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993043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一、基础知识(12分,每题3) 1、下列词语的解释完全的一项( )A. 乳二世 乳:乳汁 ;室始洞然 洞然:明亮的样子;冥然兀坐 兀:孤单一人B. 墙往往而是 往往:到处;先妣 先:原先;大母过余曰 过:探望 C. 吾妻来归 归:回家;轩凡四遭火 凡:总共;其制稍异于前 制:规制D. 大类女郎也 类:像;何竟日默默在此 竟:整;凡再变矣 再:两次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黑体字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侣鱼虾而友麋鹿 B.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C.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 方其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B. 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C.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D.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次再版的长篇小说的作者都是很有名气的,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B.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有前瞻性,要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一办学宗旨服务。C. 巨能体饮平衡饮料作为竞赛指定饮料将为运动员在长跑过程中保持身体良好状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D. 恐怖分子的猖獗,要求国际反恐怖主义力量要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才能保证世界范围内的和平。二、古诗文阅读(33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10题。(21分)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谖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谖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 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谖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谖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为客谢乎?”冯谖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 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节选自王安石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冯谖乃西说秦王 说:劝说 B. 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 币:钱币 C. 先为客谢乎 谢:道歉 D. 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 趣:同“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 蚓无爪牙之利 B. 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 冯谖乃西说秦王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D. 今赖先生得复其位 品其名位,犹不失为曹从事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尝君被罢免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孟尝君被认为声名盖过了齐王,二是独揽了齐的政权,三是齐王被秦、楚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B. 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谖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谖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 C. 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并无识人的眼光,而他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无容人之量。 D. 冯谖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对方能像过去一样遇到许多门客。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8、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王安石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政治家的眼光,评价历史现象,对“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B. 孟尝君相位先废后复,并“脱于虎豹之秦”,这都依赖于鸡鸣狗盗之辈。所以说他只能算是“鸡鸣狗盗”之辈。 C. 士不在多而在于精。齐倘若凭靠自己的实力,再加上有真才实学的士人的辅助,当可称霸天下并最终制服秦。 D. 启示后人,鸡鸣狗盗之辈并非真正的士,安邦定国需要有真才实学的士人。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3分) (2)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3分) 10、给下面一段话断句加标点。(3分)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 (二)古诗阅读(8分)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待储光羲不至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1) 从“了自不相顾”一句可知,诗人大概已推知友人不会来看望自己了,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作出此判断的理由。(2分) (2) 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6分) 12、根据课文默写填空。(4分) 日薄西山,_,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_,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_,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 三、现代文必考阅读(18分)手机引起的文化思考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传媒技术的每一次发展,必然带来一场革命,并对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媒介即讯息”,马歇尔麦克卢汉这一著名论断便是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 20世纪末出现的手机,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介入了人们的生活,并影响到了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手机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被赋予了文化的意义. 那个笨重的“大哥大”曾经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 作为高新技术产品的初次亮相,即便功能和造型都有很大的缺陷,在彼时彼刻也仍然价格不菲,俨然成为时尚潮流与尖端科技的标志。这样一来,“大哥大”作为文化符号的意义便被自然而然地赋予了. 手机的出现打破了公共和私人领域的界限. 手持手机可以在公共场合接打电话、发送短信;也可以在众目睽睽之下用手机收听MP3或者打电子游戏;摄像功能,更是可以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记录形象;蓝牙技术还可以无线数据传输,取得私人信息. 利用手机,你可以在群体之中做完全属于私人的事情,却并不“离群”,因为在使用手机的同时,你并没有离开群体,而且仍然可以参与群体的交流和其他活动. 于是,公共场合手机的使用,使群己之界变得更为模糊不清,处在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之中. 手机短信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手机短信第一次将文本传播的形式引领到一个与声像传播同等的平台参与了竞争. 它不仅克服了文字传播时间上的限制,更是兼备了电话通讯点到点私人交流的特点,而且由于是无声传播,则比电话更好地排除了第三者的干扰,同时也避免了对第三者的干扰。 手机短信具有作为文本的根本属性,“它是用文字写就的,也就是说,它的创造和理解来自于我们的一种心态。”文本传播对传播者和受传者来说都是一种心绪的写照. 它结合文字和符号表达意义,这种表达所传递的心态是完全不同于声音和影像的. 而且由于手机短信的非正式性和即时性,往往使编辑的过程更加随意,和网络文字传播相似,手机短信文本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符号和语词. 比如,表情符号“:)”(微笑)、“:(”(不悦),抑或“88”(拜拜),“3X”(谢谢)等等. 或许有语言学家担心这些不规范文字的使用会污染语言的纯洁性,但文字本身的功能就是传情达意,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文字和符号的新用法,给传统的文字带来了活力和趣味,巧妙地表达了传播者的情绪和意图。 手机的随时随地性以及它现在的多媒体功能,使它具有了获取广泛信息的能力,并“把整个世界转化成一个可随时向你做出回应的环境,至少是对你想知道的事情做出回应的环境”. 于是“每一只手、每一个衣袋不仅成为一个电话亭,而且成为+家互联网网吧。”掌握手机,我们就可以身处异地而仍轻易地获取本地甚至各地的信息,鱼与熊掌兼得在信息获取方面成了可能. 纵观历史,每一种新传媒技术的出现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飞跃,在知识领域产生革命性变革,人际交往方式进一步拓展,并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观念. 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体,种低准入门槛的信息终端,使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意方式任何人表达任何内容成为现实,这是科技史和传播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当然,和所有其他的技术发明一样,手机在给人类社会开创了一片新的前景的同时也埋下了许多消极的隐患,由此引发的思考和想象,值得我们深入而审慎地探讨. (选自东方早报,有删节)13、实用探究题(15分)(1)“手机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被赋予了文化的意义”这句话中的“文化的意义”指的是什么? (4分) (2)文章中认为手机“介入了人们的生活,并影响到了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根据下文的分析,试分别从这两方面概括它的影响? (7分) (3)文章中介绍了手机的哪些功能? (4分) 1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手机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手机短信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又一次革命。B、手机的随时随地性使它具有了获取广泛信息的能力,掌握手机,我们就可以身处异地而仍轻易地获取本地甚至各地的信息。C、手机短信文本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符号和语词,语言学家们担心这些不规范文字的使用会污染语言的纯洁性。D、手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开创了一片新的前景,但同时也埋下了许多消极的隐患,它引起的思考和想象,值得我们深入而审慎地探讨。 四、选考阅读题(15分)(一)科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5分)成语是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四字格”是汉语成语的常见形式,也是汉语使用者最喜欢的形式之一。吕叔湘先生曾这样指出:“四音节好像一直都是汉语使用者非常爱好的语音段落。最高的诗集诗经里的诗以四音为主。启蒙课本的千字文、百家姓、李氏蒙求、龙文鞭影等等都是四音。亭台楼阁常有四言的横额。流传最广的成语也是四言为多。”为什么“四字格”备受使用者喜爱呢?其中有诸多原因。首先,因为它是最具有汉语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语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以偶为佳”是古人崇尚对偶的美学观,本质上也是认识世界的哲学观。古人对客观美的认识,就是成双成对的:“天”和“地”,“方”和“圆”,“日”和“月”,“山”和“川”等等。反映在文学艺术上,对联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结构相同,平仄相对;诗歌讲究对仗,尤其是律诗,是一定要用对仗的。古人之所以格外重视四言,是因为“四言”是惟一的字数较少但既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的一种形式,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从语言内部考察,“四字格”结构灵活多变,它几乎能配置任何一种语法关系,满足结构变化的需要。再从音律上看,“四字格”大多能平仄相间,体现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由此可见,汉语成语在形式上选择了“四字格”,其根深深扎在汉语文化的土壤中。从现代心理特点来分析,它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可见,“四字格”作为汉语文化特有的一种“经典”形式,确有它的精妙之处。从内容上看,成语也是汉族语言文化的精华所在。出自诸子寓言的成语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等,这些成语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闪动着智慧的火花。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如点石成金、南柯一梦等,这些成语往往反映某种精神或说明某个道理,使人们受到鼓舞或得到启示。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如一鼓作气、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有些是历史事件的概括,有些则是历史人物的言行。还有一些非典故性的成语,大多来自古代的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古代一些名家的名篇。这些名篇,也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由这些“珍品”锤炼出的成语,往往是作品的精华所在。如儒家经典论语一书产生的成语,收在成语探源辞典中的有166条。这些成语,有的就是论语中的原文,如哀而不伤;有的把较长的句子精简压缩,变成四音节成语,如患得患失;还有的是把出处不同,而意思相关的双音词合在一起,构成四音节成语,如屏气凝神。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但无论是用哪种方法,其结果都保留了原文中的精华部分。15、下面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A. 成语是最具有汉语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语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所以备受汉语使用者喜爱。B. 汉语文化崇尚“以偶为佳”,所以诗歌讲究对仗;对联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结构相同,平仄相对。C. “四字格”是一种既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的语言形式,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D. 从音律上看,“四音节”大多能平仄相间,体现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E. 正因为“四字格”具有种种独特的魅力,深受汉语使用者的喜爱和认同,汉语成语最终在形式上选择了“四字格”。F. 成语反映了某种精神或说明了某个道理,常常能使人们受到鼓舞或教育。 16、这篇文章结构井然,从成语的 到 ,较为详尽地说明了成语 ,也说明成语 。 (6分) 17、根据第三段内容,请从诸子寓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古代作品中任选两个角度各另举一个成语并简析其意义。(5分) (二)文学类作品阅读(15分)老家(孙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火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我是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旧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在太不协调了。我解嘲似地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1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 “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这两句诗,使人不禁自然联想到李白“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的诗句,它们全都浸透着浓烈而缠绵的思乡之情。B. 文章以诗开头,从梦境写起,娓娓道来,情真意切,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后两次回老家的描写,把对老家的思念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使主题得以深化。C. 文章第五段作者从自己的12岁写起,叙述自己一生各个重要阶段和老家若即若离的种种联系,写得简约而概括,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自始至终的思乡之情。D. 作者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思乡而又不想再回去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通过内心潜意识的冲突来点染思乡之情,写得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E. 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一席话意味深长,主要表明作者生怕被家乡父老遗忘的担心。 19、第八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5分) 20、统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的心情?(6分) 五、语言知识运用(12分)(12分,每小题3分) 21、把下面三个短句改为一个语意连贯的长句。(可以增删词语,改变语序,但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4分)我国故宫博物院里,收藏着一只出土于埃及加纳地区的陶罐。它制作于公元前32世纪。陶罐的形状具有典型的埃及古王国的风格。 22、有些书评只言片语便能表现一部作品的写作特点,揭示其主题或写作目的。如:诗经先民的歌唱。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历史的长城。老残游记帝国的最后一瞥。平凡的世界普通人的生活,一个时代的奋斗。请参照以上示例,选择你熟悉的两部名著(古今中外均可),各写一则一句话书评。(4分) 23、仿照下面句式,写两个句子。(4分)黄河遇到了李白,才会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千古绝唱;长江遇到了苏轼,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盖世词章; 六、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蚕蛹依恋茧的温暖,难以变成翩飞的蛾/航船依恋港湾的平静,难以到达远方的彼岸/雪水只有离别雪山,才能汇入江河湖海/柳絮只有离别柳枝,才能播种绿色的希望。读了以上文字,你联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触?请以“依恋”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试题答案】本试卷共六道大题,24小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基础知识(12分)3、D【分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掌握成语的数量和对成语准确理解的能力,考查考生分析语境并据此确定成语的使用正确与否的能力。本题选用了常见常用的成语,提供的语言环境比较通俗浅显,为答题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依据。A项,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出自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如:这个商人,把次品说成是优等品,欺骗消费者。含贬义,形容演讲选手,不合语境。B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出自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如:但,嫌疑难辩,万一已拘者畏法混供,也甚怕堂讯之下,玉石不分。(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一回)C项,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出自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如:谢山鲒埼亭集本欲仿此,然谢山殁后,其遗稿为杭世骏借去,后之编刻者,多未能如原恉也。含贬义,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望文生义。D项,奔走呼号指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奔走:奔跑。呼号:叫喊。出自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南镇祷雨文卷二十五:“守土官帅其吏民奔走呼号,维是祈祷告请,亦无不至矣,而犹雨泽未应,旱烈益张。”如:勇敢的国民,一经览到二十一条件,群以为亡国惨兆,就在目前,于是,力图挽救。连动式;作谓语;指引起人们的注意。4、B(A项“这次再版的长篇小说的作者都是很有名气的”,这里强调的是作者,应改为如白鹿原的陈忠实、平凡的世界的路遥。C项“将”与“了”矛盾。“将”是现在还没有成为现实,“了”是已变为现实,要删去“了”或“将”。D项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可以在“恐怖分子的猖獗,要求国际反恐怖主义力量要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与“才能保证世界范围内的和平。”中加上“只有这样”) 二、古诗文阅读(33分)(一)文言文阅读(21分)5、B(礼物) 6、A(取消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7、D“并真心祝愿对方能像过去一样遇到许多门客”一句说法有误。8、B“孟尝君相位先废后复”并非依赖于鸡鸣狗盗之辈。9、(6分)(1)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2)鸡鸣狗盗之辈出于他的门下,这正是(真正的)士人不到他门下的原因啊。10、(3分)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参考译文】孟尝君姓田,名文。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国大权,终于罢了孟尝君的官。那些宾客看到孟尝君被罢了官,一个个都离开他。冯谖就乘车向西到了秦国游说秦王说:“大王也知道齐国罢了孟尝君的官吧?使齐国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尝君。如今齐王受到毁谤言论的盅惑而罢了他的官,他心中无比怨愤,必定背离齐国;他背离齐国进入秦国,那么齐国的国情,朝廷中上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状况都将被秦国所掌握,您将得到整个齐国的土地。您赶快派使者载着礼物暗地里去迎接孟尝君,不能失掉良机啊!”秦王听了非常高兴,就派遣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冯谖告别了秦王而抢在使者前面赶往齐国,回到齐国,劝说齐王道:“我私下得知秦国已经派遣使者带着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来迎接孟尝君了。孟尝君不西去就罢了,如果西去担任秦国宰相,那么天下将归秦国所有。临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之前,赶快恢复孟尝君的官位,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齐王听后说:“好。”于是召回孟尝君并且恢复了他的宰相官位,同时还给了他原来封邑的土地,又给他增加了千户。自从齐王因受毁谤之言的蛊惑而罢免了孟尝君后,那些宾客们都离开了他。后来齐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位,冯谖去迎接他。还没到京城的时候,孟尝君深深感叹说:“我素常喜好宾客,(乐于养士),接待宾客从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有食客三千多人,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宾客们看到我一旦被罢官,都背离我而离去,没有一个顾念我的。如今靠着先生得以恢复我的宰相官位,那些离去的宾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如果有再见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脸,狠狠地羞辱他。”听了这番话后,冯谖收住缰绳,下车而行拜礼。孟尝君也立即下车还礼,说:“先生是替那些宾客道歉吗?”冯谖说:“并不是替宾客道歉,是因为您的话说错了。说来,万物都有其必然的终结,世事都有其常规常理,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孟尝君说:“我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冯谖说:“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活物的必然归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您难道没看到人们奔向市集吗?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您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对待宾客像过去一样。”孟尝君连续两次下拜说:“我恭敬地听从您的指教了。听先生的话,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导吗。”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节选译文:世人都称许孟尝君能够赢得士人,士人因为这缘故而归顺他,(孟尝君)最终依赖这些士人的力量,而从虎豹般的秦国脱身。哎!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子罢了,哪里足以说他赢得了士人?如果不是这样,依仗齐国的强大,得到一个(真正的)士人,应当能够称霸天下而制服秦国,哪里还要借助这些鸡鸣狗盗之辈的力量呢?鸡鸣狗盗之辈出于他的门下,这正是(真正的)士人不到他门下的原因啊! (二)古诗阅读11、唐诗阅读(1)从时间看,天色已晚,早上友人不来看望,晚上不便出门,来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从天气看,下起细雨,道路泥泞,出门不便,由此也可猜见友人不来做客。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盼望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诚挚之情,以及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失落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答到“期待(诚挚)”和“怅惘失落”给3分,只答到其中一个方面,给1分,) 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迎接友人,焦急地等待着;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可见诗人期待之切;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流露出诗人久候友人不至的怅惘失落之情。(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语言表述为1分,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12、古诗默写。(4分) 略 三、现代文阅读(必考)(18分)13、实用探究题(1)(4分)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是时尚潮流与尖端科技的标志。(2)对社会生活的影响(7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答对4分,意思对即可,不要求用原文的话):手机的出现打破了公共和私人领域的界限,使群己之界变得更为模糊不清,存在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之中;手机具有获取广泛信息的能力,使我们可以身处异地而仍轻易地获取本地甚至各地的信息。对文化的影响(3分答对一点1分,两点答对3分,意思对即可,不要求用原文的话):手机短信具备文本传播和电话通讯的优点,又没有它们的缺点:手机短信的出现创造了许多新的符号和词语,给传统的文字带来了活力和趣味,巧妙地表达了传播者的情绪和意图。(3)(4分。每小点1分)可以接打电话、发送短信;可以收听MP3或者打电子游戏;可以记录形象;可以无线数据传输,取得私人信息。14、(3分)D(A无中生有,文中没有说“手机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第一次革命”;B漏了“多媒体功能”;C少了“或许”把推测变成肯定) 四、选考阅读题(15分)(一)科技文阅读(15分)15、A F (A、此处主语不能以“成语”替代“四字格”,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欠准确;与D项有区别;F、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有此特点)(4分)16、形式 内容 (各1分)选择以“四字格”为主要形式的原因 是汉族语言文化的精华所在。(每点2分,共4分;如概括为“成语的成因和意义”可给2分)17、示例:破釜沉舟:讲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打破锅弄沉船的故事,比喻将不顾一切坚持到底的决心。自强不息:来自易经;意思是自己要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卧薪尝胆:说的是越王勾践的故事,后常常用来激励人们刻苦自励,立志成功。(能体现“精华”的特点或紧扣成语意思体现其积极意义即可;两个成语各1分,分析共3分) (二)文学类作品阅读(15分)18、AD(4分)19、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2分),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3分)。20、作者对老家的心情是复杂的,矛盾的(1分)。作者思念故乡,尊重故乡,却不想回去(1分)。一是因为家里已经没有亲人。二是因为所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三是因为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3分) 因此,作者只得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1分)。 五、语言知识运用。(12分)21、我国故宫博物院里(1分),收藏着一只出土于埃及加纳地区(1分),制作于公元前32世纪(1分),形状具有典型的埃及古王国的风格的陶罐(1分)。(共4分)22、(1)庄子 哲学的天籁 (2)资治通鉴 帝王的镜子 (3)颜氏家训一位父亲的叮咛 (4)聊斋志异 瓜棚下的怪谈 (5)三国演义 龙争虎斗 (6)红楼梦 失去的大观园 (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无悔的人生23、句式2分,意境2分 略 六、作文(60分)24、评分标准一类卷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二类卷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四类卷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五类卷 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1)无中心。(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500字。说明:(1)未拟题目扣2分,拟题不当扣1分。(2)错别字(含不规范的简化字)满2个扣1分,至多扣5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