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人体的免疫与稳态 第2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9436695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人体的免疫与稳态 第2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人体的免疫与稳态 第2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人体的免疫与稳态 第2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流行病的危害与预防目标导读1.结合教材P24“调查”及图218和图219,概述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常见症状。2.结合图220,通过阐明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和传播途径,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防治。3.阅读教材P2830,结合传染病的特点,了解常见流行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重难点击超敏反应、艾滋病的发病机理。一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免疫功能失调会导致各种疾病,请结合下列材料,分析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1超敏反应(1)概念:某些抗原类物质再次进入已免疫的机体时,发生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损伤的免疫病理反应,是一种非正常的、病理性的免疫应答,又叫变态反应,引起超敏反应的物质叫做变应原。(2)特点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对同一种物质,有人有超敏反应,有人没有反应,说明超敏反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超敏反应的人常有家族史,说明超敏反应具有一定的遗传性。(3)类型:根据免疫损伤的机理不同,分为型、型、型和型超敏反应四种类型。(4)完善下面型超敏反应发生机理图变应原进入机体:变应原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接触、注射等途径进入体内。产生抗体、致敏: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这一过程称为致敏。肥大细胞活化释放炎症介质:当相同的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与致敏细胞上的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炎症介质。出现超敏症状:炎症介质可引起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消化道及呼吸道平滑肌收缩,黏膜或腺体分泌活动增强等,出现各种临床症状。(5)防治主要措施:找出变应原,并尽量避免与其再次接触。根据超敏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干扰或切断其中某个环节,从而达到防治目的。2自身免疫病结合教材P27,思考自身免疫病的机理。(1)概念: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发生免疫反应达到一定强度,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或功能障碍。(2)发病机理:某些抗原和自身组织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性,当机体被抗原入侵产生抗体后,抗体在攻击抗原的同时,也会攻击自身组织。免疫细胞由于突变而失去原有的识别能力,将自身抗原误认为非己抗原而发生免疫反应。(3)常见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重症肌无力等。归纳提炼变应原引起的超敏反应与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反应的比较名称激发因素抗体分布反应时机反应结果超敏反应变应原,具有个体差异性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机体第二次接触变应原时发生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从而引发超敏反应体液免疫抗原,不具有个体差异性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就发生免疫反应抗原、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活学活用1下列关于超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B超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CT细胞是超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超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处答案A解析超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超敏反应主要与B细胞有关。二免疫缺陷病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会导致免疫缺陷病。请以艾滋病为例,探究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1免疫缺陷病的类型类型发病原因举例先天性免疫缺陷遗传因素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获得性免疫缺陷感染、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等艾滋病2.艾滋病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病。(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2)HIV生活史HIV与T细胞结合,脱去蛋白质外壳,核酸进入细胞。以HIV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病毒DNA,整合到人的染色体DNA上。病毒DNA转录生成mRNA片段,指导合成病毒蛋白质。新合成的病毒RNA和病毒蛋白质等又装配成更多的病毒。新的病毒通过出芽方式释放出来。(3)发病机理:HIV攻击人体的T细胞,结果导致T细胞杀伤力减弱,B细胞不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使免疫功能处于瘫痪状态,各种病原体则乘虚而入,最终导致患者全身衰竭而死亡。(4)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及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5)防治措施:目前还没有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物和措施,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艾滋病的关键。归纳提炼三种免疫失调疾病的比较类型特点基本原理超敏反应免疫功能过高将一些不是大分子的物质或正常机体不识别为抗原的物质识别为变应原,从而导致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将正常细胞视为变应原而加以排斥,从而发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缺陷病免疫功能过低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先天性免疫缺陷;HIV病毒侵入T细胞,T细胞大量死亡,使抗原的识别、呈递发生障碍,病人几乎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功能活学活用2回答下列关于艾滋病的两个问题。(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下列关于HIV的叙述,错误的是()AHIV必须生活在活细胞内B艾滋病是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CHIV可通过饮食、性接触、母婴、血液、接吻等途径传播DHIV破坏人体T细胞,导致机体无法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2)目前,我国预防艾滋病的形势仍较为严峻。下列和艾滋病患者的接触可能会感染HIV的是_。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与静脉吸毒者共用一支针管;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文身、文眉器械;输入含有HIV的血液;与艾滋病病人共用抽水马桶答案(1)C(2)解析艾滋病病毒是一种以单链RNA为遗传物质的逆转录病毒,因此变异能力强。HIV营寄生生活,必须生活在活细胞中。HIV攻击人体的T细胞,导致T细胞杀伤力减弱,特异性免疫功能逐渐丧失,结果使机体无法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和乳汁中,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而饮食则不会传播艾滋病。三流行病的危害与预防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人群中的许多人患了同种疾病,就称为疾病流行。流行病分为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请结合实例分析它们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传染病的危害和预防(1)传染病的现状许多传染病得到了控制:由于疫苗、抗生素、磺胺类药物、高效杀虫剂的使用,使脊髓灰质炎、鼠疫、霍乱等许多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消灭了天花。出现了新的情况: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病原体出现;开垦土地、砍伐森林引起出血热的发生和流行;按蚊由于气候变暖而大量繁殖,传播疟疾;人口频繁流动导致疾病的传播机会增加等。一些被控制的传染病死灰复燃,一些新的传染病相继出现或被发现。(2)传染病的预防思想上重视:要重视经常性预防措施的贯彻和实施。认真做好计划免疫是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按照科学的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这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在发生传染病或疫情后,要及早对病人、病原体携带者、与病人接触者、受感染的动物、疫源地等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发病率,防止疫情蔓延,这是为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2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1)非传染性疾病:不能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2)常见实例: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3)认真阅读教材P29表23,思考相关问题:传染病与非传染性疾病有哪些共同特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有哪些可用来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答案这说明传染病与非传染性疾病都具有流行性的特点。重视经常性预防措施的贯彻和实施,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和饮食习惯,不要乱用药物,以防止病菌产生耐药性等。除表中列出的外,分析非传染性疾病还有哪些不同于传染病的特点?答案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往往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a.饮酒、吸烟、饮食不卫生、缺乏体育锻炼等使人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和诱发恶性肿瘤;b.现代化城市的生活、工作环境,时间紧迫感等,导致人们精神紧张、忧虑,已成为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使冠心病发病率增加,这说明非传染性疾病受人们生活的物理环境影响较大。非传染性疾病能否用预防接种的方法来预防?答案不能,由于非传染性疾病不能在人群中传播,致病因子复杂多样,需要长期刺激才能发病,机体不能因为发病而获得免疫能力。(4)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在疾病发生前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从而免于发病。二级预防(“三早”预防):对于病因不明的疾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对于已发病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以减少疾病的危害。归纳提炼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比较项目传染病非传染性疾病概念具有传播性,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能使许多易感人群患病不能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常见实例艾滋病、霍乱、鼠疫、甲型H1N1、流感、SARS等恶性肿瘤、糖尿病等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分为三级预防活学活用3图中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C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问题导析(1)图中方法属于免疫治疗,通过注射抗体来增强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图中方法属于免疫预防,通过注射抗原使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抗体,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发挥免疫作用,使人体患病很轻或不患病。答案D当堂检测1中国学者研究发现雾霾中含多种病菌,部分会引起过敏和呼吸系统疾病。雾霾也是肿瘤的重要成因之一,特别是肺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呼吸道黏膜产生黏液溶解微尘和杀灭部分病菌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病毒侵入肺细胞后,免疫系统通过效应T细胞可导致靶细胞凋亡C一些微粒引起的超敏反应比较强烈,所以容易引起组织严重损伤D肺部癌变的细胞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增多是其容易扩散的主要原因答案B解析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A项错误;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B项正确;超敏反应不会导致组织严重损伤,C项错误;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扩散和转移,D项错误。2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C体内的B细胞数目显著减少D体内的T细胞数目增加答案B解析在胸腺内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称为T细胞,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也参与体液免疫,所以胸腺先天性缺失的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T细胞减少,B细胞无明显变化,无细胞免疫功能,但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3科学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可以作为免疫抑制剂,但是临床上不可用于治疗()A风湿性心脏病 B过敏性鼻炎C艾滋病 D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答案C解析风湿性心脏病和过敏性鼻炎都属于免疫功能过高,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属于免疫识别排斥反应,因此临床上都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降低免疫反应。艾滋病属于免疫功能过低导致的。4如图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人体内主要免疫细胞数量变化的过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艾滋病是一种_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_引起的。(2)图中A、B、C、D表示HIV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四个阶段,据图回答:A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_(填“大多数”或“少数”)病毒。B免疫缺陷病毒(HIV)浓度_(填“升高”或“降低”),T细胞浓度_(填“升高”或“降低”)。C_,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多。D人体免疫能力_(填“几乎全部”或“少部分”)丧失。答案(1)免疫缺陷免疫缺陷病毒(HIV)(2)大多数升高降低T细胞浓度降低几乎全部40分钟课时作业学考达标知识点一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1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超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超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超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B超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C超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机体首次接触变应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答案C解析超敏反应是由于免疫功能高,而对进入机体的抗原的识别范围大,将一些不是大分子的物质或正常机体不识别为抗原的物质识别为抗原,这些抗原称为变应原。超敏反应中的抗体与体液免疫中的抗体均由浆细胞产生,浆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而成的。2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答案D解析某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而引起的心脏病符合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的特点。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所以D项正确。A项是由细胞免疫而引起,B项属于超敏反应,C项导致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被破坏。知识点二免疫缺陷病3艾滋病是HIV感染所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疾病。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B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B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CHIV在繁殖过程中,利用其RNA和宿主的翻译系统合成病毒自身的蛋白质DHIV主要感染人体B细胞,导致机体对其他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抵抗力下降答案C解析艾滋病病毒侵入并破坏T细胞,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病菌、病毒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病毒是寄生生物,艾滋病病毒的增殖是利用自身的RNA和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通过逆转录、转录和翻译来合成病毒自身的RNA和蛋白质。4让人们谈之色变的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其存在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中,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艾滋病的传染性极强B生活中与患者握手易感染HIVC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D补牙时,可因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未消毒的器械而感染HIV答案B解析艾滋病传染性极强,是由HIV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握手不会传播艾滋病。知识点三流行病的危害与预防5给健康婴幼儿接种卡介苗(抗原),目的是使婴儿体内产生()A浆细胞 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 D抗体答案C解析卡介苗作为抗原进入婴幼儿体内,引起免疫反应,产生了浆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抗体在婴幼儿体内存在的时间较短,记忆细胞存在的时间很长,当再次被同种抗原侵入时,记忆细胞可迅速作出更强的免疫反应。6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答案C解析注射乙肝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形成特定的淋巴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如果有同样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再次免疫应答。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目的就是激发机体再次免疫应答的机制,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7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毒素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答案A解析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毒素,人们食入和吸收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出现头昏、呼吸困难和肌肉乏力等症状。因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的症状可通过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是因为肉毒杆菌抗毒素(抗体)可与该美容制剂(含有肉毒杆菌毒素,属于抗原)相结合,形成凝集沉淀,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因此C、D两项错误;肉毒杆菌抗毒素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毒素,并非凝集素,故B项错误。高考提能8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而损伤自身,调节性T细胞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下图所示)。下列疾病或应用中可能与Mcl1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数量减少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A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C系统性红斑狼疮D艾滋病答案C解析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应该降低免疫力,与Bim蛋白有关,A错误;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不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Mcl1蛋白活性被抑制,使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自身免疫病,C正确;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D错误。9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正常免疫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超敏反应A BC D答案B解析(1)为超敏反应;(2)为免疫缺陷病;(3)与(4)机理相同,当外来病原体进入机体时,免疫系统在攻击病原体时,误将自身成分当作抗原进行攻击,从而引起某些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5)为细菌外毒素进入人体后的正常免疫。10艾滋病是危及人类生命的顽症之一,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图1表示人体对HIV的免疫过程以及HIV在宿主细胞中的增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1所示的HIV主要侵染的A细胞是_,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该细胞的主要作用是_。根据图示信息,HIV能特异性地侵染A细胞,这主要与A细胞膜表面存在HIV的特异性_有关。(2)图2所示为HIV侵入人体后,早期人体血液中HIV数量的变化,早期HIV数量减少可能与人体的_免疫能力还比较强有关。请在图2中绘制出相应时间内HIV抗体数量的变化曲线。(3)HIV疫苗被认为是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工具。2009年9月泰国研究人员宣布已开发试验的一种“联合疫苗”可将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降低31.2%,这是人类首次获得具有免疫效果的艾滋病疫苗。艾滋病疫苗具有降低HIV感染风险功能的原因是_,但从研究数据看疫苗的预防效果不太令人满意,这可能与HIV_有关。答案(1)T细胞识别与MHC分子结合的抗原并将其呈递给B细胞受体(2)特异性(或体液免疫和细胞)曲线如图所示(3)注射疫苗能诱导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容易发生变异(突变)解析(1)HIV主要侵染人体的T细胞,这与此类细胞膜表面存在相应的特异性受体有关;T细胞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具有识别与MHC分子结合的抗原并将其信息呈递给B细胞的功能。(2)在HIV侵入人体的初期,人体可以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随血液在人体内的扩散,在此过程中体内产生HIV抗体,之后,随着T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HIV抗体数量下降。(3)HIV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它容易发生突变,这为疫苗的研制带来了困难。11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由各种病毒引起的大规模传染病,近几年爆发了非典(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科学家对病毒形态结构、繁殖特点和传播方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1)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属于病毒,它们的结构简单,由_和_组成,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的生物体细胞内,这种生活方式称为_。(2)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混合型重组流感病毒,此病毒发生重组的是_。(3)下表是各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传染病主要传播方式非典型性肺炎接触传播乙肝艾滋病体液传播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4)某地对一段时间内流感发病情况做了统计(如图所示)。图中曲线在a点前快速上升的原因是_,a点以后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形成了_。(5)有些人在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预防以及治疗初期,会选择服用抗生素,你认为这种做法合适吗?利用生物学知识说明理由。_。(6)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爆发后,墨西哥人为提醒人们预防甲型H1N1流感,给城市的雕塑上戴上了口罩。戴口罩是一个很好的预防措施,写出除此以外另两个预防措施。_。答案(1)蛋白质核酸寄生(2)RNA(或遗传物质;基因;核酸)(3)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空气(飞沫)传播(4)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抗体(5)不合适。理由是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6)注射疫苗;采用隔离措施(或定期消毒;避免手部接触眼、鼻及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解析(1)病毒的结构比较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病毒自己不能独立存活,需要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的活细胞中。(2)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3)乙肝主要通过饮食、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是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4)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加,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速度加快,以后发病人数减少是因为经过治疗人体产生了抗体所致。(5)抗生素是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一类代谢产物,主要作用于细菌。(6)防治传染病传播的方法主要有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等。个性拓展12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频繁爆发了禽流感疫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已经设立了专门的防治基金。科技部宣布我国已研制成功人用禽流感疫苗。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当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时,较好的治疗方法是直接注射康复者的血清,因为血清中含有抵抗该病毒的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可以由_细胞分化而来。(2)禽流感病毒存在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两种类型,某同学想探究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是否可以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写出实验原理,补充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实验目的:探究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是否可以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实验原理:通过接种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_;当_入侵时,机体_。实验材料和用具:健康家禽若干只、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不含病毒的特殊培养液、注射器等。(提示:可用特殊培养液配制一定浓度的禽流感病毒,但浓度和剂量不作要求)实验步骤:第一步:取健康家禽若干只,均分为两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第二步:_。第三步:一段时间后,_。答案(1)B细胞和记忆(2)实验原理:可刺激家禽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由于有记忆细胞,会更快地产生数量更多的浆细胞以产生大量的抗体用于抵抗病毒的入侵实验步骤:第二步:给甲组注射适量用特殊培养液配制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给乙组注射等量特殊培养液第三步:再分别给甲、乙两组注射等量的用特殊培养液配制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观察两组家禽的生活状况解析(1)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可以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2)通过接种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可刺激家禽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入侵时,机体由于有记忆细胞,会更快地产生数量更多的浆细胞以产生大量抗体用于抵抗病毒的入侵。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第二步:给甲组注射适量特殊培养液配制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给乙组注射等量的特殊培养液。第三步:观察实验结果,即一段时间后,再分别给甲、乙两组注射等量的用特殊培养液配制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观察两组家禽的生活状况。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