,要言不烦,简练。但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有点僵硬。对问题2的设计,提问难度大,学生难以确定方向,而且问题重犯。设问技巧不过关,学生往往会卡脖子。青年教师一定要在设问上下功夫。好的设问犹如一副山水画,淡墨浓笔,意境深远,回味无穷!设问是教学中的一个细节,但又显得重要。设问的梯度、难度、衔接性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与教学效果。对押韵的词没有作出补充,押韵是本文非常鲜明的写作特点,但教师没有及时纠正,淡化了教学效果。主要原因可能是对备课准备不充分,或者说上课不注重细节的关注与把握。这也是青年教师易犯的错误。教师要时刻关注教学细节,对细节问题要作精心的勾勒与分析。特别是语文教学强调的是以“字、词、句”为教学基础。课堂教学重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课堂设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时,应从角度、难度、跨度、梯度、广度和密度等方面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导向未知,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飞跃。课堂设问要注重抓“点”:空白点、矛盾点、结合点、突破点、发散点、反复点、疑惑点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态太严肃,且对学生回答作负面评价。没有营造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对于小组合作教学与分组辩论,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调控能力与课堂驾驭能力,能及时切入主题或控制学生情感与思维,切不可由学生无目的的游击或游离。方法有二,一是多作精心准备,课前可与学生进行系列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师生人际关系;二是多作训练,虽然开始会有失败,但可通过多次尝试,寻找症结,逐步适应。语文教学中的辩论赛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口才、胆量、思维逻辑等方面的培养。若有条件,教师可多采用。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句子的仿写,可以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但教师要及时对模仿的句子作出评价,以免学生乱写一通。如有可能,教师可以与同学一起合作,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教师的多种技能或水平是吸引学生兴趣,提高教师信度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师尽可能要对自我发展进行拓展,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课后反思自评:本人在这节课中,重点是想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引入探究,启发学生。整体教学设计比较合理。教学中也体现了几个活动,学生有一定的兴趣。采取的辩论赛与仿写能吸引学生,但操作过于简单,课前没有作细心准备,课堂显得有点乱。上课也显得紧张,表情不够自然。学生信息反馈:很喜欢老师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但老师太严肃,对纪律的管理不是很好。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还不是很懂。对个别词句老师也没有讲清楚。点评:课堂教学虽有好的设计方案,但教师没有进行有效运用,导致教学环节衔接性不强,教学不流畅。活动缺乏调控,教学机智显得单薄。对学生的回答没有作很好的指导,教学行为有点僵硬。 能引导学生在朗诵中感悟,在感悟中体验。教学设计了几个学生活动,引进了教学新理念,因该说是良好的开端。但学生的活动应由教师作充分准备,课堂中作统筹调控。教学设问存在梯度太大,过渡不够自然。总评:这一节语文课,教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听说读写的某些方面有主动的创新的表现。设计了以“读说”为主的教学环节,即“导入课题朗诵感悟知识探究学生辩论拓展思维课外延伸”六个步骤,根据“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学科特色,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教学上的环节处理与时间调控不够,有时会或略与淡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对课文的拓展不够深入,辩论赛组织不力。原因与整改建议:师生情感与教学调控的协调性不够,教师教学细节存在不足。加强提问技巧的学习,注重学生活动的效率,注重教学基本功的发展。课例2:语文陋室铭 执教:徐老师 初一(2)班“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经常与他人比吃穿,甚至有人埋怨没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我认为:衣不在好,整洁就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