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农村养老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108861757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学-农村养老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共管理学-农村养老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共管理学-农村养老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养老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实现农民的老有所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一、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的现状用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存在,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仍然是传统的家庭养老,以农民子女扶养与农民个人自养相结合的方式为主。随着社会变革进一步加剧,传统养老方式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农村很多地区的老年人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一)农村土地养老保障不断弱化我国农民的养老保障曾经世代以土地为中心。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不断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民拥有土地的数量因此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递减。减少了农作物播种面积,加大了农业生产继续增长的难度,加上农业天生弱质和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依然低下,生产经营中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非常巨大,绝对收益越来越低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有限的土地越来越难以承载农民的养老需要。(二)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挑战我国农民的养老一直是以家庭为主。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家庭养老的问题日渐增多。首先,家庭养老投入受到制约。其次,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农民子女凸显养老负担。再次,农村老年人自养比例上升。(三)农村人口老龄化拖累农民改善养老状况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老龄化水平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持续到2040年。我国农村已经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民老年人队伍数量庞大,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生存质量,而且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重大人口因素。(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重家庭养老负担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需要大量的农村人口,特别是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搞基础建设。而城镇户籍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松动,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家庭养老提供了经济支持。但是,长期的聚少离多所带来的“空巢家庭”和“代际”分化,造成了农村人口结构老化,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失去了依托。在此情景下,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好转,而是面临着更多的新困境。(五)农村税费改革冲击集体养老基础在我国农村,赡养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年人,多年来实行的是以五保户和养老院为主要形式的集体养老制度。集体养老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的物质丰富和管理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的整体负担,但也削弱了县乡两级的财政实力。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的迅速变化,集体养老只能作为农民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二、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国农村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20多年来,一些地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积极工作,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扩大覆盖范围、创新制度模式、建立增长机制、防范基金风险,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然而,从总体上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人口覆盖范围有限,保障水平低。(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待发展1. 城乡社会保障二元分割。2.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3. 农民工社会保障。(二)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待充实这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财政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财政投入的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不相适应。投入总额不但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增加,反而逐年下降。另一方面,财政投入的社会保障资金分配不均衡,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比较严重。实际上,我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明显少于其他国家。(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待健全1. 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比较高。2.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窄,农村民政对象应保未保的现象普遍存在。3. 农村社会保障机构效率低下。三、完善我国农村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基本目标。面对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机制,建立与家庭保障、土地保障相结合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一)改革现行土地制度,再造土地保障能力“耕者有其田”是农耕社会极低层次的保障制度。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今天,土地保障功能持续弱化。考试大网站整理然而,在现代化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土地既是农民最为基础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依靠的生活保障。1.改“承包制”为“永包制”。2.改革征地制度。(二)巩固农村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家庭养老依然是我国农村居民养老的主要方式,在农村养老中具有基础地位。在新的形势下,需要继承和发扬家庭养老的传统优势,赋予农村家庭养老以新的内涵。一是继续倡导尊老敬老的风尚,强化家庭养老的思想观念;二是完善家庭养老规章体系,使家庭养老从伦理走向法制;三是把赡养农村老年人同其子女的切身利益(如遗产继承和职位升迁等)联系起来,鼓励尊老养老的行为美德。同时,还需要正确引导农村老年人加强自我养老。(三)搞好农民身份转换过程中的养老制度衔接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加快了农村的城市化进程。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的身份开始向两个方向转变:其一是通过劳动力转移,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成为城镇务工人员;其二是通过土地征用,一部分原来拥有土地的农民成为失地农民。农民工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正规就业的,又有灵活就业的;既有稳定就业的,又有流动就业的。对此,应当分层次、分类别地保障农民工。对于稳定就业(从事正规就业,建立了5年以上合同劳动关系和事实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直接将他们纳入城镇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之中,养老保险基金由雇主和个人共同缴纳。对于不稳定就业(签订短期合同,频繁流动和灵活就业)的农民工,先建立过渡性质的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不实行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对于转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可以按照缴费比例和个人账户规模,折算成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并且根据折算后的缴费年限建立城保个人账户。对于回乡务农的农民工,可以继续在原籍所在地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在本人达到最低领取养老金的年龄、经本人提出申请、经办管理部门批准,也可以将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累额并入本人在原籍的农保制度,改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执行。当前,从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国家要尽快出台全国性的统一政策,以解决农民工养老账户的合理流动问题。至于失地农民,除了做到公平补偿,还要把好“土地换保障”这一关键环节,确保一定比例的土地补偿金能够进入失地农民本人的养老保险账户,或者将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民纳入城镇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让他们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四)建立社会统筹的农村养老保障框架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就是要实现从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为主向社会养老为主的转变。这个转变所遵循的原则主要是,朝着城乡统筹的一体化方向,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根据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实行低标准、广覆盖,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五)开发农民养老保障和补偿保障的新模式1.提高农民个人参保覆盖率。符合本地社会经济条件的个人筹资方案,必定得到农民的认可,因而能够调动农民的参保积极性,降低服务成本,增强服务效果。2.强化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的低成本服务。盘活养老资金,提高养老金的使用效率,发展集中公共养老服务,推进服务的规模化、专业化,降低服务收费价格,减轻农民养老的经济负担。建立参与式的便民服务机制,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好处,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受益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资金和具体提供养老服务的时候,应该允许有一定的运用灵活性和地区差异性,以便农村社会化养老机构等及时开展相关服务。调查问卷一、针对山东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的实证分析本次调查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的。共收到有效问卷226份,在样本村庄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600元以下的占29.7%,16002400元的占42%,2400元以上的占28.3;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村领导班子弱的占60.6,强的占39.4;精神文明程度较低的占261%,一般的占46%,较高的占27.9%。农村老年人养老的基本情况调查资料显示,全部样本村庄中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共有18,307人,占农村总人口的9.7%。其中,靠自己获取经济收入、基本能保障自身生活的老人为5656人,占老人总数的30.9%;靠自己不能获取经济收入或经济收入较少,难以保障自身生活的老人为12,651,占老人总数的69.1%。有自身生活保障能力的老人,一般身体健康、年龄偏低,许多人有一定手艺,其生活水平明显高于无自身生活保障能力的老人;与子女的生活水平相比,虽低一些,但差距很小。(二)无自身生活保障能力的老人家庭养老状况1、家庭养老的方式。(1)由家庭轮流养老的老人占靠家庭养老的老人数的43.6%。(2)靠子女给钱物养老并自己生活的老人占56.4%。2、家庭养老关系的形式。调查资料显示,老人与子女有养老协议的占70.7%,无养老协议的占29.3%。在有养老协议的人中,签有书面协议的占38.4%,口头协议的占61.6%。(三)农村老人对养老问题的看法和愿望当我们问到“你对目前的养老状况是否满意”时,回答很满意的占28.5%,基本满意的占38.6%,不太满意占29.2%,很不满意的占3.7%。这说明,老人们对目前的养老状况总体上算是满意的,但不满意者也不少。当我们问到“近几年你的生活水平有无提高”时,回答提高很大的占43.6%,有提高但不太大的占38.3%,未提高也未下降的占13.9%,下降的占4.2%。这说明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老人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还有18.1%的老人生活未提高甚至下降,对此亦不容忽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