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1825967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浏阳八中2013高一_生物必修一_科导学案 编制人:蒋跃明 审核人:胡清平 审批人: 使用日期:2013 编号:14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第三章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阅读教材P42P46,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学习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自主学习;(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小鼠菌落(光滑、粗糙)有无荚膜有无毒性S型细菌R型细菌特别提醒:加热可使蛋白质发生不可逆的变性而失活,但DNA分子在加热变性后待温度下降时又可复性。2、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1、活的R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 (有/无)S型细菌2、活的R型细菌+S型细菌的蛋白质(或脂质、多糖荚膜) (有/无)S型细菌3、活的R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 +DNA酶 (有/无)S型细菌(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同位素示踪法)阅读并观察教材P45图3-6,概括实验步骤: 同位素: 32S 和 35S(放射性) 31P 和 32P(放射性) 噬菌体分为两组进行标记,分别用35S标记 和32P标记 。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 。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 。预习自测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 )ADNA是遗传物质 BRNA是遗传物质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2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的方法是 ( )A杂交实验法 B同位素标记法C病毒侵染法 D单独直接观察不同成分的作用3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如何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方案( )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B用180或15N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合作探究1、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体内转化实验,完成填空。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 有毒性, 无毒性。在第三组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有,没有)毒性。在第四组的结果说明,出现了活的 (S型细菌、R型细菌)结论:被灭活的S型细菌中,必然存在着一种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 转化因子(此时能证明该遗传物质是DNA吗? )2、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体外转化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是遗传物质, 不是遗传物质。(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吗? )3、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体内转化实验,完成填空。(1)、新噬菌体的DNA由 指导合成,原料(核苷酸)由 提供。(2)、新噬菌体的蛋白质由 指导合成,原料(氨基酸)由 提供。(3)、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 。 离心的目的是 。(4)、离心后沉淀物与上清液各有什么成分?_、_。上清夜放射性很_沉淀物新噬菌体中含_被35S标记的噬菌体+细菌实验结果:被32P标记的噬菌体+细菌上清夜 _沉淀物放射性很 新噬菌体中含32P 由实验结果可知,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 的指导下完成的。实验结论: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未起到遗传作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吗? )当堂检测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 )ARNA是遗传物质 BDNA是遗传物质 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多糖是遗传物质5噬菌体的各种性状能传递给后代是通过 ( )A噬菌体的DNA B细菌的DNA C噬菌体的蛋白质 D细菌的核糖体6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都是脱氧核糖核酸 B都是核糖核酸C同时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D有的是脱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7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 )A细菌的核苷酸和自己的氨基酸 B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8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是 ( )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9用甲种病毒的RNA与乙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组装成一种病毒丙,以病毒丙侵染宿主细胞,在宿主细胞中产生大量子代病毒,子代病毒具有的特征是 ( )A甲种病毒的特征 B乙种病毒的特征 C丙种病毒的特征 D都不是五、【总结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