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初探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08604272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初探 伴随着新课程的成长,学具走进了课堂。学具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为教师所重视,这是因为它不仅具有真实、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的重难点,从而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索、主体实践、合作交流,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操作学具,谈谈一些体会: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学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关的心理实验表明,学具在对提高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无意识和有意识同步发展十分有利。由于学生对操作实践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东西,能够集中注意力去想它,了解它,以形成鲜明的深刻印象,并且喜欢刨根问底,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由此极大地促进了孩子的有意识记的发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时,先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自己描述一下这个物体什么样,随便看,随便摸,随便说,然后小组讨论,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牢固灵活地学到了知识,而且帮助学生自己总结出学习方法,体验到自己得出成果的那种成功的愉悦,拓展了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学具,有利于启迪儿童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儿童的智慧出于手尖上”,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即动脑,动脑即动手,二者并驾齐驱,相辅相成,恰恰正是这二者成为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1)合理运用学具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的数的概念。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最后到“语言符号”的发展阶段。概念的形成是由具体到抽象,尤其学习起始概念,更要靠亲身感受。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学具中观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以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感知有关形成概念的具体实在的材料,结合活动情形,生活经验,进行具体到一般的抽象,促进概念的形成。如在教学方程的意义一课时,可让学生借助天平这一直观的学具,小组合作操作,亲自动手,通过增减天平两边的物体,先观察并分析天平平衡后左右两盘的物体的重量,体会“平衡后的等量关系”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操作并分析含有未知重量物体的等量关系,从而让学生在愉快的动手操作中探求等量关系,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方程的意义。这样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老师导得轻松自在,使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做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2)合理运用学具有助于助学生推导几何公式和法则。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起始阶段,儿童在归纳总结推导抽象的几何公式、计算法则的时候,他们的思维有很大的具体性、形象性。要达到感知丰富,思维敏捷灵活的目的,仅视觉上的感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充分调动手、脑等感官协同并用,才能更好地推导出抽象的几何公式及计算法则。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行的面积计算时,如果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充分利用手重的学具,小组讨论想想办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时的课堂立刻鲜活起来,学生有的拼剪出两个长方形的,有的拼剪出一个长方形,还有的拼剪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然后再通过观察各个部分的关系从而自己推导出公式。如此一来就比老师单纯地演示拼割过程的课堂效果要好得多了。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学具,有利于学生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自然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教学中适时、适度的操作学具,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解答较抽象的几何形体的拼、割实际问题。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从中发现事物的特征,寻找到既简单又合理的算法,达到正确解答问题。 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学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动作与思维密不可分。低年级的学生对新颖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喜欢动一动、试一试。所以,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提供能突出知识特点的、带有色彩的直观材料,“投其所好”,让其亲自动手,感知实践。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可组织学生摆彩色小棒。先拿出10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问可摆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小棒?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同时写出剩下的小棒数,然后再让学生分别取出11根至15根小棒,仿此一一进行操作,板书,强化训练,使其程序规范,动作熟练。通过这一动作和感知的协调,促进动作思维不断进行,使学生初步理解了余数的产生和余数的含义,并初步概括出余数的概念。这样引导学生自己从动作中发现、思索、领悟、概括,获得直观的知识,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引应用学具,让学生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想一想、讲一讲等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应用,使学生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得到训练和加强。这样,学生获取的知识、概念会更清晰,记忆会更牢固。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正确适当的操作学具,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