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6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9425138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6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6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6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琵琶行并序 学习目标1、 了解诗人白居易及“行”这种文体的特点,了解古典诗歌中序和诗的关系,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背诵文中的名句。2、 学习互文、衬托等写作手法,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3、 根据音乐的表现力把握琵琶女的思想感情,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学法指导1、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为理解作者情感做准备。2、 反复诵读,进入诗歌意境,激发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感知诗人的情感。3、 感受第一次的琵琶声是怎样的,重点诵读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并将它依据旋律的变化分成四段乐曲,体会每一段乐曲中演奏者的情感。4、 思考琵琶女的情感变化和琵琶女身世遭遇是如何应对的。5、 把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和诗人的身世遭遇进行对照,理解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时理解塑造琵琶女和诗人两个形象的现实意义。高考导航1、“暮去朝来”“秋月春风”等成语是高考成语题考察范围内的词,要理解其含义和用法。2、“明年”“因为”“颜色”等文言词语要掌握其含义3、学习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评价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是古代诗歌鉴赏题考查的热点。4、本诗中的很多名句是高考名句名篇默写的重点。预习:1、作者作品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人。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因越职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历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等。会昌六年(846年)去世,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诗文俱佳,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其诗语言通俗,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被后人称为“诗王”“诗魔”。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葬于龙门山。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2、文题解读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4、 背景探寻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朝廷宦官专权跋扈,藩镇割据作乱,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他为官有“兼济天下”之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喻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5、 知识链接 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名。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琵琶行中出现的成语:1、千呼万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2、切切私语(现作“窃窃私语”)“在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指在暗中小声说话。3、珠盘玉落“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动听。4、整衣敛容“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现指整理衣服,收起笑容,脸色严肃起来。5秋月春风“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6暮去朝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比喻时间过得很快。7、门前冷落“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极少。也作“门庭冷落”。8、杜鹃啼血“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本指杜鹃啼鸣,形容鸟类啼声的悲苦。 9、司马青衫“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司马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形容十分悲伤。 10、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怨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本来指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愁怨,后来引申为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感情,或比喻某种高尚行为给予人们的深刻感受。11、同是天涯沦落人指同是飘泊沉沦在他乡异域的人。12、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逢即成知己,不必要从前认识才算故人。意谓一见如故。预习导学1、作者简介:白居易,字_,号 。晚年号_ _ 。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 _ 诗人。人称“ ”。他和好友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_ _ ”运动,主张“_ _ ,_ _ ”。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其艺术成就最高的长篇叙事诗是 、 。著有 。2、给加点字注音:浔阳( ) 枫叶( ) 瑟瑟( ) 迁谪( ) 慢捻( ) 霓裳( )六幺( ) 嘈嘈( ) 幽咽( ) 暂歇( ) 乍破( ) 收拨( ) 裂帛( ) 钿头( ) 银蓖( ) 水浆迸( ) 呕哑( ) 嘲哳( ) 转徙( )3、翻译下列加粗字词:感斯人言 ( ) 凡六百一十六言( )东船西舫悄无言( ) 自言本是京城女( )转徙于江湖间( )转轴拨弦三两声( ) 却坐促弦弦转急( ) 因为长句 ( ) 初为霓裳后六幺( ) 为君翻作琵琶行( )商人重利轻别离( )铁骑突出刀枪鸣( ) 整顿衣裳起敛容( )低眉信手续续弹(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学习研讨1、诗中小序有什么作用?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2整理诗歌结构,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1)江头送客闻琵琶 2)江上聆听琵琶曲 邀见歌女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3)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沦落悲苦心境 4)同病相怜伤迁谪 5)重闻琵琶青衫湿3、全诗写琵琶女演奏写了几次? 三次: 第一次:“主人忘归客不发”惊异(暗写、略写) 第二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醉(明写、详写) 第三次:“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伤悲(明写、略写) 第一曲:悲凉、伤感:4、思考:写琵琶声的作用是什么?是怎么写的? 作用: 1、引出琵琶女,开启下文; 2、激发诗人好奇感,为下文诗人的“邀见”做铺垫,写出了主客由“悲”而“喜”的心情。 方法:(以人衬声、以景托声) 间接描写、虚写 第二曲:雄浑、激昂、大气 江心聆听琵琶曲,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 思考: 结合文章第三段内容我们能否发现琵琶女曲调的起伏变化,从而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教师点拨:“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此时琵琶声欢快明朗,清脆悦耳,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春时代。“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年轻的她色艺超群,名噪京华;“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动乱,“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银瓶乍破水浆迸”至“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高涨,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轻别离”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也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的愤怒控诉!第三曲:凄凉、悲伤 思考:本节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技艺时,用了哪些手法? 正面描写:描写其演奏过程。 1)运用比喻、通感、博喻 A、形容乐声急骤粗重 B、形容乐声急切清细 C、形容乐声清脆圆滑 D、形容乐声宛转流利 E、形容乐声低回不畅 F、形容乐声低沉停顿 G、形容乐声激越雄壮 H、形容乐声戛然而止 2)描摹声音:“嘈嘈、切切、间关”等。更增加了语言的音乐感。 3)叙议结合,妙语点睛,曲中带情。 侧面描写: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通过听众的反映、环境气氛来衬托琵琶声强烈的艺术魅力。 诗人与琵琶女虽不是一个阶层的人,但是两人遭遇的感觉相似,同是盛极而哀的“天涯沦落人”,两人虽是偶遇却似知已。诗人在第四段细述浔阳城的环境特点,虽未指斥朝政,却语语不满,字字牢骚,如此来表达郁闷悲愤的心情,这恰好说明了为何诗人能够深悟琵琶女所谈之曲。琵琶女感我“此言良久立”,她在思何?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同情她,她亦怜惜诗人,两人感情相通、相互了解,“更坐弹一曲”,“凄凄不似像前声”,溶进了他的遭遇不平的愤懑之情,而诗人听曲如听诉自身遭遇,在极富感染力的乐曲中,他泪湿青衫,任情奔溢。5、本诗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合作探究1、找出诗歌中你最喜欢的描写音乐的句子,并任选一角度加以鉴赏。(如修辞、用字、正侧面描写等) 2、“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诗人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请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诗歌中对琵琶女的描写来阐述。 课外搜集整理中外名著中描写声音的经典片段。琵琶行同步测试一、基础知识选出下列红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湓(pn)浦口水浆迸(bng)呕哑(u y) 悯(mn)然、贾(ji)人轻拢慢捻(nin)嘲哳(zho zh)荻(d)花、恬(tin)然 声声思(s)钿(din)头银篦(b) 铁骑(j)、六幺(yo)虾蟆(h m)陵转徒(x)铮铮(zhng zhng)2与例句中红色词意义相同的一项分别是凡六百一十六言()、气度不凡、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项脊)轩凡四遭火、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命曰琵琶行()、遂命酒、奉命于危难之间、民不堪命矣、时人因其前殿位于阿房,故以阿房命之低眉信手续续弹()、烟涛微茫信难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口雌黄、余固笑而不信也六百一十六言()、七言律诗、自言本是京城女、东船西舫悄无言、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3下列各句中不具备 “互文”特点的一句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B主人忘归客不发C秦时明月汉时关D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4下面描写乐曲演奏的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B“大弦”“小弦”两句既用“嘈嘈”“切切”这样的叠词摹声,又用“如急雨”“如私语”比喻,使乐曲旋律形象化。C“间关”之声,婉转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D“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休止时,另外传达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5从下面选出一个从侧面描写琵琶弹奏精彩的句子。(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C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6、阅读琵琶行一诗的小序,回答题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下列词语中红色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湓(pn)浦口琵琶(p)、贾(ji)人遂(su)命酒、悯(mn)然转徒(x)、恬(tin)然 迁谪(zh)比较下列两组句中红色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听其声遂命酒问其人命曰琵琶行、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相同。、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不同。、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不同。、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相同。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到古代官职制度。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这三个词都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拜、除等。、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二、下面是一首白居易写的另一首诗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试与琵琶行作比较: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思想内容相同点:_不同点:_表现手法相同点:_不同点:_参考答案1B 2 3B 4A 5B 6a. 第二年b.铿锵脆亮c.原为琵琶高手的姓名,后代指精通琵琶的人。d.姿色e.托身,这里指出嫁。f.畅快g.忧郁的样子h.于是作了j.总共字二、思想内容,相同点:都写了乐伎歌女的悲惨命运,也都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同情。不同点:夜闻歌者只是较客观的叙述描绘,也没有交代歌女的身世。琵琶行写了琵琶女的身世,也有诗人自身遭遇的深切感受,反映的社会现实更为深广。表现手法,相同点:都用秋月来渲染气氛,都压入声韵,显示了两诗的基调的凄凉压抑。不同点:琵琶行运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绘声绘色地描写难以言状的音乐;夜闻歌者只概括地写出歌者声调的“愁绝、凄切”。另外,琵琶行对琵琶女的外貌描写只作概括,而夜闻歌者对歌女的外貌描写却很细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赏析 听 筝 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 “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