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项目统计过程质量控制

上传人:hy****o 文档编号:101785730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棕榈油项目统计过程质量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棕榈油项目统计过程质量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棕榈油项目统计过程质量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棕榈油项目生产制造质量管理xxx有限公司目录一、 设计与开发的评审4二、 设计与开发的质量职能8三、 采购供应的质量职能12四、 采购供应的质量管理15五、 顾客服务的质量管理25六、 产品销售的质量职能28七、 产业环境分析29八、 必要性分析32九、 公司概况33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33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34十、 投资计划34建设投资估算表3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37流动资金估算表3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4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41十一、 经济收益分析4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4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4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4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4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50十二、 进度计划5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51一、 设计与开发的评审一个优秀的设计必须使设计出来的产品,在性能、成本、安全性、可靠性、生产性、对环境的影响、维修性、服务性、使用费用、人机工效、外观及符合法规等各方面,充分满足顾客的要求。这需要设计部门的技术能力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不仅要有完善的技术标准、设计手册,而且还要有具备全面知识和丰富经验的设计人员。但实际上一般的设计人员很难完全满足上述条件,可能在不同的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设计出来的产品多少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弥补这一客观存在的问题,对于设计部门的产品图纸、规范和要求等进行评审,以保证设计出的产品能在各方面尽量满足顾客的要求。设计与开发评审是指为了评价设计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识别问题(若有问题还要提出解决办法),对设计与开发所作的综合的、系统的并形成文件的检查。设计评审是重要的早期报警措施,也是产品设计阶段最重要的质量保证活动。因此,设计和开发评审应以满足顾客要求为前提,以贯彻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制约,站在组织和顾客共同利益的立场上评审产品的适用性、工艺性、可靠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寿命周期、成本等内容,同时,还必须注重工艺试验,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并对特定阶段的监视和测量加以评审和规定。1、设计评审的要求设计评审应以满足用户的要求为前提,以贯彻有关的标准、法令、条例为制约。要站在制造厂和用户共同利益的立场上评审产品的适用性、工艺性、可靠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等内容。在评审生产制造的可行性的同时,必须注重工艺试验,提高工艺能力和水平。设计评审应根据产品的设计性质、复杂程度、技术难度和生产性质等特点,关注影响设计和规范质量目标的关键决策点,包括对与用户需要和满意有关的项目、与产品规范有关的项目、与工艺规范有关的项目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评审(如:设计的工艺性;设计的可检验性和可试验性;材料、零件、部件规范;包装、搬运和防护)。从产品开发设计的全过程来看,通常应将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改进设计及小批试制阶段的工艺方案列为评审点组织评审。2、设计评审的种类和实施时期设计评审可以在设计过程的任何阶段进行。在设计的适当阶段,应有计划地对设计结果进行正式评审,并形成文件。每次设计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被评审的设计阶段有关的所有职能部门的代表,需要时也应包括其他专家。这些评审记录应予以保存。企业对于不同的产品,评审的次数不一样,一般复杂的、要求高的产品评审次数多,完全更新型的产品评审次数多,有的企业产品评审次数多达78次。而较简单的产品、部分更新的产品评审次数就要少一些,有的只有12次。在这方面没有统一的次数要求,而是从实际需要出发。总的原则是,只要需要,再多也不嫌麻烦,一丝不苟地进行评审;而不需要多次评审的,绝不走形式,一切围绕目的,同时考虑经济性。构思设计评审也叫初期评审,这一阶段要求对方案作概略的分析和论证,其内容偏重于对技术理论、设计原理及技术经济效果等方面的论证和评审。中间设计评审是指从设计开始至设计定型之前的评审工作,其目的是验证产品设计的正确性,包括:理论验证,模型验证,样机验证。最终设计评审重点是全面审查新产品各项性能指标与生产成本是否符合原定的各项要求,以便为投产做好准备。终期评审的主要形式是设计定型鉴定和生产定型鉴定,必要时,还应包括对初始试验所用的样机或样品的说明及在鉴定试验中为纠正不足所进行的修改的说明,以便为投产做好准备,防止出现其他问题。构思评审的目的在于评审产品样式(构思图)与目标是否一致;试制工序评审的目的在于评审图纸样式(试制图)与工序计划是否一致;工序评审的目的在于为了最后确定工序,进一步评审图纸样式(生产图)与工序计划是否一致;生产前评审的目的在于确认并评价产品质量的达成情况,以及生产准备的进展情况;生产前的综合判定评审设计目的在于确认并评价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经济性、生产体制,综合评价后,宣布批量生产开始。企业的设计评审(DR),主要是确认设计开发过程中构思图、计划图、试制图、批量生产图是否在性能、可靠性、可生产性、成本等方面达到预定目标(顾客的要求),并找出其中的差错。有的企业在此基础上,在新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以工厂的生产部门为中心,还要进行可生产性的审查。重点是确认在实际生产中,目标成本是否能达到目标质量,如何能实现高的生产效率,进一步落实生产准备项目等。为使设计的更改得以有效控制,必须制定设计更改程序,这些程序应对各种必要的批准手续、执行更改的指定地点和时间、从工作现场收回作废的图样和规范及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对更改进行验证等方面作出规定,程序中还应包括紧急更改办法,以防止不合格品的生产和交付。当更改的数量、复杂性及随之而来的风险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应考虑再次进行正式的设计评审和确认试验。3、设计评审的组织设计评审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对于产品的设计评审工作,因为不同阶段的设计评审内容侧重不同,任命的评审组组长也各不相同。设计评审组组长的责任与权限有明确的规定,主要有三条:负责设计评审的组织;指挥评审中提出问题的改进处理工作;向企业负责开发工作的领导汇报、请示工作。评审员都是各有关领域的专家,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应该有两部分人参加,即直接参与设计的各方面人员和不直接参与设计的有关专家与使用部门的代表,例如,产品开发设计工程师、质量保证部门的可靠性工程师和质量控制工程师、制造工程部门的工艺工程师及生产管理、采购、工具制造、材料、检验、包装、维修、销售等部门代表和用户代表。他们拥有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设计工作进行评审。各部门参加评审的人员一般是部门负责人,不随意更换,负责开发的企业领导原则上要出席每次评审会,在第五次评审时,因为要决定是否开始批量生产,企业有关领导(开发、生产、质量、供应、成本等)都要出席。如果有特殊情况不能出席,要向企业经营会议报告。二、 设计与开发的质量职能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例如,汽车一般4年进行一次大换型,电视机、照相机等家电产品几乎每年都在更新。但不少企业新产品开发出来投入批量生产后,很长时间生产难走上正轨,有的产品投产一年后,还在不断进行设计变更,制造现场的返修作业仍在继续,造成很大的浪费,甚至延误了时机。其原因主要是开发设计阶段的质量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产品设计开发是产品质量形成最关键的阶段,做好产品开发设计阶段的管理,确保开发设计质量,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的重要环节。1、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的质量管理目标产品设计与开发是指对产品的外观、用途及外延功能进行的以满足和适应顾客需要为目标的设计,通过设计与开发使新产品由概念转变为实体形态。产品设计与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质量管理的目标同时要满足来自顾客和制造两个方面的双向要求。(1)满足顾客的要求。产品开发的目标决策来自对市场调查信息的系统分析,这是一个识别和确认顾客明确或潜在需求的复杂过程。产品设计开发质量目标的基本出发点就是满足用户需求,应清楚了解什么样的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为此,正确识别顾客的明确要求和潜在要求是首要的,也是确定新产品设计与开发的依据。识别的整个过程就是大量收集情报并进行系统分析的过程。准确界定产品质量特性,尽可能降低未来的市场风险。(2)要满足制造要求的符合性。顾客需求的最终实现是通过制造过程完成的,因此,设计过程的另一重要质量标志是对制造要求的符合性,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因此,企业设计的产品质量不能超过现有生产设备所能够达到的最大能力。否则,设计质量再高也没有实际意义。如产品结构的工艺性、标准化水平、消耗及成本、试制周期、生产效率等制造方面对设计工作的要求,为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现代制造理论,可以委托与外包,因此,符合性也包括委托与外包的经济性。2、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内容有形产品的设计是为生产过程开发出产品的技术规格与参数,以满足在营销职能中所确定的顾客需求。过于简单的产品由于满足不了消费者的要求,自然会被淘汰;而过于奢华精致的产品,则有可能超出了消费者的需求范围。这都说明了设计与开发环节在获取制造业质量中的重要性。有些研究认为产品质量包括美学、性能、寿命和做工四个维度。则将这些维度进一步细化为产品质量的八个关键维度,即产品关键维度的功能、支撑基本功能的辅助特点、可靠性、符合性、寿命期、服务、美学和感觉质量等,有形产品的6个固有特性和产品创新的各种可能用途研究及并行工程的系统性思想,可以将由需要转化的产品特性指标展开成包含以下24个创新维度的产品属性要求。产品创新一般维度:可检测性、服务性、使用环境、外观、重量、可制造性、制造成本、储存区、品牌与文化、使用期、原料、产品寿命期、安装、运输、包装、专利、复杂性、使用成本、安全性、功能、易操作、美学、大小。良好的设计环节将有助于预防制造环节中和服务中的缺陷,并且降低了生产系统对不产生附加值的检验环节的需求。3、产品设计与开发部门的质量职能产品设计与开发是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起点,这一阶段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该产品的质量水平与竞争能力,所以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分析及战略决策等活动。一般都要在经济、技术和管理三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证,经过优化及试验之后,才能进入产品设计阶段。因此,产品开发部门的质量职能如下。(1)在分析研究用户、市场、技术等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新产品的构思方案;对新产品的原理、结构、技术和材料等方面作出论证;对新产品性能及质量指标、安全性及可靠性等提出明确的要求;进行经济合理性论证等。(2)优选方案,主要是利用价值工程等方法对新产品总体方案进行优选。(3)绘制新产品示意总图。(4)对关键零部件或新材料进行试验和试制等。三、 采购供应的质量职能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入与发展,企业供应部门的工作不再限于原材料的订货和付款业务,增加了许多质量管理的工作。原材料、外购件的质量问题,尽管合同规定协作厂要赔偿损失,但由此造成公司生产过程的损失、产品出厂后企业信誉的损失绝不是金钱可以赔偿得了的。因此,在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中,采购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它的影响往往最直接、最明显地反映在成本、质量上,对于制造业的企业而言,由于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外协的比重大,采购供应过程的质量管理的意义就更加重大了。1、采购供应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采购供应质量管理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是生产制造过程质量管理向前的延伸,是企业最终产品质量的基础和可靠保证。忽视采购供应质量管理,会影响到企业最终产品的质量,对企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因此,稳定提高采购供应物品的质量,是企业确保最终产品质量、减少质量损失的重要条件。(1)采购物品的质量与企业产品质量密切相关。制造企业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备品备件等基础物品,其质量对最终产品质量产生直接影响。通过质量控制手段、采取各种措施稳定提高采购物品的质量,从而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确保企业生产运营的稳定。企业的生产运营是一个“输入一转换一输出”的过程。企业为了维持生产运营的持续稳定,必须采购合格的原材料、备品备件等基础物品维持生产。相反,如果采购的物品质量低下,不符合用户要求,就会影响生产的持续性,对生产计划、工艺流程带来混乱,造成经济损失。(3)采购物品质量的安全性。采购物品质量与企业生产安全有一定的关联性,将不满足企业质量要求的采购物品投入生产流程,就有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对企业的生产运营造成经济损失或对企业员工造成人身伤害。因此,在物品选型时要注意所选用物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采购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执行企业的采购标准,注重采购物品的质量控制,将采购物品的质量风险降到最低。2、采购供应过程的质量管理职责生产制造用的各种原材料,外购外协件,要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因此必须认真进行选择。要从经济性、交货期、交货质量及供应单位保证质量的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然后择优选购采购。供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产成品(或中间产品)的质量。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与供应商的合作也日益广泛。物品的采购供应量越来越大,采购供应的质量管理在企业质量管理中也日显重要。采购部门要重视质量管理和控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采购过程的质量的稳定和提高。采购工作的质量职能如下。(1)严格按技术规格、工艺文件认真选购。(2)货物入厂前要严格检验,合格的才允许入库,并保存好。(3)调查及了解供应单位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并进行信息反馈。(4)保证向生产单位(制造部门)提供优质、足量的原材及外购外协件。采购供应不只是采购部门的事,其活动职能要分配到有关部门去实施,采购供应涉及设计(R&D)、工艺(PE)、检查(OC)、质量管理(QA)、生产、财务等许多部门。采购供应过程具有两大质量管理职责。(1)保证质量的业务。保证质量的业务活动包括选定供应商,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明确质量、产量、交货期及目标价格的要求。对供应商进行监督指导、帮助,以及对供应商的能力进行评价,共同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这些工作要与质量、生产、检查等有关供应商管理部门配合进行。(2)对采购品的质量控制。对采购品的质量控制包括进货检查、交货期管理、库存量管理、订货、费用的支付等。进货检查是对采购时的抽样检验或者全部检验,或者依据合同在使用中识别质量。四、 采购供应的质量管理为稳定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竞争力,企业在采购供应过程中,就要注重采购供应物品的质量管理,选择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1、建立健全采购物品的质量标准制造企业物品采购具有批量大、品种多及供应渠道多等特点,这些物品的外观、理化性能、使用寿命等质量特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运营。客观上要求企业建立明确、合理、可行的采购物品的质量标准,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实施采购。建立采购物品的质量标准是采购供应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采购供应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的一项要求。质量标准的建立,既是按标采购、按标验收的必然要求,也是规模采购的前提。采购物品的质量标准,是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需求确认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商谈合约的重要内容,针对采购物品的不同类型、属性、用途等因素,企业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建立健全自身的采购物品的质量标准(或者称为质量技术要求)。对于常规物品、社会已经标准化、企业也没有特别要求的物品,其质量标准可直接依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通行的供应商标准。对于非社会标准化的物品,企业有特殊要求的如生产原辅料或者与生产密切相关的重要物品,其质量标准可由企业内部按自身需求、在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合理制定,必要时还须与供应商进行技术交流、技术谈判而成,甚至经过试用后再修改完善。完整地描述这类质量标准,需要用户或者技术管理部门与供应商就质量技术要求达成共识,形成技术协议。诸如相关指标的最低要求、特性值、图纸、型号、规格、材质、理化性能、制造工艺和检测等方面都要予以明确。随着社会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政府部门,相继制定了环保方面的法规或强制性技术标准,企业在选择采用相关标准或自行制定技术标准时,需要将所采购物品的环保特性一并纳入到采购技术要求中,以确保供应商能够有效履行其环保义务,从而避免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或职工产生不良影响,确保工业企业自身产品的环保特性。2、供应商的选择生产质量的问题,在供应链模式下,有了不同于传统的表现。如2001年由于一个重要原件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出现差错,导致了世界手机第三大生产厂商爱立信公司的手机被迫停产,最终导致其战略性与索尼公司联合生产手机。由此可以看到,质量问题可能会形成供应链中的分裂点,严重损害生产商和供应商、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爱立信公司的手机业务的这一危机却并非是生产商自身的问题。(1)供应商的选择原则。供应商的选择是采购供应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供应商供应物料的顺畅,可以使生产不会因为待料而停工;进料品质的稳定,可以保障生产成品质量的稳定;交货数量的符合,使得公司生产数量准确;交货期的准确,可以保障公司出货期的准确。因此,选择优秀的供应商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选择供应商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目标定位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新供应商评审人员应注重对供应商进行考察的广度和深度,应依据所采购产品的质量特性、采购数量和产品要求去选择供应商,使建立的采购渠道能够保证质量要求,减少采购风险,并有利于自己的产品打入目标市场,让客户对企业的产品充满信心。优势互补原则。选择的供应商应该在经营方面和技术能力方面符合企业预期的要求水平,供应商在某些领域应具有比采购方更强的优势,在日后的配合中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势互补。择优录用原则。在相同的报价及相同的交货承诺下,毫无疑问要选择那些企业形象好、信誉好的供应商。可操作性原则。选择供应商的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使选择工作易于进行。(2)供应商的基本情况调查。一个好的供应商应该有优秀的企业领导人,有了优秀的领导人,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应该有高素质的管理干部,企业有了高素质、有能力的管理干部,企业的管理才有效率、充满活力。稳定的员工群体,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流动性过大的员工群体,其产品质量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有了良好的机器设备,其产品质量更能得以保证。企业不单要有素质高的管理干部和良好的管理,还应该有经验丰富有创新的技术人员,只有技术不断改善创新,才能使产品质量更加有保障,材料成本不断下降。良好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的科学,管理渠道的畅通,以及各种管理制度的健全,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其供应整体是优秀的,其产品质量是优质的,其服务是一流的。具体针对供应商的调查主要有以下内容。管理人员水平。包括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管理人员工作经验是否丰富和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高低等。专业技术能力。包括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各种专业技术能力的高低等。机器设备情况。包括机器设备的名称,机器设备的新旧、规格、厂牌、使用年限及生产能性能及维护状况等。材料供应状况。包括产品所用原材料的供应来源、材料的供应渠道是否畅通、原材料的质量是否稳定、供应商原料来源发生困难时其应变能力的高低等。质量控制能力。其品管组织是否健全、品管人员素质的高低、质量制度是否完善、检验仪器是否精密及维护是否良好、原材料的选择及进料检验的严格程度,以及操作方法、制程管制标准、成品规格及成品检验标准是否规范。质量异常的追溯是否程序化。财务及信用状况。每月的产值、销售额,来往的客户、来往的银行,及经营的业绩及发展前景等。管理规范制度。管理制度是否系统化、科学化,工作指导规范是否完备,执行的状况是否严格等。(3)供应商选择的步骤。进行市场分析。了解市场类型有助于采购人员确定市场上供应商的数量、权限与依存性的平衡点及何种购买方法才是最有效的。识别所有可能的供应商。寻找潜在供应商的信息来源有很多,如网站、商业周刊、专业组织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现有供应商也是一个主要的信息来源。对所有可能的资源进行预先筛选。采购企业可以根据一些简单的标准,删除那些明显不合格的供应商,使供应商数目减少到足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范围。评估剩余供应商。一旦最初的筛选去掉了不胜任的供应商,采购企业必须决定如何评价那些剩余的相对合格的供应商。对于简单、低价值的采购,只要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检查就足够了,而对于复杂高价值的采购,首先采购企业要对供应商进行调研,如果调研结论不错,采购企业还需要拜访供应商,观摩其设施设备的情况。观摩之后,还有必要对供应商的管理、质量、生产能力、服务、及时性和信息技术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选择供应商。对于惯常的项目,需要通知和给予采购商签订采购合同。对于重要的采购,买卖双方则需要进行详细的谈判以在采购条款的特定细节上取得一致意见。3、供应商的审核供应商的审核是企业进行持续改进的重要步骤,通过供应商审核,企业可以持续监督供应商提供合格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对审核中出现的问题,企业可以及时向供应商提出改进的建议,从而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审核时,企业可选派有经验的审核员或者委托有资格的第三方审核机构到供应商处进行现场审核和调查。在审核过程中,企业应该有自己的审核标准,要把握关键要素和过程。供应商的审核会耗费很多企业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审核必须要有针对性。一般来说,对于现有的供应商,主要是对批量提供产品的供应商或质量有问题的供应商进行重新评价审核;对于新入选的供应商,企业在对供应商作出初步筛选的基础上,对提供重要零部件、大批量供货或有可能成为供应商的主要供应商进行审核。(1)供应商审核的分类。供应商审核是对现有供应商进行表现考评及年度质量体系审核,是供应商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完成供应市场调研分析、对潜在的供应商已做初步筛选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展的供应商进行的。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则是供应商审核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因而一般的公司往往将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单独列出,当然也可视情况要求将它当成是供应商审核的一部分,与供应商审核一起进行。产品审核。主要是确定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实施办法有正式供应前的产品或样品认可检验,以及供货过程中的来料质量检查。必要时还可以要求供应商改进产品质量以符合企业的要求。过程审核。过程审核主要针对那些质量对生产工艺有很强依赖性的产品。要保证供货质量的可靠性,往往必须深入到供应商的生产现场了解其工艺过程,确认其工艺水平,质量控制体系及相应的设备设施能够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针对供应商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这其中不可避免地包括过程和产品的审核,一般是参照ISO9000标准或其他质量体系标准而进行的审核。在实际情况中,对于那些普通商业型供应商,采购商一般只局限于产品审核和工艺过程审核,但是如果采购商要挑选合作伙伴,情况就不一样了,特别是那些管理严格、技术先进的国际大公司,它们通常会大量采用质量保证体系的审核来控制供应链管理体系。(2)供应商审核的方法。供应商审核的主要方法可以分为主观判断法和客观判断法。所谓主观判断法是指依据个人的印象和经验对供应商进行的判断,这种评判缺乏科学标准,评判的依据十分笼统、模糊;客观判断法是指依据事先制定的标准或准则对供应商进行量化的考核和审定,包括样品检验、小批试用、供应商绩效考评、现场调查法等方法。样品检验。对于一个新的候选供应商,可以先采购其少量样品,进行全性能或部分重要性能的测试和检验,作出合格与否的评价,以便初步判断该企业的产品在质量上能否被接受。如果不能完全依靠检测决定其性能,还可以将样品装在部件或最终产品上进行试运行或试用,以便观察其性能和效果。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候选供应商是国外企业,对它进行第二方审核或现场调查比较困难的情况。小批试用。对于重要物资,一般还需进行小批量试用。采购部采购小批量物料,质量管理部对小批量物料进行入厂检测并出具检验报告。检验合格的物料,由技术部门(R&D)或工艺部门(PE)组织生产部试用并出具“小批量试用报告”。试用后的(半)成品,由质量管理部进行检测并出具相应测试报告。供应商绩效考评。对某些已有多年合作关系的供应商,可根据其近几年供货的业绩表现加以评价,以便决定是否可以纳入合格供应商的范围。对于合格供应商,也应进行业绩评定,以便在调整合格供应商名单时决定该企业是否可以继续保留为合格的供应商。业绩评定的项目一般包括:质量、价格、交货期、配合度等专业人员参与的全面审核,它通常将问卷调查和现场审核结合起来。现场调查。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采购的物资对最终产品,的影响相一致。在现场调查前,拟定评分表,并针对评分表,制定出评分标准。应编写现场调查计划并组成调查组。调查组成员一般包括采购部、质量管理部、生产技术部、产品研发部等部门的代表。应将现场调查计划提前发给供应商。(3)供应商的审核与评价方式。企业对供应商的评价,可以根据采购或外协产品的重要性而选择上述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重要物资供应商的评价。新的候选供应商:书面调查+样品检验+小批量试用+现场调查(或第二、第三方审核)老的供应商:书面调查+业绩评定+现场调查一般物资供应商的评价。新的候选供应商:书面调查+样品检验+现场调查老的供应商:业绩评定+现场调查辅助物资供应商的评价。新的候选供应商:书面调查+样品检验老的供应商:书面调查+业绩评定以上各项调查评价工作完成后,应有一个总的评价结论,即所评价的供应商是否可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单中。五、 顾客服务的质量管理1、顾客服务过程的质量职能服务用户是质量活动的外延,它包括售前服务和售后服务。它的质量职能包括以下几点。(1)为保证产品质量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如包装、运输及入库保管等工作。(2)收集和管理现场工作质量的信息,反馈给企业有关部门。(3)向用户介绍产品结构性能、特点、使用范围和维护保养的知识。(4)及时向用户提供备品、配件,并指导或为其安装及维修。2、产品销售过程中顾客服务的质量管理产品销售过程中顾客服务的质量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从生产过程向市场、用户及流通领域和使用过程的延伸。产品销售过程中应从事的客户服务活动,包括产品销售前的客户服务质量管理,产品销售中的客户服务质量管理,产品销售后的客户服务质量管理,现场使用质量信息的收集和管理。(1)产品销售前的客户服务质量管理。在顾客使用产品之前,从保证实现产品的既定质量出发,要做好产品包装、产品识别标志、搬运、储存与防护工作。产品销售前的客户服务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帮助用户正确选择产品、为用户培训人员、答复用户的有关咨询等。(2)产品销售中的客户服务的质量管理。产品销售中的客户服务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产品交付、向用户提供应有的文件资料、履行产品质量责任和开展安装、调试、维修服务等。产品交付是指产品从进入产成品仓库,直至抵达需方收货地点并由需方完成验收的整个过程。在交付的各个环节,企业均应采取保护产品质量的控制措施,并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除涉及以上关于产品搬运、储存与防护的质量控制外,就产品交付的质量控制而言,产品的交付质量控制活动包括:交付时双方清点、检查、复核并请用户签字。安装与调试是企业为用户或消费者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的活动内容之一。对于安装调试要求高的产品,企业应派出人员为用户进行安装和调试,同时为用户传授有关技术、知识与技能,企业应制定并提供用户正确安装和调试产品的技术文件,明确安装调试方法、具体要求与注意事项,对如何预防安装调试不当和由此引起的产品质量降低作出规定,以使产品顺利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为了传播产品安装与调试的知识与技术及使用方法和维修保养技术,企业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帮助用户培训技术骨干。(3)产品销售后的客户服务质量管理。产品销售后的客户服务质量管理主要指的是售后服务。售后服务属于产品的附加利益,是现代产品整体概念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售后服务有助于迅速、有效、持久地发挥产品的功能和社会效益,有助于生产企业直接倾听顾客的意见,了解顾客的需要。产品销售后的客户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产品维修配件的生产与供应、满足特殊用户的紧急需求、访问用户、征询意见和做好质量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工作。顾客使用质量信息是指产品出厂后所形成的对生产企业有用的一切有关的信息情报。顾客使用产品的质量信息是评价产品质量最直接、最确切、最及时的重要信息,做好顾客使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传递工作,是不断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要注意信息的内容和收集方法,做好顾客意见的分析和处理:要考虑价格、时间、寿命和用户的知识水平。通过对产品售后的服务,与客户之间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对客户的需求、产品的缺陷有了更直接的感观信息,反馈到企业后,有利于企业在产品的质量、产品的更新、产品的研发方面的改进,跟踪服务和商品投诉的处理,且总结所遗留的问题与有关部门沟通后确定其解决方案。不定期地进行客户回访很重要。它是增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争取机会的手段,也可以认为是感情投入,和客户进行必要的沟通,增加企业的信誉度,结果就会增加竞争力。六、 产品销售的质量职能客户在营销工作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客户宛如企业的免费广告,如何让顾客成为企业的免费宣传者,使企业可以达到长期经营的目标,就要依靠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服务质量。顾客是产品的消费对象,企业依存顾客。因此,顾客服务质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根据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活动内容,其质量职能可归纳如下。(1)确定国内外目标市场并制定具体的营销策略,开发和建立营销渠道、销售服务网点。(2)开展市场研究,确定用户和市场对产品的要求和期望,向设计开发部门提供初始的产品规范,向企业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用户和市场对本企业产品需求和期望的信息,并促进其提高满足营销要求的能力。(3)确定并实施企业的商标和广告策略,策划并提供产品介绍,开展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及产品在市场上的信誉。(4)制订、实施并控制企业的产品销售计划,确保实现企业的市场营销目标。(5)组织、实施、监控对产品的搬运、储存、包装、防护、交付及安装和服务。(6)建立营销职能的信息反馈系统,了解用户和市场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和期望,获得用户对产品满意与不满意的信息,掌握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质量特性的表现与演变情况。(7)策划并制订营销人员的培训计划,建立培训档案。(8)做好营销职能范围所需的质量记录,并实施全过程的控制。七、 产业环境分析经过“十二五”以来的发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又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展望“十三五”,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存在诸多风险挑战。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发达国家加快推动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其他发展中国家竞相推进工业化进程,我国产业发展面临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我市作为传统重工业城市受到的冲击更加明显。同时,随着全球产业升级调整出现新趋势,新科学、新技术不断进步,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后发优势,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对外合作提供新机遇。从国内形势看,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我市拥有的传统要素优势逐步减弱,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接替产业培育还需要较长的过程。另一方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倒逼我市必须激发内生动力、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转变发展方式。从全省、全市形势看,全省面临着政治、经济、民生和生态的“立体型困扰”,面临着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的重大课题,这对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巨大挑战。省委、省政府实施“六大发展”、“三个突破”、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等战略举措,深入推进转型综改区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释放了活力。省委、省政府对太原提出发挥“六个表率”的要求,出台关于支持太原市率先发展的意见,为我市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从我市情况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条件有利、优势明显。具有产业基础优势,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基础较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具有资源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人力资源,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宝贵财富;具有交通区位优势,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有着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双向支撑作用,与周边大城市和经济圈都有便捷联系;具有历史文化积淀优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丰富,人文积淀厚重,共同的历史责任和价值追求有利于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发展力量;具有省会城市优势,在发展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等方面条件得天独厚。棕榈油是由油棕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量、消费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与豆油、菜籽油并称为“世界三大植物油”。在全球市场上,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产量占据着全球总产量的85%以上,是全球棕榈油的主要生产国。棕榈油所含营养成分较为丰富,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工业领域。棕榈油与其他食用油脂相比,在煎炸、烧烤食物方面更具有明显优势,也会被加工成起酥油、人造奶油、氢化棕榈油、煎炸油脂和专用油脂等。可以看出,棕榈油的应用领域较为广泛。近年来,随着我国棕榈油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也在持续增加,但由于我国棕榈油产量极低,为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我国棕榈油市场加大了对产品的进口力度,这也进一步促使了我国棕榈油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就目前来看,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了全球的第一大棕榈油进口国,对进口市场依赖程度较高。从应用领域来看,我国棕榈油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在工业和食品方面,在2018年我国棕榈油消费中,食品用棕榈油消费量占据着总消费量的一半以上,工业用棕榈油消费量约为45%。具体来看,2018年我国食品用棕榈油消费量达到315万吨,与上一年280万吨相比增长了12.5个百分点;同年我国工业用棕榈油消费量达到236万吨,与上一年225万吨相比增长了约4.8个百分点。可以看出,食品领域始终处于我国棕榈油市场的主导地位。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由于我国棕榈油产品对进口市场依赖程度较深,因此华北、华东、华南等交通便利的部分沿海地区是我国棕榈油产品的主要进口、加工和销售区域,其中天津、张家港、黄埔港的进口量占据着总进口量的一半左右。棕榈油与豆油、菜籽油并称为“世界三大植物油”,有着较为丰富营养成分,应用空间也较为广阔,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工业领域,食品用棕榈油始终处于市场的主导地位,而工业用棕榈油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由于我国棕榈油产量极低,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对进口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八、 必要性分析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九、 公司概况(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吴xx3、注册资本:120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2-1-157、营业期限:2012-1-15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3701.832961.462776.37负债总额1761.591409.271321.19股东权益合计1940.241552.191455.18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10993.448794.758245.08营业利润2034.291627.431525.72利润总额1757.591406.071318.19净利润1318.191028.19949.1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18.191028.19949.10十、 投资计划(一)投资估算的依据本期项目其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估算的主要依据包括: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4、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规定5、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6、企业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7、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二)项目费用与效益范围界定本期项目费用界定为工程费用和项目运营期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项目效益界定为运营期所产生的各项收益,并严格遵循财务评价过程中费用与效益计算范围相一致性的原则。本期项目建设投资7345.01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三个部分。(三)工程费用工程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生产准备费、其他前期工作费用,合计6203.40万元。1、建筑工程费估算根据估算,本期项目建筑工程费为3097.92万元。2、设备购置费估算设备购置费的估算是根据国内外制造厂家(商)报价和类似工程设备价格,同时参照机电产品报价手册和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各项概算指标规定的相应要求进行,并考虑必要的运杂费进行估算。本期项目设备购置费为2931.24万元。3、安装工程费估算本期项目安装工程费为174.24万元。(四)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本期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951.24万元。(五)预备费本期项目预备费为190.37万元。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费用合计1工程费用3097.922931.24174.246203.401.1建筑工程费3097.923097.921.2设备购置费2931.242931.241.3安装工程费174.24174.242其他费用951.24951.242.1土地出让金566.48566.483预备费190.37190.373.1基本预备费92.4392.433.2涨价预备费97.9497.944投资合计7345.01(六)建设期利息按照建设规划,本期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其中申请银行贷款3101.27万元,贷款利率按4.9%进行测算,建设期利息75.98万元。建设期利息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合计第1年第2年1借款1.1建设期利息75.9875.980.001.1.1期初借款余额3101.271.1.2当期借款3101.273101.270.001.1.3当期应计利息75.9875.980.001.1.4期末借款余额3101.273101.271.2其他融资费用1.3小计75.9875.980.002债券2.1建设期利息2.1.1期初债务余额2.1.2当期债务金额2.1.3当期应计利息2.1.4期末债务余额2.2其他融资费用2.3小计3合计75.9875.980.00(七)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是指项目建成投产后,为进行正常运营,用于购买辅助材料、燃料、支付工资或者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流动资金测算一般采用分项详细测算法或扩大指标法,根据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情况及本项目产品生产特点和项目运营特点,该项目流动资金测算参照同行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合理周转天数,采用分项详细测算法进行测算。根据测算,本期项目流动资金为1939.33万元。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流动资产6300.927876.158401.2210501.531.1应收账款2835.413544.273780.554725.691.2存货2205.322756.652940.433675.541.2.1原辅材料661.60827.00882.131102.661.2.2燃料动力33.0841.3544.1055.131.2.3在产品1014.451268.061352.601690.751.2.4产成品496.20620.25661.60827.001.3现金504.07630.09672.10840.121.4预付账款756.11945.131008.141260.182流动负债5137.326421.656849.768562.202.1应付账款1849.432311.792465.913082.392.2预收账款3287.894109.864383.855479.813流动资金1163.601454.501551.461939.334流动资金增加1163.60290.9096.97387.875铺底流动资金1890.282362.852520.373150.46(八)项目总投资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9360.3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345.0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47%;建设期利息75.9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1%;流动资金1939.3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7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指标占总投资比例1总投资9360.32100.00%1.1建设投资7345.0178.47%1.1.1工程费用6203.4066.27%1.1.1.1建筑工程费3097.9233.10%1.1.1.2设备购置费2931.2431.32%1.1.1.3安装工程费174.241.86%1.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951.2410.16%1.1.2.1土地出让金566.486.05%1.1.2.2其他前期费用384.764.11%1.2.3预备费190.372.03%1.2.3.1基本预备费92.430.99%1.2.3.2涨价预备费97.941.05%1.2建设期利息75.980.81%1.3流动资金1939.3320.72%(九)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本期项目总投资9360.32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3101.27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数据指标占总投资比例1总投资9360.32100.00%1.1建设投资7345.0178.47%1.2建设期利息75.980.81%1.3流动资金1939.3320.72%2资金筹措9360.32100.00%2.1项目资本金6259.0566.87%2.1.1用于建设投资4243.7445.34%2.1.2用于建设期利息75.980.81%2.1.3用于流动资金1939.3320.72%2.2债务资金3101.2733.13%2.2.1用于建设投资3101.2733.13%2.2.2用于建设期利息2.2.3用于流动资金2.3其他资金十一、 经济收益分析(一)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本期项目所有基础数据均以近期物价水平为基础,项目运营期内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只考虑装产品及服务相对价格变化,同时,假设当年装产品及服务产量等于当年产品销售量。(二)项目计算期及达产计划的确定为了更加直观的体现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情况,本期项目计算期为10年,其中建设期1年(12个月),运营期9年。项目自投入运营后逐年提高运营能力直至达到预期规划目标,即满负荷运营。(三)营业收入估算本期项目达产年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6500.00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所示。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营业收入9900.0012375.0013200.0016500.002增值税415.39539.80581.27747.142.1销项税1287.001608.751716.002145.002.2进项税871.611068.951134.731397.863税金及附加49.8564.7869.7689.653.1城建税29.0837.7940.6952.303.2教育费附加12.4616.1917.4422.413.3地方教育附加8.3110.8011.6314.94(二)达产年增值税估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和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及相关规定,本期项目达产年应缴纳增值税计算如下:达产年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747.14万元。(三)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本期项目总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外购原材料费、外购燃料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其他制造费用、其他管理费用、其他营业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等。本期项目年综合总成本费用的估算是以产品的综合总成本费用为基点进行,根据谨慎财务测算,当项目达到正常生产年份时,按达产年经营能力计算,本期项目综合总成本费用12758.60万元,其中:可变成本10849.88万元,固定成本1908.72万元。达产年项目经营成本12220.55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综合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