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女性的声音 第10课 长恨歌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6448701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女性的声音 第10课 长恨歌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女性的声音 第10课 长恨歌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女性的声音 第10课 长恨歌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课长恨歌围炉夜话作品导读王安忆的长恨歌,写的是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一支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作者摒弃了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基于平民立场和女性视角,以浮雕与工笔交错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一个“上海小姐”坎坷的人生沉浮,在短暂与虚幻的浮华之后,是无尽的失落、劫难和追悔。 课前自主学习一、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糯米(nu)掰开(bi)俯瞰(kn)命运多舛(chun) 咫尺(zh) 煤屑(xi)狩猎(shu) 哀恸(tn) 霓裳(n)湮灭(yn) 尸骸(hi) 泥淖(no)2多音字模 裳解 薄二、根据拼音写汉字三、词语积累1成语辨析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1)联邦参议员、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以立场强硬著称,在共和党内也经常脱颖而出,与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很多问题上立场相左。()解释:_(2)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解释:_(3)一群高层建筑在昔日的荒滩上拔地而起,美轮美奂,堪称壮观。()解释:_答案(1)脱颖而出: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不合语境,“脱颖而出”与“经常”不搭配,可改为“锋芒毕露”。(2)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一般用于介绍不属于自己的事物,且用于介绍地震灾害情况,感情色彩上不符合。(3)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使用正确。2近义词辨析(1)醇厚淳厚辨析:都有厚重的意思。二者的范围大小不同。“醇厚”指(气味、滋味等)纯正浓厚,亦用于人的品质或风俗,此时同“淳厚”。“淳厚”只指品质风俗质朴敦厚,着重指宽厚、厚道,一般用来形容人。选词原装KAWAI钢琴的音色浓郁醇厚,用来弹古典的作品特别是巴洛克时期的作品绝对一流。(2)发掘挖掘辨析:“发掘”挖掘深埋在地下的东西。“挖掘”指具体挖的动作,也可用在抽象事物方面。选词某地发现了一座古墓,为了加快发掘进度,王祥公司紧急调集了十台挖掘机加紧施工。四、走近作者“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王安忆简介:王安忆,当代女作家,祖籍福建同安,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茹志鹃迁居上海。她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掘其底蕴,抉微钩沉,纤毫毕现。笔墨素淡,情韵幽婉,一些作品在文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品:处女作短篇小说平原上,成名作雨,沙沙沙,小说集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流逝小鲍庄等,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长恨歌等,散文集蒲公英母女同游美利坚等,儿童文学作品集黑黑白白等。五、背景解读小说通过对上海女人王琦瑶四十年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表现了一个城市的沧桑嬗变,以及作者对这种嬗变的哀伤。做了金丝雀的“三小姐”王琦瑶在上海解放后,被迫到邬桥避难。在邬桥,她意识到自己已经与上海不可分割,上海叫人“长相思,不能忘”。于是王琦瑶又回到上海,隐姓埋名,在上海最普通的“平安里”定居下来,由爱丽丝公寓的金丝雀变成了为柴米油盐操心的普通人。政权的更替改变了她的命运,但是并没有改变她的生活。她在“平安里”的屋子里,渐渐聚集起资产阶级的“故人”严师母、她的表弟毛毛娘舅,以及无产阶级的国际混血儿萨沙这样的闲人。时代在翻天覆地地变化,而他们却兀自在弄堂的“芯子”里维系这布尔乔亚式的精致生活,他们打牌,聊天,喝下午茶,自然免不了打情骂俏节选部分就描述了王琦瑶在“平安里”的这段生活。六、人物概述1传奇的人生,时代的挽歌王琦瑶王琦瑶,一个美丽的上海女人,虽非红颜薄命,也属命途多舛。17岁的王琦瑶是一个“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算不上倾国倾城,但也自有一番“沪上淑媛”的风采。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被邀请去电影片场试镜,从此埋下了一个不甘平凡的种子。试镜失败,照片却大获成功,参加上海小姐比赛获得季军,被国民党权贵李主任包养,一切都来得太快,快到她来不及去想抛弃了真心实意的程先生是不是正确,来不及考虑拥抱繁华会有哪些后果。李主任飞机失事,王琦瑶一下子失去了依靠,不得已到邬桥避乱。然而纵使与乡下男孩阿二有一段纯洁的感情,她又怎能甘心终老于这个世界的边缘?她终究要回到中心上海。阿二因为觉得配不上她,孤身去上海之后,她也选择了归去,那才是她心中的归宿。王琦瑶静静地回到上海,以给人打针为生。她低调地生活,因为过去的龃龉而不敢抱太大希望,可她无法甘于寂寞。“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空白的,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些什么,只知道十年过去,王琦瑶带着15岁的女儿薇薇,以一个成熟的母亲的形象出现。表面上看时代已经不属于她了,但事实上,正是她这样的女人显示着上海的底蕴。她风韵犹存,然而是收敛着的,需要耐心品味的。王安忆用一针一线的细腻语言,绣出了这繁华大上海的角落里,一个女人丰富而孤独的一生。2痴情型男性小人物程先生小说中描写程先生的爱是含蓄的又是无怨无悔的。他独具慧眼地发现了王琦瑶的美,并一往情深地爱上了王琦瑶,而这时王琦瑶又以从不承诺、自我保护的防线,把程先生唬得团团转。王琦瑶是个很实际的上海女性,她所倾慕的是李主任那样具有开拓新天地的实力和能力的大人物,而程先生却是个小人物。为了心中的情结,程先生居然终生没娶,而王琦瑶却只是感激他的恩和义,并没有接受他的情。程先生一直寻求的是真爱,当他最后明白王琦瑶对他的不是真情,人在咫尺,心却在天涯,他的心也死了。他用一辈子去等待王琦瑶的真爱,结果却是一场空。课堂交流探究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面内容。答案吃穿主旋律节选部分写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王琦瑶等四个闲人在“螺丝壳”里经营他们由吃、穿、闲聊和简单的游戏组成的“精雕细作的人生”,表现了上海普通市民埋头于自己生计的人生智慧和生活方式,传达了作者对现实个体生命意义的感觉。1生活在王琦瑶周围的是一群怎样的人?我的答案:_提示:生活在王琦瑶周围的人,是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在社会的边边角角里耐心地生活着的人,他们满足于日常的衣食生活,没有什么远大的人生理想,生命缺乏传奇色彩,心灵空虚无聊,没有对自己命运的自觉意识,是庸常的普通小市民的代表。2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这些人生活的种种细节,表现了怎样的内在意义?我的答案:_提示:做着各种各样的吃食,聊着各种各样的闲话这些生活的细节的密集堆积让人们感到了殷实和富足。它们琐屑却踏踏实实、本本分分的“芯子”里的生活,正是这样一个个围炉而坐的琐屑日子,填充了时代的裂缝。作者试图通过这样一种细密的对日常生活的描述,来成就另一种抒写历史的方法:在她看来,王琦瑶从选美的舞台上走下来,走到“平安里”的这间屋子,而屋里的客人,从资产阶级的严师母、毛毛娘舅渐渐换成怀旧的“老克腊”、觊觎黄金的长脚等人,这就是她所认识的历史。对她来说,作为历史表象的“1957”是苍白的,只是一个抽象的不经意地滑过的年轮,它背后的日常形态的流水般的生涯,才是亘古而丰厚的。王琦瑶是一个被“日子”裹挟的人。她的日常生活与心思举止都符合王安忆所塑造的那种“东方平民生存价值观”,生活就是如丝如缕,是物质的,是琐碎的,是与“天下大事”毫无关系的。她只是在认认真真地过日子,尽心尽意地做着分内的事。“浮光掠影的那些东西都是泡沫,就是因为底下这么一种扎扎实实的、非常琐细日常的人生,才可能使他们的生活蒸腾出这样的奇光异色”。王安忆以封闭的历史时空和高超的叙述技巧完成了独特的历史观的审美表达,深刻体现了对细密柔韧、独立坚韧的市民精神的礼赞和对朴素人性与城市历史精神价值的悲剧性体验。3对萨沙和严师母的对话你是如何理解的?我的答案:_提示:萨沙感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并非悲悯农民的艰辛,而是赞叹各种吃食做法的复杂辛苦。这种感叹里有对这种生活的赞美和满足。萨沙的感叹引出严师母对穿衣的见解,这种见解与她的身份、经历有关,更典型地表现出了王琦瑶们的精神内核埋头于生计,专心致志地经营自己的生活,越是琐屑,越是认真,越是不关心社会和时代,精明、自我欣赏,甚至自恋、怀旧,这就是上海人的特质,也是上海精神的特质。4课文中作者是怎样将小说中的日常生活与历史融为一体的?我的答案:_提示:小说里的日常生活,不是直接地描摹或者复制,而是展现一种日常状态。在课文中,蕴含着作者对于“日常”与“历史”的看法,她通过“日常”来表现“历史”,表达出她的“日常历史观”。比如课文中写王琦瑶在“平安里”的生活,“平安里”每日“围炉夜话”,做着各种各样的吃食,聊着各种各样的闲话,“他们说的不外乎是炒栗子的甜糯,瓜子的香”“他们还说糯米圆子的细滑,酒酿的醇厚,还有酒酿汤里的嫩鸡蛋”,就是这些细节的密集堆积让人们感到了殷实和富足。“围炉夜话”这样一个片段,无疑充分地展现了作者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所具有的细密体察能力,在一个城市的“芯子”里面,人生活的细节才呈现了历史的真相。5体会本文在取材组材上的特点。我的答案:_提示:本文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极细微的围炉夜话的场景:“王琦瑶在炉边用一盘小磨磨糯米粉”,萨沙舀米,毛毛娘舅摇磨,严师母发出指令,四个人一边从容地工作,一边谈论着或吃或穿的无关紧要的话题;天黑时,他们则在炉火上放了铁锅,炒夏天晒干的西瓜子,闻着各种食物散发出的气息,用琐屑的话语填满他们生活的缝隙。这些琐碎的描写正是作者在整部小说选材中的一个缩影,一个片段。在长恨歌中,作者通过王琦瑶写了几十年的历史,或者是通过几十年的历史写了王琦瑶的命运。作者笔下的历史不是我们通常习惯于关注的与重大政治事件紧密联系的历史,而是作为时间的历史。她极力渲染的是各个历史时期弥漫于空气中的不同气味、不同氛围、不同的来自感官的特征,她努力捕捉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特定的个人的生存面目、精神依赖、价值取向,由于投向历史的视点不是政治、不是历史变迁中存在的政治成分,而是作为时间、年代的历史,及历史中的个人,故而,她笔下的历史与个人显得特别平实、真切、贴近,两者的交融也因之更加和谐,从而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饱满、浑厚感。王安忆以细节呈现的日常生活,对抗着编年史的宏大叙述,用小说的形式实践了另一种书写历史的方法。这使得王安忆能撇开政治动荡与经济变迁的表象,直入时间的本质与内核。6严师母说:吃是做人的里子,穿是做人的面子;里子是做人给自己看,面子是给别人看;假如完全不为别人看的做人,又有多少味道呢?你同意她的看法吗?你如何看待做人的“里子”和“面子”?我的答案:_提示: 观点一:做人一定要重视面子。中国人常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某人不惜耗时耗资打官司,只为被告的一声道歉,这种争“面子”的事,吃点苦头也心甘。由此可见,人这种动物最讲究脸面,有时甚至将它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人们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不断地“奋斗”着,即使超出了自己的承担能力也极力去撑足自己的面子,目的就是不让别人瞧不起自己。这是为什么?其实很简单,因为脸面指向了人的一种道德底线,是一种心理需求和心理平衡。观点二:做人应以里子为重。国人历来爱面子,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广为人们称道,但他们却忽略了那个“硬汉”的下场最后被活活地饿死了,这便是做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结局。面子观念太重会禁锢住自己的头脑和手脚,适当的时候放下面子,方为为人处世之上策。所以,做人不能死要面子,应以里子为重。人活着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他人的眼光。观点三:做人要面子更要里子。中国人有个特点,“讲面子,爱面子”。这是一个优点,也是一个缺点,关键在于人们的把握。一个人不修边幅、不重仪表、邋邋遢遢,或者不知羞耻、争利舍义,是不会给人好印象的,也不会被人们接受的。另一种人则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打肿脸充胖子,徒有虚荣自作自受,实在活得很累。这两种情况都不可取,一切还是要从实际出发,要把握一个度:做任何事都要适可而止;否则,器满则倾,月盈则亏,物极必反。1采用纯叙述性的语言格调在这篇小说中,人物对话没有用“她说”这样的形式,而是把它变成纯叙述性的话语,由作者之口说出。这种纯叙述性的语言使作者更自由地阐述她的世界观,更充实地表现她的心灵世界,更淋漓尽致地议论生活。2采用陌生化的语言陌生化是指对常规常识的偏离,造成语言理解和感受上的陌生感。如“它不看远,只看近,把时间掰开揉碎了过的,是可以把短暂的人生延长”“他们一边说明天见,一边心里不愿意今夜结束,明天再好,也是个未知未到。今夜就在眼前,抓一把则在手中”。这两个句子中,作者通过“掰开揉碎”“抓一把则在手中”,使抽象的时间达到一种具体化的呈现。又如“暮色流进窗户”句中“暮色”与“流”的陌生搭配,把“暮色”比喻成液体,生动地描绘了暮色渐渐降临的过程。陌生化可以化平淡为神奇,化平常为新异,从而增加了作品含蓄蕴藉的意味。素养拓展提升(1)特立独行的王安忆不愿重复自己。拒绝时尚和喧嚣。对写作以外的东西不善经营。喜欢精神历险。敏感、多思、谨慎总之,在很多人眼里,王安忆无法归位,王安忆特立独行,王安忆永远是未知大于已知。适用话题特立独行做自己(2)公众场合的坦然67岁的许鞍华依然剪着冬菇头,在公众场合里,常穿一身黑的川久保玲,脚踏一双涂鸦的Converse布鞋。许鞍华的每次出场都会不出其然地让人产生一种荒谬感,但事主却不慌不忙,不理会别人的目光。许鞍华不像那些女明星一样涂粉画眉,她眉目间总透着一股丝毫不愿意掩饰的坦然,在她身上还可以看到跟这世界不讲情面的骄傲。经历了疯狂的拍片岁月,走过了事业的大起大落,许鞍华用一种返璞归真的心态与自己独处,然后观察着周围的社会。不害怕孤单,也不着急追赶潮流,正是这一份淡定,让她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感动和震撼。她以平和的心态,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生活的本真。适用话题返璞归真坦然特立独行要杜绝没有“烟火气”的“文艺腔”文/周舒艺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说法。有人说,现在有一种“伪文艺青年”,他们“敏感,呻吟,矫情,明明身无分文还要不食人间烟火,明明缺乏理想还想过得波澜壮阔。成为这样的文艺青年实在是太容易了,不需要你创造,只需要你消费。”说得也许有些偏颇,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伪文艺青年”来说,文艺从来不是真正的爱好和追求,只是一种“装腔作势”有人把这称之为“文艺腔”。作家王安忆有一篇文章日常生活的常识就说到了这种脱离生活的“文艺腔”。文中举了一个例子:某部电影中,女主人公在送孩子去看完急诊后,来不及吃午饭,只能啃一个烧饼。在王安忆看来,“她很艰难地啃了一口,随即热泪盈眶。这个镜头很是被专家们称道,可实在觉得文艺腔太重了,不像。一个被生活煎熬了多年的人,对这些该是习以为常,早已经具备应付能力了。”而在另一部同样写一个女知识分子的电视短片里,天黑,女主人公下班回家,孩子一人在家已久,“忽然,从门外往床上扔进一只包,紧接着,又扔进一件外套,再接着,就听见油锅爆响了,然后听那女教师朗朗地叫了一声:酱油!小孩子立即应声送上酱油。这一情景就有常识了,它不是像前者那样顾影自怜,而是,真的很艰辛。”所以,一个打动人心、赢得人心的情节,必然是合乎了生活的情理、常识和逻辑的。如王安忆所说:“身边的百姓生活的常识,那里面的寻常道理,其实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但就是这寻常道理,因和你我他都有关系,却最为触动。”前几天,参加了一部名为匠人的新书读者见面会。作家申赋渔在书中写了自己故乡的一位位匠人,瓦匠、篾匠、豆腐匠、扎灯匠那些乡村手艺人,他们的人生故事和命运沉浮。书的装帧由书籍设计师朱赢椿操刀,他向读者们分享了这本书的设计理念,其中的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书中,在每一个匠人的故事前面都留有一页,上面大大地写着这种工匠的称谓。原本这些字打算请专业书法家来写,但后来感到和书中所写人物及故事的气息并不契合,于是决定采用手写,模拟乡村店铺门口招牌上的字,那是没练过书法的乡村普通百姓写出来的字。但恰恰在这种字的身上散发着的,才是真正的乡村气息。其实,“文艺腔”本身并不是坏事,真正需要杜绝的是没有“烟火气”的“文艺腔”。因为,文艺和生活从来不是脱节的。成为“文艺青年”而不是“伪文艺青年”,需要置身于生活之中,在生活的“烟火气”里熏陶;需要通过“文艺”这个无形的东西,提升自己的内在世界,或是由此去探索心灵之外广阔的外在世界;需要从生活这部大书里孜孜不倦地汲取养分,进而结茧成丝,回馈生活。(来源于人民日报,有删改)-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