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3课 大众传媒的发展课时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2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2861555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春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3课 大众传媒的发展课时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春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3课 大众传媒的发展课时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春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3课 大众传媒的发展课时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课大众传媒的发展(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进入近代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A电影电视B电报电话 C报纸杂志 D铁路交通解析:选C。报纸杂志在中国出现于19世纪中期前后,而电影电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出现时间较晚,故选C项,排除A项。电报电话、铁路交通不属于“传播媒介”,可直接排除B、D选项。21903年,山东第一份报刊济南汇报创刊,以后山东官报济南日报等多种报纸在济南陆续出现,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它对人们的影响主要有()开阔视野 关注国事减少文盲 传播新知A BC D解析:选C。报纸是读书人了解时事的信息载体,不识字的人很少问津,难以起到扫盲的作用,所以并非主要影响。3下列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思想启蒙作用的是()中国丛报 万国公报时务报 民报新青年A BC D解析:选C。是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刊。只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务报民报及新青年等报刊,着力宣传资产阶级改良、革命思想和新文化,因而起着唤醒民众、制造舆论的思想启蒙作用。4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A电视 B电影C报纸 D广播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结合时间“1909年”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可知是电影。5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这一年()A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B中国电影事业起步C中国结束了无声电影的历史D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问世,故选B项。6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消息主要是通过()报纸 电视电影 互联网A B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解题时注意题目强调的是“第一时间”。相对而言,电影和报纸传递信息的速度较慢,电视和互联网在传递信息的速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7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B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当今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D上述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描述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在传媒手段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传媒手段不会存在替代的过程。8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陈梁认为“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这段话说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A数字化 B多元化C网络化 D日常化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结合材料内容,几种媒介相互具有彼此的特点,使文字、声音和图像通过多种媒介传播,即通讯手段具有多元化。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广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二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在澳门创办的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以上材料均摘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报刊的创办者及其基本内容。并说明19世纪70年代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3)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解析 (1)从材料中整理出创办者、内容和原因的答案。(2)核心内容阅读材料,把握关键词“变法图存”。关于特点,应紧扣关键词“120种”“北京”“上海”等地点和“促进了变法的实现”,综合分析得出答案。(3)应综合两则材料分析得出。答案 (1)创办者:中国知识分子。基本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原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2)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广;社会影响大。(3)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使中国的印刷出版、大众传播以及整个文化事业迅猛发展。-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