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9992190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23 大小:1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构建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构建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构建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类号 密 级 秘密 U D C 编 号 1 0 4 8 6 武 汉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北京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研 究 生 姓 名 周湘栋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朱晓驰 教授 赵长山 教授 学 科 专 业 名 称 软 件 工 程 研 究 方 向 质 量 工 程 二 一 年五月 A 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f inspection and test in Beijing By Xiangdong Zhou May 2010 郑 重 声 明 本人的学术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 学位论文没有剽窃 抄袭 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 学术规 范和侵权行为 否则 本人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 任和法律后果 特此郑重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 20 年 月 日 I 摘 要 检测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性能评定活动 检测活动的开展必须依 赖于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 检测技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 是现代科学技术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市场经济下 科学技术的研 发 企业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商品的流通与交易 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监管行为 都离不开检测技术活动的支持 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和产业价值链体系 的不断分解 检测活动开始脱离生产制造企业 以独立的组织形态为政府和企 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成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细分产业 北京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国际大都市 具有丰富的检测资源和高端的市场 需求 促进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和首都发展的检测技术服务体系 发展检测服务 业是质监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履行 促进经济社会有序发展 维护 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使命 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战略需要 也是落实市委市 政府关于发展首都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部署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内 容之一 根据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首都功能定位要求 以强化政府部门对检测 技术服务体系的监管 培养多元化检测产业格局 提升检测技术服务能力为着 力点 构建新型检测技术服务体系 扭转检测技术过去 服务政府监管 的局 面为现在 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的局面 本文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 系统检测机构设置及运作为例 对当前北京检测需求市场以及国内外先进检测 机构进行了系统分析 力图找出质检机构发展的定位方向 研究新形式下质量 技术监督系统检测机构的发展模式 并结合企业 组织运营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技 术构建出有利于质检机构定位方向发展的检测服务平台模型 从服务政府的角度上 该平台要具备数据收集和信息整理功能 为政府监 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从服务客户的角度上 该平台要具备一站式入口及业务 受理功能 为客户节省送检及领取报告的程序和时间 依据此平台模型的治理 结构和组织架构 从商业模式 管理体系和信息系统三个角度设计出适应平台 运行的综合管理体系 奠定了实际开发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基础 并基于 BOO 或 BOT 平台建设模式的 IT 外包基础上 为其实现提供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 质检机构 检测 市场化 II Abstract Test and inspection are th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ctivities which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o carry out the test and inspection activities the particular means of technology must be used Test and inspection technique is the critical foundation to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Meanwhile it is an undividable compon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market economy the research of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e of products the transit and trade of merchandise and the supervision behaviors of government to economic actions are unable to be apart from the support of test and inspection activities As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being subdivided and industry value chain system being detached the test and inspection activities have begun to be separated from the manufacturers serve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independently by providing the professional services and become the important subdivided industry of manufacture service industry Beijing is a fast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there are abundant test and inspection resource and top class market requirements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ppropriate test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 service system for the market economy and capital development and to develop the test and inspection service industry is the reques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utlook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o implement the duty of promoting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protecting the legal interest of customers the strateg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ervice type government and the strategic deployment of municipal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nufacture service industry one of the strategy content about accelerating the promotion of economic structure adapt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Beijing economic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apital function positioning focusing on the enhancement of governmental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to test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 service system the nourishing of multi dimensional test and inspection industry status and the promotion of test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apability a new type test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 service system is established to transform the past circumstance of servicing governmental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into the present circumstance of serv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apital economy and society This paper takes the setup of Beijing quality and technology supervision system as an example giving III out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Beijing test and inspection market request and the advanced domestic and foreign test and inspection institutions It Tries to find out the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direction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quality and technology supervision institution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and combine the enterprise or organiza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method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stablish the test and inspection service platform which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direction of quality inspection institu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rving the government this platform should have the functions of data collection and information arrangement to provide the data support for government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deci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rving the customers this platform should have the one stop entrance and transaction undertaking functions to simplify the procedure and economize the time when submitting and retrieving the equipments for customers According to th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f this platform model a comprehensive managing system which fits the platform operation is designed from triple aspects of business model management model and information system the foundation of theory research and design for practical development is established and a solution is provided for its realization based on the IT subcontracting of the BOO or BOT platform establishing mode Key Words Quality Inspection Institution inspection and test Marketization IV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 1 章 绪 论 1 1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 2 1 企业 组织运营管理模式和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1 1 2 2 事业单位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3 1 2 3 检测行业或领域和检测机构管理模式现状及发展趋势 3 1 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5 1 4 本文组织结构 6 第 2 章 国内外检测机构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的分析 8 2 1 国外检测服务体系的组成特征及其对北京检测服务体系的启示 8 2 1 1 美国的检测服务体系构成 5 8 2 1 2 日本的检测服务体系构成 7 9 2 1 3 欧盟的检测服务体系构成 10 2 1 4 国外检测服务体系构建对北京检测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 12 2 2 我国检测技术体系构成及国内各省市改革实践对北京检测服务体系建设的 启示 13 2 2 1 我国的检测技术体系构成及改革 13 2 2 2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测技术体系构成 16 2 2 3 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测技术体系构成 19 2 2 4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测技术体系构成 20 2 2 5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测技术体系构成 21 2 2 6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测技术体系构成 21 2 2 7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测技术体系构成 22 2 2 8 我国乃至各省市检测机构改革实践对北京检测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 23 2 3 典型检测机构发展模式和运作机制介绍 25 2 3 1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 NIST 25 2 3 2 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公司 UL 26 2 3 3 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 NPL 17 28 2 3 4 英国天祥集团 Intertek 29 2 3 5 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 TNO 30 V 2 3 6 中国检验认证 集团 有限公司 CCIC 19 31 第 3 章 北京检测服务业发展需求分析 33 3 1 北京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需要突出检测服务业 33 3 2 北京现有检测服务业状况及服务能力诊断 35 3 2 1 北京检测服务供给主体构成 35 3 2 2 北京检测服务业现有供给能力诊断 37 3 3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对检测服务的具体需求分析 42 3 3 1 重点需求领域的变化 42 3 3 2 重点需求主体的变化 45 3 4 新需求对北京检测服务体系完善体系的要求 47 第 4 章 北京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的定位和思路 50 4 1 北京质监系统检测机构的界定及其发展历程 50 4 2 北京质监系统检测机构的现状分析 53 4 2 1 检测机构分布状况 53 4 2 2 仪器装备配置情况 54 4 2 3 技术人才队伍状况 57 4 2 4 业务能力状况 59 4 3 新时期北京质监系统检测机构面临的新形势分析 62 4 3 1 检测需求主体逐渐转变 62 4 3 2 检测需求领域持续增加 63 4 3 3 检测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65 4 3 4 检测服务难度不断增强 66 4 4 北京质监系统检测机构改革定位和思路 66 4 4 1 发展思路 66 4 4 2 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的定位 66 第 5 章 支撑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68 5 1 项目目标 69 5 1 1 项目总体目标 69 5 1 2 平台服务和管理总体架构 69 5 1 3 项目具体任务 70 5 1 4 项目建设内容 71 5 2 管理体系设计 72 5 2 1 项目基本目标 72 5 2 2 项目具体建设内容 36 73 VI 5 3 信息系统建设 37 75 5 3 1 依据业务管理体系的设计 建立公共检测综合服务系统 77 5 3 2 依据质量管理体系和评估管理体系的设计要求 建立业务质量管理和 效益评估系统 83 5 3 3 为保障检测服务平台各信息系统平稳 可靠 顺畅运行 建立 IT 服务 保障系统 85 5 3 4 建立检测服务 IT 支撑平台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85 5 4 项目实施计划 85 5 4 1 总体工作计划 85 5 4 2 一期计划安排 86 5 4 3 二期计划安排 86 5 5 项目的建设模式 87 5 5 1 BOO 模式简介 87 5 5 2 BOT 模式简介 87 5 5 3 采用 BOO BOT 模式进行平台建设的采购管理流程 88 5 5 4 北京市政府电子政务 IT 服务外包项目示例 88 5 5 5 采用 BOO BOT 模式进行 IT 服务外包的成效 88 第 6 章 结论 90 6 1 结论 90 6 2 风险及挑战 91 6 3 讨论 91 参考文献 93 附表一 95 附表二 100 附表三 102 致 谢 108 1 第 1章 绪 论 1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所属质量监督检测机构或中心为事业单位 目前面 临着事业单位改革及国内检验检测市场对外开放的严峻形势 如何重构北京质 监机构的运营模式 对于未来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论文通 过分析当前北京市质监系统检测技术机构内部管理机制 外部市场和环境 行 业发展态势 国家及地方宏观政策及其影响 充分借鉴国内外检测机构的运营 模式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达到以下研究目标 1 针对质监局所属检测机构进行市场规划 并提出实施建议 2 提出质监系统检测机构运营模式建议 并形成相应的管理体系构架 实 现 满足前述市场分析和规划 符合首都经济发展定位 适应现代服务 业发展需求 体现检测行业的特点 体现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体现对现有检测资源整合和共享 同时又 要针对检测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 可能来自政府机构 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 科研院校等 的情况有不同的措施 3 将上述运营模式和管理体系应用于公共检测服务平台 以下简称平台 建立平台的运营管理规范 该规范既是平台的运营管理体系文件 又是课题研 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与通用模式共同构成课题成果 4 上述运营模式和管理体系模式在其他行业转型和事业单位改制的可应用 性服从首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求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其他政府事业单位 的转型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 1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2 1企业 组织运营管理模式和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Enterprise 是一种复杂的人工系统 包括了中文语境下的企业和政府机 构 在迅速变化和高度竞争的生存环境中 企业和政府部门针对性的调整和改 造越来越频繁 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需要相关组织具有很高的 敏捷性 Agility 在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对组织的分析与规划 是管理咨询业最基 2 本的业务 在这一背景下 与复杂组织系统规划 设计与建设 改造方面的理念 准则 方法 工具不断得到研究 开发 总结和提升 正渐渐聚合成为一个独 特的实践与知识领域 即 企业工程 Enterprise Engineering EE 概况 地说 企业工程 EE 就是关于如何设计 建设 维护与改造企业的综合学科 与实践领域 在中文语境下 也可以将其称为 组织工程 1 企业工程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工业工程 IE 和企业信息化领域 在这些领 域 企业 系统 规划设计 企业建模 Enterprise Modeling EM 与集成 是一项基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企业规划设计领域的实践主要包括 业务流程 规划与管理 Business Proces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BPE BPM 和企业 架构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EA 建模就是以规范 一致的方式 并且 通常是呈现为应用者易于理解的图形表达方式 对系统分析或设计的结果进行 表达与记录 与传统的文字描述和自由绘制的图形相比 模型具有规范性 一 致性 排除歧义 易于共享 交流和管理 适合于所有需要对目标系统做出描 述 了解的用途 例如 表示和传递规划 修改的结果 在不同背景的人群间达 成一致的理解 培训人员 管理目标系统过去 现在 未来的状况 在软件支 持下实现某些业务流程分析 模拟和管理功能 并且可以直接用于企业的信息 化项目开发 引进或治理 企业架构 EA 首先包括企业的关键要素和结构 同时还包括这些要素与 结构的构成原则与使用方法 强调架构中的结构与构成要素时 常常称为企业 架构框架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 也可以说 所谓 运营管 理系统模式 就是运营管理系统的 企业架构框架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领域 是企业本体 Enterprise Ontology 这是近年知识管理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 体工程 Ontology Engineering 的一个应用分支 它为企业通用模式 架构 参考模型等 提供基础设施或出发点 这些领域在国外都是获得官方或相关行 业长期支持的热点 在应用的角度 美国政府从克林顿时代结合着电子化开始 进行的政府再造 其中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企业工程 企业架构的运用 这个过 程中开发 应用的 FEA 联邦企业架构 相当于政府的基本运营系统模式 是一 个经典的案例 在我国 相关的研究者主要集中在企业信息化领域 在政务 事业领域应用尚少 企业架构在国外有大量的研究和应用实践 并且与计算机工具的支持紧密 结合 被作为连接 IT 应用与企业业务 管理的桥梁 参照企业架构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概念 企业运营管理体系的主 要构成要素包括 运营管理战略 相关法规或标准化要求 基础性组织 关键 3 职能 关键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关键要素与特征 其规划 实施 配置 组织 集成 与治理原则 本研究将借鉴和运用企业工程 EE 领域已有的系统的知识 理论 方法 论和工具 以及相关实践经验的总结 对北京市质量监督检测机构的各种参与 者 如企业 消费者 政府监管机构 标准机构 检测机构等 进行界定 辨 别和分析 明确其各自的功能或行为角色 进而提出更为科学的北京市质量监 督检测机构的运营管理模式 1 2 2事业单位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时期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事业单位的组 织与管理体制具有典型的计划特征 各类事业机构都为公立机构 资产都属 国有 政府决定事业单位的设立 注销以及编制 并对事业单位的各种活动进 行直接组织和管理 各类事业单位活动所需的各种经费都来自于政府拨款 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进行多年 并在进一步深化和推进 目前 事业 单位将被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属于 政事不分 改革目标是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 目前一些实行 参 照公务员管理 的事业单位 其中一部分都具有行政执法权 履行行政管理职 能 第二类是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属于 事企不分 改革目标是逐步转 为企业 走向市场 第三类是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改革目标是整合 资源 强化公益属性 加强政府监管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国有事业单位的改制在全国各地 各行业呈现如火如荼的趋势 据统计 全国县级国有企业 80 已经进行了改制 50 左右地级以上的国有企业单位进行过改制 而 30 左右的中央企业进行过改 制或改革 目前 我国事业单位的改制是从根本上由国家承担无限责任向承担 有限责任转变 也是从计划 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根本措施 2 1 2 3检测行业或领域和检测机构管理模式现状及发展趋势 1 国外质量检测行业或领域和检测机构管理模式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特别是欧洲 美国等发达地区和国家的质量检测中心经过几十年运转 和不断改革 己基本完善 成为其他国家参照学习的样板 公平 公正 独立 是对各检测中心或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欧洲质量技术服务机构一般都是股权多 元化的公司 在法律上 具有能承担法律责任的第三方地位 在业务上 独立 核算 按照公司化制度运作和管理 在监管方面 必须获得政府部门的正式认 4 可 并接受重新评审和监督检测审核 2 国内质量监督检测机构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质监系统检测 机构存在的问题和暴露出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一是技术机构条块分割和经济 全球化发展矛盾越发凸显 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了检测资源极大的浪费 难 以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需要 二是政府拨款资金的相对有限性问题 不断凸显 造成高新技术领域和传统产业深度检测指标相关的检测装备少 水 平低 技术保障服务能力不能完全满足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 三是人才结构不 合理 高素质人才缺乏问题日益突出 造成专业学科人才断层 科研开发 技 术创新能力较弱 难以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所需的检测支撑 相匹配 四是过多依赖政府和自我能力发展矛盾逐渐升级 造成技术机构发挥 技术优势和技术潜力 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意识不强 难以与国外同类 检测机构相竞争 在这些问题突出的背景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科技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开始不断深入 质量监督技术机构改革取得了突 破性进展 广东 浙江 上海 重庆等地的机构已经实施改革 并取得可供参 考的经验和需要规避的问题 如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经验 由于体制改革 和机制转换的滞后 长期以来 浙江省质监系统技术机构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 问题 3 一是在思想观念上 技术机构缺乏市场主体意识 创新意识不足 发 展的紧迫感不强 普遍存在 依赖机关 满足现状 的思想 二是在管理体制 上 政事不分的现象比较严重 技术机构过分依赖行政的状况较为明显 三是 在综合实力上 技术机构基础设施薄弱 技术水平落后 资源配合不合理 普 遍存在 低 小 散 重 弱 的状况 针对这些技术机构存在的问题 在面 临事业单位改革及国内检测检验市场即将对外开放的严峻形势下 浙江省锐意 改革 并在短短的三年内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其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以产权为 纽带 大胆利用社会力量发展技术机构 建立广泛的质监技术服务网络 坚持 向基层倾斜的政策 加大投入力度 千方百计壮大技术机构力量 以三项制度 改革为突破口 不断深化技术机构内部改革 开展股份制试点 用市场经济的 机制改造技术机构 3 北京市质量监督检测行业和检测机构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 北京市已基本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 有一定服务 能力 覆盖全市的质量监督检测机构体系 但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新挑战来看 技术机构存在的问题和暴露出的矛盾越 5 来越突出 一是数量多 布局不合理 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了检测资源的极大浪 费 难以形成与国外同类检测机构竞争的水平和规模 二是技术装备落后 基 础设施老化 高新技术领域检测装备少 水平低 技术保障服务能力不能完全 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三是人才结构不合理 缺乏高素质人才 且现有人 才流失严重 不少专业 学科出现人才断层 科研开发 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四是缺乏自我发展的机制和能力 技术机构过多地依附于政府部门 发挥技术 优势和技术潜力 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意识不强 同时 随着我国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 检验 校准 咨询领域放开后 境外检测机构与我们争夺市场 和优秀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4 从 2001 年起 北京人均 GDP 就超过了 3000 美元 北京经济进入了一个高 速增长的加速期 与此相对应 北京也由城市化进程的初步成长期进入了高速 成长期 这一阶段 城市规模的扩展 公共设施增多 增加了城市建设与管理 的难度 这就对各项基础设施 生态环境的检测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 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手段保障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各方面的安全运行 其中 生 态建设 公共卫生 节能减排 安全运行等方面的检测需求最为突出 成为了 重点检测需求领域 同时 北京为首都 拥有 159 所高等院校及 221 家中央研究院所 他们拥 有先进的实验室检测设备和丰富的技术人员 目前这些资源尚未得到开放 未 在市场上形成竞争主体 近几年 应对企业类检测需求的不断增加 北京市民营资本纷纷注入检测 市场 民营检测机构数量的增多 对质监系统内检测机构开展企业委托检测 产品鉴定等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压力 同时 北京独特的战略地位是众 多国外检测机构首先进驻地 2008 年北京完全开放检测市场 使得北京检测市 场上的合资和独资的外国检测机构逐渐增多 并陆续开展各项业务 北京质监 系统内的检测机构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市场 1 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基于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质检检测机构发展进行重新定位以及引入信息化 技术构建管理平台和系统 本文以北京为例 主要研究了伴随北京经济社会发 展凸显出的检测需求 检测机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内外检测机构的管理模式 和运营机制 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管理体系与信息化建设项目 1 在前三大内容的研究中 发现北京市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 推动了高 新技术 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经过结合质监系统内现有检测机构 6 的设置 分布及人财物能力来分析 认为传统的按标准实施检测的手段已不能 满足产品日新月异更新而激发新的试验检测需求 在参考美国 日本 欧盟和 国内重点区域的检测机构管理模式 运营机制和发展模式后 提出了质检检测 机构改革和定位的建议 在这个阶段的研究中 需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分别是 现有的来自政府 企业和消费者的市场检测需求方向是什么 现有的检测机构和检测手段要如何改进才能满足市场检测需求 国内外先进的检测机构在管理上有哪些可以为质检机构定位提供借鉴和 启示的地方 如果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对上述问题给出清晰的答案 就完成了新形式下 质检机构的定位研究的理论基础 2 检测服务平台模型构建和管理体系设计的研究中 按其开发的建模 构建和部署三个阶段来区分 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建模阶段 即公共检测服务 平台的架构与功能 维护平台运转的管理系统以及实现的模式 在这些研究中 同样存在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分别是 检测服务平台应该含有哪些功能模块 检测服务平台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业务流程 如何检测服务平台是有效运行的并实现它的持续改进 检测服务平台可以通过什么手段得到实现 对这个部分的回答是实现检测机构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技术支持以及简化 工作流程 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的研究 1 4本文组织结构 本文的章节安排如下 第 2 章的标题为 国内外检测机构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的分析 在本章 节 首先对检测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成和发展趋势做了阐述 其次 对美国 日 本 欧盟三个发达地区的检测服务体系进行阐述 对我国上海 重庆 四川 山东 安徽 浙江六个省市的检测技术体系构成及已经实施的改革实践进行分 析 对美国 英国 荷兰及我国共六个典型检测机构的发展模式和运作机制进 行调查 最后总结发达地区和典型检测机构的管理经验并提炼出对北京检测服 务体系的定位启示 7 第 3 章的标题为 北京检测服务业发展需求分析 在本章节 首先是阐述 了在北京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前提上 突出了检测服务业的作用 其次 对北京现有检测服务业的状况 服务能力做出详细的分析 最后描述了经济的 发展以致社会各个领域对检测服务提出了不同的需求 以及这些需求对北京检 测服务体系提出的挑战 这种伴随着市场发展而引发的检测需求是质检机构改 革的出发点 也是本文研究的起点 第 4 章的标题为 北京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的定位和思路 在本章节 首先 对质监系统检测机构界定了边界 对各个检测机构的发展历程做了回顾 其次 对检测机构的分布 设备 人员和业务的综合检测能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出 分析 最后 就新形势下检测主体从政府主体逐渐过渡到市场主体 两种主体 的需求不一致 甚至政府主体的需求也在由向可持续发展方向的这些转变 由 此分析检测机构面临的挑战以及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的定位 第 5 章的标题为 支撑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在本章节 首先介绍 了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的项目概要 对项目的目标 总体架构和具体任务提出设 想 其次 提出对公共检测服务平台起后勤保障作用的管理体系设计 阐述了 管理体系要实现的目标和建设内容 以及整个项目实施的步骤安排 最后 按 现在流行的 IT 外包趋势 以北京市政府电子政务项目 IT 外包为例 引用 BOO BOT 模式对整体项目的可行性及成效进行理论上的验证 第 6 章的标题为 结论 在本章节 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全文进行回溯与总 结 就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做了简述 8 第 2章 国内外检测机构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的分析 2 1国外检测服务体系的组成特征及其对北京检测服务体系的启示 2 1 1美国的检测服务体系构成 5 历经百年的发展 美国已形成了一个较完善 发达的检测市场 检测服务 已成一个重要的行业和政府质量监督执法的技术保障 在美国 习惯上很少说 商品检测 而称 产品检验 除产品检验外 还有 服务项目 检验 美国的检测市场主要由政府检测和商业检测两大领域组成 相应地 其检测机 构可分为政府实验室和私人检测公司 专业化分工 纵向一体化的政府检测管理体系 为了满足联邦政府对产品质量监督执法需要 联邦政府设立的产品检验机 构基本上都是按照进口 出口 内销产品检验三位一体主管机关产品检验权限 实行专业化分工 主要以部为系统 分别由卫生和人类服务部 农业部 商务 部 消费品安全委员会 环境保护署 核管理委员会 运输部 联邦通讯委员 会 房屋和城市发展部 劳动部 内务部 财政部 国防部和部务管理局 14 个 部 委 局的有关主管部门负责 政府设立高水平 纵向协作支撑的检测技术中心 联邦政府有关部门按所监督管理产品的需要 下设一至多个技术中心 负 责技术 标准 法规的研究制订 按需要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设立实验室 只 从事实验室管理和检测 承担管辖区域内本系统管理产品的检测 不承担本系 统以外产品的检测 不需要接受任何部门 或机构 的认证 在全国部分中心 城市设立办事处 办事处向自己管辖的区域派出检查人员 检查人员抽检的检 测样品交由实验室进行检测鉴定 抽查员根据结果对本地生产企业 市场进行 处罚 政府实验室的数量较少 但装备精良 从业人员少 但人员素质高 实 验室的布点均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 人员享受公务员的待遇 实验室的 经费完全由联邦政府拨款解决 政府实验室检测均不收费 对检测合格的 要 求企业支付样品费 美国联邦法规规定 政府主管检验 出证的产品仅有 200 多种 主要集中 在涉及公众安全 健康品 环保产品 军用产品 社会安全和一些高额税收产 品 如 药品 食品 化妆品 酒 含酒精饮料 棉花 农畜 医疗器械 无 线电产品及电磁兼枪械弹药等 实施检验出证的项目 概括起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 完全实施强制性检验 即法定检验 如对食品 药品 医疗器械 电视机和路灯辐射 陶瓷餐具和茶具的铅 镉限量 民用飞机和航空器材 船 9 用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危险品包装检验等 都实施强制性检验 第二类 部分实施强制性检验 为避免每次采购都进行重复的检验或试验 政府允许经 销商或生产厂可以不持有政府签发的检验证书在市场上公开销售其产品 但是 如果这类产品系政府部门采购或与政府提供资金担保采购的 仍须实施强制性 检验 如美国国防部主管的 合格产品目录 列明的产品即属此类 第三类 基本为非强制性检验 这类产品由政府主管机关制订统一分级标准 在政府实 验室或其认可实验室内 由政府检验人员或经其培训发给执照的检验人员进行 产品测试 检验及办理生产厂 场 的设计审核 批准及 或注册 允许生产厂 或经销商参与部分检验 出证工作 但必须接受政府主管机关检验人员的监督 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的高度发达的商业检测服务市场 6 美国商业检测市场发达 商业检测机构种类众多 除了拥有一些国际名牌 私人检测公司 如 UL 安全检测实验室公司之外 还有一大批中 小型私人检测 公司 大的公司拥有上万名员工 跨国经营 中等公司员工人数在 20 50 人之 间 有些小型的检测公司仅由 3 5 人组成 美国私人检测公司有以下特点 首先 把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产品认证和检 测作为自己的主业 通过高额 稳定的检测费用支撑公司的经营运行 并建立 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机构体系 各名牌实验室在其总部领导下 下设两种类 型的分公司 检测分公司和跟踪检查分公司 各检测分公司接受企业认证和检 测申请 进行检测和批准认证 各跟踪检查分公司按照检测分公司出具的检测 报告和技术文件 对使用本公司认证标志的产品实施跟踪检查 跟踪检查是对 认证产品质量的定期监督 一般 3 个月一次 其次 为了增加效益 减少经营 风险 美国检测企业通过联合 兼并 集约发展等方式走集团化发展模式 目 前 已形成一批集团化的国际名牌检测公司 再者 接受协会的委托 授权开 展行业认证检测业务成为各私人检测公司努力争取的业务项目 美国的行业协 会 如纺织协会 冷冻协会等在企业中都有较高的权威 这些协会都有行业标 准和标识 一般行业协会都委托一个关系密切的私人公司代为开展行业认证和 检测工作 美国私人检测公司都要经过美国联邦政府工作环境安全管理局的批准 美 国的私人检测公司还可以自愿通过 ISO IEC 导则 25 的认证和一些政府部门 行 业协会的认证 但这都不是强制性的 是他们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 扩展服务 领域和争取协会业务而自愿采取的行动 10 2 1 2日本的检测服务体系构成 7 分工管理 明确范畴的政府检测监管体系 根据日本国家行政体制 政府各部门在自己分工权限范围内 对有关商品 检验工作实行分工管理 通商产业省 分管全国所有工业生产和商业 外贸等 事务 主要负责工业品的检验管理 农林水产省 分管全国农林牧渔和食品 等的生产 负责全国农林水产品和食品的检验和检疫管理 厚生省 分管全 国医疗卫生事务 负责食品 医药品等卫生方面的检验和管理 运输省 分 管海 陆 空客货运输事务 负责商品运载计量和安全方面的检验管理 对重点进出口商品实行强制性检验 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 日本政府有关 部门规定了若干必须由政府或政府指定的民间检验机构检验的商品种类 即法 定检验商品种类 凡被列为法定检验范围的商品 有关生产经营企业必须向政 府或政府指定的检验机构申报检验 经这些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 发给检验合 格证书 并对商品加附 BESST 标志 如发现违反检验法律的行为 由政府检验 机构负责复验 调查核实 提交地方法院 由法院视情对违反法律的当事人进 行处罚 积极借助市场检验机构服务政府检测监管的战略目标 对民间检验机构实行监督管理 为了使有关商品检验法律顺利实施 日本 政府十分重视组织和利用社会检验力量 日本国内的一些民间检验机构由政府 主管当局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批准营业 代表政府对商品进行检验 承担着 法定检验 的任务 为了保证检验工作的公正准确 这些民间机构在政府的 严格控制下进行工作 日本政府对有关民间检验机构的检验技术水平 设备手 段 服务范围和能力以及组织结构进行考核认证 对具备条件的检验机构授予 代表政府执行有关商品法定检验的权利 在这些民间检验机构开展法定检验的 过程中 政府部门还将对其检验业务和检验结果进行监督管理 开展不定期抽 查 若发现问题将撤销授权 此外 政府有关部门还对指定检验机构的领导人 实行任命 如委派刚退出现职的农林省次长或粮食厅长担任日本谷物检定协会 的会长和理事长 由运输省大臣确认日本海事检定协会的理事以上干部 并发 给确认书等 对其一般官员和雇员的聘用 解雇和处罚 也有严格的规定 所 有工作人员都必须注册 2 1 3欧盟的检测服务体系构成 政府部门分管 分工明确的官方 私人检测机构联合体系 欧盟国家的官方检测机构 其组织形式与美国类似 也是按商品类别 由 11 政府各部门分管 按有关法律授权或政府认可实施检验和监督管理 如南德意 志集团 T V 获得官方承认并主管市场的商品质量 英国标准协会 BSI 负 责制订标准和实施检验 认证等工作 荷兰卫生部下设食品检验局 肉品检验 局等 主管药品和食品 经济部主管电器和计量器具 农渔部下设农产品检验 局 主管水产品和农产品 环保部主管建材 化工品和危险品 运输部主管车 辆和飞机 社会安全部主管核能的检验和监督管理 欧盟为监控所有的技术法规而建立了一个官方 私人机构联合体系 官方机 构负责制定法规 并按产品类别定义其标准及样品审查制度 私人或半官方机 构负责制订强制性及非强制性标准 并执行大部分测试 检验 管理任务 其 中 具体的法定检验工作主要有 1 制订标准 欧盟层次的技术协调及标准制订有两种方法 第一是制订某类产品所有的 有关规定 即 完全强制协调 该方法主要涉及与安全 健康有关的产品 如药品 食品及车辆 第二是只制订某类产品的关于安全 健康项目的基本要 求 然后由欧洲三个标准制订机构 欧洲标准化协会 CEN 欧洲电工标准化委 员会 CENELEC 欧洲通讯标准化委员会 ETSI 制订自愿性技术规范 再将此技 术规范定为欧洲标准或协调文件 欧盟各成员国都有自己的制订标准机构 如法国的 AFNOR 德国的 DIN 意 大利的 UNI 西班牙的 AENOR 英国的 BSI 等 这些机构同时也参与上述欧洲三 个标准化机构工作 欧盟各成员国约定 新制订的国家标准在生效前应通知欧 盟主管标准管理的单位 2 认可检验认证 欧盟在测试及认证领域的权威组织是 CEOC 其大部分成员为非盈利机构 提供多种设备的检测和认证 如 英国 AOTC 检验可运送的瓦斯容器等 德 国 T V 为公共机构及私人提供不同的管制服务 自成体系 法国 Groupement des Apave 负责蒸汽压力设备 电气设备 建筑物等的强制管理 等 葡萄牙 Direccao Geralde Energia 负责强制性检验工作 意大利 ISPESL 测试及检验压力容器和升降设备 西班牙 ATISAE 配合工业部执行 相关强制性管制 同时 欧盟还对具有一定技术能力及其公正性的检测机构 赋予其对特定 产品的认证鉴定权力 这些机构包括英国的 NACCB 荷兰的 RVC 德国的 TGA 及 法国的 AFAQ 等 在 ISO 9000 系列标准制订以后 欧盟将其纳为欧洲标准 EN29000 并以此为依据 指定上述各国认证机构对厂家进行质量体系认证 以 保证产品质量 12 3 办理其他检验鉴定业务 此外还包括对工厂 铁路 电信网络的设计及建设的技术管制辅导 二手 设备的品质检验 对环境 安全 卫生的评估 对遭受损害的货物 建筑物进 行损害调查以及应雇主要求对员工赔偿请求进行评估 商业检测机构呈现全球化发展态势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检测技术的进步 检测服务也呈现出全球化发展 态势 发达国家的商业检测机构凭借自身优势 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拓展检测服 务业务 如英国天祥集团 Intertek 德国南德意志集团 T V 等 这些检测机构通常具有四项基本功能 建立计量基准与标准 发展测试技 术 研制与销售标准服务 提供计量检定和校准服务 此外 一些实力雄厚的 先进机构还提供标准测试仪器和标准物质的设计和开发 技术转让等服务 这些检测机构一般都具有丰富的检测资源和研发优势 在一些领域达到了 世界先进水平 有力的支撑他们为社会提供优质测量服务 研究开发服务以及 咨询服务 如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拥有 9 个计量中心 400 多位科学家 其中 半数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 在新型计量测试技术 计量标准的研制 测试仪器 的设计和开发 工程材料的设计和特性研究 测试软件等方面保持了世界先进 水平 2 1 4国外检测服务体系构建对北京检测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 明确政府对产品质量的监管范围 建立高水平的检测实验室以支撑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 商品生产主要依靠政府指令性计 划去完成 企业对上级下达的计划负责 而不直接和市场需求发生关系 因而 缺乏市场竞争意识 易产生重产量 产值 轻质量的倾向 政府为了保证产品 质量 在生产系统之外又另建一套独立的监督体系 对产品质量实行监督 8 而发达国家实行市场经济 只对涉及安全 卫生 环境和消费者利益的产品 采取立法手段 实行强制性监督和强制性认证 而对一般产品不进行强制性监 督 因此 在顺应市场经济发展之际 聚焦政府所属检测机构鉴定 检验产品 种类 以涉及人身健康 财产安全 公共安全产 商 品为核心 集中政府财政 拨款优势 重点建立一批规模大 水平高端的实验室 以确保这类产 商 品的 安全有效 切实的维护消费者利益 支持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管 支撑首都经济 社会健康发展 积极借助企业类检测机构力量为政府监管提供服务 为了减轻政府设置官方检测机构的压力 同时增强检测机构对政府监督管 理经济活动的技术支撑能力 发达国家纷纷开放政府检测服务市场 吸纳社会 13 检测资源承担政府检测任务 9 如日本国内的一些民间检验机构由政府主管当 局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批准营业 代表政府对商品进行检验 承担着政府委托 检测任务 因此 北京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 在严格有效的监管条件下 开放 一些投资相对较大 服务面相对较窄 一般检测机构无法承担的检测领域 鼓 励商业检测机构获取政府授权承担此领域的政府委托检测任务 从而减轻政府 部门的投资压力 鼓励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企业类检测机构的发展 国外的生产企业绝大多数是私人开办的 国家不直接管理 产品质量的保 证和提高主要靠市场竞争来促进 因而 发达国家的质检机构是在市场经济中 有着广阔的检验市场前提下 自然产生 它们在市场的竞争中自生自灭 因而 在设置上基本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运营方式上注重实验室市场效益和经 济效益的并举 再加上 国外政府十分注重对重点企业类检测机构的培育和支 持 具有完善的政府项目扶持等优惠政策 并赋予其公证机构的法律地位 鼓 励其开展国际贸易中各类商品检测 培育出了一系列国际知名的跨国检测公司 促进了国外检测服务业的大力发展 因此 北京为了提高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 也应针对市场化发展程度较高 企业的需求较多 北京具有良好产业发展和检 测技术资源基础的领域 推进政府部门所属检测服务事业单位的企业化转制 逐步走向市场化 同时 选择重点产业领域 鼓励企业类检测机构开拓市场 加强能力建设等 加大对经营性检测机构的授权力度 加强对培育检测机构的 财政支持 项目倾斜等 推动检测机构的合并 划转 兼并等 逐步培育出北 京的大型检验集团 参与国际经济大市场竞争 2 2我国检测技术体系构成及国内各省市改革实践对北京检测服务 体系建设的启示 2 2 1我国的检测技术体系构成及改革 我国的检测机构大多是 80 年代初为适应经济体制转型中工商业发展 分配 方式转变以及经济冲突出现的需要 政府运用检测技术手段进行有序控制和公 正调解而建立起来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 我国已基本建立了具有一定规 模和服务能力的完备检测技术服务体系 据可查信息统计 我国政府部门认定 的提供分析测试和计量检测机构或中心的检测服务面基本覆盖各个行业与高新 技术领域 这些检测机构在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标准化 计量测试和产 商 品检验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作用 也为质监部门履行职责提 供了技术保障 14 以国有资产投资检测机构为主体的检测市场 我国的检测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政府检测市场 以国有资产投资的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