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空城计 同步练习(一)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09720487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空城计 同步练习(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空城计 同步练习(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空城计 同步练习(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城计 同步练习(一)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分拨:分派。飞马:这里指骑着快怪传送紧急军情的人。失色:因惊恐不安而变了脸色。城铺:城上巡哨的岗棚。妄行出入:不遵守规定,随便进出。鹤氅:用羽毛编成的外衣。纶巾:用青色丝带编的头巾。敌楼:筑在城上,用来观察敌情的城楼。笑容可掬:形容满脸堆笑的样子。莫非:莫不是,大概。表示推测。抚掌:拍手表示高兴。骇然:惊惧的样子。言讫:说完。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关于他的生平,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这样的“真主”一统天下,他的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清徐渭仁、徐鈵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说他曾入张士诚幕。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说创作外,贾仲名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2、关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故事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写起,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止。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吴蜀陵彝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很少雷同,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描写战争的成功之作。作者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爱民如子的刘备,有惊人智慧的诸葛亮,打着“扶持汉室、拯救黎民”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等。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最完整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有人认为它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该书成书之后,不仅国内流传很广,而且流传到国外,英国不列颠博物院、牛津大学图书馆。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都有明代的刊本,日本、俄国都有不同版本流传。它成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十分巨大,不仅对政治、军事、思想和文学艺术有着明显的影响,而且在经济领域也表现出不凡的魅力,近十几年,世界一些著名企业的厂长经理都读这本书,有的还把它作为厂长经理必读书。【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本文描写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现出诸葛亮的临危不惧、从容镇定、慎谋能断,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二、文章脉络课文按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开端,兵临西城。第二部分:发展,临危施计。第三部分:高潮,司马中计。第四部分:结局,孔明释计。三、重难点导析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学习时有必要先弄清有关小说的基本知识。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的矛盾。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小说的人物塑造是这三要素中最重要的,小说中人物塑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小说是否成功。小说的故事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小说的环境是人物生存的条件。三者是有机地融为一体的,它们共同组成了一篇或一部小说的整体。小说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往往会运用一些描写方法,其中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有时,为了表现主要人物,除了正面对他进行上述的描写外,还通过描写次要人物或反面人物进行衬托。空城计在塑造主要人物诸葛亮时,描写了他的语言、神态、肖像、动作,这些都是属于正面描写。同时也描写了次要人物众官来从侧面衬托;还描写了反面人物司马懿的多疑从反面来衬托。通过以上的描写,就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的性格特点。如何理解诸葛亮的“笑”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理。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一是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自己表现得越轻松,司马越生疑,但毕竟太危险了,内心不免有些紧张;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孔明暗自庆幸,如释重负自己所料不错,司马果然中计,因而这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三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抚掌而笑”。并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懿虽狡诈,但毕竟比自己略逊一筹,不出自己所料。【类文品读】狗风波办公室主任调走了,位置空出来了。新调来的黄局长说,马上从机关里提拔一名干部担任此职。不少人都期待着黄局长的恩泽降临自己的头上。但普遍认为,办公室副主任马波最有希望。一是他干办公室副主任多年;二是他已过不惑之年,如果这趟末班车坐不上,今后也许就没机会上升了。黄局长上任没几天,也说马波同志不错。马波不敢掉以轻心,工作兢兢业业,对领导毕恭毕敬。没料天有不测风云,一只小狗的突然出现,搅乱了他的好梦。小狗是黄局长家的。从黄局长搬进机关宿舍的第一天起,这只小狗每日总有几次要窜马波的门,在屋里吃饭拉屎,在每个房间嗅出嗅进,俨然一副主人神态。马波的儿子对这只小狗很烦,一日,高抬右脚,正要猛踢小狗,恰好被马波看见,他立即制止道:“不许胡来!打狗欺主。黄局长刚上任不久,千万不要因为这些小事闹得黄局长不高兴。”儿子不服气地嘟哝:“我们家简直成了狗窝!”马波也不理睬儿子,连忙从橱柜里端出好菜好饭让小狗享用。看着那条小狗贪吃的馋劲,马波言不由衷地说:“这只狗还真可爱!”一日,马波忽听得小狗在黄局长家发出挨打后的叫声,他正纳闷,又听得黄局长在高声责骂儿子:“打狗就是欺主!你如果再敢打它,你就再别进这个家门!”马波这才进一步明白了小狗在黄局长家的地位,更加不敢得罪这只小狗。可马波的儿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日,在家里把那只小狗的后腿打伤。马波慌得手足无措。幸好那日黄局长一家都外出作客了,否则,马波真的只有跳楼了。一连几日,马波不敢正视黄局长的脸,害怕黄局长询问小狗受伤之事。没料,还有更大胆之人,竟然把那只可爱的小狗给打死了。黄局长知道那只小狗死后,表情严肃,一连几天都紧绷着脸。马波很想对黄局长解释,说明自己的儿子只是打伤了狗,并没有打死它,但一见到黄局长那阴沉沉的脸,又不敢说了。黄局长几次碰到马波,总像有话要说,但又没说。马波很紧张。那日,黄局长终于上了马波的家。马波连喘气都觉得困难了。黄局长说:“你们家那只小狗很可爱,从我搬来的第一天起,它就经常到我家去玩,可我儿子不小心,竟然失手把它打死了。我觉得很对不住你”原来小狗不是黄局长家的,而是一只野狗!马波大喜过望,致使血压陡然上升,眼前一黑,便晕乎乎瘫倒在沙发上。黄局长见马波瘫倒在沙发上,慌忙叫人把马波送进了医院。回家的路上,黄局长对人说:“真没想到,马波同志的感情这么脆弱唉!”不久,新办公室主任到职,但不是马波。1、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2造成马波思想感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当马波误认为狗是黄局长家的时,对狗的态度是怎样的?4文中“黄局长高声责骂儿子打了小狗”这一段描写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5、当他的儿子把那只小狗的后腿打伤后,马波的反应是怎样的?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6、当那只可爱的小狗给打死后,马波更是紧张,而黄局长更是表情严肃。这时他们各自又是怎样的心理活动?7、黄局长到马波家说的那一段话,在故事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对马波的情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黄局长对人说:“真没想到,马波同志的感情这么脆弱”结合故事内容,理解一下黄局长说这番话的巧妙之处。(参考答案:1、马波因为他的表现最能反映出深刻的主题。2狗的主人是谁。3小心伺候,不敢怠慢。4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也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伏笔,形成悬念。5、慌得手足无措。胆小怕事,不敢掉以轻心,生怕得罪领导。6、马波紧张是因为怕黄局长误以为是自己的儿子打死了狗,黄局长表情严肃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失手打死了小狗,而双方都把狗的主人弄错了。7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达到高潮。使马波大喜过望,乐极生悲。8、提示:马波大喜过望,进而晕倒,黄局长并不知个中缘由,误以为受不住狗死之事的打击造成的,从而产生新的误会,以为是对黄局长的得罪,因此,马波没能荣升办公室主任一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构思实属巧妙。)【同步演练】一、基础知识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抚掌()焚香()鹤氅()言讫()旌旗()隐匿()纶巾()远遁()2填空:三国演义作者,他是小说家。小说这种体裁主要通过、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等四个内容。3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义。弃城而走(走:)引五千军(引:)凭栏而坐(凭:)焚香操琴(操:)看毕大疑(毕:)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5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其中的“三结义”是指、三个人。6文章多次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如兵临西城时,用反衬;司马中计时以衬托;孔明释计时以与作对比。7阅读下面短文,谈谈诸葛亮的性格。历史上诸葛亮率军南征,擒拿孟获。孟获把诸葛亮军马诱至秃龙洞。此地山岭险峻,道路狭窄,常有毒蛇出没,更有瘴气弥漫。蜀兵都染上瘟疫,面临不战而溃的危局。一位老者向诸葛亮献计说: “此地有瘴气密布,人若触之,乃可致死。”诸葛亮问如何是好,老者告之:“此去正西数里,有一隐士号万安隐者,其草庵前一仙草名韭叶芸香,口含一叶,瘴气不染。”诸葛亮依言而行,果真全军得以平安。他南征胜利回朝后,得知“韭叶芸香”就是家喻户晓的大蒜。8、“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二计,你能再举出三十六计中的两计吗?二、同步解读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9文章选自课文,课文虽是节选,但按情节发展的、,可分为四部分,即、,本段为情节发展的。10用文中词语回答司马懿的反应:、。11选文通过对司马懿父子的描写,交代了司马懿的心理,突出了司马懿、的性格。12选文对诸葛亮着墨不多,但很精彩。请从文中找出一表现他临危不惧、从容镇定的词语。13、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司马懿父子的性格特征。三、美文赏读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天下英雄惟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筋,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筋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裂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筋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14曹操认为可以称为天下英雄的是谁?15刘备听了曹操的话,为什么“吃了一惊”,还把筷子都掉在地上?16刘备怎样掩饰“失筋”的缘故?这表现了他具有怎样的性格?17翻译下列句子。天下英雄惟君与操耳。圣人迅雷风裂必变,安得不畏?18曹操既是一位军事家,又是一位诗人。他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在他的诗观沧海中。有几句诗表现他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胸襟。请写出是哪几句诗?(参考答案:1略2罗贯中;元末明初塑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开端、发展、高潮、结局3逃跑率领靠着这里是弹奏的意思完4能不被司马懿擒获吗?司马懿笑了笑,不相信,就让三军停了下来,自己快马上前,远远地望着他。5刘备、关羽、张飞6众官“尽皆失色”;诸葛亮临危不惧;司马昭的年轻气盛;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众官“弃城而走”的愚见;孔明的一番高见7成理成文即可8略9空城记、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兵临西城、临危施计、司马中计、孔明释计;高潮10笑而不信大疑退兵11对话;狡诈、多疑、自负12笑容可掬13老谋深算(多疑自负)年轻气盛14刘备和自己是天下的英雄。15一则被曹操点中心事怕被杀心惊,二则在曹操面前装做胆小,糊涂的样子,以蒙蔽曹操。点拨:意思对即可,使曹操不怀疑自己。16害怕雷声,狡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点拨:意思对即可。17意思对即可。能够称为英雄的,天下只有使君和曹操了。圣人认为雷声大作,狂风怒吼一定会发生变故,怎么不害怕呢?18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才称得上英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