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四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2583898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四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四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四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释文题“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提炼自孟子梁惠王下中“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是孟子对统治者的告诫,希望他们记得天下万民的忧与乐,并且以天下万民的忧乐为忧乐。孟子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主要是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其政治目的是推动封建王朝向前发展,但是,它也表现了孟子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今天,我们有必要把它的精神发扬光大,要一心为民。明主旨本课所录三则选文从不同方面共同阐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第1则选文,孟子与齐宣王论乐,乘机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施行“仁政”。孟子认为,国君能“与民同乐”,便能施行“仁政”,最后形成“王天下”的局面。第2则选文,孟子拿周文王和夏桀进行对比,说明与民同乐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戴,不与民同乐,老百姓就会恨之入骨,这样,国君即使拥有再多也不会感到快乐。第3则选文,孟子通过陈述晏婴劝齐景公不要只图自己享乐,要施行仁政与民同忧乐的故事,证明了自己“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观点。1词语理解(1)通假字今之乐由古之乐也通“_”,_可得闻与通“_”,_直好世俗之乐耳通“_”,_时日害丧通“_”,_予及女偕亡通“_”,_畜君何尤通“_”,_景公说通“_”,_徵招同“_”,_答案犹如同欤语气词只只、仅仅曷何日、何时汝你慉喜欢、喜爱悦高兴韶古代乐曲名 (2)一词多义疾举夫适修答案痛/痛恨/猛烈的/强全,都/抬起/推荐,选用/发动/攻下,占领句首发语词/人/成年男子/丈夫到去/女子出嫁/适合从事某种活动/治理/修养/修建,修造/长,高(3)古今异义兄弟妻子离散古义:_今义:男子的配偶。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古义:_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答案妻子儿女。在那里。2词类活用(1)独乐乐,与人乐乐:_(2)与少乐乐,与众乐乐:_(3)今王鼓乐于此:_(4)吾王庶几无疾病与:_(5)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_(6)庶民攻之,不日成之:_(7)庶民子来:_(8)而民欢乐之:_(9)乐其有麋鹿鱼鳖:_(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_(11)出舍于郊:_(12)遵海而南:_答案(1)名词作动词,娱乐(2)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3)名词作动词,演奏(4)名词作动词,生疾病(5)名词作动词,称王(6)使动用法,使建成(7)名词作状语,像儿子一样(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欢乐(9)意动用法,以为乐(10)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以为忧(11)名词作动词,居住(12)名词作动词,南行3特殊句式(1)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2)此无他,与民同乐也。(3)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4)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5)巡狩者,巡所守也。(6)述职者,述所职也。(7)畜君者,好君也。(8)好乐何如?(9)何以能鼓乐也?(10)何以能田猎也?(11)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12)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13)王语暴以好乐。(14)王尝语庄子以好乐。(15)今王鼓乐于此。(16)今王田猎于此。(17)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18)乐以天下,忧以天下。(19)吾欲观于转附、朝儛。(20)善哉问也!(21)暴见于王。(22)他日,见于王曰。(23)不若与人。(24)不若与众。答:_答案(1)(7)判断句,(8)(12)宾语前置句,(13)(19)介宾短语后置句,(20)主谓倒置句,(21)(24)被动句。4语句翻译(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译文:_(2)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译文:_(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文:_(4)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译文:_(5)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译文:_答案(1)如果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差不多了!(2)这太阳什么时候消失呢,我们宁愿跟你一起灭亡!(3)以老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君王,老百姓也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老百姓的忧虑为忧虑的君王,老百姓也以他的忧虑为忧虑。(4)天子到诸侯国去叫作巡狩;巡狩就是巡查诸侯驻守、掌管的疆土。(5)给我创作君臣同乐的乐曲。文本名句1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2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3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文外名句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2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3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4仲尼不为已甚者。1.(孟子梁惠王下)2.(孟子梁惠王上)3.(孟子梁惠王下)1“庄暴见孟子”一则为什么一开始要先写庄暴与孟子的谈话?答:_答案庄暴与孟子的谈话是一个引子,只有短短几句,由庄暴之言,提出齐宣王“好乐”,而孟子的简单回答,则直接提出了本文的论题,齐宣王好乐与齐国大治的关系:“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但这一部分的对话没有论述为什么齐宣王好乐齐国就能大治,也许是孟子根本没有与庄暴详谈,更大可能是有意留在记载与齐宣王谈话时再写出,更恰当有力。在下文中孟子面对齐宣王展开论述“与民同乐”的观点前,引出一段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正面提出论题;制造议论悬念;以庄暴无言以对齐宣王,说明此论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艺术的高明。孟子是对话体的文章,以对话形式切入论题,也是孟子散文的常见手法。2孟子在文中描绘的悲惨和太平两幅画面,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孟子和齐宣王的一番对话,最大的妙处在于他没有纠缠于先王之乐和世俗之乐,也没有极力推荐先王之乐或批评世俗之乐,而是力图把齐宣王引向与民同乐。这是更根本的,因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真的能与百姓同乐,以百姓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那么,就能成就王业了,恐怕百姓也就不会向国君提更高的要求了。孟子不是通过说理,而是运用了打比方、对比的方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3请以本课后两则选文为例,说一说孟子是如何把握机会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的。答:_答案在“孟子见梁惠王”一则中,孟子从惠王一句“贤者亦乐此乎”的问话引申出去,谈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并引用古代故事来说服梁惠王,让其在何去何从中同意孟子的观点,时机抓得准确,论证有力、得当。“齐宣王见孟子”一则,孟子也是在回答了齐宣王“贤者亦有此乐乎”的问话后提出“与民同乐”的观点,然后借齐景公问晏子出游一事来阐明应“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借古讽今,很有说服力。4本文使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说一说对比手法的好处。答:_答案“庄暴见孟子”一则以欣赏音乐和狩猎为例,先说国君不与民同乐就会遭百姓厌弃,再说国君与民同乐就会受百姓拥戴。正反对照,孰轻孰重,不言而喻。“孟子见梁惠王”一则,先说周文王爱惜民力,百姓服役欢欣雀跃,周文王也深受百姓爱戴;夏桀残暴害民,百姓欲与之同归于尽,自然受到民众唾弃。一正一反,有力地揭示了君主贤明才能拥有池沼苑囿之乐的主旨。“齐宣王见孟子”一则,孟子引用故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齐景公想出去游山玩水,晏子劝谏,先说古之天子出游、诸侯述职是为了急民之所急,因此,百姓盼望国君出游;眼下国君出游是“流连荒亡”,兴师动众而又靡费民财,为百姓添乱增忧。如此正反对比,使“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主旨更加鲜明突出。孟子善用故事说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答案在第2、3则选文中,孟子引用了古代典籍中的记载和故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第2则中引用了诗经中记载的周文王贤明而受百姓拥戴的故事和尚书中汤誓一篇记载的百姓痛恨夏桀的事例;第3则中引用了过去齐景公问晏子的故事,说明该如何出游。这样,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面对这些前朝先例,统治者更应该幡然醒悟,否则,就会重蹈覆辙。孟子三乐所谓孟子三乐,概括讲就是亲情之乐,一家人身体健康和睦相处;自身之乐,做人处事一切都问心无愧;教育之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教育他们。(1)第一乐,是家乐。家人都健在,可以在一起开开心心地生活,这也体现了他崇尚孔子的“孝悌之道”。其实很容易理解,如果一个人再幸福,而自己的亲人却不在身边,那也只会是有残缺的幸福。就像现在的孩子们,在遭遇到父母去世或是离异的情况下,影响最大的就是孩子。在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对家有无限的依赖,因为那里永远是他们的避风港。可是一旦破碎后,大部分孩子的心里便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他们没有了依靠,所有事情都憋在心里,自己去烦恼,他们更加羡慕那些拥有美好家庭的孩子们。不只孩子会这样,家长也是一样,都希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因此,只有一家人幸福地在一起,才会感到快乐。(2)第二乐,是自乐。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或是所做的事都不后悔,这也是孟子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就现在的人们来说,总会有表里不一的人,而真正能做到不后悔的人又有多少呢?好比那些小偷,他们为了一时的贪念而做出违法的事情,可能当时成功后,不禁会有些许喜悦,可是仔细一想,他们真的很开心吗?他们所拥有的东西,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吗?当然不是,那么他们用的时候就不可能问心无愧。因此,即使他们的生活比以前好过些了,可是却还是快乐不起来,因为他们不可以心安理得。再如现在刚开始就业的人们,待他们事业稳定后,不免会有一颗进取之心在燃烧,希望可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为此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过程中难免会有许多阻碍,可是他们从未放弃过,仍然拥有最原本的希望。最终,有的人成功了,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这时候他们肯定会很快乐,为自己当初没有轻易放弃而开心;而有的人却并没有成功,但是他们也从来没有后悔,因为自己当初已经竭尽所能,努力尝试过了,只不过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而已,所以他们也是快乐的。我想人们做到对自己所做的事问心无愧时才会真正快乐。(3)第三乐,是可以得到优秀的人去教育他们。这也体现了孟子招纳天下有志之才的理想。我想这个应该主要体现了老师的快乐,他们遇到过许多的学生,总会有一些是令他们引以为傲的人,这也就是他们从教的乐趣所在吧。我想,一个真正快乐的人,至少要做到“家乐”和“自乐”,如果有更高的理想,可以再发展到“教育之乐”。这应该也就是“孟子三乐”的初衷吧。思悟亮点(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概括“孟子三乐”?提示作者开头对“孟子三乐”进行了简要概括,指出了其实质,作为下面论述的总领,同时也呼应了标题。(2)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家乐”?提示一是因为“家乐”是孟子的“孝悌之道”,二是因为家庭是孩子们的避风港,只有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才感到快乐。(3)对于“自乐”,作者是如何理解的?提示作者认为“自乐”是发自内心的,是不为所做事情后悔的一种感受;能否“自乐”,也不在于成功与失败,而在于做到问心无愧。(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提示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美满、做事问心无愧、教育优秀人才的重要性。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齐王)曰:“可得闻与?”B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C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D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答案B解析A项“闻”,使动用法。C项第一个和第三个“乐”,名词作动词。D项“王”,名词作动词。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B庶民攻之,不日成之C可得闻与D今之乐由古之乐也答案B解析A项“害”通“曷”,何日、何时。C项“与”通“欤”。D项“由”通“犹”,好比。3对下列加点虚词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其若是,孰能御之则齐国其庶几乎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A相同,不同B相同,相同C不同,不同D不同,相同答案C解析分别为表假设关系和揣测,分别为介词“把”和连词“来”。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B于是始兴发补不足C吾王庶几无疾病与D无非事者答案C解析C项古今意义相同,均为“病的总称”。A项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者另提一事。B项于是:古义,在那里;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D项无非: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5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A独自快乐地欣赏音乐,同别人快乐地欣赏音乐,谁快乐呢?B独自娱乐的快乐,和人一起娱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C独自欣赏音乐,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哪一种更快乐呢?D一个人快乐,同别人一起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答案B解析弄清楚“乐”字的读音和意义,就会正确理解,依次为yu、l、yu、l、l。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张闿,字敬绪,丹阳人,吴辅吴将军昭之曾孙也。少孤,有志操。太常薛兼进之于元帝,言闿才干贞固,当今之良器。即引为安东参军,甚加礼遇。转丞相从事中郎,以母忧去职。既葬,帝强起之,闿固辞疾笃。优命敦逼,遂起视事。及帝为晋王,拜给事黄门侍郎,领本郡大中正。以佐翼勋,赐爵丹阳县侯,迁侍中。帝践阼,出补晋陵内史,在郡甚有威惠。帝下诏曰:“夫二千石之任,当勉励其德,绥齐所莅,使宽而不纵,严而不苛,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盖所贵者本也。”闿遵而行之。时所部四县并以旱失田,闿乃立曲阿新丰塘,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稔。葛洪为其颂。计用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二十功,以擅兴造免官。后公卿并为之言曰:“张闿兴陂溉田,可谓益国,而反被黜,使臣下难复为善。”帝感悟,乃下诏曰:“丹阳侯闿昔以劳役部人免官,虽从吏议,犹未掩其忠节之志也,仓廪国之大本,宜得其才,今以闿为大司农。”闿陈黜免始尔,不宜便居九列。疏奏,不许,然后就职。帝晏驾,以闿为大匠卿,营建平陵,事毕,迁尚书。苏峻之役,闿与王导俱入宫侍卫。峻使闿持节权督东军,王导潜与闿谋,密宣太后诏于三吴,令速起义军。陶侃等至,假闿节,行征虏将军,与振威将军陶回共督丹阳义军。闿到晋陵,使内史刘耽尽以一部谷,并遣吴郡度支运四部谷,以给车骑将军郗鉴。又与吴郡内史蔡谟、前吴兴内史虞潭、会稽内史王舒等招集义兵,以讨峻。峻平,以尚书加散骑常侍,赐爵宜阳伯。迁廷尉,以疾解职,拜金紫光禄大夫。寻卒,时年六十四,子混嗣。(节选自晋书张闿传)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B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C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D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答案A解析“督察”与“勤功”连用,表明二千石官员的职责,“便国利人”是阐述其作用,所以不能在“勤功督察”中间断开;断开后“督察”与“便国利人”连接语意也不通顺,由此排除B、C两项。“古人所不取”意思已经完整,若连上“功乎”语意不通;“功乎”中的“乎”相当于“于”的意思,应与“异端”连接,意思明确,没有歧义,由此排除D项。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视事,指就职治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后来也经常用来指官员的任职。B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称阼阶,天子祭祀升阼阶,后用践阼指皇帝祭祀祖宗。C大司农,官职名。秦置治粟内史,西汉沿置。景帝时改名为大农令,武帝时改为大司农。掌钱谷之事,为九卿之一。由魏至明,历代相沿,或称司农。D晏驾,本义是车驾晚出,汉以前用以讳称帝王死亡,而汉以后则讳称驾崩。答案B解析“践阼指皇帝祭祀祖宗”解说不正确,“践阼”指的是“皇帝登基”。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闿深受皇帝器重,多有升迁。张闿被召来担任安东参军,皇帝对他礼遇有加,后转任丞相从事中郎,即便是丁忧期间皇帝还以优厚的任命来敦促他就职。B张闿勤政爱民,却被免官。张闿出任晋陵内史期间,所属四县都因为干旱歉收,他就带领百姓新建水塘来灌溉田地,却因此而被以擅自兴造的罪名免官。C张闿有操守,不贪图官位。张闿被免官后,因为皇帝突然感到后悔,就改任他为大司农,他上书陈述自己刚刚被罢黜,不合适马上就任位列九卿的职务。D张闿有机谋,平乱建奇功。苏峻作乱,张闿利用苏峻给他的权力,组织义军、筹备粮食,后与他们一起讨伐苏峻;平定叛乱之后,他被赐予宜阳伯的爵位。答案C解析“因为皇帝突然感到后悔”分析不正确。皇帝任命他为大司农的原因是公卿为他进言申辩,皇帝醒悟并认为他有忠节之志。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常薛兼进之于元帝,言闿才干贞固,当今之良器。译文:_(2)张闿兴陂溉田,可谓益国,而反被黜,使臣下难复为善。译文:_答案(1)太常薛兼向元帝推荐他,说张闿有才干而且坚守正道,是当今的良才。(2)张闿兴建水塘来灌溉农田,可以说是对国家有益,反而被罢免官职,这使得臣下难以再做善事。参考译文张闿,字敬绪,是丹阳人,他是吴国辅吴将军张昭的曾孙。张闿从小丧父,有志向节操。太常薛兼向元帝推荐他,说张闿有才干而且坚守正道,是当今的良才。(元帝)就征召他来担任安东参军,对他礼遇有加。后又转任丞相从事中郎,因为服母丧而离开职位。安葬了母亲之后,元帝要他不服母丧而继续任职,张闿以病重为由坚决推辞。(元帝)以优厚的任命敦促逼迫张闿,他只得去赴任。在皇帝还是晋王的时候,张闿就被授予给事黄门侍郎职位,并兼任本郡大中正。因张闿辅佐有功,还被赐予丹阳县侯的爵位,升任侍中。皇帝即位后,张闿出任晋陵内史,在郡中很有威望。皇帝下诏书说:“两千石官员的职责,应当勉励自己的德行,安抚整顿自己所管辖的百姓,做到宽容而不放纵,严厉而不苛刻,尽心尽力于职务督察,利国利民,抑制豪强扶助弱小,力求不出现差错和混乱,这是太守的职责。如果言过其实,这是古人不提倡的。以异端末事为务,是为政的大害,为政最可贵的在于本。”张闿遵命执行。当时所属的四县都因为干旱歉收,张闿就新建曲阿新丰塘,能灌溉田地800多顷,每年都丰收。葛洪为他作颂。虽然一共只用了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二十工时,却因为擅自兴造水塘而被免除官职。后来公卿一起为他进言:“张闿兴建水塘来灌溉农田,可以说是对国家有益,反而被罢免官职,这使得臣下难以再做善事。”皇帝感悟,就下诏宣布:“丹阳侯张闿之前因为驱使所属百姓劳役而被免官,虽听从了官员们的意见对他进行了裁处,还是不能否认他的忠节之志。粮食是国家的大本,应该由合适的人来管理,现在任命张闿担任大司农。”张闿上书陈述自己刚刚被罢黜,不合适马上就任九卿之职。疏议上奏,皇帝不许可,他只好上任。皇帝去世,朝廷任命张闿为大匠卿,主管营建平陵,完工后,升任尚书。苏峻之乱时,张闿与王导一起入宫侍奉守卫。苏峻派张闿拿着符节暂时督管东军。王导暗中与张闿密谋,在三吴地区密宣太后诏令,命令他们迅速发起义军。陶侃等到来,借助张闿的符节,行征虏将军令,与振威将军陶回共同督管丹阳义军。张闿到晋陵,让内史刘耽把一个地区的粮食都运出,并派吴郡度支运出四个地区的粮食,用来供给车骑将军郗鉴。又与吴郡内史蔡谟、前吴兴内史虞潭、会稽内史王舒等招集义军,一起来讨伐苏峻。平定了苏峻之乱,张闿以尚书身份加授散骑常侍,还被赐予宜阳伯的爵位。张闿升任廷尉,因为患病被解去职务,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不久后去世,享年64岁。他的儿子张混继承了他的爵位。三、语言表达10仿照画线的句子,填写横线处的内容。读孟子的寓言,须知道故事是“宾”,寓意才是“主”。孟子讲偷鸡者的故事,不是讽刺小偷,而是讽刺那些知错不改的人;讲齐人在坟场乞讨的故事,_,_;讲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_,_。答案不是讽刺齐人而是讽刺那些不择手段追逐富贵利达的人不是讽刺逃兵而是讽刺梁惠王的政治跟邻国没有本质的区别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作为一种媒介,_。而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有时甚至忌讳思考,因为_。在波兹曼看来,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电视却会使我们背离这个目标。那么,_?它把我们引向文化的反面娱乐。一种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们只能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娱乐。答案(示例)它要求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思考会妨碍观看电视究竟会把我们引向何方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