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5040449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期末复习资料1. 认知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于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具体而言,认知是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等所有过程。2. 认知过程包含了感知、记忆、思维、语言和注意等心理活动。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2)前运算阶段(26、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自我中心、集中化、泛灵论、不可逆和转换推理等特点。(3)具体运算阶段(6、7岁一1 1、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具有抽象的概念,能够对客观事物和经验进行逻辑推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儿童具备了守恒概念。除此之外,这个阶段的儿童还具有多维思维、可逆性和去自我中心化等特点。(4)形式运算阶段 (11、12岁及以后)这个阶段的儿童具备了假设演绎推理能力和系统归纳推理能力。4. 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5.学习:由主体与主体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产生能够相对持久保持的某种变化6. 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3)学生的学习具有系统性(4)学生的学习具有被动性7. 根据学习结果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态度学习和运动技能学习。8.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9. 感觉的特点可简单归纳为延续性、适应性、对比性和关联性,主要通过以下几种现象来体现。延续性感觉后效:又叫“余觉”,是刺激停止后,感觉还能够短暂停留的现象。适应性感觉适应:刺激不变,感受性逐渐降低的现象。对比性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通常是同一性质的刺激物)的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关联性联觉:由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10.知觉的特点分为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整体性:人的知觉系统倾向于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根据自己当前的需要,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人不是被动的认识对象的特点,而是会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感知到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确定意义。恒常性:知觉往往并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而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11从学习的角度看,三种内感官之中,以内视觉学得最快,内感觉学得最深刻,而内听觉的学习能力最弱。12. 如何提升观察力?(1)懂得恰当的观察顺序。观察的时候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可采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有条理的进行观察。(2)掌握常用的观察技巧。要明确观察的目的;要学会制定观察计划;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储备;在观察中要客观准确地记录观察内容;要善于总结;注意灵活性。(3)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要养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要充分调动积极的情绪配合观察;要有坚定的意志力。1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4. 注意的种类包括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标,不需付出努力)、有意注意(有预定目标,需付出努力)和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标,不需付出努力)15.注意的品质:(1)广度:范围(2)稳定性:持久(3)分配:对象多个(4)转移:对象转移16.注意对中小学生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意义:(1)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2)影响学习效果(3)学习的重要条件;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学生学习活动的保持;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调节和调控17.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注意新对象的吸引力;明确的信号提示;个体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18. 记忆是一个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信息处理系统。19. 短时记忆 ,在感觉记忆阶段,人脑是无法对更多的信息做进一步加工的,然而,有些信息,尤其是那些受到注意的信息就会被转换成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20.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一般人心目中的记忆指的就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保存着我们将来可以运用的各种事实、表象和知识。21. 遗忘的三个原因:消退理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随着时间逐渐减弱直到消退。干扰理论:记忆的遗忘是因为信息受到干扰造成的。目的性遗忘: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主动性遗忘。22.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干扰称前摄抑制,后来学习材料干扰了先前所学的材料,成为倒摄抑制。23.小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识记;记忆保持;24. 小学生记忆发展影响因素:记忆材料的数量与性质 ,识记所需时间,往往随材料的数量增加而增加,增加的时间量要比材料数量大得多。情绪状态,记忆结果不仅受客观材料的影响,也受识记时情绪状态的影响。在自然状态下,对情绪词的记忆优于对中性词的记忆。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起学生的学习行为、维持已产生的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记忆的策略、方法,复述策略的掌握对小学生记忆成绩的影响;精加工策略的掌握对中学生记忆成绩的影响。记忆的目的和任务,记忆的目的对记忆效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有明确的记忆目的和任务,加强了我们对所记内容理解的深度和熟悉的程度。25.课堂笔记有效性训练(5R 笔记法):记录、简化、背诵、反省、复习26.PQ4R记忆技术:预习、提问、阅读、思考、背诵、复习27.概念是指一种可以基于共同的特征被聚集在一起的特定的物体、事件、观点或人,可以用特别的名称或符号来表示。28.概念的特点:共同性:其反映了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代表了事物分类的基本准则和标准。符号化:进入概念的共同特征予以符号化,以此可以进行脱离具体事物的表述和思维。29.概念的价值:(1)减轻记忆负荷,提高认知能力;(2)通过有效的分类对事物进行解释和预测,并作出相应的反应。30.概念的分类: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初级概念与二级概念;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31.影响中小学生概念学习的因素:(1)学生的经验:同学生生活经验结合较为紧密的概念及其学习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紧密的,尽管难度较易也很难被学生理解和把握。2.学生的概括能力:概念的获得和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归纳与总结有着密切的关系。3.学习材料的性质:首先,例子的数量对学生的概念习得有影响,例子数量较多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有着深刻的影响。再次,例子的典型性会对学生的概念学习有着影响;再次,例子的差异性(变式)也会对概念学习有着影响。32.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概念学习:一、在教学开始,选择并界定概念,明确此概念同其他概念的区别,并将概念定义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二、选择概念的属性,对概念的定义进行属性的标示。三、发展正例与反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概念。四、介绍学生本教学的目的。五、呈现给学生例子并罗列属性。六、发展概念性的定义,鼓励学生在概括所有属性的基础上,以抽象的语言对其进行概括。七、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提供例子及时加以补充,帮助其完成对于概念的阐述。八、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讨论。九、评估。33. 问题解决是要把问题的给定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问题解决是个体通过应用并超越过去所学规则以产生一个新答案的过程。34. 问题的解决过程:(1)发现问题(2)表征问题(3)选择恰当的策略:算法式、启发式(4)实施策略(5)评价反思35.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1.提出问题2.组织学生进行学习3.产品展示(成果展示)4.问题解决过程的分析和评价。36.认知策略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能力。是构成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得、保持和达到一定目标的信息决策模式。37.认知策略的类型:复述策略:在工作记忆中为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精细加工策略: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规之以适当的类别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38.组织策略:列提纲,画图形,画表格,归类法等39.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主体性原则;特定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监控原则;个人自我效能感原则。40.认知策略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法)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41.元认知就是人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42.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某项活动的主观判断。43.匹配策略:与认知方式中的长处或学习者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教学策略;适配策略:针对认知方式中的短处或劣势采取有意识的改进或改良的策略。要注意到每个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性,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匹配的教学方式,同时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认知方式特点,帮助学生学会学习。44.什么是学业自我监控:学生为了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定目标,将自身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45.元认识的结构:元认知知识: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和结果以及相关的知识;元认知体验: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个体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自己认知活动积极进行监控,调节,达到预定的目标。46.学业监控的主要内容:学习时间的自我监控;学习效果的自我监控;学习态度的自我监控;学习方法的自我监控等。47.学业自我监控的特征:(1)能动性(2)反馈性(3)调节性(4)迁移性(5)有效性48. 学生自我监控能力是如何发展的:自我监控能力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随着学习知识的累积,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不断发展;学业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具有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到自动化;迁移性逐渐提高;敏感性逐渐增强从局部监控到整体监控49.学习时间自我监控的训练,要合理安排时间,增强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以及时间效能感;确立规律的学习时段,按照期限完成目标。50.归因:个体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原因的一种认知过程 51. 简述归因的作用(1)归因影响个体的行为动机。(2)归因影响个体即将发生的行为的期望值。(3)归因影响个体的情绪情感体验。(4)归因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5)归因影响个体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2.学习态度的结构:认识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意向53.学习态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2)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3)影响学习耐受力55.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韦纳通过逻辑和经验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探究了众多的原因知觉内在的共性,并最终确定了原因的三个维度和六个因素,三个维度有:1. 原因源,原因源是指原因是行动者自身原因还是外部环境的原因,如考题难度是外部原因,能力是内部原因;2. 可控性,可控性是指原因能否受行动者主观意志的控制,如努力的可控性较高,运气的可控性较低;3. 稳定性,稳定性是指原因是否随时间而改变,如运气很不稳定,而能力较为稳定。六个因素包括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还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56.教师如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改变中小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2)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3)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唤醒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4)保持中小学生学习的良好情绪,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5)教师应身先士卒,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与师生关系,在学生中做好表率(6)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起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7)加强与家长的沟通57.创造性思维就是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思维过程。58.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归纳起来,创造性思维具有独创性、多向性、综合性、联动性和跨越性。1.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2.创造性思维的多向性;3.创造性思维的综合性;4.创造性思维的联动性;5.创造性思维的跨越性。59.华莱士四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60.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结构:1.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2.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3.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4.潜意识思维和显意识思维61.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发散思维能力和聚合思维能力、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能力的培养。1、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关于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案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智力激励法、强制联想法和设问法等。2、横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横向思维的训练方法有:创造性停顿、使用激励手段、随机输入、六顶思考帽。62.情绪智力与学习的关系:自控、倦怠、投入63.影响中小学生情绪智力发展的因素:1个体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因素4.同伴因素64.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或认知模式,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持久一贯的特有风格。65. 场独立型:把个体较多依赖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66.阅读对中小学生的重要性 :阅读可以帮助中小学生确立学习的愿望;阅读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67. 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1)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2)学生对学校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的文化适应(3)学生个人的非智力因素(比如学习动机、勤奋好学的人格)(4)父母的教育期望、教育投入(5)教师的个人素质(6)当地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等,都对学生的学习成效产生影响。68.不良情绪的管理方式;1.转移注意力2.适度宣泄3.自我放松4.改变思维,调整心态5.积极的自我暗示69. 简述感觉与知觉区别和联系:感觉是生理、心理活动,受感觉器官的生理特性和外界刺激物的物理特性的影响;知觉是纯粹的心理活动,受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影响。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感觉越丰富、越精确,知觉也就越完善、越正确。所以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是重要而基础的心理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