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案3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5066346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案3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国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案3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国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案3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一、对点练比对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请指出问题所在。1.原文选段: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设问和思考:假如没有上古神话,中国文学是否会逊色?中国文学史是否会改变它的形态与发展方向?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个巨星如“李杜”“苏黄”“唐宋八大家”是否会出现?我想结论是很清楚的。假如没有西方学者神话研究的理论与观念的输入,恐怕至今人们也不会意识到有神话的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神话,中国文学史不会重写;而没有“六经”,中国文学史则必须重写。因而把神话定位为中国文学之根,是不能成立的;将神话作为中国文学之源,是用西方概念规范中国学术的结果。选项:诸如“李杜”“苏黄”“唐宋八大家”等中国文学史上巨星们的出现,是否要以中国上古神话的出现为前提,确实难以判断。比对结果:2.原文选段:近十年来,上百位作家的小小说个人专著作为“素质教育读本”成为了大中小学生换代的课外文学读物。陈建功在中国小小说50强的出版序言中说:“不少作家的作品深深影响了中国青少年阅读近三十年,相当多的作品入选小学、中学、大学语文教材乃至国外的中文教材。还有的作品成为了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试题。”中国的小小说已从专门的期刊走出,与出版、与教育深度合作,达到了令其他小说品种和其他文学体裁羡慕的境界。选项:一代又一代的大中小学生将小小说著作作为“素质教育读本”的课外文学读物,不少小小说作品深深影响了中国青少年阅读近三十年。比对结果:3.原文选段:“南浦”是什么时候开始演变为水路送别诗中比较固定的意象的?据初步考察,或与屈原的“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言有很大关系。但使“南浦”这一意象和送别情怀形成比较固定联系的,完全得力于南北朝诗人。如江淹别赋中说“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谢朓送远曲诗中也有“北梁辞欢宴,南浦送佳人”的诗句。唐诗宋词中,“南浦”意象俯拾皆是。选项:“南浦”与送别产生固定联系,源于屈原,得力于南北朝诗人,在唐诗宋词中已经成为极其普遍的文学现象。比对结果:4.原文选段:到了18世纪的欧洲,艺术被看成是一种区别于工艺的、高雅的活动。艺术是美的,工艺是实用的。通过接纳诗歌、音乐和绘画,并经由音乐延伸到舞蹈,经由绘画延伸到雕塑,形成了现代艺术体系,由此将工匠的制作活动,以及此后的机器生产都排除在外。这种现象到了20世纪就受到了挑战。覆盖在艺术之上的一层神圣外衣被揭开,艺术不过是一种生产而已。当大规模生产的艺术品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时,艺术就进入了新的生存环境之中。艺术家原本需要先让所写的内容打动自身,创作出发自心灵的作品,然后才能打动观众。选项:艺术不过是一种生产,它身上的神圣色彩被抹去后,就进入了新的生存环境之中,使大规模生产的艺术品能带给人美的享受。比对结果:5.原文选段:散文还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当今的东南亚和欧美华语散文蓬勃发展,都得益于中国传统散文的滋养。如果回溯文学和文化历史,就可以发现散文是“文体之母”,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是由散文呈现的,“散文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的基本载体”。选项:从文学和文化历史来看,传统四大文体中的散文是“文体之母”,所以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都是散文。比对结果:6.原文选段:正如程水金教授所说,“文学的自觉”成立的前提是有一个亘古不变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学”概念,实际上这一概念并不存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选项: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因为新的文体不断涌现,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但其言志载道的传统并没有发生过动摇。比对结果:二、仿真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京东大鼓是发源于河北省的汉族说唱艺术。它早期主要在农村演出,演出方式为赶庙会、赶堂会等。京东大鼓曲调简单,易学易记。表演形式最初为木板击节,后改为铁片、铜板。演唱者右手击书鼓,左手击板,站立演唱;弦师弹大三弦伴奏。在最初撂地说书阶段,曾有一种自弹自唱的演唱形式:演员坐抱三弦,边弹边唱,其右脚踩一鼓楗击鼓,左腿上绑“节子板”,以司节奏。京东大鼓的源起要追溯到清朝乾隆中期,河北省南皮县木板大鼓名家李文通从家乡逃荒来京东行艺。他吸收了京东各种民歌小调,增加了京东乡音,丰富了木板大鼓的唱腔,人称这种京东风味的木板大鼓为“小口”木板大鼓。后来李文通的弟子邓殿奎吸收了一些京剧唱腔,得到了民众的首肯。活跃于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的于七广泛吸收民歌小调的音乐素材,特别是吸收了京东南部香河、宝坻、安次一带的田歌,丰富了京东大鼓的唱腔。这种田歌是农夫下田劳作间歇时,聚集在一起,一边击打农具,一边即兴编唱的民歌,称“乐乐停停”,或“乐停调”或“乐亭调”。此后,其他艺人又对京东大鼓的板式和唱腔做了进一步加工。但当时仍使用“大鼓”“杂曲”“乐亭调”“乐亭大鼓”等名称。京东大鼓在北方,尤其在天津演唱十分普及,但直到1935年,这种新腔去北京演唱时,因是京东乡音,被京城人称作京东大鼓,才算正式定名。不过,由于行腔板眼均不甚考究,鼓词文字也较粗糙,20世纪40年代末期,该曲种日趋衰落。抗日战争时期,一些京东大鼓艺人编演宣传抗日救国的段子,以卖艺为名宣传抗日,但因为战乱,京东大鼓发展基本停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东大鼓得到空前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京东大鼓发展出现了高峰期,许多新演员成长起来,天津市演员董湘昆以普通话革新演唱,并在三弦伴奏的基础上,加上了扬琴伴奏,这种以普通话演唱的新的京东大鼓开始进入专业剧场,在民间更是空前普及,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京东大鼓的书目先是只唱不说的短篇,如王婆骂鸡郭巨埋儿草船借箭等,后来增加了说唱相间的中篇书,如包公出世刘公案等。至清末民初进入城市书馆后,发展起来了长篇大书,如杨家将反唐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创作演出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林海雪原等中长篇书目。“文化大革命”中,京东大鼓受到影响,在城市逐渐衰微,但在乡村仍较活跃。20世纪80年代初,京东大鼓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复苏。随着国家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人们开始重新认识这个中国文化的瑰宝。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京东大鼓是一种发源于河北省,早期主要在农村演出的汉族说唱艺术形式。B.京东大鼓常见的表演方式是站立演唱,两手分别击书鼓与板,弦师弹大三弦伴奏。C.京东大鼓的曲调简单,易学易记易懂。它的演出方式是赶庙会、赶堂会等。D.京东大鼓源于李文通的“小口”木板大鼓,后经邓殿奎、于七等人补充丰富。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用事实论据,说明京东大鼓的腔调来源于民间,经过不断补充才逐步完善。B.文章写京东大鼓的发展过程,证明文艺传承需要艺术家、社会、国家共同关注。C.京东大鼓有过许多名称,文章通过确凿的材料,梳理了其发展脉络和定名过程。D.文章讲述了京东大鼓的兴起、发展和衰落的过程,揭示了盛衰消长的一般规律。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撂地说书阶段,京东大鼓有过自弹自唱的演唱形式,表演由一个演员独立完成。B.京东大鼓的书目都是农村群众熟悉的民间故事,由短篇逐步发展为中篇、长篇。C.京东南部的“乐亭调”丰富了京东大鼓的唱腔,这是其能在乡村活跃的主要原因。D.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京东大鼓开始复苏。练案三论述类文本阅读(三)1.“难以判断”错,文章认为诸如“李杜”“苏黄”“唐宋八大家”等中国文学史上巨星们的出现,不以中国上古神话的出现为前提。原文中有“没有神话,中国文学史不会重写”这样的表述。2.偷换概念。原文“换代”的是“课外文学读物”,不是指一代又一代的大中小学生。3.或然判断表述成肯定判断。文中为“或与屈原的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言有很大关系”。4.弄错条件。“艺术就进入了新的生存环境之中”是“当大规模生产的艺术品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时”。5.因果颠倒。应该是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是由散文呈现的,所以散文是“文体之母”。6.将“新的文体不断涌现”表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的原因,属于强加因果。7.C解析 C项,断章取义。早期演出方式是赶庙会、赶堂会,但后来则进入城市书馆,到兴盛时期,则有进入剧场演出的形式。8.D解析 D项,“揭示了盛衰消长的一般规律”错,于文无据。9.A解析 B项,“京东大鼓的书目都是农村群众熟悉的民间故事”说法绝对,如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救国段子,就不在此列;“农村群众”说法无中生有。也不是“由短篇逐步发展为中篇、长篇”,而是后来出现了中篇、长篇。C项,“其”指代错误,且强加因果。京东大鼓的唱腔补充进农民喜闻乐见的“田歌”,是其在农村活跃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D项,强加因果,文中没有明确指出京东大鼓的复苏源于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