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4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含解析)人民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423907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4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4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4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四)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三教堂是指孔子、释迦、老子共祀于一章的现象。三教堂内释迦居中,老子居左,孔子居右,构成了其基本形态。随着三教堂影响的扩大,它开始引起儒家士大夫的关注和不满。士大夫不满的原因可能是()A三教合一B理学兴起C威胁统治 D孔子位置D材料反映儒释道三教合一,而士大夫主要是儒家知识分子,他们对于三教堂的不满是因为儒家主导地位遭到了道教和佛教的冲击,更有甚者,三教并祭还把孔子放在边缘位置,故选择D项。2在朱熹等人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一现象反映出()A理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 B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C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D读书重学风尚的形成A根据材料文字“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理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A项表述符合题意。3(2018湖北八市联考)南宋宋慈是公认的“法医鉴定学”鼻祖。他所著的洗冤集录记述了人体解剖、勘查现场、鉴定死因、自杀或谋杀、各种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作为朱熹的同乡,宋慈受过理学的系统教育和长期熏陶,如果从宋慈取得的业绩来看()A他具有浓厚的理学唯心主义B他洞察“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C他表现出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D他忠实践行“格物致知”C材料信息说明宋慈的著作记录了与其断案相关的多方面内容,从而说明宋慈拥有丰富的医学鉴定知识,从实际出发取得不凡的业绩,因而具有唯物主义色彩,故选择C项。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明理学()A强调“存天理,灭人欲”B主张先有理后有物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C由题干“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可知,宋明理学体现出一种世俗化、生活化的特点,因此C项正确。5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朱熹主张知、行分际,“先知而后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据此可知()A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B阳明心学主张以行代知C朱熹重知轻行、知行脱节D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D从材料信息看,朱熹主张“先知而后行”,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更加强调“行”,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这说明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故A项错误;B、C两种表述与材料信息明显不符,排除。6“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这段话意在强调()A知行合一 B致良知C格物致知 D心外无物C材料“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反映了作者主张探究万物、认识天理,达到融会贯通、由表及里、由粗到精的境界,反映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故选C项。A、B、D三项均属于陆王心学的观点,故排除。7(2019湖南六校联考)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王阳明的这一主张()A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B有效提升了普罗大众的个人修养C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D被明清三大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A根据材料“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可以得出其反对心灵的管辖,体现了平等与叛逆思想的萌芽,A项正确;B、C、D三项说法均不正确。8(2018福建莆田一中联考)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反映在思想上就是李贽的离经叛道;14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反映在文艺复兴中是抨击禁欲思想,故B项正确。9明清以来,一些文人学者认识到空疏的理学是于事无补之学,转而研求农政、刑名、河工、漕运、币制、战守、舆地等学。下列著作不能体现这一治学风格的是()A四书集注 B日知录C天下郡国利病书 D海国图志A四书集注是儒家理学名著,为朱熹的代表作之一,与材料“研求农政、刑名、河工、漕运、币制、战守、舆地等学”不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体现了丰富的经世致用的思想,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了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和地理最翔实的专著,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0顾炎武以一种历史自觉,对传统的思想观念所造成的负面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和一系列基本原则。这里,顾炎武所遵循的“道德底线”或“原则”是指()A忠君爱民,保国有责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D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D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顾炎武对传统的思想观念”“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思想主张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明显不属于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排除;进一步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11黄宗羲认为,一个人出来当官,做君主的臣子,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这表明黄宗羲主张()A君臣关系应完全平等 B臣子与君主持相同意见C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D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A“为天下,非为君也”“君之师友也”等字眼说明黄宗羲主张君臣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A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君臣平等而非意见相同,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否定君主专制,排除C项;黄宗羲仍然属于儒家学者,并未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排除D项。12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清末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这表明()A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B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C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D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B革命者视王夫之为“反清”象征进行宣传,清政府视其为“忠君守礼”的典型,都是从各自立场出发,可见,历史评价与政治现实有密切关系,故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中的多面性不是评价标准,排除;将历史评价放到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即可做到公正客观,故D项错误,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的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材料二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唯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清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8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书可毁”的理由。分析统治者“毁书存目”的目的所在。(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联系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进行概括归纳,第二小问应从政治、思想、教育、民族发展等方面加以思考。第(2)问第一小问“努力”,依据材料归纳,第二小问“社会条件”,从印刷术、宋朝社会经济及和平发展方面思考。第(3)问第一小问,从“唯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可以看出其对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第二小问,要考虑到李贽思想在社会上可能产生的作用,即动摇专制统治,因此统治者“毁书存目”的目的就是巩固自身统治,但还要让世人“知道”李贽的罪行,以防其他人效仿李贽。答案:(1)主张:君主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10分)(2)努力: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条件: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8分)(3)理由:李贽主张“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目的:防止反传统思想的传播,加强思想控制;深曝其罪,警示后人。(7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文明传承的一个基本资源是经典文献:四书五经、历代史书。历代士人精英,抒发政治理想、革新政治纲领,都需要从各自面对的时代命题出发,重新解释经典、重新解释传统。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历史知识,围绕“历代士人精英重新解释经典、重新解释传统”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围绕“历代士人精英重新解释经典、重新解释传统”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阐释,例如:宋代理学对儒家道德伦理的重建。南北朝以来,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宋代朱熹吸收佛、道部分思想,提出“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思想,并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使得儒家重新夺回思想领导权。言之有理、史论结合即可。答案:示例宋代理学对儒家道德伦理的重建。(2分)南北朝以来,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宋代朱熹吸收佛、道部分思想,提出“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思想,并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使得儒家重新夺回思想领导权。(10分)-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