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第1课时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5318801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第1课时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第1课时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第1课时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第1课时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目标导航】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构成,后者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组成。2体液各成分之间的关系(1)血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3)淋巴液(也叫淋巴):淋巴管内的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3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有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1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能保持稳定与血浆中的HCO、HPO等离子有关。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各个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知识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1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互相渗透。毛细淋巴管是一种壁薄而末端封闭的盲管,只有一部分组织液可单向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再由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淋巴和组织液A. B.C. D.答案C解析内环境是指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叫细胞外液。根据内环境的定义可知,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而毛细淋巴管壁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3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答案C解析毛细血管壁在正常情况下,只允许水、无机盐、葡萄糖等小分子透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但当毛细血管壁受过敏反应的影响,通透性增加时,血管内的大分子蛋白质也能透出,进入细胞间隙,因此组织液的浓度就会增加,渗透压升高,水渗出增多,导致组织液增加。知识点二内环境理化性质及其作用4某人剧烈运动后身体内产生了某种物质,这时参与体内pH调节的物质应是()AH2CO3/NaHCO3 BNaH2PO4/Na2HPO4CNaHCO3/NaH2PO4 DNaHCO3/Na2HPO4答案D解析剧烈运动后产生的是乳酸,呈酸性,所以参与调节的应是碱性物质。5下列关于人体剧烈运动后,内环境有关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后,体温会明显上升,是由于产热过多B剧烈运动后,人体内乳酸含量先增加后减少C剧烈运动后,会导致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D由于营养物质被消耗,血浆渗透压会明显下降答案B解析剧烈运动消耗了营养物质,产生了乳酸和大量热量,使血浆中乳酸含量上升,由于存在HCO、HPO等离子会与乳酸中和,使乳酸含量继而下降,pH变化很小;产热增加,同时会以出汗等形式散热,体温变化不明显;排汗失水,会使血浆渗透压略有上升。知识点三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6如图是体液各组成成分关系图解,据图回答(图中数字为该液体占体重的百分比):(1)C、D液体可分别称为_和_。(2)A和B液体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组织中的_完成的。(3)B和C之间的水分交换方式是_。(4)A液体中的水分主要是通过_和消化道排出体外的。答案(1)细胞内液淋巴(2)毛细血管壁(3)自由扩散(渗透)(4)肾、汗腺、肺解析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必须通过毛细血管壁实现。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分交换是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方式实现的。血浆中的水分排出体外的方式主要是排尿、出汗、呼气和排大便(消化液中的部分水分),由于题干中出现了消化道,从对称性考虑,所以应答:肾、汗腺、肺。基础落实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细胞内液 B组织液C细胞外液 D血浆答案A解析人体内环境主要指细胞外液,不包括细胞内液。2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答案D解析“水泡”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其去向为血浆和淋巴。3小肠壁的肌细胞,从下列哪种液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A 血浆 B组织液C淋巴 D小肠腔答案B解析小肠壁的肌细胞周围是组织液,并且绝大多数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都是组织液。4人体成熟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A细胞内液 B血浆C淋巴 D. 组织液答案B5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及调节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小B人体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KC. 血浆中含乳酸过多时,会与HCO、HPO反应D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答案C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中血浆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大;当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时,会使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进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为Na和Cl。能力提升6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和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B长期营养不良会使C液减少C. 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维持血浆pH的稳定D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可在A液中进行答案C解析图中A液是血浆,B液是淋巴,C液是组织液。长期营养不良,血浆浓度降低,会使C液(组织液)增多;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可以形成H2CO3,作为缓冲物质维持血浆pH的稳定;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是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进行的。7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酶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答案D解析人体内的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的液体环境,又叫做内环境。A项中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是在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项中酶的合成是在细胞内完成的;C项丙酮酸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是在线粒体内发生的,不属于内环境范畴;D项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内环境中。8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表示的是液体。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进入A、B、DB. 组成体液,其中构成内环境C尿素分子不能由进入DB产生的废物和CO2先后经过和,最终被排出体外答案C解析本题易误选A,认为组织液不会进入血细胞。实际上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相互渗透,组织液中的成分可以进入血浆后,再进入血细胞中。由题干和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是淋巴、是细胞内液、是组织液、是血浆;A、B、C、D表示的结构依次是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毛细血管、血细胞。尿素是小分子,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过毛细血管壁由组织液进入血浆,故C项错误。9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淋巴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血浆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由小肠吸收来的组织液大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淋巴循环的终点是左右锁骨下静脉血管A. B. C. D.答案B解析血浆中的蛋白质主要由肝脏合成,小肠通常不直接吸收蛋白质,因其是大分子物质;组织液只有少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10下列有关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方面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Na和Cl浓度C正常人的血浆呈强酸性D生物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答案A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11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 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答案A解析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代谢产物增加时,就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促进组织液的生成。由于淋巴是组织液渗透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的,且单向汇入血液循环,所以随组织液的增加,淋巴的生成也增加。12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B代谢废物完全由过程排出CO2从红细胞进入组织细胞中发挥作用的部位至少要经过4层生物膜D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答案A解析代谢废物的排出是通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等途径完成的,其中是主要的途径;O2离开红细胞要经过1层生物膜,然后通过单层毛细血管壁需经过2层生物膜,再进入组织细胞又通过1层生物膜,但选项中最终到达的部位是“发挥作用的部位”具双层生物膜的细胞器线粒体,所以至少需经过6层生物膜;单细胞生物的细胞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不用通过内环境这一媒介。13.右图为小肠绒毛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3内液体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C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D5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与3内一样多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1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4为组织液,5为毛细淋巴管,2为红细胞,3为血浆。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主动运输;3是血浆,正常情况下,渗透压均高于4,只有当4渗透压高于3时,才会出现组织水肿;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5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比3的少。14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填标号)(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层生物膜才能被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阶段。(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和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引起增多的实例 _。(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多的物质有_。(6)正常人内的pH通常维持在_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物质。(7)内酶促反应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和_。答案(1)(2)自由扩散6三(3)中含大分子蛋白质,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4)血浆蛋白减少、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毛细淋巴管堵塞、肾小球肾炎(5)二氧化碳、尿素等(6)7.357.45缓冲(7)适宜的温度p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