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金属的化学性质1、根据金属活动性判定,下列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的是:( )A、Cu和稀盐酸 B、Fe和AgClC、Hg和AgNO3溶液 D、K和CuSO4溶液2、 下列物质中,能用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是: ( )1. FeCl3 B、MgCl2 C、AgNO3 D、CuCl23、在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固体剩余,则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有FeSO4 B、溶液中一定没有CuSO4C、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有Cu D、固体物质中一定没有Fe4.下列各组物质在常温下能发生反应的是( )A.铝和硫酸镁 B.锌和水 C.铜和稀硫酸 D.锌和硝酸汞 5.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Fe+6HCl=2FeCl3+3H2B.CO2+Ca(OH)2=CaCO3+H2O xK b1. C o mC.CaCO3+HCl=CaCl+CO2+H2OD.Mg+O2MgO6、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 不会发生的是( )A.Zn+Sn(N03)2Zn(N03)2+Sn B.Sn+2HCl=SnCl2+H2C.Sn+2AgN03Sn(NO3)2+2Ag D.Sn+MgS04SnS04+Mg7、在甲乙丙三种金属中,将丙浸入甲的硝酸盐溶液中,有甲析出;将乙、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乙溶解而丙不反应,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 甲丙乙 B. 甲乙丙 C. 乙丙甲 D. 丙乙甲8、若把Cu(NO3)2、Fe(NO3)2、Zn(NO3)2、AgNO3的混合物溶于蒸馏水,再加入一些锌粉,待反应完毕后,再过滤,以下几个实验者分析的结论几种结论,你认为哪些分析是合理的,为什么?A、滤纸上有Ag,Fe单质,滤液中有Cu2+,Zn2+B、滤纸上有Cu,Ag单质,滤液中有Cu2+,Fe2+,Zn2+C、滤纸上有Cu,Ag,Fe单质,滤液中有Fe2+,Zn2+D、滤纸上有Cu,Ag,Fe,Zn单质,滤液中有Fe2+,Zn2+9.下图表示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等质量同种稀硫酸反应的情况。t表示反应时间,m表示生成H2的质量。由图可知:A是金属_,B 是金属_;10.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_( )_( )_( )11. 从考古文物出土情况来看,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会生锈,铁器几乎保存不了,锈迹斑斑或者烂掉,说明金、铜、铁的活泼性顺序是_。12.以下是探究Cu、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过程,请回答问题:(1)将铜丝和铁丝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稀H2SO4中,依据 现象,证明Fe的活动性比Cu强;(2)将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或向Cu(NO3)2溶液中放入金属 ,都能证明Cu的活动性比Ag强。结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FeCuAgCu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钛(Ti)因为具有许多神奇的性能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Mg、Ti、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提出假设:a. Ti的金属活动性比Mg强; b. Ti的金属活动性介于Mg和Ag之间。查阅资料:在相同条件下,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度越快,则该金属活动性越强。实验设计: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请回答:(1) 三种金属加入盐酸前都先用砂纸将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 (填序号)除去氧化膜,利于直接反应 使反应的金属温度相同, 使表面光亮,易观察现象 (2)根据下表中的实验现象填空:TiMgAg实验现象产生气泡速度缓慢产生气泡速度快无任何现象结论:原假设中 不正确(填“a”或“b”或“ab”),理由是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3)上述实验设计中,如果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是否一定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填“是”或“否”),理由是 。14.现有锌、铁、铜及硝酸锌、硫酸铜、硫酸亚铁溶液。试用两种方法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简述方法、步骤、现象及结论:(1) (2) 15、往硝酸银、硝酸锌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 (1)、若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存在的金属是: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 (2)、若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存在的金属是: ,滤液中可能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蒸发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操作b加入过量的金属X,操作a含FeSO4、CuSO4的废液金属混合物滤液滤液金属晶体16、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中收集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方案:甲同学提出X可用金属铁,乙同学认为X可用金属锌,你认为 (选填“甲”或“乙”)同学的意见是正确的,理由是 。操作a、b的名称是过滤,其目的是除去溶液中 的杂质。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