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5课 山水田园诗四首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1968598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5课 山水田园诗四首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5课 山水田园诗四首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5课 山水田园诗四首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这四首诗,了解孟浩然、祖咏、储光羲、孟郊的生平及其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2.体味这四首诗在写景、状物、抒情各个方面的独到之处。3.理解重点语句的含意,领悟诗的意蕴。4.在诗歌鉴赏分析中,领略这四位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浣溪沙十里西畴熟稻香范成大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注须:用。飞盖:飞车之盖。诗意解读十里田畴,稻谷已经成熟,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味;农家的疏篱上,点缀着朵朵鲜活的槿花。果实累累,有的青,有的黄,显示出璀璨的色泽、勃勃的生机。从秋之晨那润泽的雾气中感到秋的降临,一抹淡淡的浮云遮住太阳,树林深密处已觉凉爽宜人。驾车行驰于江村道中,倾心于这自在清新、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不用留恋荣耀的仕途。名句识记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考点演示该词寄托了作者的哪些感情?答案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对奔走仕途,而不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碌碌生涯的厌倦和对回归到质朴的田园生活中的渴望。一、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入长安应进士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即所谓“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疽卒。他是不甘隐沦而以隐沦终老的诗人。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所以诗虽恬淡而有壮逸之气,为当时诗坛所推崇。有孟浩然集,存诗两百余篇。祖咏(699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曾南游江南,北上蓟门。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善。全唐诗编诗一卷。祖咏的诗现存不多,诗的内容一方面反映他的田园生活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又促使他写出了自己甘愿弃笔从戎、为国立功的壮志豪情。无怪乎诗人在望蓟门一诗中写出“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的豪迈诗句了。当时诗人虽近暮年,但他那建功报国的迫切心情并不减“班超投笔”、“终军请缨”当年。诗人这慷慨激昂的诗句震撼千古,为盛唐诗坛击响了一个最强劲的音符。储光羲(约706约762),盛唐山水田园诗人,润州延陵人。19岁(唐开元十三年)中进士,诏中书省试文章及格,任命为安宜(今江苏宝应西南)尉。公元741年(唐开元二十九年),因仕途失意,不满时政弃官而走,一度与盛唐山水田园诗圣手王维隐居终南山纵酒谈诗。公元747年(唐天宝六年),储光羲重登仕途,被授以监察御史之职。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翌年叛军攻陷京都长安,储光羲被俘,无奈接受叛军委职。肃宗李亨登基后,于公元763年平定叛乱,收复长安,储光羲被贬往岭南,他愤而辞官,以诗酒自娱。由于生活抑郁,远离故土和亲人,精神孤寂,不久便客死贬所。储光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诗人,在京时和李白、杜甫、王维等人素有交往,诸家诗集中多有他的作品和事迹。晚年,其诗多写田园生活,清新流畅,有人把他比作晋代的陶渊明,从他的田家杂兴一诗中,可见陶诗的质朴与风骨。孟郊(751814),字东野,排行十二,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贞元十二年(796)进士,早年屡试不第,漫游南北,流寓苏州。及过中年,中进士,五十岁应东都选,授潥阳尉,以吟诗废务,被罚半俸。元和初,河南尹郑馀庆辟为水陆转运判官,定居洛阳。郑馀庆移镇兴元军,任为参军。赴镇途中暴疾而卒。其为诗惨淡经营,苦心孤诣,多穷愁之词,即苏轼所谓“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属苦吟诗派,继承杜甫而别开蹊径。与韩愈酬唱,世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世称“郊岛”。五言古诗硬语盘空,多自诉穷困和愤世嫉俗之作。绝句质朴简练,有古乐府神味。有孟东野诗集。二、写作背景宿建德江从诗的内容上看,宿建德江一诗当作于公元720年前后。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途经建德江时,一怀愁绪,无法排遣。然而,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小船、落日、游人、旷野、江树、明月这些意象扑面而来,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诗就这样诞生了。终南望余雪这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诗。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从东都洛阳来到了帝都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诗人早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以其独特的风姿横亘关中,广绵千余里,又恰逢终南山刚刚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欣然沿北坡而上,饱览了雪后终南山的秀丽山色。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传世名作便在酝酿之中了。当在科考中看到“终南望余雪”的试题时,诗人便用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抒写了一首忧国忧民、清奇冷峻的小诗。田家杂兴八首(其二)储光羲的生活经历较为曲折。他登进士第后任安宜等地县尉,不久辞官归乡,曾与王维等人隐居终南山多年。旋又出仕,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军俘虏,接受伪职。后因此而被贬窜南方,卒于贬所。他在贬职之后,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诗歌创作也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不少反映田园生活的诗篇。如田家杂兴八首、田家即事等,是其直接写田园生活的代表作。在这些诗中,由于作者想表达的是返璞归真、养性怡情的思想,言玄理的成分较多,艺术上并不成功。游终南山这是孟郊五言古体诗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人在公务之余,曾有幸去游历终南山。终南山自魏晋至唐,一直是“隐士”的摇篮、旅游的胜地。诗歌可分三个层次:诗人在诗中首先描绘了终南山的险峻、挺拔;次而写了终南山中的人,心地平坦,与世俗中的人心险恶形成鲜明对照;进而,诗人比较隐晦地表明自己的理想走进终南学参禅。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移舟泊烟渚(b)(2)林表明霁色(j)(3)相与尚膏腴(oy) (4)所乐在畋渔(tin)(5)满园植葵藿(hu) (6)兀然倾一壶(w)2填空。(1)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著有孟浩然集。(2)唐朝山水田园诗很盛行,东晋时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是陶渊明、谢灵运。(3)写出宿建德江中的对偶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4)终南望余雪中写“雪”的句子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5)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6)游终南山中描写终南山巍峨雄伟的句子是: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7)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移舟泊烟渚。渚:水中小洲(2)林表明霁色。霁色:雨雪初晴时的阳光(3)相与尚膏腴。膏腴:肥沃,此指富贵(4)所乐在畋渔。畋:打猎(5)高峰夜留景。留景:残留着阳光4翻译下列诗句。(1)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译文:大风吹过松柏林,枝叶都向一边倾斜;松涛阵阵,万壑俱响,更显山谷清幽。(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译文:原野空旷,极目远望,似乎天比树低,江水清澈,月映水中,月亮与人更接近了。一、结构图示终南望余雪田家杂兴八首(其二)游终南山二、要点赏析1阅读宿建德江,回答下列问题:(1)请简析第二句中的“新”字。答:_答案以“新”说“愁”,别具一格。停船夜泊,本该好好休息,谁知在这鸟儿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新”字写出了诗人的愁苦时时而生。(2)分析三、四两句表达的诗人的感情。答:_答案这两句借景抒情,表面是写日暮时刻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与舟中人是那么近,旷野无垠惟有明月近人,我们能想象到诗人羁旅的惆怅、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等千愁万绪涌上心头,在表现手法上一隐一现,一虚一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构成了一种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2阅读终南望余雪,回答下列问题:(1)这首诗是怎样扣住一个“望”字写景的?答:_答案山上积雪浮荡云端、林表霁色明亮的美景,与城中暮色昏暗、寒气凛冽的景象都是望中所见的。(2)“林表明霁色”一句极为生动,试加以赏析。答:_答案“林表明霁色”一句,描绘雪后初晴,落日的余晖洒在林梢。“明”字,令人仿佛看到积雪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林表”的“表”字也用得妙。因为是夕阳,所以只有山顶上树林的末梢才能浴着日光。这一句集中表现了雪晴日出,山上积雪明亮、夺目的特征。3阅读田家杂兴八首(其二),回答下列问题:(1)诗歌的首四句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开首四句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对比写自己隐居的志向。表达了诗人对追逐荣华富贵而以贫贱为耻之人的不屑,以及自己胸怀坦荡、爱好渔猎的闲适生活的情趣。(2)“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四句的意思是什么?哪一个字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答:_答案这四句的意思是:我的愿望在于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地方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闲生活。我每日与酒做伴,怀着傲世而看透尘世之心,打算在终南山中终老此生。“愿”字是诗人的愿望,说明现实中诗人还不能如此,体现了对现实的不满。4阅读游终南山,回答下列问题:(1)请赏析“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两句中“驱”、“拂”二字的妙处。答:_答案“驱”、“拂”二字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驱”字传神地写出了风吹松柏之态;“拂”字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写出了松涛过后,万壑清明之景。(2)“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两句包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答:_答案“山中人自正”中的“中”是“正”的同义语。山“中”而不偏,山中人“正”而不邪;因山及人,抒发了赞颂之情。“路险心亦平”中的“险”是“平”的反义词。山中人既然正而不邪,那么,山路再“险”,心还是“平”的。以“路险”作反衬,突出地歌颂了山中人的心地平坦。三、疑难探究5简要分析宿建德江一诗抒发乡愁的思路和手法。答:_答案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使人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安慰。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6结合游终南山全诗,分析诗人为什么在结尾流露出了“悔读书”的想法。答:_答案终南山无比优美的景象,自成天地,清幽宜人,让诗人流连陶醉。山中人“正”而不邪,置身其中的诗人也感到人正心平,连险峻的山路都变得平坦了,使他能够远离污浊的世俗红尘,超然物外。一、基础巩固1.下列对宿建德江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在短短的20个字中却包含了大量信息:日暮江畔夜景,游子旅客愁情。B.前两句是景物描写,为游子创设了一种凄凉哀怨的意境,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看似写景,却是写情,达到情景交融、水乳一体的统一。D.诗人善于用字:一个“低”字,一个“近”字,十分传神,堪称“诗眼”。答案B2.下列对终南望余雪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祖咏的一首应试诗。从体裁上看,当是五言绝句。B.这是一首纯写景诗,诗人以独特的审美能力,独到的眼光,描绘了终南雪景的壮丽。C.诗的语言在平淡中见深奇,这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之一。D.诗的结尾一句,含意丰富,有弦外之响、韵外之旨。答案B3.下列对游终南山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B.“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两句显然不符合事实,有损诗的艺术特色。C.这首诗在写景中抒情,错落有致,别具一格。D.作者在语言上追求“硬”、“险”,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答案B4.下列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顶峰,它的繁华与唐代经济的繁荣密不可分。B.储光羲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思想与晋代陶渊明有相通之处。C.孟浩然的诗,有一种“隐士”情结,可见他是一位甘于平淡的作家。D.贾岛的诗与孟郊的诗风格相近,多是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答案C5.填空题(1)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绝句(体裁)。诗的后两句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终南望余雪的作者是祖咏。诗的后两句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3)田家杂兴八首(其二)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储光羲。诗的最后两句是: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4)游终南山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代表诗作,选自全唐诗。二、拓展提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元日田家薛逢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注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四川之时。蛮榼:酒器。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士林:此处指读书人。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B.诗歌前三联写出了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C.“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D.“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答案A解析“南村晴雪北村梅”互文见义,所以“不同的风景”错误。7.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了当地民风的淳朴,流露出诗人的羡慕之情。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春晚书山家屋壁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注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读x ch,水鸟名。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B.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C.本诗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草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D.诗的后四句,把茧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声悦耳的客观景致,写得逼真如画;蚕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答案B解析B项没有“心理”描写。9.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登云门诸山宗臣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鸟惊。谁知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山顶之景,山峰、明月、云雾融汇成一个幽静而朦胧的境界。B.颔联照应诗题“登”字,写在遍野芙蓉、满目苍翠之中登山的悠闲。C.诗人登上山顶,感受到山风萧瑟强劲,由此联想到八面生风的昆仑山。D.全诗以实笔写山之实景,以虚笔写风之虚致,意在表达登山的畅快情致。答案B解析颔联写攀高登险,并没有表现“登山的悠闲”。11.后人评价此诗最能“以主观情趣折射客体之美”,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登山的情趣。答:_答案诗人登山所见千峰倒插江中,满目芙蓉、苍翠,攀登险峰的过程有观赏美景的乐趣;诗人耳闻风声,如云外笙乐,若有若无,有仿佛聆听仙乐的情致;诗人登上山顶,迎风而立,恍惚身处昆仑之境,有飘飘欲仙之感。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