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第16课 赤壁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1185586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第16课 赤壁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第16课 赤壁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第16课 赤壁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壁赋苏轼简介见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被贬的起因,是谏官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从苏轼诗文中摘出诗句,告发他讽刺、反对新法,结果苏轼被捕入狱。1079年,苏轼被贬黄州。“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书李端叔诗后)这是其被贬生活的真实写照。黄州是长江中游滨江的一个风光美好的城邑,附近有赤鼻矶,误传是三国时孙权、刘备联兵破曹操的赤壁。苏轼在黄州期间,经常来赤鼻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这里。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两次舟游长江,与友人在月夜泛舟赤鼻矶下,面对美好的自然景物,联想起历史上的风云人物,随即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抒发了内心的无限感慨。1赋赋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更近于诗体。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赋的特点: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骈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究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风格,叫作“文赋”。赤壁赋就是这种文体的典型之作。2七月既望在古籍文献中,对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每月的十六称“既望”,“既”表示达到的状态,“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而每月第一日叫“朔”,最后一天叫“晦”。3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即斗宿和牛宿,为星宿名。星宿是古代天文学术语,一宿通常包含一颗或者多颗恒星,而古人将满天星宿划为四大星野,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象(即东、南、西、北四方的守护神)即出于此,而春秋时又将四象细分成了二十八宿。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d)、房、心(别称“商”)、尾、箕(j)北方玄武七宿斗(du)、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lu)、胃、昴(mo)、毕、觜(z)、参(sh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n)4寄蜉蝣于天地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常用来比喻人生短促或生命渺小。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望,农历每月十五日。苏子:苏轼自称。泛:漂浮。兴:起。属(zh):通“嘱”,劝人饮酒。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一说指曹操的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句子。窈窕(yo tio)之章:月出首章中“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的句子。一说指诗经周南关雎首章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层解点出泛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一种静谧舒畅的艺术意境。都是星宿名。斗,也称“南斗”;牛,也称“牵牛”。横:笼罩。纵:任。一苇:像一片苇叶,指小船。如:往。凌:越过。万顷:指广阔无边的江面。茫然:旷远的样子。冯(png)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冯,同“凭”,乘。虚,太空。御:驾。遗世:脱离人世。羽化:道教称成仙叫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像长了翅膀一样。层解写泛舟所见景象,而以写水、月为主,为下文“苏子曰”一段张本;写景虚实相生,先实后虚。段解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主要抓住清风、明月、江水这三个方面,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秋江夜游图。1通假字(1)举酒属客(同“嘱”,文中指劝人饮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同“凭”,乘)(3)山川相缪(同“缭”,盘绕)2古今异义(1)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_今义:美貌的女子。(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_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_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答案(1)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2)旷远的样子(3)白茫茫的水气3一词多义(1)望(2)歌(3)属(4)如(5)而4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名词作动词,歌唱、朗诵)(2)下江陵(名词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6)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7)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8)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9)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11)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得像)5文言句式(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语气词“也”,表判断)(2)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游于赤壁之下”即“于赤壁之下游”)(3)月出于东山之上(状语后置句:“出于东山之上”即“于东山之上出”)(4)相与枕藉乎舟中(状语后置句:“相与枕藉乎舟中”即“相与乎舟中枕藉”)(5)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万顷之茫然”即“茫然之万顷”)(6)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客有吹洞箫者”即“有吹洞箫者客”)(7)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渺渺兮予怀”即“予怀渺渺兮”)(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于”表被动)(9)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句:“何为”即“为何”)(10)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何羡”即“羡何”)(11)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安在”即“在安”)课堂任务学习1在赋体文章中,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这种现象叫作“对文”。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相互关系,概括这种手法的作用。(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我的答案:_答案(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结构相同,“横”和“接”都是动词,意义相近,都有宽阔、广远的意味。“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结构相似,“纵”和“凌”都有任意飘动的意味。(2)“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和“友”是近义词,都是名词用做动词。“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加点词语的意义是相反的,蜉蝣渺小,沧海博大;须臾短暂,无穷永恒。(3)“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声色相对,无禁和不竭意思相近。韵味相同、相对或相反的词语和句子,构成形式和意义上的对举,起到对比、突出、强调的作用,读起来也音韵铿锵,琅琅上口。2在这篇赋中,贯串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我的答案:_答案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串全文,即“于是饮酒乐甚”“托遗响于悲风”“客喜而笑”,也就是由乐而悲、由悲而喜。课文一开头便表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如此良辰美景,作者油然而生飘飘欲仙之喜。接下来饮酒放歌的欢乐中伴入了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蛟舞、嫠妇泣,渲染了箫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入悲哀。紧接着写客人感慨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在此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最后以明月江水作比,完成了由悲转喜的过渡,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3文中“客之三悲”的内容是什么?“苏子二论”的内容又是什么?我的答案:_答案客之三悲:一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一由人生短暂(寄蜉蝣、哀须臾)感触生悲,一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苏子二论:“何羡”论(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和“共适”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4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用原文回答。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我的答案:_答案“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飘荡。景色澄澈幽美、如梦境一般。5“水月”意象贯穿全文,请对此进行具体分析,理解“水月”意象的作用。我的答案:_答案水月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意象,既营造了悲凉、诗意的气氛,又以此引出客的忧伤感慨,同时苏子达观的人生态度,也借水月得到了表达。6本文怎样体现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整合和苏轼独特的文化品格?我的观点:_答案儒家入世,佛家超世,道家避世,三者原本有矛盾,但苏轼却将其统一了起来:治世以儒,治心以佛,治身以道。这就形成了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式的旷达自适。赤壁赋以水月之喻化解人生忧患。在困苦环境中追求道德人格品质的自我完善,这固然是儒家士大夫追求精神完美的思想的一种反映,同时又带有庄子相对主义和佛家虚无主义的色彩。事物的瞬息变化中蕴含着永恒,苏轼“变”与“不变”之论正是得之于佛、道思想的启示。而佛、道思想又须用儒家道德人格的浩然正气来支撑,才能避免虚无空寂。苏轼用这种思想方法,把“吾生之须臾”与“长江之无穷”统一了起来,表现出他独特的文化品格。读写能力提升读写能力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赤壁赋采用了汉赋普遍采用的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通过主客问答、水与月的譬喻,探讨人生与宇宙的哲理,表现了作者在贬谪生活中的复杂矛盾的心情,既流露了一定的消极情绪,又表达了作者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文中的“苏子”与“客”看似两个人,实为一体,是苏轼借客人之口表露自己思想的一个方法。在“主客问答”模式中,“主”是立论的出发点和归宿,虚设主客是为了方便“主”申述某种观点或思想倾向。针对练笔请借鉴本课中一问一答的方式,写一段对话,阐释某一哲理或表达某一见解。对话的人不必局限于“主客”之间,200字左右。答:_答案(示例)一位在一家农场做客的生物学家见鸡群里有只老鹰,于是就问主人:“为什么鸟中之王会落魄到与鸡为伍的地步?”主人说:“因为它是在鸡舍里长大,我也一直喂它鸡饲料,所以它一直不想飞,而且它根本不认为自己是一只老鹰了。”客人又说:“不过,它到底是一只老鹰啊,应该一教就会飞的。”经过一番讨论,两人准备将鹰放飞。第一天失败了,第二天又失败了。第三天,客人把老鹰带到山上再次鼓励它说:“你是一只老鹰,属于蓝天和大地。张开翅膀飞翔吧!”奇迹终于出现了,老鹰慢慢张开了翅膀,最后发出了一声胜利的长鸣,冲向天际。随堂任务作业一、基础检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泛:漂浮B倚歌而和之 倚:循,依C白露横江 横:笼罩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曾经答案D解析曾:表强调语气,竟、简直。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相与枕藉乎舟中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B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C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中“乎”相当于“于”;中“乎”是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中“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中“之”,助词“的”。3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B凌万顷之茫然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C哀吾生之须臾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D驾一叶之扁舟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B项,“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4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B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本文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都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C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那一天叫“晦”。“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答案B解析“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的诗。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9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B举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箫声答案B解析举:举起。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顺流而东也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西望夏口 D侣鱼虾而友麋鹿答案A解析A项和例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名词做动词,“渔樵”为“打鱼砍柴”,“东”为“向东进军”。B项“南”为名词做状语,“向南”。C项“西”为名词做状语,“向西”。D项“侣”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7文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出自曹孟德的哪一首诗?()A长歌行 B短歌行C蒿里行 D步出夏门行答案B解析此处引用了曹操的诗句,来源于短歌行。8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溯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之短暂与天地之无穷的哲理。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答案C解析这一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遥想到当年的曹操、周瑜,再联想到自身,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重在“抒情”。9根据文段可知,客人“托遗响于悲风”的原因有三:一是在人物方面,由古代一世之雄与的对比而生悲;二是在宇宙方面,由长江之无穷与的对比而生悲;三是在理想方面,由挟仙遨游、抱月长终的愿望与的现实的对比而生悲。答案吾与子吾生之须臾不可骤得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作答时,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第一空,可根据“固一世之雄也江渚之上”总结答案。第二空,可根据“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概括出答案。第三空,可根据选段最后两句话总结出答案。-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