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复习重点(最新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9190919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复习重点(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复习重点(最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复习重点(最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基本组织 (Basic tissue)第1节 概述一、细胞连接(cell juntion)是细胞相邻面的胞膜和胞质特化成点状、斑状或带状的连接区,使细胞紧密排列或相互沟通。(一)紧密连接(tight juntion):分布于上皮细胞、心肌闰盘处。是两排镶嵌蛋白颗粒形成的紧密粘着。(二)中间连接(intermediate juntion):常见于上皮细胞、心肌细胞等细胞间,为长短不等的带状连接。在单层柱状上皮细胞间,常位于紧密连接下方。(三)桥粒(desmosome): 为大小不等的点状连接。多见于上皮细胞、心肌闰盘处。细胞间有宽约2030nm的细胞间隙,内含低密度的丝状物。附着版:在构成桥粒的两个相邻细胞膜的胞质面附有电子 密度较高的盘状结构,称为附着版。(四)缝隙连接(gap junction)又称通讯连接。是一种较大的平板状连接。分布:存在于胚胎和成体的多种细胞间,如:上皮细胞、肌细胞间、骨细胞间、神经细胞间。结构:处于两细胞间的区域狭窄,仅有23nm。在连接处有众多连接点,在每个连接点的两个细胞膜中各镶嵌着6个亚单位。功能:1、供细胞间离子交换和某些小分子物质以及传递化学信息、协调细胞功能。 2、在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间经此连接传递电冲动。 3、与细胞分泌、增殖和分化等功能有关。二、细胞游离面的特殊结构(一)细胞衣(cell coat):是由组成细胞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伸出的糖链组成。结构:电镜下,为分布于细胞膜外表面的一层高电子致密层。如: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向外突出形成的微绒毛处的细胞衣最明显绒毛状结构。功能:粘着、支持、保护、物质交换和识别。(二)微绒毛(microvillus):为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直径为0.1um,是电镜下结构。具有吸收功能的细胞微绒毛较发达,如:小肠的吸收细胞、肾近端小管的上皮细胞游离面,微绒毛整齐排列,形成刷状缘。(三)纤毛(cilium)是由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能摆动细长突起。结构:表面为细胞膜,内部的细胞质中有纵行排列的微管,由纤毛基部直达顶部。微管周围有9组二联管,中央有2条单独的微管。功能:具有节律性摆动的功能。(四)质膜内褶(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是由上皮细胞基底面的胞膜向胞质内褶入所形成。内褶间胞质内含有许多纵行的线粒体。功能:扩大细胞基底面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三、基膜(basement membrane)分布:上皮组织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间、肌纤维与结缔组织间。化学成分:主要为糖蛋白。功能:1、对细胞起支持、连接和固着等作用。 2、具有选择通透性。第2节 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1、组织:(tissue)是指结构相似、功能相关或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集合而成。2、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由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1)分布:机体表面、体内各种有腔器官的腔面。2)结构特点:细胞形态规则、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具有极性。可分为游离面和基底面。(3)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4)类型:按细胞层数分:单层和复层;按功能分:被覆和腺上皮;按细胞形态分:扁平、柱状、立方。一、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一)单层上皮(simple epithelium)1、单层扁平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内皮:分布在血管、心脏、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的单层扁平上皮。2、单层立方上皮(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形态结构特征:细胞近似立方形,胞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有的立方细胞基底面形成质膜内褶;细胞侧面形成侧突而成指状嵌合。分布: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处。功能:分泌、吸收。3、单层柱状上皮(simple columnar epithelium)形态结构特征:由棱柱状细胞组成,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等器官的腔面。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pseudostratified ciliated columnar epithelium)由一层柱状、杯形、梭形和锥形等不同形态细胞构成,柱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细胞形态、胞核位置和细胞高矮不一,但细胞在同一基底面。5、变移上皮(transtional epithelium)分布: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处。特点:厚度、形态、细胞层数随器官的收缩或扩张而变化。功能:防止尿液侵蚀。二、复层上皮(stratified epithelium)1、复层扁平上皮(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分布:皮肤的表皮、口腔、会厌、声带、食管、阴道、鼻前庭的腔面。结构:由深至浅分为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和表层细胞。类型:非角化复层扁平细胞、角化复层扁平细胞。2、复层柱状上皮(stratified columnar epithelium)由两层以上细胞组成。二、腺上皮和腺(一)腺的分类: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二)外分泌腺的分类和结构1、根据腺细胞数量分:单细胞腺;多细胞腺2、根据导管部和分泌部的形状分类单管状腺:单直管状腺;单曲管状腺;单分支管状腺。单分支泡状腺复管状腺:分泌部为弯曲的管状。复泡状腺或复管泡状腺:复囊状腺3、根据外分泌腺的分泌物性质分浆液腺黏液腺混合腺4、根据腺细胞的分泌方式分类全质分泌腺:细胞在分泌前胞质中堆积大量的分泌物,胞核固缩,细胞器消失,细胞解体并随分泌物一同排出。顶质分泌腺:指细胞内的分泌颗粒聚集在细胞顶部,连同于顶部胞质一同释放脱落。如:乳腺、大汗腺、耵聍腺等。局质分泌腺:是指腺细胞的分泌颗粒,以胞吐方式排出分泌物。如:胰腺外分泌细胞、腺垂体细胞等。三、上皮组织的更新和再生上皮组织具有较强的再生和更新能力。在生理状态下,上皮细胞不断地衰老、死亡和脱落,并由新生细胞不断地补充更新。如:小肠上皮细胞25天更新一次,而表皮细胞约12个月更新一次。第3节 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一、固有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proper)(一)疏松结缔组织(loose connective tissue)又称蜂窝组织。分布于器官之间、组织之间以及细胞之间。具有连接、营养、防御、保护、支持、修复功能。1、细胞(1)成纤维细胞(fibrolast):为疏松结地主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可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生成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也可合成和分泌基质的的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等成分。纤维细胞:机能静止时的成纤维细胞。特征:成纤维细胞有趋化性,即在趋化因子(如:淋巴因子、补体等)的吸引下,能缓慢定向移动。(2)巨噬细胞(macrophage):细胞星形或梭形,胞质丰富,呈嗜酸性,含有很多吞噬体或吞饮小泡,胞核卵圆形或肾形,着色较深。功能:趋化性和定向运动。吞噬作用:巨噬细胞能识别异物、细菌、衰老变性细胞或可溶性物质。合成和分泌:巨噬细胞可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溶菌体、干扰素、补体、白细胞介素-1等,参与机体防御功能。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3)浆细胞(plasma cell):细胞卵圆形和圆形,胞质丰富,嗜碱性,胞核圆形;胞质内含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分泌小泡。功能:合成、贮存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参与机体体液免疫。(4)肥大细胞(mast cell):常分布于身体易接触外界抗原的部位(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常沿着小血管、小淋巴管分布。功能:参与过敏反应。(5)脂肪细胞(fat cell):常见单泡脂肪细胞,多沿血管单个或成群分布。功能:合成、贮存脂肪,参与能量代谢。(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undifferentiated mesenchymal cell):常分布于小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周围。形态同成纤维细胞,在炎症或创伤修复过程中,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可增值、分化成为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2、纤维:有三种,即胶原纤维(collagenous fiber)、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1) 胶原纤维(collagenous fiber):新鲜时呈白色。H-E染色呈粉红色,纤维粗细不等,呈波纹状走行,成有分支相互交织成网。胶原纤维由胶原原纤维黏合而成,电镜下胶原原纤维是由成纤维细胞分泌的胶原蛋白分子聚合组成。(2)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由弹性蛋白组成,新鲜时呈黄色。纤维细而少,有分支相互交织,粗细不等。电镜下的弹性纤维是由核心部均质状的弹性蛋白和包绕其周围的微原纤维组成。特性:沸水中不易溶解,比胶原纤维抗酸、抗碱性强,在稀酸中不易膨胀。分布:(3)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较细、有分支、交织成网。H-E染色不易着色,用银染法呈黑色,也称嗜银纤维。网状纤维的嗜银性是由于纤维表面被覆有蛋白多糖、糖蛋白所致。3、基质(ground substance):无定形胶状物,构成基质的生物大分子为蛋白多糖(粘多糖)和糖蛋白。(1)蛋白多糖(proteoglycan)为蛋白质和多糖合成的大分子复合物。功能:允许小分子物质(水、激素、气体、水溶性营养物)通过,对大于空隙的物质主要在项韧带中。起屏障作用。(2)糖蛋白(glycoprotein)以蛋白质为主要成附有多糖大分子。功能:参与基质分子筛的构成;通过分子筛的介导作用,使细胞间和细胞间质间的不同成分相互黏附,并对细胞识别、迁移、增殖和伤口愈合等起作用。(3)组织液(tissue fluid):毛细血管动脉端的血浆中的电解质等物质渗入组织中形成。功能: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二)致密结缔组织(dense connective tissue)1、分布:皮肤、真皮、肌腱、硬脑膜、巩膜、被膜 、腱膜等。2、特点:纤维特别多且致密,排列整齐,其排列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细胞种类和数量少。3、种类:规则致密结缔组织(腱和腱膜);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真皮、硬脑膜、巩膜、被膜)间质:基质较少。(三)网状组织(reticular tissue)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主要分布在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特点:细胞呈星形多突起状,相邻细胞的突起相互连接成网。胞核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嗜碱性。网状细胞能产生网状纤维,网状纤维交织成网构成支架,为淋巴细胞发育和血细胞的发生提供微环境。分布:造血器官、淋巴器官。(四)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有大量脂肪细胞构成,细胞中央有一大脂滴,胞质呈薄层,位于细胞周边。由大量脂肪细胞聚集而成。可被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许多脂肪小叶。1、白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由单泡脂肪细胞聚集而成。在H-E染色的切片中,脂滴被溶解成一大空泡。使人体内最大的贮能库。功能:产生热量、维持体温、缓冲、保护、支持和填充。2、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棕色,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五)软骨(cartilage)1、软骨组织的结构:软骨细胞:散在于软骨细胞间质内的小腔中。掌握骨陷窝、软骨囊的概念。 软骨基质:包括软骨黏蛋白、水。嗜碱性强。软骨细胞间质、 软骨内无血管,淋巴管、神经 纤维:较少,具有增强软骨韧性和弹性的作用。2、软骨膜:软骨周围覆有的一层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内外两层,外层较致密,富含纤维,主要起保护作用;内层较疏松,富含细胞、血管和神经,其中还有一种具有增值、分化能力的梭形小细胞骨原细胞。功能:保护、营养、生长、修复。3、软骨的分类:透明软骨:分布于关节软骨、肋软骨、气管、支气管纤维软骨:细胞间质中含有大量平行或交错排列的胶原纤维。分布于椎间盘、关节盘、耻骨联合等处。弹性软骨:间质中含有大量交织成网的弹性纤维,分布于耳廓及会厌等处。三、骨(bone)(一)骨组织结构 有机成分:骨胶原纤维、少量无定形凝胶状基质。还有糖胺多糖、糖蛋白。1、骨基质: 无机成分(骨盐):主要为钙、磷酸根和羟基构成的羟磷灰石结晶。2、骨细胞:为扁圆形具有多突起的细胞,存在于骨陷窝内,其突起所占据的管状空间为骨小管。3、破骨细胞: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构成,多位于破骨和骨改建的骨组织。功能:具有溶解、吸收骨基质的作用。(二)长骨的组织结构1、骨松质:分布于骨骺和骨干的骨髓腔面。由针状或片状的骨小梁连接成海绵状结构。2、骨密质:环骨板、骨单位、间骨板组成。环骨板:位于骨干的外表面及骨髓腔内表面,其上有穿通管,是小血管进入谷内的通道。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由中央管和多层骨单位骨板构成。间骨板:位于骨单位之间的一些形状不规则骨板,是骨单位被吸收厚度残余部分。3、骨膜:为致密结缔组织。分为内外两层。骨外膜:含有较粗大胶原纤维束,可穿入外环骨板穿通纤维;骨内膜:薄而疏松,含有骨原细胞、小血管、神经,有造血功能。(三)骨的发生:骨来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1、成骨的过程:2、成骨的基本方式: 分化 演变 无钙化(1)膜内成骨:胚性结缔组织(间充质) 骨原细胞 成骨细胞 类骨钙化质 骨化中心 骨。(2)软骨内成骨: 骨化 骨骺的软骨中心 骨化点 初级骨化中心 次级骨化中心 被以 钙化 间充质 透明软骨雏形 软骨雏形 软骨膜 骨领 骨干四、血(blood)血浆:淡黄色液体,pH7.357.45,约占血容积的55%。包括纤维蛋白和血清。红细胞 血的主要成分 血细胞 有粒细胞 酸性粒细胞 白细胞 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血小板: 无粒细胞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一)血浆(blood plasma)1、成分:2、功能:运载血细胞、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参与机体免疫反应、体液调节、体温调节、酸碱平衡、维持渗透压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止血。(二)血细胞1、红细胞(red blood cell)正常成人红细胞数:成熟男子体内红细胞数为:(4.05.5)x 1012/L个。成熟女子体内红细胞数为:(3.55.0)x 1012/L个。正常成人血红蛋白值:男性 120160g/L; 女性 110150g/L。正常成人红细胞总面积:3800m2,相当于人体表面积的2000倍。功能:运输O2和CO2平均寿命:120d2.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胞核一般25叶,常以3叶为多;幼稚的中性粒细胞核不分叶,呈腊肠状。胞质内有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两种,前者内含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具有消化分解吞噬异物的作用;后者内含碱性磷酸酶、吞噬素和溶菌酶,具有杀菌和溶解细菌表面糖蛋白的作用。功能:具有强趋化性、活跃的变性运动和吞噬消化作用。嗜酸性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结构特点:核常分为2叶,染成橘红色,胞质内有颗粒,含有酸性水解酶、芳基硫酸酯酶、过氧化物酶。功能:释放组织胺,减轻过敏反应;杀灭寄生虫。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c grannulocyte)细胞圆形,核常呈“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寿命为1215d。功能:胞质颗粒中含有肝素、组织胺、白三烯;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织胺、白三烯参与过敏反应。单核细胞(monocyte):占白细胞总数的38%,为白细胞中个最大,胞核形态多样,多为肾形、马蹄形,偏位;胞质中有小颗粒,其中含有过氧化物酶、酸性水解酶、酯酶、溶菌酶等。功能:具有变形运动和一定的吞噬作用。单核细胞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体腔,即分化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lymphocyte)分类: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淋巴细胞):占75% B淋巴细胞(骨髓依赖淋巴细胞):1015% 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占10%(三)血小板(blood platelet)功能: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四)血细胞的发生第4节 肌组织(muscle tissue)一、骨骼肌(skeletal muscle)(一)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在偏振光显微镜下: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A带(暗带)、I带(明带)、H带(暗带中间的发亮区)、M线(H带中一条线)、Z线(明带中间一条线)。(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1、肌原纤维(myofibril)::粗肌丝(肌球蛋白)、细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2、横小管(transverse tubule):为肌膜内陷形成。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导到每一个肌节。3、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是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是位于肌原纤维周围相邻两条横小管之间的网管状结构。(三)骨骼肌收缩原理(四)骨骼肌构造肌纤维 肌束 肌肉(肌内膜) (肌束膜) (肌外膜)二、心肌(cardiac muscle)(一)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具横纹;具有闰盘。(二)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特点(三)浦肯野纤维(Purkinje fiber)三、平滑肌(smooth muscle)(一) 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长梭形、无横纹。(二)平滑肌纤维超微结构特点四、肌组织的生长与再生第5节 神经组织(nervous tissue)一、神经元(neuron)(一)神经元的结构1、胞体(cell body)2、树突(dendrite)3、轴突(axon)(二)神经元的分类1、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多级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单级神经元;假单级神经元2、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分: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3、根据神经元轴突的长短分:高尔基I型神经元、高尔基II型神经元4、根据神经元所释放的神经递质分:胆碱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胺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等二、突触(synapse)1、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传递信息的特化结构。2、突触的结构:突触前部、突触间隙、突触后部。三、神经胶质(neuroglial)(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1、星形胶质(astroglia)又称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2、少突胶质(oligodendroglia)又称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3、小角质细胞(microglia cell)4、室管膜细胞(ependmal)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1、神经膜细胞(neurolemmal cell)2、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四、神经纤维(nerve fiber)和神经(nerve)(一)神经纤维1、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ted nerve fiber)(1)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2)中枢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2、无髓神经纤维(unmyeIinated nerve fiber)(1)周围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2)中枢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3、神经纤维的分类(1)A型神经纤维(2)B型神经纤维(3)C型神经纤维(二)神经(nerve)五、神经末梢(nerve ending)(一)感觉神经末梢1、游离神经末梢(free nerve ending)2、有被囊神经末梢(encapsulated nerve ending)(1)触觉小体(tactile corpuscle)(2)环层小体(Pacinian corpuscle)(3)肌梭(muscle spindle)(二)运动神经末梢(motor nerve ending)1、躯体运动神经末梢(somatic motor nerve ending)2、内脏运动神经末梢(visceral motor nerve ending)六、神经纤维的演变和再生第2章 运动系统骨(bone)与骨连结(骨骼)一、概述(一) 骨1、 骨的形态2、 骨的构造3、 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二) 骨连接1、 骨连结的形式2、 滑膜关节(关节)的结构:(1)基本结构 (2)辅助结构 (3)关节的运动(4)关节的分类二、躯干骨及其连结(一)脊柱1、椎骨的一般形态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3、椎骨的连结 4、脊柱的整体观(二)胸廓(thoracic cage)1、胸椎 2、肋 3、胸骨 4、胸廓的整体观三、颅骨及其连结(一)颅的组成:1、脑颅(cerebral cranium) 2、面颅(facial cranium)(二)颅的整体观:顶面观、内面观、外面观、前面观、侧面观(三)人颅的特点(四)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的变化四、四肢骨及其连结(一)上肢骨及其连结(二)下肢骨及其连结第二节 骨骼肌一、概述(一)肌的形状、构造和起止点(二)肌的辅助装置1、筋膜(fascia): (1)深筋膜(deep fascia)(2)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2、滑膜囊(synovial bursa) 3、腱鞘(tendinous sheath)二、全身骨骼肌的配布概况(一)头颈肌(二)躯干肌1、背肌 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骶棘肌)、肩胛提肌2、胸肌 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3、膈4、腹肌 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三)四肢肌1、上肢肌 (1)上肢带肌:三角肌 (2)上臂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肌(3)前臂肌 (4)手肌2、下肢肌:髂腰肌、臀大肌、缝匠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大收肌、腓肠肌、比目鱼肌1、构成人体骨的数量、形态及名称。2、了解人体骨骼肌的配不规律。第一节 心血管系一、 概述(一)大循环和小循环(二)血管壁的结构:以中动脉为例详讲,用比较的方法对比教学。1、中动脉:内膜、中膜、外膜。 2、毛细血管 3、静脉 (三)微循环的血管组成 (四)血管分布规律二、心(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的构造 (三)心壁的组织结构(四)心的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细胞类型有:起搏细胞、移行细胞、浦肯野纤维。(五)心的血管:1、心动脉:左右冠状动脉2、心静脉:(六)心包:外层纤维心包(致密结缔组织);内层浆膜囊。(七)、(八)阅读自学三、动脉:肺循环动脉、体循环动脉四、静脉:肺循环静脉、体循环静脉五、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变化第二节 淋巴管系一、 毛细淋巴管(limphatic capillary)二、淋巴管(limphatic vessle)三、淋巴干(limphatic trunks):有9条四、淋巴导管(limphatic ducts):胸导管(thoraacic duct)、右淋巴管(right limphatic duct)第一节 免疫细胞(immune cell)一、淋巴细胞(lymphocyte):1、起源 2、主要类型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euclear phagocyte system)三、抗原呈递细胞第二节 淋巴组织(lymphoid tissue)一、 弥散淋巴组织(diffuse lymphoid tissue)二、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由大量B细胞和少量T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组成。第三节 淋巴器官(lymphoid organ)一、中枢淋巴器官(central lymphoid organ)1、胸腺(thymus) (1)形态、位置 (2)组织结构髓质 皮质(3)功能 2、淋巴结(lymphoid node)(1)位置、形态 (2)组织结构 (3)淋巴细胞再循环 (4)淋巴结的功能3、脾(spleen)(1)位置、形态 (2)组织结构 :被膜、白髓(脾小结、动脉周围淋巴鞘)、边缘区(红白髓交界线)、红髓 (脾索、脾窦)(3)脾的血循环 (4)功能:滤血;免疫;造血;其他4、扁桃体(tonsils)第一节 概述一、组成1、消化管(alimentary canal):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2、消化腺(alimentary gland):肝、胰、唾液腺、管壁上小腺体。二、消化方式1、物理性消化:由大块小块;由干湿;通过咬切、磨碎、吞咽、胃肠蠕动运送下行排出。2、化学性消化:复杂的大分子物质(消化)简单的小分子物质。三、功能:消化食物、摄取营养、排除残渣及防御、内分泌。四、消化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一)黏膜(mucosa)1、黏膜上皮(mucosa epithelium) 2、固有层(lamina propria) 3、黏膜肌层(muscularis)(二)黏膜下层(submucosa):疏松结缔组织,内有小动脉、静脉、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丛。(三)肌层(muscularis)口腔、咽、食管上部、肛门外括约肌为骨骼肌,其余为平滑肌。(四)外膜(adventitia):消化管壁最外层,薄层结缔组织构成。第二节 消化管一、 口腔(oral cavity)二、 咽(pharynx):口咽、鼻咽、喉咽三、 食管1、位置及形态 2、组织结构 四、胃(stomach)1、位置及形态:分贲门部、胃底、幽门部、胃体2、组织结构:(1)胃黏膜:上皮、固有层、黏膜肌层1)上皮:单层柱状上皮。2)固有层:有大量紧密排列的胃腺,包括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腺体间有少量结缔组织,有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平滑肌细胞。A、 贲门腺(cradiac gland):位于贲门附近,由粘液性细胞组成,分泌黏液。B、 胃底腺(gastric gland):壁细胞、主细胞、颈黏液细胞、未分化细胞、内分泌细胞C、 幽门腺(pyloric gland)分布于幽门部,分泌粘液。3)黏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排列方式为内环外纵。(2)黏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淋巴细胞、肥大细胞、血管、淋巴管、粘膜下神经丛、脂肪细胞。五、小肠:长57米,分为三部。(一)小肠的分部:1、十二指肠:长2530cm。呈“C”形弯曲,包绕胰头。上部:有十二指肠球。降部:有十二指肠乳头。是胆总管的开口。水平部:升部:十二指肠空肠曲与空肠分界。2、空肠与回肠:空肠:上2/5,位左上腹部,腔大壁厚,血管多呈红色,运动快,内容物少。回肠:下3/5,右下腹部,腔小壁厚,血管少呈淡红色,运动慢,内容物多。(二)小肠的结构特点1、粘膜层: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成半环状的皱襞,称环状襞。表面布满细而密的指状突起,称小肠绒毛。绒毛是上皮层和固有膜组成,上段多而密,下段稀而低。上皮层:吸收细胞:有微绒毛,12亿个/mm2。杯状细胞:单细胞腺。固有膜:伸入绒毛内,形成中柱,内有一条盲端的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乳糜管周围有毛细血管网和纵行的平滑肌。小肠腺:固有膜有大量的单管状腺,开口于绒毛底部之间。细胞成分有: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帕内特细胞(Paneth cell),未分化细胞、嗜银细胞。2、粘膜下层:十二指肠有十二指肠腺,粘液腺。3、肌层: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4、外膜:十二指肠为纤维性外膜,其余为浆膜。六、大肠:长1.5米,分为盲肠、结肠、直肠三部。(一)结构特点1、粘膜层无绒毛,大肠腺长而密,上皮层和肠腺中杯状细胞多。2、有结肠带和结肠袋。 3、肠脂垂。(二)分部:1、盲肠和阑尾 2、结肠 3、直肠 4、肛管2、大肠的组织结构:粘膜上皮:为柱状细胞,分泌粘液,无绒毛;固有层有大肠腺;肌层为内环外纵两层总计集中形成3条大肠带。七、消化管壁的内分泌细胞与APUD系统:嗜银细胞为内分泌细胞。机体内广泛区域,消化管、腺。内分泌腺(如甲状腺滤泡旁细胞,胰岛细胞,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垂体前叶细胞),呼吸管道、泌尿生殖管道等处,有些细胞具有共同的特性:细胞内含胺量高,具有摄取胺前体,并进行脱羧基反应产生肽类物质能力。凡具有这种特性的细胞称为摄取胺前体脱羧细胞,简称为APUD系统。能分泌多种激素和组胺及5羟色胺。第6章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第一节 鼻(nose)一、外鼻 二、鼻腔 (一)鼻前庭;(二)固有鼻腔 三、鼻旁窦第二节 喉(larynx)一、 位置二、 结构 (一)喉软骨及其连接:甲状软骨、杓状软骨、会厌软骨、环状软骨(二)喉肌(muscle of larynx)1、环杓后肌:开大声门2、环杓侧肌:缩小声门3、环甲肌:紧张声带4、甲杓肌:松弛声带(三)喉腔第三节 气管和支气管一、 气管(trachea)和主支气管的位置和形态二、 气管和主支气管的组织结构(一) 粘膜层:纤毛细胞;杯型细胞;基细胞;刷细胞;小颗粒细胞(二) 黏膜下层(三) 外膜第四节 肺一、 肺的位置和形态二、 肺的组织结构(一)肺的传导部 (二)肺的呼吸部:1、呼吸性细支气管、2、肺泡管、3、肺泡囊4、肺泡:(1)肺泡上皮(型肺泡细胞、型肺泡细胞)(2)肺泡隔(3)肺泡孔(4)气-血屏障(三)肺的血管第五节 胸膜一、胸膜及胸膜腔二、胸膜隐窝第六节 纵隔(第七章 泌尿系统一、肾(kidney)(70分钟)(一)肾的形态:成对、实质性器官、似蚕豆;分为上、下端,内外侧缘,前后面。(二)肾的位置和被膜1、肾的位置:腹腔后间隙内,脊柱两侧,贴靠腹后壁的上部;左肾平11胸椎下缘,止于第23椎间盘之间;右肾则在12胸椎上缘,止于第3腰椎椎体上缘之间。女性低于男性;儿童低于成人。2、肾的被膜:肾的表面有三层被膜:(1)纤维膜:紧贴肾实质表面,为薄层致密坚韧的结缔组织膜。(2)脂肪囊:包在纤维囊周围的脂肪组织,对肾有保护作用。(3)肾筋膜:位于肾的上方和外侧。两层互相融合(三)肾的大体构造额状面:分为肾皮质和肾髓质。肾皮质:位于浅层,富有血管,伸入髓质形成肾柱(renal columns)肾髓质:位于肾实质深部,形成15-20个肾椎体,肾髓质伸入皮质形成髓放线(medullary ray),髓放线之间的皮质称为皮质迷路。每条髓放线与其周围的皮质迷路构成一个肾小叶。 肾叶:每个肾锥体及其周围相连的皮质组成一个肾叶。肾乳头:锥体的尖朝向肾窦,称为肾乳头。肾小盏:围绕肾乳头呈漏斗形的膜状短管称为肾小盏(minor renal calices)。肾大盏: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minor renal calices)肾盂:2-3个肾大盏合成一个前后略扁、呈漏斗状的肾盂(renal pelvis)。(四)肾的组织结构 肾小球肾小体 肾小囊1、肾单位 肾小管 近端小管 曲部(近曲小管) 直部2、肾小管 细段 髓袢 远端小管 直部 曲部(远曲小管) 肾小管3、泌尿小管 弓形集合小管 集合小管 直集合小管 乳头管4、球旁复合体:(1)球旁细胞:入球小动脉行至血管极处,其血管壁中膜的平滑肌细胞转变为上皮样细胞,具有分泌功能。(2)致密斑:远端小管直部末端靠近肾小体侧的上皮细胞增高、变窄、形成的椭圆形盘。(3)球外系膜细胞:位于血管极三角区的一群细胞。5、肾间质:泌尿小管之间少量结缔组织。(五)肾的血液循环1、肾的血管2、循环特点: 肾动脉粗、短、血流量大,占总输出量的1/4。两端皆为微动脉。两次毛细血管网。直小血管袢与髓袢伴行。二、输尿管(uneter):2530cm长,肌性管道。三、膀胱(urinary bladder):肌性囊袋。四、尿道(urethra):男性长20cm,女性长35cm。五、尿液的产生及排放肾A入球微A肾小球出球微A 滤过屏障肾小囊近端小管曲部髓袢远端小管曲部集合管乳头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第八章 生殖系统第一节 男性生殖器一、 睾丸(一)形态和位置:略扁的椭圆形,位于阴囊内。(二)睾丸的结构:1、生精小管:生精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支持细胞:吞噬遗弃物,支持营养生精细胞,分泌雄性激素结合蛋白,维持生精小管内的雄激素水平。2、睾丸间质: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3、精直小管和睾丸网:单层立方上皮围成。二、输精管道(一)附睾:1、输出小管:1215条,单层纤毛柱状上皮。2、附睾管:46m长,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精子在此继续发育成熟。(二)输精管和射精管输精管是肌性管道,平均长3132cm。射精管是穿前列腺的一段,2cm长。三、附属腺:分泌碱性粘液。(一)精囊:1对。(二)前列腺:1个。(三)尿道球腺:1对。四、男性外生殖器:阴囊、阴茎。五、精子的生成及排放途径。第二节 女性生殖一、卵巢(一)形态和位置位髂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卵巢窝内。扁卵圆形,分为上、下端、内、外面和前、后缘。上端连卵巢悬韧带,连于盆侧壁,有卵巢血管。下端连有卵巢固有韧带,连于子宫底。(二)微细构造:1、被膜:表面上皮: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属间皮(腹膜)。 白膜:致密结缔组织。2、髓质:中部。3、皮质:结缔组织:有梭形细胞,组成卵泡膜。卵泡:由母卵细胞和卵泡细胞构成,一生中数量变化大,新生儿有70200万个,青春期4万个,50岁剩几百个,根据发育程度不同,分为:a.原始卵泡:皮质浅层,体积小,数量多。由初级母细胞和单层扁平的卵泡细胞构成。b.初级卵泡:促卵泡激素的作用下,卵母细胞增大,周围出现透明带。卵泡细胞由扁平变成立方或柱状,单层变成56层,周围出现卵泡膜。c.次级卵泡:卵泡细胞增至612层,渐形成卵泡腔,卵母细胞和部分卵泡细胞形成卵丘和放射冠,粒细胞和膜细胞协同合成分泌雌激素。d.成熟卵泡: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卵泡液剧增,直径可达2cm。排卵前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黄体:粒黄体细胞:孕激素,松弛素。膜黄体细胞:二者协同分泌雌激素。闭锁卵泡与间质腺。门细胞:分泌雄激素。二、输卵管 长1012cm的肌性管道,分为子宫部,峡部、壶腹部和漏斗部。三、子宫:(一)子宫的位置和形态(二)子宫壁的结构:功能层:较厚1、内膜: 基底层:较薄2、肌膜:平滑肌。3、外膜:大部浆膜,少部纤维膜。四、阴道五、女性外阴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的概述:1、定义:分泌物为激素的无管腺;内分泌细胞群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2、结构特点: 主要由具分泌功能腺上皮构成。腺上皮排列成团块状、索状、板状、囊泡状。腺体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3、存在的形式: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组织。神经内分泌。4、功能特点: 调节机体活动,维持内环境的衡定。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作用特定的器官和组织。5、激素(hormone):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的活性物质。6、靶细胞(target cell)或靶器官(target organ):能够对某种激素产生特定效应的细胞或器官分别称为靶细胞或靶器官。第一节 甲状腺一、 甲状腺的位置和形态二、 甲状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一)甲状腺滤泡1、滤泡上皮细胞:立方形,随机能状态不同而略有变化。机能活跃时,细胞呈柱状;机能低下时,细胞扁平。2、甲状腺素的合成与分泌3、甲状腺素的作用调节基础代谢,增强细胞的氧化。促进生长、分化、促动物的变态反应。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甲状腺机能亢进和减退均会出现症状。(二)滤泡旁细胞:常位于腺泡壁的基底膜和腺泡间质中,分泌降钙素。第二节 甲状旁腺(一) 甲状旁腺的位置和形态位于甲状腺左、右叶的后方,2对,扁椭圆形小体。(二) 甲状旁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表面有被膜,内部为实质,实质由主细胞和嗜酸细胞组成,1、主细胞:是构成甲状旁腺的实质的主体,主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升钙素)。2、嗜酸性细胞:功能不详,从47岁开始出现,在主细胞之间分布,比主细胞大,核小而圆、染色深、胞质内充满嗜酸性颗粒。第三节 肾上腺一、肾上腺的位置和形态位于肾的上端,左肾上腺较大,左侧的半月形,右侧的肾上腺三角形。二、结构与功能1、被膜:2、实质: 皮质:占8090%。髓质:占1020%。皮质:分为三个带。a.球状带:薄,约占15%,细胞较小,排列成球状团块。功能:分泌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小管,保钠排钾。b. 束状带:厚,约占78%,细胞排列成单行或双行的索状,与被膜呈垂直方向伸向内方。功能:分泌糖皮质激素,影响糖、蛋白质的代谢。c. 网状带:占7%,细胞索交叉吻合成网状。 功能:两性皆产生雄性激素为主,也产生少量雌激素。髓质:嗜铬细胞,分泌两种激素。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心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周围血管平滑肌。第四节 垂体一、垂体的位置和形态1、位置:垂体窝内,与下丘脑相连。2、形态:横位的椭圆形,重约0.50.6克,女性大于男性。二、垂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一)分部: 远侧部(前叶) 腺垂体 结节部 中间部 垂体 后叶神经部 神经垂体 漏 斗 干 正中隆起 漏斗(二)腺垂体的结构与功能1、远侧部:由腺细胞、血窦、结缔组织构成、腺细胞成团、束。腺细胞分为:嗜酸细胞,占40%,分为两型。生长激素细胞:促骨增长;催乳素细胞:促乳腺发育及泌乳。嗜碱性细胞,占10%,分为三型。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促束状带和网状带)。促性腺激素细胞:促卵泡激素(精子生成素)。黄体生成素(促间质细胞激素)。嫌色细胞:占50%,脱粒后细胞或未分化细胞。2、中间部:有囊泡和嗜碱性小细胞,产生促黑素细胞激素。3、结节部:有嗜酸性和嗜碱性小细胞,血管丰富。(三)神经部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主要由神经纤维,神经胶质细胞,血管构成。赫林氏体:分泌颗粒聚集成的膨大。2、功能:释放抗利尿激素(升压素)和催产素。(四)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1、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下丘脑垂体束)。视上核(抗利尿激素) 室旁核(催 产 素) 下丘脑垂体束神经部3、 腺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垂体门脉系) 下丘脑产生促激素释放激素(6种)和促激素释放抑制激素(3种)。 初级毛细血管网 门微静脉 次级毛细管网 远侧部腺垂体细胞(促进或抑制)第五节 松果体、胰岛第十章 感觉器概述:感觉器官、感受器的概念与功能第一节 视器(90分钟)一、眼球(眼球壁和内容物)(一)眼球壁(三层)1、纤维膜:角膜:前1/6,无色透明,无血管和淋巴管,神经末稍丰富。巩膜:后5/6,坚韧、白色,交界处有一环形的巩膜静脉窦。2、血管膜:丰富的血管和色素。虹膜:圆盘状,有瞳孔,瞳孔括约肌(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交感神经支配)。睫状体:虹膜的后部,平滑肌(副交感支配),睫状突上有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改变晶状体的曲度。脉络膜:占后2/3,血管和色素,有营养和遮光作用。3、视网膜:视网膜盲部:贴虹膜和睫状体内面。盲部又分为虹膜部与睫状体部视网膜视部:贴脉络膜的内面,可见视神经盘和黄斑。视网膜视部的结构:色素上皮层:由单层细胞组成,内含色素颗粒,细胞的突起能伸入到视觉细胞的周围。视觉细胞层:由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组成,紧贴在色素细胞层的内面。有感觉物质,光刺激时,引起化学变化和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都有外节,内节,胞体和终足(内突起)四部分组成。视锥细胞:外节呈锥状得名,感强光,具有色觉感,感光物质是视紫兰质,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分别吸收(红、蓝、绿)三种不同颜色的不同长度的光波。视杆细胞:外节呈杆状而得名。感弱光,无色觉,感光物质是视紫红质。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异同点:相同点:a、结构上都有4部组成。 b、外节有膜盘。c、感觉物质镶嵌在膜盘上。不同点:a、外节的形状不同。 b、数量上不同(视锥600800万个,视杆1100012000万个)。 c、分布不同。 d、感光物质不同。e、功能上不同。双极细胞层:节细胞层:轴突向后经视盘穿巩膜,形成视神经。(二)内容物1、晶状体:位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双凸透镜状,无色透明,无血管,无神经,外面包有一层被膜叫晶状体囊,富有弹性,周围有晶状体悬韧带,连于睫状突上。2、玻璃体:位于晶状体的后方,透明的胶状物质。房水由睫状体分泌产生后房瞳孔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3.房水二、眼副器(一)眼睑(二)结膜(三)泪器(四)眼外肌第二节 前庭蜗器一、外耳(一)耳廓:以弹性软骨作支架,外包绕皮肤。(二)外耳道:由外耳门鼓膜的管道。外1/3为软骨,内2/3为骨质,表面复有皮肤,内含毛囊,皮脂腺,盯聍腺。二、中耳(一)鼓膜:呈浅漏斗状,尖部叫鼓膜脐,凹向外耳道,凸向鼓室。由三层结构:外层复层扁平上皮,中层致密结缔组织,内层为单层立方上皮。(二)鼓室:内有锤骨,砧骨和镫骨连成听骨链。(三)咽鼓管:鼓室咽鼓管咽。(四)乳突窦的乳突小房三、内耳(迷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一)骨迷路:由前向后可分为:耳蜗、前庭、半规管,互相连通。1、骨半规管:前、外、后三个半规管互相垂直,每个管具有两个脚,即一单脚和一壶腹脚,膨大的为骨壶腹,前、后半规管的单脚合成总脚。2、前庭:为不规则的腔:后方有五个口通半规管,前下方有一个孔通耳蜗,外侧壁叫中耳迷路壁,是鼓室内侧壁,有前庭窗和蜗窗。3、耳蜗:位于内前方:长3 cm的螺旋管,盘2.5周而成,分为蜗顶和蜗底,中间的骨质叫蜗轴,由蜗轴发出骨螺旋族板,伸入到蜗螺旋管,其上部为前庭阶,下部为鼓阶。在蜗顶,螺旋板离开蜗轴形成镰状螺旋板钩。此处与蜗轴间形成蜗孔,以蜗孔勾通前庭阶与鼓阶。(二)膜迷路:膜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蜗管1、膜性半规管:3个膜半规管有5个口通向椭圆囊。3个膜壶腹有向腔内突出的粘膜隆起称壶腹嵴,相互垂直。壶腹嵴的结构终帽(胶质)上皮:支持细胞、毛细胞。 结缔组织:有神经纤维,是前庭神经节双极神经细胞的树突,其末稍与毛细胞突触。壶腹嵴的功能:感觉旋转变速运动。2、椭圆囊和球囊:位于前庭内,椭圆囊借椭圆囊球囊管与球囊相通,球囊借连合管与蜗管相通,膜迷路相互勾通。两囊内有突向腔的位觉斑。位觉斑的结构:耳石膜:胶质膜上有耳石。上皮:支持细胞、毛细胞。结缔组织:有神经纤维,是前庭神经节双极神经细胞的树突,末稍与毛细胞突触。位觉斑的功能:感觉头在空中的位置和直线变速运动。3、蜗管:耳蜗内的膜性管道,横断面呈三角形,有3个壁。 外壁:螺旋韧带上有血管,复层柱状上皮内有毛细血管,分泌内淋巴液。上壁:前庭膜,两层扁平上皮。下壁:膜螺旋,也称基底膜,有胶原纤维形成的听玄,上有螺旋器,是听觉感觉器。螺旋器的结构: 盖膜:胶质膜,由前庭唇伸出,覆盖中螺旋器的表面。 上皮: 内柱细胞柱细胞: 隧道支持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