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前移至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09236537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指导前移至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作文指导前移至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作文指导前移至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指导前移至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作文是为了发展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而阅读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应多以课文为例,因为作文的各环节都可以在课文中找到学习借鉴的例子,且不同学段都可以从课文中习得相应的书面语言运用方法。 关键词作文;阅读;课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1-0001-06 作者简介毛冬梅(1969),女,广西来宾人,本科,来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小学高级。 作文涉及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多方面的内容,作文指导就是让学生理解、接受与此相关的知识、方法,并运用于他们的作文实践中。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作文指导前移至阅读教学”的策略,利用好课文这个“例子” 从作文的各环节进行具体指导,收到不错的成效。本文将主要从发展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充分利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遇到的困难,学生动笔前的指导应重在激发表达欲望等方面进行阐述。 HTH一、作文,就是发展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HT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与内容”第8条关于作文的表述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作文,培养的就是学生的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也存在差异。口头语言的特点是:用词范围比较窄,句子比较短,结构也比较简单,还可以重复、脱节、颠倒、补说,也可能出现“这个、那个”之类的废话。书面语言的特点是用词精确,结构严谨,有很强的条理性,有清晰的脉络,它比口头语言规范、严谨、连贯、丰富、细致。因此,用口头语言表达难度一般小于用书面语言表达。对于书面表达,不光是学生内心有抵触、不喜欢,成年人也不喜欢。口头上说得头头是道,一旦要求用书面表达,许多人就头痛不已。 作文教学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发展相辅相成,书面语言运用建立在口头语言运用的基础上,但仅有后者还远不够。要想达到规范、严谨、连贯、丰富、细致的要求,主要还是需要通过不断学习书面语言运用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课程性质”的首句就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理应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运用的范例。 HTH二、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HT 如何组词、造句、构段、谋篇?学生头脑里原本没有这些东西,这些词汇、句式、段式、篇章结构的“格”如何才能逐渐“植入”学生的头脑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第二、三学段的作文训练称为“习作”,“习”即学习、模仿、实践的意思。学习、模仿的是别人所写的好文章,这离不开阅读。阅读包括课堂上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和课外的自由阅读。 “得法于课内。”“法”即作文的方法。课内,在教师的指导下,习得作文的方法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方法;从课文中积累作文的语言材料丰富的词汇,精彩的句段、优美的篇章。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教师对文章中的精彩句段,关键词句,写法上的独特之处,新颖的句式,富有想象力的修辞表达,通过比较、增删、补换、感情朗读等方法,让学生体悟表达的优劣,慢慢积累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方法,成为“厨艺”高超的“巧妇”。其次,让学生熟读背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成为“有米”的“巧妇”。再次,学以致用,形成言语能力,及时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表达仿说仿写。 “得益于课外。”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内所习得的方法的理解,丰富他们原有的表达方法,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另外,课外的阅读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更多的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大量的阅读可以让一个人的心思细腻。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更多的是学会对生活、自然、社会的观察、品味和思考,这一点对学生写好作文极其重要,这种观察、品味和思考是否敏锐、高尚、全面、深刻,直接影响学生作文内容的质量高低。一个学生如果能博览群书,他就会比别人更注意观察生活、自然、社会,就会更喜欢思考,也会有更多独特的发现、感悟和见解,表达的欲望比别人更强烈,作文内容更丰富多彩。 HTH三、作文指导以课文为例优于抽象讲授HT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沿袭这样的模式:教师布置作文教师指导写作文学生写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多是放在学生动笔写作文前这个时间段,主要是从审题、选材、表达技巧等方面去指导。由于时间有限,教师能做到的也就是泛泛而谈,很多都是抽象的讲授,比如“题目要吸引人”“内容要具体”“人物描写要细致”,等等。其实这样的指导对学生写好作文帮助并不大,有效性也不高。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要想让学生明白“内容具体”“语句生动”“用词准确”,等等,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时注意“读写结合”,抓住课文里一个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内容具体”“语句生动”“用词准确” “过渡自然巧妙”等。如果按这样的思路去做,每一篇课文在表达方法上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每一篇课文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的好例子,就可以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学生就会从许许多多的例子中学会怎样写作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这样的作文教学理念指导下,不论是作文指导的次数,还是作文指导的质量都比原先有了巨大的变化。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越来越高。 HTH四、作文的各环节都可以在课文中找到学习借鉴的例子HT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中的保留篇目少年闰土为例进行分析。 立意。鲁迅先生通过叙写自己儿时与少年闰土相处的平凡事情,表现了作为阔少爷的“我”与海边少年闰土在生活空间及见识方面的巨大差异,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羡慕、向往。该例子可以让学生领悟到: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从普通的事情中,挖掘出蕴含其中的独特价值,解决作文无话可写、无情可抒的问题。 选材。鲁迅与少年闰土相处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事情,为什么作者唯独选取了闰土海边生活的四个事例?该例子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最能表现人物特点,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材料,就是优先选择的材料。 布局谋篇。这篇课文在布局谋篇方面可学习借鉴的真不少:通过写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同样是运用对比的写法,鲁迅先生就显得技高一筹,把闰土与 “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对比,一抑一扬,闰土的特点就更鲜明了;把“我”的思想情感变化作为文章很重要的一条线索,通过写 “我”的思想情感变化来衬托闰土的见识丰富、聪明能干;文章一开头直接描绘“看瓜刺猹”的场景,鲁迅把自己对少年闰土印象最深的一幕放在了最前面来写,很独特新颖。 遣词造句。本文很成功的两个场景的描写是“沙地捕鸟”“看瓜刺猹”。作者对动作进行连续的描写,还写到了景,写了声音,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整段描写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让人如临其境。对场景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一直是大多数学生所欠缺的,学生的作文很多时候是叙写,而不是描写,因此作文不生动形象。文中的这两个场景描绘是学生学习借鉴的好“例子”。 HTH五、不同学段都可以从课文中习得相应的书面语言运用方法HT 第一学段(12年级),以写话为训练的重点,积累、运用学到的词语,学习运用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背诵,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文本中的词语、句子,学生能记住的好词佳句越多越好;在积累的基础上,还可让学生仿说仿写。低年级的教材中,这方面的提示很明显、很多。比如,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5课夏夜多美课后“读读说说”“青青的假山”“青青的CD#5”。第24课画家乡课后“读读说说”“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CD#5那么CD#5,那么CD#5。”除了依据教材的要求进行训练外,还可以挖掘教材中其他可学习的例子。比如,二年级下册第21课画家和牧童,除了课后的“读读写写”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领悟、模仿下面这种表达方法(设计如下): (出示三组句子) 1.“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2.“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3.“画错了,画错了!”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 “画错了!”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 师:仔细观察,看看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师:反复朗读,想想哪个句子写得更好? 师:你能不能学着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感悟到:相同句子的重复使用,可对所要表达的意思、情感起强调作用。因为在具体的语境里,有具体可感的例子,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种表达方法;如果没有例子,想让二年级的学生理解重复句的表达效果,难度可想而知。由此得出结论:借助阅读教学,就可以经常性地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写话的训练。 第二学段(34年级),训练的重点是段,但对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仍然要一以贯之,要求学生积累。从中年级开始,虽说有的课文后面会有一些关于学习文章表达方法的提示,但是,这些提示一般都比较笼统。课文中还有很多精妙的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习借鉴,但教材中并没有提示,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多费些功夫去挖掘。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盘古开天地中的第四自然段,全段都围绕“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句话来写,利用这个自然段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的表达方法有:“总分”构段方式,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相似的句式反复使用;大胆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词语搭配;分号、省略号的运用;等等。四年级上册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第四、五自然段,其构段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学习“但是”这两个自然段前半段分别写台湾青年、李博士理应怎么做,然后用 “但是”来一个转折。这样的表达方法更能突出台湾青年、李博士心系大陆青年,把家人、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更充分地表达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前面所举两个例子,都需要教师备课时认真挖掘教材,才不至于错失这样好的习作指导机会。 第三学段(56年级),以篇为训练重点。在此主要探讨如何落实课标中的“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这两点要求。 积累素材,立意,选材。很多学生作文时觉得无话可写,总觉得每天的生活都是单调的重复,没什么内容值得写。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大家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教会学生“怎么写”,而不是首先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提炼主题很重要。怎么从寻常的生活琐事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这要求学生观察生活时要用“心”,“心”到了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并且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普通平凡的生活,因为观察者有一颗敏感的心,就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七彩的生活赋予了人们喜怒哀乐十分丰富的情感,值得一写的事物太多。要想让学生明白这些,抽象的讲解是低效的,有效的方法则是利用好教材中课文这个例子。大部分的课文都是绝佳的范例,好例子几乎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比如,五年级上册窃书记钓鱼的启示等,六年级上册的山中访友少年闰土等。 布局谋篇。高年级的习作训练以篇为主,怎么构思?怎么组织材料?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可以使相同题材的文章质量提升许多。也许有些人会觉得这个要求对小学生来说是不是太高了。其实,如果依托好课文这个例子,就会化难为易。教材中有很多构思精妙的例子。比如,“悬念式”唯一的听众草船借箭穷人等;“对比式”少年闰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圆明园的毁灭(情感对比)等。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精妙的布局谋篇的范式,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其中的某一个范式就会自然而然地为学生所用。 遣词造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是高年级的习作训练重点之一。生动具体、细致传神的描写是达到这个要求的有效方法,也是区分作文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做好这一点必须具备“技巧”“原料”两样东西,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巧”和“米”灵活多样的表达技巧、丰富的语言积累。如何遣词造句,这是作文教学的难点,并始终是所有学段习作训练的重难点。赏析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也因此成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感悟文本语言的精妙?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分析,或是机械地让学生反复诵读,虽说也会取得一些成效,但学生的感悟不深。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使用“对比”这个策略,效果十分明显。常言道:“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没有比较,没有参照物,就无所谓优劣。如少年闰土教学片段: 出示描写“看瓜刺猹”的句子。(幻灯片) “月亮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蹿走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1.自由地用心品读,你仿佛看到什么?指名说。 2.如果老师把原句改成下面的句子,请你再读一读,脑海里呈现出的画面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哪一种表达好?指名说。 “猹在咬瓜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 3.师小结:在这里,作者写到了景物,写了声音,写了一连串的动作,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描写很细致,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把“看瓜刺猹”这件事写具体生动了,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4.全班再感情朗读文中的句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HTH六、利用课文这个例子指导学生修改习作HT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学生作文很难一次就达到要求,反复修改方能不断完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对此,教师们都不会有异议,但有不少的教师因为教学时间少等原因,并没有太重视指导学生修改习作,反而总是抱怨学生作文太糟糕。 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习作?除了学生写完作文后安排相应的作文讲评课以外,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随时对学生进行习作修改的指导。这种指导要建立在教师对本班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比较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清楚学生做得比较好的有哪些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什么。这样才能针对存在的问题随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如,内容不具体、不生动是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留心教材中的好例子,并利用这些例子让学生“对比” 自己的作文,从中发现差距,理解怎样写才是做到了“内容具体”“语句生动”,然后再修改自己的习作,或是与他人一起修改。经常进行这样的习作修改指导,学生作文内容不具体、不生动等问题就一定能得以解决。从读中悟改,从改中悟写,读、写、改紧密结合,让学生真正掌握写好作文的方法。当然,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地强化指导,方能看到比较明显的进步。另外,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不能要求面面俱到,一个阶段或一节课抓住一个主要问题进行指导,力求每课一得,长期累积就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HTH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们遇到的两个难点问题HT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觉得最难的有两点。一是对教材的解读难。在备课时,很多时候教师自己发现不了课文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方面的精妙之处。这也印证了“形式对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这个观点。这需要集体备课来解决,同伴之间经常交流自己在备课时的“发现”。二是教学设计难。即使是看到了课文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方面的精妙之处,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即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两者怎么结合才更好。 如何发现课文在表达方面的精妙之处?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永正说:“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一段文字、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每篇课文都有它的精妙之处,而且都可以从读中去发现。”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上几个来回。”“来”的路,即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解读,了解文章所写的大致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情感;“回”的路,即从思想内容再回到语言文字,就是学习作者为了写好这个内容,表达好这个思想情感,是怎么运用语言文字的,即把握作者的思路,看看作者是怎么选材、怎么组织、怎么表达的,从读中学写。当前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有“来”无“回”,或者重“来”轻“回”,这其实只走了阅读教学的一半路程,这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是极为不利的,也往往造成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浅尝辄止,对文章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不到位。 教学设计要围绕着文本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进行。两种教学设计的对比: 第一种:透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思想”。 第二种:透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思想” 围绕“内容思想”学习 “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遣词造句) 实践中,我们一般是这样来安排第一、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感情基调。 第二课时:围绕“内容思想”,学习 “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即如何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形式”如何服务于“内容”,二者如何完美结合;感情朗读课文,加深对“内容”和“形式”的理解。 HTH八、学生动笔前的指导应重在激发表达欲望HT 学生即将动笔写作文前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多数教师是从写作方法、技巧等方面去指导学生,但实际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我市金秀县潘海珍老师的“情境再现,自主作文”课题研究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在学生动笔作文前,她会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过程、体验生活、有所感悟,然后顺势让学生动笔写作文。我有机会观摩了她执教的几节作文课,学生表达的欲望很强烈,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写作冲动,所写的作文内容都比较具体,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作文写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表达的情感特别真实。不少教师也都有过这样的教学经历,“六一”儿童节到了,班里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动笔写作文,写出来的作文质量都比较好。 让学生有话想写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而辞发”,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出现都是源于作者受到强烈的情感驱动创作而成的。作文前教师最应该做的是让学生“情动”起来,让他们想说、想写。教师干巴巴的有关作文方法技巧的指导无法激起学生写作的愿望。试想,在作文课前学生上的也许是数学课、体育课,学生此时也许还沉浸在上一节课的情境中,这时却叫他们动笔写一篇作文,除非是特别优秀的学生,不然多数学生这时是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写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每一次作文的训练内容,精心地创设与之匹配的写作情境,可以通过教师充满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或表演活动,或播放多媒体课件等等,让学生融入此情此景后再动笔写,效果自然大不一样。 观察,发现学生作文的困难;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实践,检验自己的假设;反思,总结得失;改进,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菖蒲,桂芳.读写结合,以写促读J.北京教育,1994(Z2). 2王盛芳.读写紧密结合 改革语文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999(6). 3李希才.读写结合 发挥语文教学的整体效能“读中学写”教改实验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教育,1999(4).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