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无“读”不语文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0319486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无“读”不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无“读”不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无“读”不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无“读”不语文 浅谈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的一点体会语文很精彩,语文很无奈。这是很多中学生对语文的感受。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很想学好语文,却总是无奈地在语文的门口徘徊,怎么也进不了语文的内心世界,无法领略语文之美,于是大呼:语文太枯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不得不思考:怎样才能引领学生领略语文之美进而爱上语文?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象春天,喜悦的经典美丽的句点”这是著名歌星费翔读你中的词句,你从中感受到的是枯燥还是美丽? 一个“读”字,让我们领略了怎样的美丽啊!所以我要说,想要领略语文之美就要会“读”,正所谓:无“读”不语文。一、通过诵读来提高注意力,走近语文之美。有一次考试,一位成绩很好的学生阅读题中的两个简单的词语解释竟然空着,我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是因为怕时间来不及,所以阅读段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文章没读懂不说,这个题也没看到。由此可见,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直接决定了阅读质量,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连文章都读不懂,谈什么领略文章的美?阅读有多种方式:朗读、默读、精读、浏览等。其中默读是大多数人采取的一种阅读方式,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多数同学自控能力不强,在默读中难免有大脑走神,开小差的情况,以至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细节。试想,默读只是“眼脑”两种感官的运用,一个人静坐在那里,思绪飞扬,旁人是不清楚的,而朗读则不同,它要经过“眼脑口耳脑”多种感官的参与,清楚、准确、顺畅、生动的朗读要求下,每个学生都会注意尽量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那么,他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排除干扰,从而更有效地去阅读。所以我强调学生,如若发现自己不能集中精神去读一篇文章时,不妨以小声诵读的方式来提高注意力,从而才能初步走近语文之美。二、通过诵读来领悟到语言之美。朗读是一门艺术,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同是一篇诗或文,干巴巴的读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给听着的感受、感染、影响也是不同的。对于好的朗读,人们会由衷的发出赞叹:“真美”!这“美”指的是音乐的美、艺术的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它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扣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并由此而逐渐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观潮,此文着力突出海潮这部“伟大的乐章”之美,在反复诵读中,可以引导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在教学中,我和学生们反复朗读、吟诵,在诵读中大家仿佛同作者一起在观赏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丽,具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形成对海潮完美艺术形象的体验与感受。三、通过诵读来深入体味语文情感之美。每篇作品都是写作者的感悟与灵感用笔倾注出来的。出声的读,方能读准字音,大声朗读,方能有抑扬顿挫。读出语感,体会词语的妙用,悟出篇章结构的章法与机巧,锻炼当众发言的胆量,都会在朗读中得以解决,而且还会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在不经意中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写文章都会受益匪浅。这方面的益处,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会有切身的体会。我在设计再塑生命朗读时,注意到这样一个情节海伦与沙莉文老师的对话。同样一句话,处理不同,效果大不一样。能艺术地朗读,人物的身份、性格甚至神情、心理,都能一读而毕现;文章的情趣、意境、主旨都可以通过朗读来体会、感悟。可见,斟酌朗读的过程,反复朗读的过程,也是领会文章、分析文章的过程。四、通过诵读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诵读能把辨形释义、正音、识字有最机地结合起来,便能积累词汇,熟悉句型,洗练语言,规范口语。从而培养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熟读成诵,培养了语感,锻炼了记忆,积累了语言材料,学生渐渐地会把文章的节奏默化成自己的节奏,在不知不觉中把往日说话中的沙粒、石块用淘箩滤去。背过来的东西,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写文章时某些词汇、句式、表达方式就会涌上笔端,便能召之即来,呼之欲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便是对此最好的印证。总之,诵读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有其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将“诵读”作为一项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要求教师对学生加强训练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可见诵读是何等的重要。“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象春天,喜悦的经典美丽的句点”语文的精彩等你来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