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写一组(二)教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1875239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物描写一组(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物描写一组(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物描写一组(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 人物描写一组 教材版本人教版学段小学学科语文 章节第七单元第22课课题名人物描写一组课时三课时执教教师单位九江市柴桑小学教师姓名但旦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时间安排第一课时:学习片段一: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第二课时:学习片段二:临死前的严监生第三课时:学习片段三:“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课后小结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本篇课文在形式上不同于一般的课文,由三个片段组成。因此,本文的教学我采用用如下步骤:回顾交流,即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阅读片段,即分别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最后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同是写人,写人的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并相机开展课外读写实践。本文三个片段的人物描写都非常的精彩,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各个片段描写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学生经过查找资料在预习的时候对三个人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引导,学生很快就抓住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备注教 案 内 容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背景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32页第22课。教学简析: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题目为编者所加。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设计意图: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临死前的严监生)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一篇课文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胖墩和小嘎子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小嘎子机敏、淘气、倔强;小胖墩呢,沉稳,也是个摔跤能手。师:嗯,他们两个各有特点。你还有其他收获吗?生:文章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十分细致。生: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小胖墩和小嘎子比赛摔跤时的动作、神态,让我们感觉他们都有血有肉。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出自我国古典名著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出示儒林外史封面课件)儒林,就是众多读书人 的意思,外史是从讽刺的角度来写从明代到清代读书人的丑恶样子。今天我们要走进的人物就是严监生。(板书:严监生)师:(指“监”)这个字读jin,大家齐读。生:(齐读)监!师:知道什么是“监生”吗?生:监生是古代读书人的一种称号。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预习时看了书页下的注释。师:你真会预习!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严监生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他家中十分有钱,在儒林外史中写到:“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同学们设想一下,这样一个人,临死前应该是怎样的情形?生:我想他临死前一定有许多人来看他,而他想着要花很多的钱来办自己的葬礼。生:他会死得很安详,因为他有很多钱,他的儿子不愁钱花。生:他一定忙着分遗产,好让家人过得幸福。生:也许他不想死,舍不得离开亲人。师:严监生临死前究竟是怎样的情形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利用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懂的字词。2文中有这些新词,请大家来读一读,理解哪一个词语的意思,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严监生 诸亲六眷 郎中 哥子 登时 一声不倒一声灯盏 挑掉一茎诸亲六眷:大侄子,二侄子,奶妈,赵氏等亲属。挑 tiao:扁担等两头挂上东西。 Tiao:用细长的东西拨如今我挑掉一茎就是了。哥子:严监生和赵氏的一个小儿子 同学们,读完课文,严监生临死前的情形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吗? 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情形的?三、纵向比较,感悟“吝啬”1. 观察课文插图,找出课文中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反复读一读。2品读重点语句。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此时的严监生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什么?生:奄奄一息、病弱膏肓、气若游丝、命悬一线已经气若游丝,濒临死的边缘了,可他却(出示“总不得断气”)(学生读)从这个“总”字,你体会到什么? 已经奄奄一息,却总不得断气,你从这里读懂了什么?生:严监生肯定还有心事未了!师:所以我们的目光就自然而然地投向了他从被单里伸出来的两根指头。请你把两个指头写在黑板上。(抽生上台板书:两个指头)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一个人到了生命的尽头,念念不忘的会是什么?生:亲人、朋友。生:金银珠宝什么的也要拿出来。师:是啊,严监生身边的人也是这么想的。所以面对这两个指头,大侄子猜的是什么?生:(回答并板书)两个亲人师:二侄子猜的又是什么?生:(回答并板书)两笔银子!师:奶妈猜的又是什么?生:(回答并板书)两位舅爷!师:这三个人猜得都很合情理,但猜中了没有?我们从哪些句子一读就能明白!生读句子1: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师:谁还有补充?生读句子2: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生读句子3: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师:咱们再回到课文中去,同桌合作着来读读这个部分,一位同学呢读三个人的猜测,另一位同学读读严监生的反应,看看能不能让你的同桌听了你的朗读之后,好像严监生就在眼前一样!(同桌合作朗读)师:听大家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跟大家来合作一把。我来读这三个人的猜测。请同学来读描写严监生的句子!看看你们能不能读得让老师也如见其人! 师: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位亲人不曾见面?生: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师:你知道严监生这是到了什么时候了吗?生:奄奄一息。师:奄奄一息的人,头还能摇得这么利索吗?再读读!(师生再次对读,生进步)师: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放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生: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师:读得不错,可是还没有读到严监生的心里去。你想啊,大侄子猜不着,二侄子又猜不着,你说他心里会怎么想?生:很着急!师:着急啊,着急!可是你读起来一点儿也不急。(生再读,有进步齐读。)师:这时候,奶妈来了。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生: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师:我想问一下,严监生这时候把眼闭着摇头,什么感觉?生:有点失望了师:只是有点失望吗?生:已经到了绝望的地步了师:是啊!已经到了绝望的地步了。是这个意思,他听了这话。一起读。现在老师把描写严监生的这三个句子都打在大屏幕上,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品味品味。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师:读着读着,我们就会发现,严监生从头到尾一直在干什么?生齐:摇头。师:没错。既然都是在写严监生摇头,那我这样写好吗?(课件出示对比)师:(读三个人的猜测,接读改编后的三次“摇头”)这样写好吗?生:不好。(举手争着想发言)。师:回过头来看看作者写的这三次摇头,到底妙在哪里?不着急,咱们不妨先把这三次摇头在课文中划一划,再仔细地读一读,比较比较,然后把你体会到的作者写法上的妙处写下来!就写在这个课文的空白处。师:看看作者写的摇头到底妙在哪里。生1:他写得很详细,很生动。“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写出他眼睛睁得很大了。如果只写他摇了摇头,就不够形象。师:读着这样生动的描写,你的眼前仿佛生:看到活生生的严监生一样。生:这些句子比较好地写出了他的着急。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生:从他三次摇头我感受到他心里非常着急。师: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是这三次摇头把严监生的样子活灵活现地描写出来,现在这位同学还发现课文中的这三次摇头把严监生的心情也描写出来,你们说,作者写得妙不妙?生:妙!师:谁还有别的看法?不着急,把这三句话联系起来看看,你可能会有新的发现。生:第一次大侄子没有猜到时,他把头摇了两三摇,心里很着急;当二侄子又猜不到时,他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有些失望;当奶妈还是猜不到时,他把眼闭着摇头,他就绝望了。师:听明白了吗?也就是说,作者写的这三次摇头,不仅写出了严监生的心情,还写出了心情的变化过程。把他的心路历程都给描绘出来了。你能发现这一点,真了不起师:头是不停地摇,眼睛到最后都闭上了,可那两个指头呢?生:一直举在那里!师:是啊,他根本就放不下啊!还是他的老婆赵氏明白他的心思。(师引读,抽一生读赵氏说的话: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师:等赵氏挑完一茎之后,你再看(出示)生齐读: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师:刚才是“总不得断气”,现在是“登时就没了气”。你从这里读懂了什么?生:严监生如释重负,终于安心地死了。师:是啊,严监生临死前念念不忘两茎灯草,就怕那多点的一茎灯草会费油。(抽生板书:两茎灯草)你说这一茎灯草能费多少油?那么两茎灯草是什么样的?看到过吗?在以前没电灯的时候,人们用灯草来照明。你们想知道让严监生久久不能咽气的两茎灯草是什么样的吗?请大家来看看。(演示)师:谁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灯火。生:微弱!生:星星之火!生:在挤满了人的屋里这点火光根本算不了什么!师:再读读这一句话,读出灯光的微弱。生:(读)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师:而且是这样一盏微弱的灯光,你想说什么?生:严监生真是个吝啬鬼!师:老师读过儒林外史,我发现严监生不是一般的有钱。在儒林外史第五、六回中吴敬梓写道(出示并激情朗读)严监生家私豪富,足有十多万银子,在县城里还有铺面二十多间,钱过北斗,米烂成仓,奴仆成群,牛马成行师:你想说什么?生:严监生真的太有钱了。师:拿到现在来说,起码也是个千万富翁啊。就这么个千万富翁,临死前却为那两茎灯草“总不得断气”,又为那两茎灯草“登时就断了气”。面对这样的严监生你想对他说什么?生1:严监生,你太在乎钱了!师:你是在指责他,对吗,太过分了。生2:都快死的人了,干嘛还在乎那两茎灯草啊,真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师:你真会说话,用这样的比喻,真是妙啊!生3:严监生,你也太节约了!师:这个说法倒挺有趣!那么你们说严监生的这种节约是不是合情理?有没有过分呢?生:不合情理的,很过分的。师:谁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生:我找到了,课文说: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师:所以像这样不合情理的、过分的节约,应该叫什么?生齐说:吝啬!师:同学们,我们学的这组课文叫人物描写一组,那么今天学的这篇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生:严监生是个吝啬鬼。生: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两个指头”。师:能不能从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上谈谈?生:作者的神态描写很详细很生动,不仅写出了样子,还写出了心情。师:这样的写法给你怎样的启发?生:以后我们在写作中也要能够把人物写得生动、传神一点。师:你看,这就是吴敬梓创作的“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的魅力。同学们,假如你们以后你在生活中遇到特别小气、吝啬的人,你的脑中马上就会跳出一个名字,谁?生:严监生!四、总结升华,体会写法临死前的严监生虽然只有短短三百多字,但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一个吝啬鬼的形象,作家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特别是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拓展阅读,积累运用(作业)把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们过目不忘。同学们,在文坛上还有四大吝啬鬼,想知道吗?(出示课件)师:他们是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有 时间可以阅读这些书,进一步体会作家笔下的 传神人物 。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