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教学中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和心得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6637288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低段教学中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和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低段教学中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和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低段教学中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和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浅谈小学低段教学中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和心得俗话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经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由此可见激励机制在教学中的作用之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主动学习积极性很低,如果我们单靠一些强制性的纪律,或者以劝说他们努力学习为主,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不高,而且主动学习不能很好地被调动起来。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孩子们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 小学生个性特征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低段,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自制力还不强,学习缺乏持久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通常在完成某一项任务时,常靠外部的压力和激励,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同时他们又具有强烈的好胜心、进取心。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成绩,要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学习持久性,调动他们的好胜心,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是不可缺少的。二、 教学实践中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和心得1、 通过订立合理的目标来激励博恩崔西说:“要达成伟大的成就,最重要的秘诀在于确定你的目标,然后开始干,采取行动,朝着目标前进。”所以,在每学期初,我会认真分析和对比我们班的成绩和其他班级的成绩有多大差异,在全县同类学校中的排名情况,先订立一个班级总体成绩目标,然后分析孩子们的情况,针对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为每一个孩子订立合理的成绩目标。孩子们的能力有高有低,所以订立的成绩目标当然也就不同,能力强的孩子,成绩目标自然就高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目标成绩就相对低一些,这样让每一个孩子都有目标,然后就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订立目标时还应注意,所定的目标必须是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如果定得太高,孩子们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时间久了,就失去了兴趣;如果定得太低,孩子们轻而易举就能达到,也就没有实际意义了,就无法达到班级的总体目标,不能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所以为每一个孩子订立不同的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努力的方向,让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成绩。2、 通过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来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鼓励、肯定、赞许的次数越多,他们良好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所以在订立合理的目标基础上,还应建立有效、全面、方便操作的奖励机制。首先,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学期初订立的目标后,给与一定的奖励,超出目标的,再进行分层次奖励,比如:我根据班上A、B、C段生的情况,分为四个等级,80分以下为一个等级,超出每5分进行奖励;80分至90分为一个等级,超出每2分进行奖励;90分至95分为一个等级,每超出1分进行奖励;95分以上为一个等级,每超出0.5分进行奖励。这样划分既能激励优生,又能让低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优生已经很优秀了,要想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可能很困难,所以优生在稳住自己成绩的同时能进步一点点,就能得到老师充分的肯定,优生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其次,我还根据班级总体成绩情况,奖励前20名,这样又能再次激励优生。优生的多少在成绩考核中占有很大比例。再次,我还设立奖励小班总分前7名。每个小班中的4个人成绩等级都不一样,优良中差搭配,四个人的成绩加起来,算出小班总分,然后奖励小班总分前7名。这样,建立一套全方位,整体兼顾的奖励机制,让优生更优,让中等生向优生靠近,让差生不断进步,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3、 通过建立小班来加强相互性的激励个人的进步不能代表全班的进步,个人优秀也不能代表全班优秀,所以我们根据我们班总人数60人,分为15个小班,每个小班由4个成绩等级不一样的学生组成,在分小班时,我注意到总分的均衡,优良中差搭配。通过小班捆绑式发展,来调动孩子们的好胜心,让他们通过小班团结合作,相互帮助,让优生带差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全班总体发展。设立小班总分奖,还能起到组内成员相互监督的作用,只有大家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和其他小班竞争,小班的总分高,才能得到相应的奖励。整套奖励机制,有单人的目标奖励,有优生的前20名奖励,还有小班的总分奖励,所以不管是个人,还是小班整体,大家都必须努力,通过努力既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又能让小班整体进步。当然在操作过程中,还应注意两点:一是奖励要及时。当学生努力学习之后取得成功和进步时,教师要及时按奖励机制进行奖励,可以是一个印章、一张粘贴、一张卡片、一些学习用具、一本书等。其实不在于奖励的东西多少,有时是一句表扬的话,都是能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得到了赞许与肯定,就特别容易满足学生要求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求,也就更能激发他们继续主动、积极投身学习的情感。其次还要注意在一定时间内奖励的次数要合适。太少,对学生情感触动轻微,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太多,容易使学生不以为然,默然视之,形成疲塌的心态。总之,激发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方法很多,我们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学生组织行为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联系目前学生的现状,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比较淡薄,必须通过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这种精神。针对上面的形势,我们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身的业务素质,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个学校课改的成效如何,推进力度如何,往往取决于这个学校的领导者;而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是合作学习的引领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达到以上目,我们学校在各个学科组织了相应的课题研究,信息组以中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为课题进行研究,积极进行农村高中信息课有效课堂教学的教育科研的探索。本课题是2012年4月开始进行,主持人周至中学李肇亮,成员组教师按老中青搭配,各个年龄段都具备,有高级教师、也有中级教师,老教师的的经验和年轻的教师的创新精神有效结合。我们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现就初步研究的小组讨论成果向大家交流。一、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方案,使学生产生“可学习、要讨论”的积极愿望 应该说,有效的小组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就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没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学生的研究探索将一事无成。如果教师设计的合作问题没有一定的难度,讨论就没有意义。 因而在备课时,需要我们教师了解学生、吃透教材,对课上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均要估测一下:哪个问题多数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个问题需要发挥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安排是否进行小组讨论。在上课时,需要我们教师重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在组织小组讨论时,先应给学生留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形成初步的看法。这样,学生在讨论时才有话讲,才可能出现各种观点的碰撞,激起创新火花,小组讨论才省时又高效。因此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学生“可学习”加工的基础上,要精心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就要求课堂能够贴近学生经验,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发学生好奇。小组将要讨论的问题、课题,应该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生通过讨论,有可能生成新的讨论、争议;正是在生成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表达和说服别人的愿望。二、巧妙调整小组讨论过程,使学生投入“讨论情境” 怎样才能促使每位同学都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去呢?首先,要选择组织小组讨论的最佳时机。要给学生这样一种感觉或暗示:现在是“小组讨论时刻”!一般来讲,当出现了新的知识时,当遇到个人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当学生意见相左且有争论时,当学生产生实践的欲望时这些时机,教师要有效利用。另外,小组讨论的时间要有控制,学生不可能整节课都保持积极愉悦的学习心境。在小组讨论活动的准备阶段,我们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基础和座位分布以及班内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等情况的基础上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也可按能力大小及类型分组),每组4至6人为宜。在分组时,组内着眼于学生互补,比如能言善辩的学生和沉默寡言的学生搭配、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搭配等。不同的学生之间互相影响、鼓舞,从而逐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各组实力应该是接近的,这样各组之间才具有可比性学生喜欢富有挑战性的课堂。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础上,教师要保持各小组成员的互换、流动。这样能够带给学生新奇感:学生不仅锻炼了与不同的同学交往的能力,而且可以扮演更多的角色。小组成员要定期轮换角色,使其掌握新的合作技巧,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真正有效的合作。小组讨论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但每位同学都要有各自的个体责任。就像足球比赛中的球员一样,小组中每一位同学都获得了一项独特的任务,并产生了相应的责任。小组之间,就像比赛中的各支球队,为了成功而努力。小组成员的讨论(合作学习)的最大成功就在于和谐的配合。而明确的分工使各组都有自己的课题和研究方向;各个组内又有分工,各司其职,有序才会有效。其次,教师讲课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是学生互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在两个小组之间讨论,这是小组互动。如果仍然不能解决,教师就稍加点拨。如果学生有不同意见,还可以跟教师当堂辩论。这是师生互动。通过学生互动、小组互动、师生互动三部曲,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当堂解决。互动是小组讨论的灵魂。小组讨论不仅仅是交往,更多是信息互动。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广阔的研究空间,使小组间、组内有机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学生在相互研究的过程中,必然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互相影响;他们也会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互相信任、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三、科学安排小组讨论结束后的评价讨论结束后,师生还要分析本次讨论的有效性,教师可结合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及时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分析本次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培养了学生哪些能力,用到了哪些科学有效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产生了哪些新的观点,以及面临哪些新问题。当然,有些问题无统一的讨论结果(如:开放性的问题)或无结果(可能是问题本身不严密)。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并做出科学的判断,对疑难问题或争论的问题,教师要阐明自己的看法。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当然小组讨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为确保参与者讨论时有共同的知识背景,我们可能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如果全班讨论,肯定有一些学生比另一些学生学得快,如果将学生按能力分组,尽量使每一组的能力差异范围相对窄一些,但当教师着眼于其中一组时另外几组就得在没有监督和帮助的情况下进行学习。虽然,小组讨论中的这些问题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应该相信教师永远是教学的创造者,只要教师能创造性的应用以上小组讨论策略,就一定能组织有效的讨论活动,实现小组讨论的功能。以上是我们在进行小组讨论中的心得,当然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我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讨论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讨论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讨论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如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当前课堂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教师把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拿来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教师只给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由此可见,这中合作讨论并没有发挥它的作用,反而成了一种时髦的摆设。因此如何更好的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成为当前急需探讨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被越来越多的引入一中的课堂,合作交流成了一种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地体现教学民主,也给予了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有效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