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元评价检测(二)第十六章(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如图所示,AB、CD是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金属棒,用AB的一端靠近CD的中间部分时,CD被吸引,用CD的一端靠近AB的中间部分时,没有吸引,由此可以判断( )A.AB是磁体,CD不是磁体B.CD是磁体,AB不是磁体C.AB、CD都是磁体D.不能判断哪根是磁体2.下面各图表示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分布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3.(2010兰州中考)关于磁体和磁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悬挂起来的小磁针静止时,小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附近B.铁、铜、铝等金属材料都能够被磁化C.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D.通电导体周围一定存在磁场4.(2010枣庄中考)下列关于电磁铁和磁感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和磁性强弱可以改变B.电磁铁能永久性地保持磁性C.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D.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总是从S极出发,回到N极5.(2012株洲中考)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小磁针指向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6.(2012日照中考)如图所示,电磁铁P和Q通电后( )A.P的右端是N极,Q的左端是S极,它们相互吸引B.P的右端是S极,Q的左端是S极,它们相互排斥C.P的右端是N极,Q的左端是N极,它们相互排斥D.P的右端是S极,Q的左端是N极,它们相互吸引7.小明同学在“制作、研究电磁铁”的过程中,使用两个相同的大铁钉绕制成电磁铁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将两电磁铁上部靠近,会相互吸引B.电磁铁能吸引的大头针越多,表明它的磁性越强C.B线圈的匝数多,通过B线圈的电流小于通过A线圈的电流D.要使电磁铁磁性增强,应将滑片P向右移动8.(2012宿迁中考)如图,开关S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铁A的上端是N极B.弹簧具有弹性势能C.电动机不工作D.电灯正常工作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6分)9.(2012怀化中考)小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_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_极附近。10.通过观察和比较电磁铁A与B_,可以得出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的匝数有关;电磁铁B的下端是_极;要使电磁铁B吸引更多的大头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_(选填“左”或“右”)端移动。11.(2012重庆中考)科学家的每次重大发现,都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丹麦物理学家_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第一个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小郭同学自制了一个用开关来控制电磁铁南北极的巧妙装置,如图所示。当开关S接_(选填“a”或“b”)点时,电磁铁的A端是N极。12.(2012孝感中考)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后,小磁针在电磁铁作用下最终静止,则a端为_极。13.如图所示是电磁继电器的主要构造和原理图。其中是_。要使它对的作用力强些,应该增大通入线圈中的_或增加线圈的_。14.(2012哈尔滨中考)如图所示是温度自动报警器,当温度达到_时,电铃发声报警,此时电磁铁的左端是_极。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15.(5分)(2010南京中考)在图中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N极。16.(5分)将图中的电磁铁连入你设计的电路中(在方框内完成)。要求:电路能改变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使小磁针受力静止时如图所示(友情提示:可用器材有滑动变阻器、干电池)。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17.(10分)【探究名称】探究水对磁的影响【提出问题】声波可以穿过空气,也可以穿过水,并且声波在水中要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那么磁呢?水对磁有影响吗?【进行猜想】宪宪认为水对磁没有影响。【设计并进行实验】宪宪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在烧杯底放一枚小铁钉,放松绳子把绑着的磁铁缓慢下放,让磁铁逐渐靠近小铁钉,在小铁钉刚能被吸起的瞬间停止下放,且在绳子末端所对应的支架处用小胶带做好标记(图中A点)。(2)拉动绳子提起磁铁,把小铁钉从磁铁上取下,准确地放回杯底原位置。(3)往杯内倒入适量水后,缓慢下放磁铁浸入水中,当_时停止下放。(4)如果这两次绳子末端所到达的位置不变,则说明_。【交流与评估】本次探究活动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其中控制不变的因素主要有:_;_;_。18.(14分)(2012株洲中考)科学家发现两根平行导线通电后有如图所示的现象(图中实线、虚线分别表示通电前、后的情况)。(1)由图可知两平行通电导线之间有力的作用。当通入的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相互_;当通入电流方向相反时,导线相互_。(2)判断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方向的方法是:用右手握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四指环绕的方向就是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根据这个方法,请你判定甲图中导线a在导线b处产生的磁场方向为垂直于纸面_(选填“向里”或“向外”)。(3)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通电导线a周围产生的磁场对通电导线b有_的作用。当导线a中的电流方向改变时,其磁场的方向也发生改变,导线b受力方向随之改变。(4)由此可知: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样,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_来实现的。答案解析1.【解析】选A。条形磁体的两个磁极在它的两端,这里是磁性最强的地方,它的中间是磁体上磁性较弱的地方。用AB一端吸引CD中间部分时能吸引就说明AB是磁体,而CD一端不能吸引AB中间部分,说明CD是非磁体。2.【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磁感线的形状和方向。A项为两同名磁极,磁感线的形状和方向均错;B项为两异名磁极,磁感线的形状和方向均错;C项为两异名磁极,磁感线的形状和方向均正确;D项为条形磁体,磁感线应从N极出发,回到S极,D错。3. 【解析】选B。由于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故悬挂起来的小磁针静止时,小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北极附近,A正确;铁能够被磁化,铜和铝不能被磁化,B错;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通过磁场发生的,C正确;通电导体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磁场,D正确。4.【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电磁铁和磁感线的理解,具体解析如下:5.【解析】选D。根据安培定则可以判定: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所以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都是由右端出发,回到左端,故d磁针的指向是错误的,应该选D。6.【解析】选B。由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P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电磁铁Q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即两电磁铁靠近部分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本题选B。7.【解析】选B。由题图可知电磁铁A、B的上部都是N极,若将两电磁铁上部靠近,则会排斥,所以A项不正确;电磁铁磁性强弱是通过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来体现的,所以电磁铁能吸引的大头针越多,表明它的磁性越强,所以B项正确;线圈A和B是串联在一起的,故通过它们的电流是相等的,所以C项不正确;将滑片P向右移动,电磁铁中的电流将变小,电磁铁的磁性减弱,所以D项不正确。8.【解析】选B。闭合开关后,电磁铁产生磁性,吸引衔铁向下移动,电动机所在电路接通,灯泡被断路,弹簧被拉伸,具有弹性势能;根据安培定则,可以判断电磁铁的下端是N极,所以B正确。9.【解析】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答案:南 北10.【解析】由题图知,电磁铁A与电磁铁B串联,电流相等,A的线圈匝数多,吸引大头针多,B的线圈匝数少,吸引大头针少,故通过观察和比较电磁铁A与B吸引大头针的多少,可得出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的匝数有关;由安培定则可判定电磁铁B的下端是S极;要使电磁铁B吸引更多的大头针,其磁性需增强,电流需增大,滑片P应向左端移动。答案:吸引大头针的多少 S 左11.【解析】本题考查电磁学的物理学史和通电螺线管磁场的判断。最早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根据安培定则,若要电磁铁的A端是N极,图中螺线管的正面部分电流的方向应当是向上的,所以开关S应当接电源的正极,即接a点。答案:奥斯特 a12.【解析】由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 因为异名磁极互相吸引,所以小磁针在电磁铁作用下最终静止时a端为S极。答案:S13.【解析】本题考查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增大电磁铁磁性可用增大线圈中电流或增加线圈匝数的方法。答案:电磁铁 电流 匝数14.【解析】由题图可知,当温度达到98 时,温度计中的水银和金属丝接触,使电磁铁所在的电路闭合,电磁铁中有电流通过,电磁铁具有磁性吸引衔铁,使电铃工作。根据安培定则可以判断,电磁铁的左端为S极(南极)。答案:98 S(南)15.【解析】图中的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方向总是从北极出来,回到南极。根据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可知小磁针的下端为N极。答案:如图所示16.【解析】要改变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实现,其中最方便的是改变线圈中电流的大小,可使用滑动变阻器来实现;要使小磁针受力静止时如图所示,要注意内接电源的正负极。答案:17.【解析】本探究活动主要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水对磁有无影响。在实验中控制小铁钉的位置、磁铁、铁钉等因素不变,通过比较有水和无水时,小铁钉刚能被吸起时绳子末端所到的位置是否相同来判断水对磁是否有影响。答案:【设计并进行实验】(3)小铁钉刚能被吸起(4)水对磁的强弱没有影响【交流与评估】小铁钉的位置同一磁铁同一小铁钉等18.【解析】(1)由图甲可以看出,当通入的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相互吸引,由图乙可以看出,当通入的电流方向相反时,导线相互排斥;(2)根据判断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方向的方法,可以判定出甲图中导线a在导线b处产生的磁场方向为垂直于纸面向里;(3)两平行通电导线之间有力的作用,实际上就是通电导线a周围产生的磁场对通电导线b有力的作用;(4)这个实验现象告诉我们,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样,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磁场来实现的。答案:(1)吸引 排斥 (2)向里 (3)力 (4)磁场- 8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