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推进课程改革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08608389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推进课程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推进课程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推进课程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推进课程改革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能否更自然、更有效地整合,二者如何整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讨的问题。以高一地理必修1大气运动一课为例,来说明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课堂设计能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直观;提高效率;创造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情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学科教学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就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我选择大气运动这节课为例来探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是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这一节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在大气这部分知识中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本节教学中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节整合课可以表现出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多方面功能: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着眼点在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调动和维持有意注意,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学习情境。本课的教学设计始终贯彻以情激趣,以疑激趣,以实激趣的思想。如,通过观看台风录像并提出疑问作为新课的导入,在分析大气水平运动规律之后,再通过活动解决导入中提出的问题。学习“热力环流”时提出若干问题,学生通过媒体演示动画来共同讨论。完成课堂教学内容之后,观看一段复杂的天气现象的录像,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大气运动现象的兴趣。 二、模拟情境,增强直观性 媒体设计的着眼点就是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由浅入深、化繁为简、循序渐进突破难点。如,热力环流的形成虽然不是难点,但是学生总是在分析气压高低这里存在问题,对气压的概念、气压高低的判断依据不够清楚。因此,教学中先从液体的热力环流实验入手模拟情境,再通过动画演示环流形成过程,强调气压的概念以及气压高低的判断依据。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分析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抽象并有一定难度的,也就成为本课的难点了。为了突破难点,首先识记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方向,这是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前提。以往多数学生不会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为此这里设计了一个练习。高空的风、近地面的风的形成是重点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利用动画分别进行演示,并及时做课堂反馈,实现了学科之间的知识迁移(受力分析属于物理学的内容),以及学科内的知识迁移(南北半球近地面风的运动规律,这与第一章地球运动知识有关)。 三、转移观察空间 借助信息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媒体设计,我们可以将宏观的现象微观化,也可以将微观的现象宏观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本节微观的地理教学内容,如气体的运动,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理解和接受有很大困难,应用计算机动画技术,能很好地使微观的地理教学信息宏观化,生动具体地展现微观地理教学内容,特别是参与变化的微观过程,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动态模拟增强了感知能力,为学生探讨微观知识架设桥梁,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巧妙地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其本质,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 四、充实课堂,提高效率 本节课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注重媒体功能的充分发挥,微观到宏观的展现,形象、生动、具体、大量的地理信息的提供,这些既充实了课堂,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创造性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教学媒体的选择,立足点一定是面对学生的学习,面对学生学习的基础和能力,面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定式,绝不能立足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展示。例如,学习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提出问题,媒体提供资料让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城市风和活动两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通过媒体交互的方式能增强理解,巩固记忆,锻炼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再如,通过图示,引导学生们自己去发现北半球高、低压中心区的水平方向气流流动的规律。课堂小结采用纲要式并对重点难点进行回顾,课堂反馈以随机抽取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察。这些做法都是以学生的基本能力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教师不应该简单地把媒体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师应该根据学科内容与教学特征将课程内容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并根据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便让学习者在情境中进行问题探索、信息交互、自主学习。通过做整合课,教师本人也积极地推进了课程改革并参与到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现代远距离教育,1997(01). 2常生龙.用信息化整合学科课程的思考.上海教育,2001(10).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高中部)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