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 一遍过考点23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5070449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 一遍过考点23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 一遍过考点23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 一遍过考点23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23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其中,“文中的”这一限制条件表明,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可知,从总体上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题型上一般为客观选择题,要求考生辨析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或正确与否。题干多表述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是”。形式一般为“四组八句”,多是从文言语段和教材中各选取一个句子组成一个选项,如2017年高考山东卷采用的是这种形式。除这种形式外,也有“四组八句”都选自所给文言语段的情况,如2018年高考北京卷等。虽然文言虚词的意义较多,用法灵活,但是考生如果能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抓住重点和难点,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就能正确答题。另外,考生要立足教材,结合经典例句,进行归纳整理,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考向一 根据词性辨析虚词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答案】B【解析】B项,均为介词,替。A项,前者为副词,却;后者为副词,才。C项,前者为介词,依靠;后者为介词,因为。D项,前者为介词,于;后者为语气助词,表反问,呢。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游万柳堂记(清)刘大櫆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威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然而隐忍以行B而无所爱惜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有终身不得至者焉去今之墓而葬焉D斩焉无一株之存臣闻求木之长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A项,以:第一句,连词,用来,表目的;第二句,连词,表修饰。B项,所:第一句,助词,与动词一起构成名词性短语;第二句,前面的“为”和后面的“所”构成“为所”的固定结构,表被动。C项,焉:第一句,句末语气词;第二句,代词,他们。D项,之:两句都是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D。名师点睛1强化语法复习,掌握虚词用法。文言虚词的词性有诸多种类,如介词、副词、连词、助词等。这些词都有自己固定的语法功能和搭配习惯,因此了解虚词的词性,对推知其意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常见的文言虚词词性中,最容易混淆的是介词和连词,而高考试题也常常以此为重点进行考查。考生应明确的是,介词一般都带宾语,从而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成分;连词的作用是把词、短语、分句,乃至上下文,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2紧密联系语境,推断虚词词性。有些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对此,考生如果根据上下文判断出其词性不同,就能推知其用法也肯定不同。如第2题的B项,由语境推断出两个“之”的词性不同,从而确定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3抓住标志,辨明词性。副词、介词、连词等大都有固定的语法搭配:副词一般修饰谓语动词,介词一般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连词一般连接语法功能对等的两部分。考生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便不难明确其用法。如第2题的D项,第一个“其”修饰动词“至”,是副词。考向二 根据语境辨析虚词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焉”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B焉用亡郑以陪邻C且焉置土石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答案】D【解析】这四句话都出自教材,分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时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D项中的“焉”和例句中的“焉”一样,均为兼词,“于此”。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项,疑问代词,“怎么”。C项,疑问代词,“哪里”。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律知武终不可胁,白于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吞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下列句子中“乃”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B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C羝乳乃得归D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A项,副词,“就”的意思。B项,副词,“就”的意思。C项,副词,“才”的意思。D项,副词,“就”的意思。故选C。名师点睛1树立语境意识。文言虚词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具有一定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因此,解答文言虚词类试题时,考生一定要根据语境,结合全句意思来准确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比如文言虚词中的语气助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如第2题的B项,第一个“也”在句末,用来表示判断语气;第二个“也”在句中,用来表示停顿语气。2仔细分清虚实。文言虚词大都是从实词借用或虚化而来的,因此,有的词既是实词,又是虚词。如第2题的C项,第一个“而”是连词,“因而”;第二个“而”是代词,“你的”。考向三 根据关系辨析虚词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例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且立石于其墓之门A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C中丞匿于溷藩以免D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答案】C【解析】C项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一样,都是介词,在。A项,介词,向。B项,介词,被。D项,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向。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荀字景倩,颍川人,魏太尉彧之第六子也。幼为姊婿陈群所赏。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魏时以父勋除中郎。宣帝辅政,见奇之,曰“荀令君之子也”。擢拜散骑侍郎,累迁侍中。为魏少帝执经,拜骑都尉,赐爵关内侯。难钟会易无互体,又与扶风王骏论仁孝孰先,见称于世。时曹爽专权,何晏等欲害太常傅嘏,营救得免。及高贵乡公立,言于景帝曰:“今上践阼,权道非常,宜速遣使宣德四方,且察外志。”毌丘俭、文钦果不服,举兵反。预讨俭等有功,进爵万岁亭侯,邑四百户。文帝辅政,迁尚书。帝征诸葛诞,留镇守。甥陈泰卒,代泰为仆射,领吏部,四辞而后就职。承泰后,加之淑慎,综核名实,风俗澄正。咸熙中,迁司空,进爵乡侯。年逾耳顺,孝养蒸蒸,以母忧去职,毁几灭性,海内称之。文帝奏,宜依汉太傅胡广丧母故事,给司空吉凶导从。及蜀平,兴复五等,命定礼仪。上请羊祜、任恺、庚峻、应贞、孔颢共删改旧文,撰定晋礼。咸熙初,封临淮侯。武帝践阼,进爵为公,食邑一千八百户。又诏曰:“昔禹命九官,契敷五教,所以弘崇王化,示人轨仪也。朕承洪业,昧于大道,思训五品,以康四海。侍中、司空,明允笃诚,思心通远,翼亮先皇,遂辅朕躬,实有佐命弼导之勋。宜掌教典,以隆时雍。其以为司徒。”寻加侍中,迁太尉、都督城外牙门诸军事,置司马亲兵百人。顷之,又诏曰:“侍中、太尉,温恭忠允,至行纯备,博古洽闻,耆艾不殆。其以公行太子太傅,侍中、太尉如故。”时以正德、大豫雅颂未合,命定乐。事未终,以泰始十年薨。帝为举哀,皇太子临丧,二宫赙赠,礼秩有加。诏曰:“侍中、太尉、行太子太傅、临淮公,清纯体道,忠允立朝,历司外内,茂绩既崇,训傅东宫,徽猷弘著,可谓行归于周,有始有卒者矣。不幸薨殂,朕甚痛之。其赐温明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谥曰康。”又诏曰:“太尉不恤私门,居无馆宇,素丝之志,没而弥显。其赐家钱二百万,使立宅舍。”(选自晋书,有删改)【注】景帝:司马师,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废魏帝曹芳,改立曹髦为帝。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他为晋景帝。翼亮:辅佐。徽猷:善道,美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幼为姊婿陈群所赏 为魏少帝执经,拜骑都尉B以母忧去职 思训五品,以康四海C朕承洪业,昧于大道 可谓行归于周,有始有卒者矣D及高贵乡公立 及蜀平,兴复五等【答案】D【解析】本题重在对辨析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考查。A项,两个“为”易被混淆成都是表被动或介词,第一个“为”与后面的“所”相搭配,构成“为所”的结构,表被动;第二个“为”后面跟宾语,组成介宾结构,所以它是介词,可译为“给”。B项,第一个“以”是介词,“因为”;第二个“以”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C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但二者意义不同,第一个可译为“对于”,第二个可译为“到”。D项,两个“及”都是“等到时候”的意思,用法也相同,都是介词。名师点睛在文言虚词中,有好多在关系上容易混淆的词语,让考生头痛不已,但我们只要冷静地思考,熟练地把握其中的一些规律,便能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1结构分析法。考生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不同结构,来掌握同一个虚词在句子中的不同用法。如第2题B项的“以”,当“以+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时,“以”一般为介词;当“以+分句”时,“以”一般为连词。因此,“以母忧去职”中的“母忧”是名词,“以”是介词;“以康四海”中的“康四海”是分句,“以”是连词。2语境辨析法。词离不开句,辨析词的用法可以从句子入手,联系其上下文进行推断。如苏轼赤壁赋一文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中的“而”,其前面的“一世之雄”是赞许之词,后面的“今安在”表达的是遗憾之情,所以“而”是转折连词,可译为“但是”。3位置比较法。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因此,对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搭配习惯等进行比较,对于辨析易混淆的虚词来说非常重要。如虚词“乎”,当它位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时,做介词;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比较关系时,也做介词;当它位于句末时,是语气词;当它做形容词词尾或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时,是助词。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李叔明字晋,阆州新政人。本鲜于氏,世为右族。兄仲通,字向,天宝末为京兆尹、剑南节度使。兄弟皆涉学,轻财务施。叔明擢明经,为杨国忠剑南判官。乾元中,除司勋员外郎,副汉中王瑀使回纥,回纥遇瑀慢,叔明让曰:“大国通好,使贤王持节。可汗,唐之婿,恃功而倨,可乎?”可汗为加礼。复命,迁司门郎中。东都平,拜洛阳令,招徕遗民,号能吏。擢商州刺史、上津转运使。久之,以疾辞,除太子右庶子。崔旰扰成都,出为邛州刺史。旰入朝,即拜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徙治梓州。建中初,吐蕃袭火井,掠龙州,陷扶、文、远三州。叔明分五将邀击,走之,以功加检校户部尚书。梁崇义阻命,诏引兵下峡,战荆门,败其众,襄州平,迁检校尚书左仆射。德宗幸兴元,出家赀助军,悉衣币献宫掖,加太子太傅,封蓟国公。初,东川承兵盗,乡邑雕破,叔明治之二十年,抚接有方,华裔遂安。后朝京师,以病足,赐锦辇,令宦士肩舁以见,拜尚书右仆射。乞骸骨,改太子太傅致仕。贞元三年,卒,谥曰襄。始,叔明与仲通俱尹京兆,及兼秩御史中丞,并节制剑南,又与子昪俱兼大夫,蜀人推为盛门。叔明素恶道、佛之弊,上言曰:“佛,空寂无为者也;道,清虚寡欲者也。今迷其内而饰其外,使农夫工女堕业以避役,故农桑不劝,兵赋日屈,国用军储为耗。”德宗善之,以为不止本道,可为天下法,乃下尚书省杂议。子昪,以少卿从德宗梁州。叔明严敕以死报,故昪有功,擢禁军将军。贞元初,迁太子詹事。坐郜国公主,贬罗州别驾。叔明素豪侈,在蜀殖财,广第舍田产。殁数年,子孙骄纵,赀产皆尽。世言多藏者以叔明为鉴云。(选自新唐书,有删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恃功而倨,可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B久之,以疾辞,除太子右庶子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C叔明与仲通俱尹京兆 则与一生彘肩D佛,空寂无为者也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帝问:“汝蹇叔后乎?”瑢顿首不敢对。帝嘉其诚笃,为更名义,手书赐之。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永乐二年兼太子詹事。帝有所传谕太子,辄遣义,能委曲导意。帝与太子俱爱重之。七年,帝巡北京,命辅皇太子监国。义熟典故,达治体,军国事皆倚办。时旧臣见亲用者,户部尚书夏原吉与义齐名,中外称曰“蹇、夏”。仁宗即位,义、原吉皆以元老为中外所信。帝又念义监国时旧劳,尤厚倚之。义视原吉尤重厚,然过于周慎。士奇尝于帝前谓义曰:“何过虑?”义曰:“恐卤莽为后忧耳。”帝两是之。杨荣尝毁义。帝不直荣。义顿首言:“荣无他。即左右有谗荣者,愿陛下慎察。”帝笑曰:“吾固弗信也。”宣宗即位,委寄益重。时方修献陵,帝欲遵遗诏从俭约,以问义、原吉。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迨世宗营永陵,始益崇侈云。英宗即位,斋宿得疾。遣医往视,问所欲言。对曰:“陛下初嗣大宝,望敬守祖宗成宪,始终不渝耳。”遂卒,年七十三。赠太师,谥忠定。义为人质直孝友,善处僚友间,未尝一语伤物。士奇常言:“张之不饰玩好,傅尧俞之遇人以诚,范景仁之不设城府,义兼有之。”(选自明史,有删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帝与太子俱爱重之 吾欲之南海,何如B义、原吉皆以元老为中外所信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C义视原吉尤重厚,然过于周慎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D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刑赏忠厚之至论苏 轼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也,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赏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何其爱民之深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B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赏之过乎仁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D古者赏不以爵禄 皆以美于徐公一、【2018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取材于荀子)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取材于吕氏春秋)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不胜月 时:季节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 戚:为悲伤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一同、都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行:行为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故善日者王 王者敬日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不可胜日志也C此之谓也 若白垩之与黑漆D察其秋毫 其人拜之以牛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事之至也数小事出现得很频繁B大荒者亡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C霸者之善著焉霸主的功业很显赫D赐失之矣赐,你丢失了机会啊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5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物。请根据要求作答。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25字)二、【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粥。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B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C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株连而获罪D贞累启固辞 启:禀告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B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C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良乃入,具告沛公D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B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C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三、【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琅嬛福地记(明)张岱晋太康中,张茂先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注】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门肃茂先入 肃:恭敬的样子。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 信宿:两三天。C异日裹粮再访 裹粮:携带粮食。D读书三十乘 乘:车。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茂先坐与论说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B若二十年外书 若望仆不相师C多所未闻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D望石再拜而去 毕礼而归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选自贾谊治安策)闯关检测1B【解析】B项,两个“之”都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A项,前一个“乎”是语气词,表疑问语气,相当于 “吗”;后一个“乎”是助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后。C项,前一个“与”是连词,“和”;后一个“与”是动词,“给予”。D项,前一个“也”是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语气;后一个“也”是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2B【解析】B项,两个“为”都与后面的“所”构成固定句式“为所”,表示被动。A项,前一个“之”是代词,“他”;后一个“之”是动词,“到”。C项,前一个“于”是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后一个“于”是介词,“对于”。D项,前一个“其”是代词,表指示,“那”;后一个“其”是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 3A【解析】A项,两个“何”都是副词,“多么”。B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后一个“而”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C项,前一个“乎”是介词,相当于“于”;后一个“乎”是助词,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D项,前一个“以”是介词,“用”;后一个“以”是动词,“认为”。 高考链接一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行:品行,德行。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实词和虚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A项,“日”,作名词,每天的日常事情。B项,“胜”,作副词,完,全都。D项,“其”,作代词,那。C项,“之”,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以不译;助词,表停顿,不译。3D【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的采分点再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调换、删除。注意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语气,修辞手法等,把握语境进行推断。D项,应为“赐(端木赐,即子贡),这就是你的不对了”。4道德的分量轻得像毛发,民众(却)很少能举动它。你不肯拿回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同胞赎身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的采分点再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调换、删除。注意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语气,修辞手法等,把握语境进行推断。第句的得分点是:“輶”,“轻”;“如毛”,“像鸿毛一样”;“鲜”,“少”;“克”,“能够”。第句的得分点是:“取”,“领取”;“其”,“那”;“金”,“赎金”;“复”,“再”。5第一则: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第二则: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积微短文围绕重视积累微小事物,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最后得出珍惜每一天的君主就能称王天下的结论。察微短文论证了只有明察秋毫,大事才不会出现过失,作为论据的两个故事,通过“孔子见之以细”,得出“观化远也”的结论。【解析】第题考查分析和提取短文中揭示中心论点的句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注意筛选文中的句子,先提取短文中的中心论点句,再概括文中的要点,为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的能力。通读两则短文,了解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做事要从小处着眼,善于从小的地方发现问题。由此可知第一则短文采用的是先举例分析论证在得出结论的结构方式,故其中心论点在文后,即“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第二则短文采用的是先提出论点,在举例分析论证的结构,故其中心论点在短文的开头:“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第题考查给短文拟写标题的能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能够透过标题知道短文的内容。两则短文的中心论点分别是: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和“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故标题可以从中提取:第一篇的题目是察微;等二篇明察秋毫。理由:第一篇通过分析三种人对比论证。对比论证证明关注日常小事的重要性;等二篇开篇通过比喻说明世间万物区别非常细微。二1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A项,“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的意思是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所以“奇”,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以为奇、认为不一般、惊奇。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B项,都是“假如”“如果”的意思;A项,前一个表判断,后一个是句末语气词;C项,“乃”,前一个是“才”的意思,后一个是“于是、就”的意思。D项,前一个是“于是”的意思,后一个是“凭借、依靠”的意思。 3B【解析】给文言文断句,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句意,本句意思为: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然后寻找句中一些特定的名词、动词进行推断。4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不正确。文中“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这一时期未能孝顺母亲。5(1)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2)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1)句关键词得分点:度、因、辙辞以疾(定语后置句)、雅;第(2)句关键词得分点:友善、笃、省、后事。 三1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A项的错误在于,这里的“肃”虽有“恭敬”的意思,但不能译为“的样子”,而只能表示一种态度,应译为“恭敬地(请别人)”。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B项的“若”,第一句做连词,相当于“至于、如果是”;第二句做动词,“好像”之意。A项的“与”都做介词,相当于“同”。C项的“所”都做助词,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所”字短语。D项的“而”都做连词,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3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C项错误在于,文章之所以议及秦始皇焚书之事,是为了说明洞中所藏之书保存得完整,没有只字遗漏,并没有批评秦王的意思。4(1)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2)(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第(1)句中的“爽然”有“茫然、怅惘”之意,“饷之”即“给他吃”的意思。第(2)句中的“见小”即“见识浅陋”,“春秋问蛄蟪”典出庄子逍遥游,可联系作答。5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段中“曰”“矣”“也”“者”都是断句的标志性词语,其后可断开;动词“寝”的处所是“其上”,其后应断开;动词“燃”和“安”之后都既无宾语也无补语,后面应断开;“方今之势”是“何以异此”的主语,主谓之间应断开。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