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上) 第21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教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7457793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上) 第21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教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上) 第21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教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上) 第21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教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1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一、学习目标1、记住孔子及其言论集论语;记住战国时期儒、道、墨、法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2、理解孔子的巨大贡献和“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二、预习准备1.孔子名 ,字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思想贡献即提出“ ”的学说和创立 学派; 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2)教育贡献:创办 ,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 ,打破了 对教育的垄断;编订 和 等书作为教材,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教学中,他善于进行 ,坚持 ,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弥补不足。孔子死后,弟子们将他的谈话以及他与门人的问答编成 。2.战国时期,_,对于这个变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纷纷著书立说,聚众讲学,阐述自己的主张,传播自己的观点。这样就形成了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众多的学派,历史上称为_。重要的学派有_、_、_和_。此外还有_、_和_等。各学派之间相互批评,激烈辩论,彼此影响,形成_的局面,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起来。三、学习内容(一)预习交流(二)导入 2020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灿烂的文明与辉煌的时代,交相辉映。那一夜中国感动了世界,特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大气磅礴,更让世人了解和认识了孔子以及无与伦比的中华文明孔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世人敬仰?灿烂的中华文明宝库中还有哪些值得我们骄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21课。(三)孔子 结合课文120-122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材料二 孔子被尊为“百世文官表,历代帝王师(万世师表)”,受到后人的景仰和祭祀。材料三据了解,从2020年起,全球已建立了226家孔子学院,里面聚集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他们都在从事学习和研究包括孔子在内的中华文化德国人专门为孔子塑像,美国人曾经评选了世界十大思想家,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中国的孔子。 百度搜索孔子请回答:(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他的言论集叫什么?(2)概括孔子的巨大贡献( 思想、教育 )。(3)用一句话评价孔子。(四)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阅读课文122-123 页,回答(1)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有哪些?(2)填表(四个重要学派)学 派代 表 人 物著 作基 本 观 点(3)良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同学们都关心热爱班集体,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更加优秀,请分别用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的代表思想为班集体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五)识记口诀孔子春秋鲁国人,思想教育都精明。思想提出“仁”学说,儒家学派他来创。教育贡献不能忘,创办私学破垄断。诗书春秋丰内容, 因材施教补不足。谈话问答弟子记, 研究孔子论语供。百家争鸣战国起,儒墨道兵法是名派。(六)知识梳理(略)四、达标检测一1.“他出生于春秋时的鲁国,学说比较保守,主张仁爱,他的思想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利用,他是一位擅长教育的教师,据说有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这描述的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2.教学中要求教师在“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思想源于 (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孟子3.要想研究孔子的言论及思想。应该阅读下面的 (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庄子达标测试二1.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2.下面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有 (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家A. B. C. D.3.材料解析题: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请回答:(1)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2)有人认为,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应该完全抛弃孔子的思想,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