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技法提分点23 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1538452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技法提分点23 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技法提分点23 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技法提分点23 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预览】题目信息考点考向年份诗题时代与作者题材类型名句默写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2018送王昌龄(唐)李颀送别友人2017采地黄者(唐)白居易感伤时事2016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忧国伤时2015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描摹形象2014溪行逢雨与柳中庸三峡吟(唐)李端(南宋)徐熙羁旅愁情命题规律1.选材近五年高考多选材于唐宋诗歌,间有元词。题材类型丰富;表达方式多样,或叙或摹,或抒或议。2.命题题型稳定,两道题目,第一道多为填空题,第二道为简答题。近五年高频考点为思想观点与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考查角度各不相同,如2018年的点染手法、2017年的叙述与对比手法、2016年的叙事特色、2015年的描写角度、2014年的抒情等。设题角度新颖,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灵活应对陌生问题的能力,旨在引导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深入。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读文支招三看初懂诗家语一看标题(初判题材)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也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两诗都以猿声来写愁。二看作者(初明情感)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多有忧患之思。如李端和徐照,结合他们的时代,一唐一宋,可大概明确其区别是,一注重意趣,一注重理趣。三看注释(初懂内容)诗歌后凡有注释一定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注释多是作者、所写人物、写作背景或是难解词句的解释,有的是典故的出处与含义等。如右侧注释对三峡吟中诗句典故的解释,暗示情感的忧伤。典题文本(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 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译文】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三峡吟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对点解题1.这两首诗都以_来写愁。解题指导本题赏析事物形象。两首诗都写到的意象,当为猿的啼叫声,这是事物形象。“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不堪听”写猿啼的哀戚使诗人愁苦不堪;“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写猿啼的哀戚使行人忧愁。李诗中的“共听一声猿”,是用分隔两地的人“共听猿声”来间接“写愁”,表达与朋友的分离之愁;徐诗是反写,啼猿自己不愁,但内心有愁的人听了猿啼更觉心愁,借猿声抒写游子思乡之愁。答案猿声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答: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分析两首诗中抒情手法的差异,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内容上,两首诗都写“猿声”,都与“愁”有关,但第一首景中含愁,“昏”“繁”二字点明愁情,“那堪”二句则是直抒愁怀;手法上,都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但第二首的愁情主要通过运用典故来抒发,与第一首有所不同。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2018浙江高考压轴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 迁客:被贬谪之人。去长沙:汉代贾谊因受到权臣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梅花:假借笛曲名梅花落中的梅花。1.两首诗都选用了_意象,描绘出对_一事的感受。解析本题赏析事物形象。明确物象特征,对接诗人品性。可先关注两首诗的题目,找到相同之处“听吹笛”;结合注释可知,梅花是借用梅花落笛曲中的意象,不是真的见到了梅花,其特征是用想象的、虚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听笛的真实感受。答案梅听笛2.这两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分别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解析解题思路为明手法、释运用、析作用。高诗,胡地没有梅花,故由雪净月明写到梅花纷飞,是由实景到虚景,是虚实相生;“风吹一夜满关山”想象中寄寓着浓浓的乡情。李诗,结合注释来理解,“五月落梅花”不符合客观实情,是虚写;但符合诗人心境,写出诗人心底的凄凉。故两首诗的相同之处是都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相异之处,李诗运用典故,结合注释可知,用贾谊的典故来抒写自身遭际和表达愤懑之情。高诗,用设问,“借问”两句,一问一答,且均为虚景,写出思乡的真情。答案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高诗由战士听曲而联想到故乡的梅花飘落,思乡之情浓郁;李诗,因被贬而远离长安,听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诗人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寒冬时的梅花。另外,李诗还运用用典的手法,借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高诗则运用设问,一问一答,以虚景衬实情。一、(2018浙江稽阳联谊学校4月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贺新郎秋晓【注】宋蒋捷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烟未敛,楚山杳。【注】 蒋捷为逃避战乱,坐舟从家乡出发至吴江。逃难寓居时,梦中惊醒的他,写作此词。1.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析。答:解析本题赏析景物形象。抓住主要意象,词中主要意象有鸦啼、天色、星月、牵牛花与红枣,环境特点为“寒”“五湖秋晓”。说明描绘画面(或氛围)。这是一幅清晓秋景图:鸦啼凄切,鱼肚白的天色;听得屋外行走在古道上的马的嘶鸣声;点点残星,淡淡月光;篱笆上绽开着牵牛花,枣树上挂着些红色的枣儿。概括意境的特点、分析诗人情感,意境特点是萧瑟凄凉,写出景物的深浓的秋意,也写出诗人心中的秋意。答案描绘出一幅萧瑟凄凉的清晓秋景图。鸦啼凄切,鱼肚白的天色;屋外点点残星,淡淡月光;篱笆上绽开着牵牛花,枣树上挂着些红色的枣儿。渲染出一种深浓的秋意。2.简析下阕中词人的复杂感情。答:解析此题注意抓住词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愁”“恨”,结合注释,分析悲秋之情、沦落之愁和亡国之痛。答案词中借秋晓所见抒发了“愁”“恨”。悲秋之情,写出时光流逝,岁月易老的中年怀抱。沦落天涯,故里难归之愁。亡国之痛。二、(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注】,平海夕漫漫。【注】 “迷津欲有问”,化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3.诗的题目为“早寒有怀”,“早寒”既有季节特点,又有天气的特征。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的这些特点的?答:解析本题赏析景物形象。抓住主要意象,诗中只在首联和尾联末句写到景物,而首联能突出“早寒”的特点。主要意象为“木”“雁”“北风”。说明描绘画面(或氛围)。“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木叶正“渐脱”,北雁正“南飞”,这是秋季景象。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有寒意,突出“早寒”的特点。答案诗人通过首联写早寒。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特点。4.该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答:解析先明确句意。此诗尾联“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的意思是:在迷失方向、找不到渡口时想问路,可只能看见滔滔的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意思是连找个问路的人都找不到。再分析手法。根据注释可知,“迷津欲有问”化用论语微子中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平海夕漫漫”,是写景,又在结句,这就是“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表现手法。最后分析作者感情。结合关键句“迷津欲有问”来分析,诗人用孔子使子路问路的典故,写出自己内心的迷茫;用以景结情手法烘托出自己的愁苦心情。答案尾联通过化用典故和借景抒情巧妙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矛盾)与愁苦之情。“迷津欲有问”,用孔子使子路问路的典故,生动点出内心的迷茫,即从政与归隐的心理矛盾。“平海夕漫漫”写景,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诗人以这样的景色恰到好处地烘托出自己的愁苦心情。三、(2018浙江嘉兴一中高三期中,改编)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6题。里中女于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徒惜越娃貌,亦蕴韩娥音。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岂知赵飞燕,满髻钗黄金。田家三咏(其三)叶绍翁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注】 越娃: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美女西施。韩娥:指战国时韩国一个容貌美丽、善于歌唱的女子。5.这两首诗在诗歌内容上都以_作为描写对象,在诗歌体裁上第一首诗是_,第二首诗是_。解析本题赏析事物形象。明确物象特征,结合标题和关键词句来明确事物特征,于诗标题“里中女”与关键词“苦机杼”“识蒿簪”“无奢侈心”等,点明写的是“里中女”“桑下女”;叶诗抱儿送饭、以灶烟画鬓等特征点明写的是农妇。故两首诗写的都是农妇。答案农妇(田家女)古体诗(五言古诗)绝句(七言绝句)6.以上两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既有相通之处,也有自身特点。请结合诗句,赏析两首诗艺术表现上的异同。答:解析于诗“华堂、富家、满髻钗黄金”都是写富家女生活,叶诗“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写富家女生活,故两首诗共同之处是贫富对比。不同点,于诗开篇四句运用比兴、反复手法,叶诗前两句实景,后两句站在农妇角度写她想象不出的情景,两处场景的描写,一虚一实,虚实结合。注意分析出手法对表现现实和诗人情感的作用。答案相同之处:对比。于诗“岂知赵飞燕,满髻钗黄金”,照应“华堂”“富家”,与桑下女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叶诗“画鬓浓调灶额烟”,诗人捕捉农妇在灶间用灶灰画鬓的情景;又与下文“红袖女”的形象形成对比,饱含着作者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不同之处:于诗开篇四句运用反复、比兴。诗中“吾闻”“不识”,重叠两次,音节流美,自然地表露出作者的同情之心。诗以“池鱼”比“桑女”,“海水”比“华堂”,表明贫苦的桑下女不理解富贵人家的生活,自然而贴切。叶诗虚实结合,前两句实写妇女辛劳的事,用灶灰画鬓的细节描写,勾勒出勤俭爱美的农村妇女形象;后两句想象高门闺秀游乐场景,虚实对照,形成忙与闲、清贫与富贵的鲜明对比,艺术上有很强的感染力。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78题。中吕满庭芳武林感旧元汤式钱塘故址,东吴霸业,南渡京师。其间四百八十寺,不似当时。山空蒙湖潋滟随处写坡仙旧诗?水清浅月黄昏何人吊逋老荒祠?伤情思,西湖若此,何似比西施?7.这首元曲描写屡遭兵难创伤的杭州_的景象,抒发了作者_的感慨。解析本题赏析景物形象。要求明确意境特点与作者感情。可先抓住主要意象“荒祠”,及关键词“不似当时”,结合题干内容“屡遭兵难创伤”等说明描绘画面(或氛围),概括出意境特点。然后结合表情感的关键词“吊”“伤”来明确作者的感慨。答案萧条冷落昔盛今衰8.请赏析这首元曲的主要艺术特色。答:解析曲中“不似当时”点明今昔对比,结合曲中语句具体分析对比的内容。起笔三句对比明显,接下来分别将“寺”“山、湖”“水、月”今昔对比。曲中大量化用他人诗句,是用典,解释用法,分析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即可。答案对比:“钱塘”三句起笔就进行了昔盛今衰的对比;接着“其间荒祠”数句,运用了三个具体的对比,波澜迭出,有力地突出了昔盛今衰之叹。化用前人诗句(或“用典”):前三句暗用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突出今日之衰。接着依次化用。用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句,表达而今江山残破之意;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句,叹如今到处皆无美景可写;用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表达而今游人稀少、祠堂荒烟衰草无人凭吊的荒凉。五、(2018浙江余姚中学期中,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 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改火:指年度的更替。筠:竹。9.“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_、_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_、_的品格。解析本题赏析人物形象。解读关键词句,“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关键词是“无波”“有节”。该句字面上是说,只有古井才能够真正的无波,也只有秋筠才是最有气节的。这里用“古井”和“秋筠”比喻友人。概括形象特点,说明形象意义。借“古井”不起波澜,比喻人心寂然淡泊,用“竹有节”比喻友人坚贞的节操。表达了词人对友人品格的赞美之情。答案比喻对偶淡泊坚贞10.“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两句传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解析“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说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结合注释中有关友人被贬的信息来理解词人情感,可以体会出词人以洒脱情怀安慰友人。再结合词句本身的“亦”字体会词人失意惆怅的心情。答案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词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词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