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电站项目环评报告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7345526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4.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水电站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供水电站项目环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供水电站项目环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 . 供水电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目 录目录- 1 -前言- 1 -1 总论- 2 -1.1项目建设意义- 2 -1.2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 2 -1.2.1评价目的- 2 -1.2.2评价原则- 3 -1.3评价依据- 3 -1.3.1法律法规- 3 -1.3.2相关技术规- 4 -1.3.3项目前期工作相关文件- 5 -1.4环境功能区划- 5 -1.5评价执行标准- 8 -1.5.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8 -1.5.2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8 -1.5.3环境噪声评价标准- 8 -1.5.5其他评价标准- 8 -1.5.6污染物排放标准- 9 -1.6环境保护目标- 9 -1.7评价工作等级- 13 -1.7.1生态环境- 13 -1.7.2环境空气- 13 -1.7.3地表水环境- 13 -1.7.4环境噪声- 13 -1.7.5地下水环境- 13 -1.7.6环境风险- 13 -1.8评价时段与评价围- 14 -1.9环境影响识别- 14 -1.9.1工程影响的环境要素与环境因子识别- 14 -1.9.2重点评价因子的筛选- 15 -1.10评价容与评价重点- 15 -1.10.1评价容- 15 -1.10.2评价重点- 16 -1.11评价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 16 -1.11.1评价技术路线- 16 -1.11.2评价技术方法- 16 -2 工程概况- 18 -2.1本工程与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的依托关系- 18 -2.2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概况与环评批复要求- 18 -2.2.1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概况- 18 -2.2.2山口岩水库调度方案- 22 -2.2.3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环评批复要求- 27 -2.3本项目基本概况- 28 -2.4本项目的工程任务、规模- 30 -2.4.1 工程任务- 30 -2.4.2 工程规模- 30 -2.4.3 工程等级与设计洪水标准- 31 -2.5工程布置与主要建筑物- 32 -2.5.1工程项目组成- 32 -2.5.2工程布置- 32 -3 工程分析- 34 -3.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4 -3.2自然环境影响分析- 34 -3.2.1水环境影响分析- 34 -3.2.2声环境影响分析- 36 -3.2.3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36 -3.2.4固体废物- 36 -3.3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36 -3.3.1对供水、灌溉的影响分析- 36 -3.3.2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7 -3.3.3景观影响- 37 -3.4工程建设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37 -3.4.1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分析- 37 -3.4.2与流域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37 -4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8 -4.1自然环境概况- 38 -4.1.1地理位置- 38 -4.1.2地形、地貌- 38 -4.1.3气候水文- 39 -4.1.4土壤与植被- 43 -4.1.5地下水- 43 -4.2社会环境概况- 45 -4.2.1社会概况- 45 -4.2.2经济概况- 45 -4.2.3自然资源- 45 -4.2.4文化卫生教育- 46 -4.2.5交通运输- 46 -4.2.6名胜古迹- 47 -4.2.7社会经济规划- 47 -4.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7 -4.3.1调查概况- 47 -4.3.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 47 -4.3.3陆生生态现状与评价- 48 -4.3.4水生生物资源现状与评价- 48 -4.4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 49 -4.4.1某市常规监测点监测数据分析- 49 -4.4.2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 50 -4.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54 -4.5.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54 -4.5.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54 -4.6声环境现状评价- 55 -4.6.1声环境现状监测- 55 -4.6.2声环境现状评价- 56 -5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57 -5.1工程施工期工程环境恢复现状- 57 -5.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57 -5.2.1对陆生生物的影响分析- 57 -5.2.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 57 -5.2.3下游生态基流的论证- 58 -5.2.4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58 -5.3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58 -5.3.1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分析- 58 -5.3.2对泥沙情势的影响分析- 58 -5.3.3对水库水温预测分析- 59 -5.3.4对水质的影响- 59 -5.4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和评价- 60 -5.5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60 -5.6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61 -5.7社会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61 -5.7.1对供水影响分析- 61 -5.7.2对灌溉影响分析- 62 -5.7.3对区域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62 -6 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建议- 63 -6.1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原则- 63 -6.1.1措施设计原则- 63 -6.1.2措施设计目标- 63 -6.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63 -6.2.1区域生物保护措施- 63 -6.2.2生态基流措施- 64 -6.3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64 -6.3.1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 64 -6.3.2水温保护(恢复)措施- 64 -6.3.3污水防治措施- 64 -6.4 环境噪声控制措施- 66 -6.5固废处理处置措施- 66 -6.7其它措施- 66 -7 水土保持方案- 67 -7.1区域水土流失现状调查- 67 -7.1.1水土流失现状- 67 -7.1.2水土保持现状- 67 -7.2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67 -7.2.1工程施工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67 -7.2.2工程运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68 -7.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围与其防治分区- 68 -7.4水土流失预测- 69 -7.4.1预测时段- 69 -7.4.2预测方法- 69 -7.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70 -7.6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70 -7.7工程建成后水土保持恢复状况与建议- 72 -7.8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72 -8 环境风险分析- 73 -8.1环境风险识别- 73 -8.2环境风险评价等级- 73 -8.3溢油风险分析- 73 -8.4风险防措施与应急预案- 73 -9 公众参与- 75 -9.1目的和意义- 75 -9.2环境信息公告- 75 -9.2.1公共媒体环境信息公告- 75 -9.2.2环境信息现场公示- 77 -9.3公众参与现场调查- 77 -9.3.1调查围- 77 -9.3.2调查容- 77 -9.4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79 -9.4.1公众参与信息公示调查结果- 79 -9.4.2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79 -9.4.3公众意见抽样调查- 79 -9.4.4公众意见抽样结果- 80 -9.5公众参与调查意见反馈和采纳- 81 -9.6公众意见与建议- 82 -10 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计划- 83 -10.1环境监测计划- 83 -10.1.1监测目的- 83 -10.1.2监测站点布设原则- 83 -10.1.3水环境监测- 83 -10.1.4生态环境监测- 84 -10.1.5水文情势监测- 84 -10.1.6社会环境调查监测- 85 -10.1.7监测资料的整编- 85 -10.1.8监测机构- 85 -10.2 环境管理计划- 85 -10.2.1目的- 85 -10.2.2任务- 85 -10.2.3环保设施竣工验收- 85 -10.2.4环境管理机构- 86 -11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87 -11.1工程经济分析- 87 -11.1.1 国民经济评价- 87 -11.1.2 财务评价- 87 -11.2项目社会效益、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87 -11.3项目环保投资估算- 88 -11.4环保措施效果分析- 88 -12评价结论- 90 -12.1工程概况- 90 -12.2工程建设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 90 -12.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90 -12.3.1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90 -12.3.2生态环境影响与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91 -12.4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92 -12.4.1地表水环境现状与水环境保护目标- 92 -12.4.2地表水环境影响与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92 -12.5声环境和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93 -12.5.1环境现状与环境保护目标- 93 -12.5.2环境影响与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93 -12.6社会影响评价- 93 -12.6.1对供水影响分析- 93 -12.6.2对灌溉影响分析- 93 -12.6.3对区域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94 -12.7固体废物- 94 -12.8环境风险影响评价- 94 -12.9公众参与- 94 -12.10工程竣工环保验收- 95 -12.11评价总论- 96 -附件:(1) 项目委托书(2) 关于某市山口岩供水电站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 关于确认某市山口岩供水电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某市环境保护局,萍环评字2014197号)(4) 关于某市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审2005327号)(5) 某县环保局取水口证明附表:(1) 公众参与调查表(部分样表)(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97 - / 103前 言袁河是赣江下游左岸的一级支流之一,发源于某市某县麻田乡境的武功山金顶(白鹤峰)北麓,河流自源头向北流经新泉、某、宣风等地,至宣风与沂水会合后流入市境,主河由西向东流经、XX、新干与樟树诸县市,于樟树镇附近汇入赣江。袁河主河全长273km,全流域面积6486km2,平均坡降1.10。根据袁河流域规划报告,袁河干流梯级开发方案为:麻田(347.7m,括号中为正常蓄水位)山口岩(244m)西村一级(103m)樟头航运闸(98.4m)高山头(96.4m)化成岩(91.4m)雷坤(85.5m)江口(82.6m)袁惠渠滚水坝(50.7m)二化坝(45.7m)水西(41m)宋家(36.6m)矗湖(30m)。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某市某县境,是一座具有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水库大坝坝址位于某县山口岩村上游约1km处。根据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总体布置,枢纽向某城区供水设计近期日供水量5万吨、远期日供水量20万吨,原设计供水方式为大坝取水,经减压后,以1.6米输水管道输送至白源水厂,工程容经原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审2005327号)审批。本项目的设计方案是取消原蝶阀室设置的减压阀与操作室,用2台630kw发电机组和1台减压阀代替。本项目依托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建筑物有:水库大坝、引水隧洞、供水管道、灌溉渠道等,本项目建设主要建筑物有发电厂房、尾水池、压力管道等。根据预测的供水要求,电站分别按日供水量5万吨、10万吨、15万吨和20万吨等4个方案与高灌区灌溉用水量合计计算发电量。经计算该供水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达245650104kwh,装机容量1260 kw,多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9455158小时。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2014年10月,省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开发正式委托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评单位接受委托后,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实地勘查与调研等工作,收集了该项目有关资料,并对该项目进行了工程分析、区域环境现状调查等,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等有关技术导则,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呈报给某市环境保护局审查。1 总 论1.1项目建设意义某县水力资源非常丰富,能源是制约某县经济发展的“颈瓶”,所以,加快开发本地区的水电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举措,截止2007年,某县已建水电站61处,装机容量33.735MW,年均发电量1.391亿kwh。某县电力建设基本状况是既缺电量,又缺调峰容量,因此,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必须加快本地区的水电建设,使电力增长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某县要在“十一五”期间,保持较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电力系统的现状,兴建山口岩供水电站,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的高速发展,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要将会更大,对供电质量要求也会更高。目前某县电力电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缺口较大,严重地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本电站的兴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某县以与整个某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缓解电力紧局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非常必要的。1.2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1.2.1评价目的某市山口岩供水电站的兴建,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水力资源的利用,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本评价工作全面考虑该工程对影响区域环境的各种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其评价目的是:(1)调查查清和客观反映该工程影响区域的环境现状,根据该工程特征和工程分析与区域环境现状的调查研究,针对本项目的营运阶段,对评价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预测与评价,提出合理可行的控制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与对策,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或减免工程建设所造成的负面影响。(2)通过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建设单位提供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对策和措施,为环保设计部门和环保管理部门提供依据,使该工程与环境相融合、相协调,促进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1.2.2评价原则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与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本次评价的原则如下:(1)保护地表水环境质量;(2)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3)促进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4)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1.3评价依据1.3.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3)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4)中华人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5)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6)中华人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7)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2011.3.1修订实施);(8)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2004.9.28修改实施);(9)中华人民国森林法(1998.4.29);(10)中华人民国防洪法(1998.1.1);(11)中华人民国渔业法(1986.7.1);(12)中华人民国农业法(2003.3.1);(13)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98.11.8);(14)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2002.10.28);(15)国家森林公园管理条例(2006.12.1);(16)中华人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1997.1.1);(17)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1.1);(18)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8.1)(19)中华人民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6.3);(20)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1.13);(2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29);(22)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3)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条例(1989.7.10);(2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第257号,1998.12.27);(2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10.1);(26)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环发1999107号,1999.4.2);(27)关于进一步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通知(赣环督字2007189号);(28)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省人大常委会第96号公告2001.6);(29)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2009.1.1);(30)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赣府发20103号);(31)省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办法(省人民政府令148号,2006.8.1);(32)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省水利厅、省环境保护局,2007.8);1.3.2相关技术规(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HJ/T 2.3-19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8);(5)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7)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4号);(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9)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的决定(国发200540号);(10)水利产业政策(国家计划委员会,1997.09.04);(11)环境监测技术规(HJ/T91-2002);(1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006.2.14);(13)关于确认某市山口岩供水电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某市环境保护局,萍环评字2014197号)1.3.3项目前期工作相关文件(1)省山口岩水利枢纽开发工程委托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编制某市山口岩供水电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委托书;(2)某市山口岩供水电站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审定稿)(某市水利水电勘查,2010.9);(3)某市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004.11)(4)关于某市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审2005327号)1.4环境功能区划(1)环境空气根据拟建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环境空气功能区要求,区域环境空气区划为环境空气二类区。(2)水环境根据袁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6/418-2003),袁河某县公陂(坝址下游6.05km)以上至麻田花苑河段,其水环境质量划定为类;公陂至排楼河段,其水环境质量划定为类。(3)声环境根据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使用功能和环境质量要求,区域声环境区划为1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所在地距离芦溪县水厂取水口约6.0km山口岩水库坝址项目所在地图1.4-1 本项目所处袁河流域的水体环境功能区划图项目所在地项目所在地距离芦溪县水厂取水口约6.0km山口岩水库坝址图1.4-2 某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图1.5评价执行标准根据关于确认某市山口岩供水电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萍环评字2014197号),采用以下标准进行本次环境影响评价。1.5.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本项目区域属环境空气质量功能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5-1。表1.5-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污染物时段TSPPM10SO2NO2日平均0.300.300.150.121小时平均0.500.241.5.2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袁河某县公陂(坝址下游6.05km)以上至麻田花苑河段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公陂至排楼河段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有关污染物与其浓度限值见表1.5-2。表1.5-2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mgL-1,pH值除外项 目水温pH值DOCODBOD5氨氮氟化物石油类镉铅锌铜总磷总氮砷GB3838-2002类标准值周升1周降26961530.51.00.050.0050.011.01.00.1*0.50.05GB3838-2002类标准值周升1周降26933061.51.50.50.0050.052.01.00.3*1.50.02注:*若指湖、库则类标准指标为0.025mg/L、类标准指标为0.1mg/L。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水质标准,有关污染物与其浓度限值见表1.5-3。表1.5-3 地下水环境评价执行标准限值(摘录)/mgL-1,pH值除外项目pH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镍镉Cr6+铅汞砷类6.58.5450200.020.20.050.010.050.050.0010.051.5.3环境噪声评价标准项目所处地区为声环境1类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见表1.5-4。表1.5-4 环境噪声标准限值/dB(A)类别或敏感目标昼间夜间环境噪声功能区1类55451.5.5其他评价标准对于尚无评价标准的环境因子进行预测评价分析时,拟按下列不同情况分析。可以转换评价标准时,用转换法,如工程对局地气候的影响,转作为对适宜的气候条件进行评价。相关学科有公认的有关阈值,用阈值法进行评价。对于既无评价标准又不能转换的影响因子进行评价时,可采用与现状比较利弊与类比法进行分析。1.5.6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标准值见表1.5-5。表1.5-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限值(节选)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Nm3)排气筒高度(m)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点(mg/Nm3)颗粒物120153.5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205.93023SO2550152.6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40204.33015NOx240150.77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201.3304.4(2)项目废水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的旱作标准限值。各类具体标准值见表1.5-6。表1.5-6污水排放标准/mgL-1标准类别pHBOD5CODSS石油类(GB5084-2005)中的标准限值旱作5.58.510020010010(3)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区标准,见表1.5-7。表1.5-7 环境噪声标准限值/dB(A)类别位置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厂界噪声排放GB12348-2008中1类区标准5545(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危险废物临时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1.6环境保护目标(1)生态环境:分析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或干扰与恢复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切实保护土地(尤其是耕地),永久或临时征用土地,应符合有关土地征用法律法规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保护农业生态用水与河道的生态用水;保护袁河河段原有水生生物资源,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2)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为项目运行后周围敏感点的声环境,环境空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3)水环境:保护目标为山口岩大坝水库某县自来水厂取水口上游1.0km,地表水环境质量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不致因工程的兴建改变水体原有的水环境功能要求。(4)声环境:保护目标为项目运行后周围敏感点的声环境,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区标准。(5)社会环境:项目投入运行后区域经济、景观、基础设施与文物等。本项目具体的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6-1。表1.6-1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保护目标影响因素保护围保护级别或要求生态环境某市红鲫省级水产保护区水质、水量袁河某境河段重点保护土地资源占用厂房附近重点保护生态用水脱水段和减水段坝址下游至发电厂房重点保护环境空气厂房周围敏感点无组织排放锡坡头(258m*)二级标准秋收起义烈士陵园(100m)乌石村(354m)水环境水量、水质尾水排放发电厂房下游5km类标准居民饮用水取水口发电尾水排放、漏油风险本项目发电尾水经尾水池调节后送至某白源水厂(供水规模:近期5104t/d,远期20104t/d),而且尾水排放下游6km处为某县自来水厂取水口(取水口规模:近期1104t/d,远期3104t/d)类水质标准灌溉用水水量减少规划围类农田、耕地保证农田灌溉用水声环境厂房周围敏感点机组运行噪声锡坡头(258m)1类标准秋收起义烈士陵园(100m)乌石村(354m)注*:表中距离是发电厂房至敏感点的直线距离。项目所在地秋收起义烈士陵园乌石村锡坡头图1.6-1 项目所在地周围敏感点图项目所在地核心区实验区比例:1:30000图1.6-2 本项目与某市红鲫省级水产保护区位置关系图1.7评价工作等级1.7.1生态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中的相关规定,本工程涉与到某市红鲫省级水产保护区,属于重要生态敏感区,工程影响围2km2,工程除发电厂房、尾水池等建筑物属于永久性占地之外,其它占地在采取恢复措施后可以恢复,因此本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1.7.2环境空气本工程已建成并投产使用,工程运行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而且工程周围属于山区复杂地形,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相关规定,确定本工程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7.3地表水环境本工程污水经处理后用于灌溉,不直接排入袁河,废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地表水水质要求类,工程对附近水体影响很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2.3-93)中关于评价等级的分级原则,确定本工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7.4环境噪声工程处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声环境功能区。工程运行噪声影响主要是水轮发电机运行时的噪声,工程建设前后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9)中的相关规定,确定本工程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1.7.5地下水环境本供水电站运行期间,对地下水环境无影响,因此本工程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7.6环境风险本工程的风险主要来源于电站运行出现油泄漏,泄漏油属于一般毒性危险物质,且非重大污染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的评价等级相关规定,确定本工程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汇总如图1.7-1。表1.7-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一览表类 别依 据等级引用标准生态环境重要生态敏感区,工程影响围2km2,工程除发电厂房、尾水池等建筑物属于永久性占地之外,其它占地在采取恢复措施后可以恢复三级HJ19-2011环境空气工程运行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而且工程周围属于山区复杂地形三级HJ2.2-2008地表水环境废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地表水水质要求类,工程对附近水体影响很小三级HJ/T2.3-93声环境区域属于1类声环境功能区,工程运行噪声影响主要是水轮发电机运行时的噪声,工程建设前后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二级HJ2.4-2009地下水环境工程运行期间对地下水环境无影响三级HJ610-2011风险泄漏油属于一般毒性危险物质,且非重大污染源二级HJ/T169-2004社会经济环境对流域、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影响评述1.8评价时段与评价围本项目生态、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社会环境等评价时段均为供水电站运行期。根据相关导则与工程运行期间污染源排放和事故影响的特点,各环境评价围见表1.8-1。表1.8-1 环境影响评价围环境要素评价围生态环境厂址附近400m、厂址至下游5km河段环境空气发电厂址为中心,直径为5km圆形区域地表水环境厂址至下游5km河段声环境厂址附近400m地下水环境发电厂址为中心,直径为1km圆形区域1.9环境影响识别1.9.1工程影响的环境要素与环境因子识别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11,HJ2.2-2008,HJ/T2.3-93,HJ2.4-2009,HJ19-2011,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国家环保部,确定本项目各专题的评价等级见表1.8-1,社会环境评述按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试行)的要求进行。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的技术要求,结合工程的功能、特性和工程影响地区的环境特点,通过工程分析,受该工程影响的环境要素与环境因子识别如下:(1)自然环境的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局地气候:气温、湿度;地表水环境水文:流速、流量;泥沙:冲刷、淤积;水温:水温结构、下泄水温;水质:悬浮物、有机质、有毒有害物质、营养物;环境空气:TSP、PM10、NO2、SO2;声环境:机组运行噪声。(2)生态环境的环境影响因子识别陆生动物;陆生植物;水生生物;土地资源与开发利用。(3)社会环境的环境影响因子识别景观与文物: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景观;社区:人口状况、生产条件、生活水平。1.9.2重点评价因子的筛选该工程运行后,对生态环境、水文、水质、声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将产生一定影响,工程运行还将产生部分固体废物,对环境空气基本无影响。因此,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本次评价确定生态环境、水文情势、水质、声环境为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评价因子;泥沙、水温、环境空气、社会环境等为一般评价因子。1.10评价容与评价重点1.10.1评价容根据工程环境影响分析,本次评价工作的主要容包括:工程概况、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环境监测与管理、环保投资估算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风险分析、公众参与、评价结论等,在上述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从环保角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并提出评价结论与建议。1.10.2评价重点本项目的评价重点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保护措施与公众参与。1.11评价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1.11.1评价技术路线评价技术路线见图1.11-1。1.11.2评价技术方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11,HJ2.2-2008,HJ/T2.3-93,HJ2.4-2009,HJ19-2011,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国家环保部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中有关要求,采用以下评价技术方法。(1)环境现状调查(包括生态环境)采用资料收集、现场勘察、现状监测、数据统计等技术方法。(2)工程分析采用类比分析、查询参考资料和工程全过程分析等技术方法。(3)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采用类比分析和必要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和评价。(4)环保措施与建议针对该工程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调查和收集有关类似工程所采用的环保措施成功经验,类比和选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保措施。(5)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采用环境经济学方法与类比调查等方法进行分析。(6)公众参与采取发布信息公告、问卷调查、走访调查等公众参与方式。第一阶段公 众 参 与评价X围内的环境状况调查、监测与评价1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2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制定工作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委托1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与相关规划等2依据相关规定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1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文件2进行初步工程分析3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1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2确定工作等级、评价X围和评价标准有重大变化图1.11-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2 工程概况2.1本工程与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的依托关系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是一个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工程设计是通过引水管道从山口岩水库中引水,经过减压阀向某市白源水厂供水,供水规模是:近期5104t/d,远期20104t/d,工程容经原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审2005327号)审批。本工程设计方案是取消原设计蝶阀室中的减压阀和操作室,用2台630kw的发电机组和1个减压阀代替,工程厂址位置选择在原左岸隧洞供水支洞蝶阀室桩号处(供水桩号0+320.93)。本工程的实施在确保某市白源水厂的供水需求以与下游灌区的灌溉用水的前提下,将减压阀浪费的水能用于发电,工程的装机容量是1260kw,多年平均发电量达245650104kwh,工程实施后将与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发电机组一起为某地区电网供电。2.2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概况与环评批复要求2.2.1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概况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地处赣江一级支流袁河上游的某市某县境,是袁河流域开发的龙头水库,坝址位于某县上埠镇山口岩村上游1.0km,距离某县城7.60km,距离某市30km,是一个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工程级别为等,大(2)型工程,供水量:近期5104t/d,远期20104t/d,电站装机12MW,年发电量0.27108kwh。(1)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防洪介绍项目所处袁河河道狭窄、坡降陡、洪水暴涨陡落,峰高量大,来势凶猛。因此位于下游两岸的某市某县现有防洪设施防御洪水的能力很低,区10.12万亩农田与两岸的村镇经常受洪水威胁。某县县城是袁河上游第一座县级城镇,距坝址7.6km。据统计,现状城区有非农人口为2万人,到规划设计水平年(2010年)人口为5万人。距某县城下游约10km,是县辖的宣风镇,规划人口1.7万人。某县城区河段长约2km,河岸最低高程136m,最高138m,平均坡降为3.6,目前城区基本无防洪设施,其现状防洪标准约为5年一遇。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设计防洪库容为0.1212108m3,将为袁河上游地区承担防洪任务,使某县城与两岸防洪标准由现状的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防洪功能十分突出。(2)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供水介绍某市地处省湘赣交界的分水岭,是省与省接壤的中心城市。但区域无过境河流,水资源不丰富,人均水资源量2000m3,为省人均3570m3的56%,并低于全国人均的2650m3的水平,是水资源欠缺地区之一。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某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对某市城区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量预测,到设计水平年2010年,某市中心城区年总用水量将达1.23108m3(日均用水量33.8104m3/d,未计环境用水),现有水库、河流难以满足这一要求。本枢纽工程通过输水管道向某市白源水厂(新建)输送原水,供水管网最大设计流量为2.9m3/s,设计流量采用2.3m3/s,其按2.3m3/s流量主要供给某市,远期平均日供水量20104t(7300104m3t/a),可以极缓解某市城区近远期的供水需求矛盾。(3)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灌溉介绍坝址下游袁河两岸现有农田10.12万亩,是某县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区现有水利设施与水源不足,灌溉保证率低,抗旱能力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山口岩水库的兴建可提供灌溉水源,灌溉保证率为90%,有效地缓解该地区频繁的旱灾,促进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灌溉受益围包括:某镇、宣风、上埠、银河、高坑、白源等6个乡镇,控灌面积10.12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0.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82万亩,灌溉保证率为90%。(4)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发电介绍山口岩水利枢纽电站装机12MW,年发电量0.27108kwh,水库具有多年调节的性能,将成为某县小水电电力系统中装机最大的骨干电站,它的建成既可缓解大网的供电压力,又可为区域电网进行调峰、调频,补偿系统小水电枯水期出力不足,为某县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供较好的保障。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水电作为清洁能源,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特性指标见表2.2-1。表2.2-1 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特性指标表序号名 称单位数量备注一水文1坝址以上流域面积km22302利用水文年限年433多年平均径流量108m32.384多年平均流量m3/s7.54正常运用(设计)洪水标准与流量m3/s1260P=0.2%非正常运用(设计)洪水标准与流量m3/s1820P=0.05%施工导流标准与流量m3/s193P=10%5洪量设计洪水洪量(24小时)108m30.42校核洪水洪量(24小时)108m30.616泥沙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104t3.35二水库1正常高水位m244.00防洪高水位m246.2设计洪水位(P=0.2%)m246.2校核洪水位(P=0.05%)m246.84汛限水位m243死水位m221极限死水位m2202水库容积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108m31.05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108m30.945调洪库容108m30.1455防洪库容108m30.121调节库容108m30.604死库容108m30.353调节性能多年调节三下泄流量与相应下游水位1设计洪水最大下泄流量m3/s1260相应下游水位m167.852校核洪水最大下泄流量m3/s1446相应下游水位m168.35四工程效益指标1防洪效益某县城防洪标准从现状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2供水效益104t7300保证率P=100%3灌溉效益104亩10.12保证率P=90%4发电效益装机容量MW12保证出力(P=90%)kw1701多年平均发电量104kwh2705年平均用时h2254五淹没损失1淹没耕地亩13732迁移人口人19813淹没区房屋m31140564淹没区林地亩2577.6六主要建筑物与设备1挡水建筑物型式碾压砼单曲拱坝地基特性石英砂坝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坝顶高程m247.8最大坝高m99.3坝顶长度m291.172溢洪道泄洪型式表孔溢流堰顶高程m237溢流段长度m3*8消能方式挑流消能3防空洞型式圆形、坝坝管直径m24引水建筑物设计引用流量m3/s23.99进水口底板高程m200引水隧洞长度m370引水隧洞直径m3.05厂房(略)6升压开关站(略)7主要机电设备(略)8输电线路(略)七供水1日平均供水量t202设计取水位m1803引水线路长km114支线长km5.765隧道直径m1.8干管径1.6m,支管径0.6m6蝶阀室面积m2602.2.2山口岩水库调度方案山口岩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兼有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利枢纽工程,由于城市供水和高灌区0.45万亩灌溉用水高程较高,不能与发电结合,坝下灌区灌溉用水可与发电完全结合。为了更好地达到水库为下游防洪的目标并满足各用水部门的要求,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水库下闸蓄水后,只要库水位达到死水位221m以上,即可按照设计拟定的防洪运行方式和兴利(供水、灌溉发电)运行方式进行正常调度。水库为下游防洪利用的库容为防洪限制水位至防洪高水位之间的库容,水库为保坝安全调洪利用的库容为防洪限制水位至校核洪水位之间的库容;水库兴利利用的库容为极限死水位至正常蓄水位之间的库容(在主汛期4月1日6月30日利用的库容为极限死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库容)。(1)防洪运行方式根据袁河流域洪水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与其特点,拟定4月1日6月30日为主汛期,7月1日9月30日为后汛期。根据水库坝址和防洪控制断面洪水组成的特点,拟定水库为下游防洪采用固定泄量的洪水调度运行方式。主汛期(4月1日6月30日),水库汛期限制水位为243.0m。当库水位小于汛期限制水位时,水库按供水、灌溉、发电调度方式运行,当库水位处于汛期限制水位时,且坝址来水小于126 m3/s时,水库泄流按来水泄放,库水位维持不变;当坝址来水大于126 m3/s且库水位低于防洪高水位246.20m时,水库按控泄流量126m3/s下泄,库水位因水库来水大于泄量而上涨;当库水位超过防洪高水位时,说明来水已超过下游防洪标准,水库泄流转为以保坝为主,按泄流能力但不大于天然来水洪峰流量下泄;当库水位达到最高后,水库仍按泄流能力但应控制不大于天然来水洪峰流量下泄,以便在不人为增加下游洪水洪峰流量的同时使得库水位尽快回落;当库水位回落到防洪高水位以下且坝址来水小于126 m3/s时,则水库按控泄流量126 m3/s下泄,直到库水位回落到汛期限制水位。后汛期(7月9月),水库汛期限制水位为正常蓄水位244.0m,当库水位小于汛期限制水位时,水库按供水、灌溉、发电调度方式运行,当库水位处于正常蓄水位时,且坝址来水小于215 m3/s时,水库泄流按来水泄放,库水位维持不变;当坝址来水大于215m3/s且库水位低于防洪高水位246.20m时,水库按控泄流量215m3/s下泄,库水位因水库来水大于泄量而上涨;当库水位超过防洪高水位时,说明来水已超过下游防洪标准,水库泄流转为以保坝为主,按泄流能力但不大于天然来水洪峰流量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